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古建筑调查与测绘

时间:2022-06-02 08:49:01  浏览次数:

摘 要:慈云寺是玉溪市华宁县古建筑群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详细阐述了慈云寺的历史与现况,对慈云寺进行了精细的测绘与营造法式的研究,以及对重要节点进行了细致的分析。通过对慈云寺的现场测绘与分析,加深对古建筑的了解,通过分析其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更好的传承人类历史和社会文化,

关键词:古建筑;建筑平面;测绘保护;古建筑价值

一、项目研究背景

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中,经济发展迅猛,而忽略了对一些历史遗存的关心。古建筑作为“凝固的日记”存在于城市之中,是我国古代建筑技术和艺术的结晶,也是我国古代工匠高超的技术与劳动成果。古建筑可以真实地反映历史,阐述文化,并且向世界展示了我国丰富多彩的艺术遗产。与之相比,我们对于一些历史建筑的研究与保护,显然做的不够。古建筑测绘与现代城市建设中古旧城区保护问题的联系十分密切,它可以增强对古建筑的理解,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由理论上升到实际,以更加全面的观点去分析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认识。古建筑文化中的寺庙文化一直被称为“历史文物的保险库”[1]在所有的建筑文化中,寺庙文化是一个既区别于其他建筑文化,又与其他建筑文化相统一的存在,是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它既有鲜明的文化特色,又有它独有的宗教色彩,而且还具有一定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因此寺庙建筑具有极高的研究意义。本文以华宁县慈云寺为例,通过测量与绘制,具体阐述清代寺庙建筑的结构与形式。

二、建筑物现状

(一)慈云寺历史信息采集

慈云寺位于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瓦窑村,即元明清时期的宁州。据华宁县旧县志记载:“慈云寺位于城北瓦窑村内,始建于明末,确切年代无考。清乾降辛已年(1761)改建。系一小四合院,正殿单檐歇山顶,清咸丰四年(1854)欲轩宏殿宇又重建,店内有一功德碑,碑文真实地记载了宁州制陶历史。”[2]

据慈云寺功德碑记载,慈云寺原名“三圣庵”。坐落于县城北面华盖山的南麓,后因“人烟蕃盛,嫌旧制偏僻卑隘”于是乾隆辛已年改址于瓦窑村之上,并且重新更名为“慈云寺”。百余年之后,合村土庶“欲轩宏殿宇”发起捐资重建。清代咸丰四年(1854),重建后的慈云寺大殿及两厢房气宇轩宏,焕然一新。

(二)建筑残损状况勘察

慈云寺从清代至今,基本保存完好,但是经历了一百多年来的春夏秋冬,风吹日晒,雨雪冰雹,难免会受到损耗,除个别梁柱有些弯曲变形与开裂,油漆有些褪色之外,其他几乎完好如初。有些需要借助无人机拍下各个大样的正、侧、底面的照片,然后测出各个大样中重要的控制点的距离,通过比照数码照片在数据的基础上,用电脑绘成建筑测绘的完整CAD 图。

(三)测量与拍摄的工具

DJI大疆精灵无人机降噪版,佳能EOS 6D Mark单反,激光测距仪,钢卷尺,脚手架等

三、古建筑测量与绘制

(一)慈云寺正门

慈云寺正门采用歇山式顶棚,正脊中间有葫芦形装饰,在垂脊处各一神兽,屋檐上翘,使用彩色琉璃瓦覆盖。左右门柱为砖砌,上方各有一系腰,最前方为五阶垂带踏步。额枋上题字为“慈云寺”。

<C:\Users\lenovo\Desktop\砖瓦世界2019-10(正文)\Image\image1_1.jpeg>

慈云寺大门

(二)慈云寺总平面图的测量及绘制

慈云寺坐北朝南,进入大门后正视一前殿,左右各一偏殿,穿过前殿,才是慈云寺的正殿,从慈云寺台阶的光滑程度可以看出,慈云寺曾經也是热闹非凡的殿宇,仿佛就是昨日盛景。

(三)慈云寺前殿的测量及绘制

1、前殿平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前殿长12.8米,宽11.2米,占地总面积约为143.36平方米。前殿门廊使用人字形铺地,条砖呈倾斜人字形排列,整体牢固,简洁,大方。

2、前殿立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前殿共两层。一层台基高八十公分,四周砌铸砖石,形体方正,坚实牢固,需从右偏殿上二层。欲上台基需走踏跺,这种端安有垂带石,中间为阶梯的做法在当时十分常见,也被成为垂带踏跺

台基左右各有带束腰的须弥座,束腰处上雕刻有细致的花纹,而上下枋都不施雕刻,线条流畅,风格十分朴实,装饰性和艺术性都很强。游廊处设供人休息的木质长椅,长椅上设有依靠栏杆,栏杆向外倾斜,起到倚靠,遮挡,装饰,隔断的作用。

前殿设有“三关六扇门”,具体形式用立柱将开间分为左中右三段,每两扇门为一个闭合区间,可以不同时开关。中间两扇门为常开,作为主出入口,而左右两侧门会在节日人流大时开放,平时可作为通风采光作用。前殿后门为两扇正门和左右各一扇小门,作为通往中间庭院和正殿的人流疏散通道。

前殿采用歇山式屋顶,歇山