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改革开放30年贵州经济研究状况调查

时间:2022-05-31 14:00:02  浏览次数:

改革开放30年来,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富民兴黔事业的伟大实践,为我省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舞台和良好机遇。这三十年,是贵州经济理论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三十年,也是取得丰硕成果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省经济研究逐步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学科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对策研究都有新的重大进展,产生了一批具有时代特点、有学术份量、有实际价值的优秀成果,涌现出了一批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壮大了经济理论工作者队伍。广大经济研究工作者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等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为促进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30年贵州经济研究成果调研概况

1 调研范围

主要包括第一届至第七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及30年来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的优秀成果奖是目前省内社会科学领域最高奖,汇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首届评奖工作始于1987年,迄今已开展七次,共评选出成果1493项,其中特别奖19项,荣誉奖9项,一等奖49项,二等奖217项,三等奖818项,四等奖269项,成果奖112项。

全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课题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要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重大理论和实际研究问题制订。30年来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616项。

2 经济类成果总量

a)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共1493项,涵盖了经济、哲学、政治、法律、社会学、史学、语言文学、民族宗教、文化教育等学科,其中经济课题547项,占37%。

b)其中经济课题346项,占56%。“八五”至“十五”期间承担国家研究项目92项,其中经济课题74项,占80%。

二、30年来贵州经济研究成果统计分析

1 从获奖比例来看

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中,经济类特别奖6项,占获奖总数31%;荣誉奖2项,占22%;一等奖14项,占28%;二等奖85项,占39%;三等奖292项,占36%;四等奖91项,占39%,成果奖57项,占50%。

2 从优秀成果项目形式来看

历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中,经济类专著116项,占获奖经济成果总数21%;研究报告和论文431项,占79%。

3 从项目学科来看

历届优秀成果中,理论经济132项,占24%,其中宏观经济34项,微观经济98项;应用经济4]5项,占76%5其中农业经济164项,工业经济103项。民族经济257项,占经济项目总数47%。

4 从项目地域来看

历届优秀成果中,贵州专题223项,占经济项目总数41%;我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中,贵州专题282项,占经济类项目总数82%。

5 从项目承担者来看

历届优秀成果中,独立科研机构134项,占24%,大专院校182项,占33%。政府相关部门124项,占23%)金融机构22项,占4%,其他85项,占16%a其中,市(地、州)相关部门74项,占14%。社科规划课题承担者中,独立科研机构83项,占24%,大专院校136项,占39%,政府相关部门74项,占21%,金融机构9项,占2%5其他43项,占12%0其中,市(地、州)相关部门23项。

三、成就

1 基础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

研究领域得到拓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在西部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民族经济学、人口经济学、贵州经济史等方面较为突出。

2 应用研究上有所建树

全省广大经济工作者紧紧跟随中央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部署,结合贵州实际,解读理论新问题,探索实践新路子,大力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推出一批有理论深度、有创新价值、有实践意义的优秀成果。

3 一批高质量学术著作相继问世

围绕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为实施富民兴黔战略提供了一批有价值的优秀成果。如贵州省社科评奖一等奖著作:第一届《农业区划与山区建设》(乔学琦等著)、《贵州经济手册》(石争等著):第二届《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教程》(何仁仲等著)、《贵州农村合作经济史料》、《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王干梅著)、《贵州畜牧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鲍昆明著);第三届《赶超的基石——中国西部地区深化农村研究改革》(龚晓宽等著);第四届《走出怪圈——中国西部农村返贫现象研究》(龚晓宽等著)、《东西差距与社会稳定》(黄钧儒、龚晓宽等著)、《贵州六百年经济史》;第五届《跨世纪的水库移民方略——西南水电资源开发中少数民族移民问题研究报告(胡晓登等著),《绿色的诱惑——贵州生物资源开发》(徐静著);第六届《西部经营跨国经营——理论与战略》(陈泽明著);第七届《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章迪诚著),在学术界与政府相关部门均产生重大影响。

4 一大批研究人才茁壮成长

涌现了一批功底比较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学者。恢复和新建了一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原有研究单位的科研队伍也有了一定的扩充,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由省、地、市、州研究机构,各业务部门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党干校研究机构三方面力量组成的,具有社会科学基本学科和地方特色的研究体系。专业研究人员与党政部门的研究力量、高等院校的文科教师以及党干校的教学人员两千余人,这些研究力量是繁荣和发展我省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四、不足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省经济研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理论研究同实际联系不够紧密;队伍建设、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成效不够显著;科研经费严重不足;学术著作出版比较困难,研究条件和手段比较落后等等。

1 学科建设相对滞后

从整体上分析,我省经济学的学科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有影响的学科还没有形成。其原因是在一定的程度上过于强调对于本土经济的研究,当然,立足贵州、研究贵州这是地方经济学者的神圣职责,但是,如果以此止步,不去关注全国经济、世界经济问题的研究,不去关注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不敢于组织力量去挑战经济学的重大理论,这就片面了。何况,不研究宏观经济,贵州的中观经济、微观经济问题又如何研究得深入呢?

2 重要产业研究不足

工业经济:工业经济是拉动经济进一步增

长的领头羊,是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省经济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产、三产领域,而对于工业经济的研究甚少。我省经济要跃上新的台阶,必须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而对此的研究恰恰是薄弱环节,尚需加大研究力度。

城市经济:构建贵阳城市经济圈是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要支撑。建设生态文明,是贵阳市变生态资源比较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和城市文明建设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如何延长产业链,调整产业结构,如何“育土”、“养民”、“致富”、“弘文”,是摆在贵阳作为生态文明城市需要具备的四种功能,也是摆在我省其他城市面前的问题。由于对城市、区域缺乏深入研究,对城市的特色把握不准,城市产业布局等方面存在失误,目前我省存在着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小且结构分散、不均衡,因而能量不足,幅射和带动功能薄弱的问题。国内外城市群的崛起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践表明,中心城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启动器和发动机。

文化经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制订了发展贵州文化产业的规划,连续三年举行多彩贵州系列活动,推出了“多彩贵州风”大型民族歌舞等,初步形成品牌效应。贵州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文化,为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储备了取之不尽的“富矿”。然而,我省的文化产业及其研究还处于浅层次、低水平阶段。目前贵州仍存在文化资源丰富而开发不足;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力量十分薄弱;文化产业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文化产业战略与文化产业政策配套不够;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滞后造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无序化状态等问题。

3 计量研究不够

当前我省经济研究无论是对财政、金融、就业和产业发展等宏观经济问题,还是对企业和农户的微观经济以及个人收入分配状况,都欠缺深入的数理经济分析和预测,大多停留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关于宏观经济理论研究和定量分析还比较薄弱。

4 研究的集成度不高

目前我省经济研究仍以单一学科研究为主,缺乏从多学科的视角去探讨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

5 有重大影响的精品力作不够多

我省经济研究工作较好地结合贵州省情,为贵州决策层服务,却缺乏立足全国、认真研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向世界经济理论研究前沿,致力于发表研究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体制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经济问题的高水平理论文章。

6 中青年人才队伍发展还不够快

十五时期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省已经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规模、一定水平的经济研究中青年人才队伍,在我省经济研究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人才流失比较严重,中青年尤其是青年人才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快,有的学科领域和专业出现了青黄不接,甚至是后继乏人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相对滞后的客观因素,也有思想观念、政策导向、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原因,特别是同中青年人才队伍的人数、科研能力和应该发挥的作用相比较,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他们提供的机会还不多、扶持的力度还不大,广大中青年人才的实际能力和学术水平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对策

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分析当前我省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新任务,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迫切需要我省经济研究推出更多理论成果;需要深入研究一系列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特别要深入研究国际金融危机、经济衰退形势对全省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把握经济发展规律,激发加快我省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积极主动地化解不利因素,千方百计确保贵州省经济平稳持续发展。

1 推进学科建设

围绕本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对策研究,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为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拓展研究领域,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传统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共同发展的学科体系。鼓励甘于寂寞和扎实的潜心研究,鼓励学术积淀深厚、能够产生持久影响的基础研究,力求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努力推动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健康发展,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和科研方法创新,力求居于学科前沿;鼓励有创新的高水平的应用研究,推动理论与实际结合,促进研究成果更充分运用于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

2 加强部门合作

要充分发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贵州大学、贵州财经学院、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等单位和综合性大学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理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事关贵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的研究领域,不断推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服务党委政府决策,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成果。

3 促进地方研究

全面贯彻中央关于地方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方针,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贯彻以应用研究为主和继续发展我省优长学科的精神,有计划地调整、整顿现有科研机构,调整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并逐步增设一些新的科研机构,力求省、市、州、县有一个合理的布局和协调的发展。

4 培养青年骨干

要为经济理论工作者创造条件,通过各种专业培训和进修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得到更好发挥。要充分发挥知名经济专家学者的示范带头作用,培养中青年学术研究骨干和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支信念坚定、思想敏锐、知识渊博、学风优良的研究队伍。要完善人才培养选拔和管理机制,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造就一批年富力强、政治和业务素质良好、锐意进取的青年理论骨干。

责任编辑 李 华

推荐访问:贵州 经济研究 改革开放 状况 调查

原创文章写作
原创文章写作

[改革开放30年贵州经济研究状况调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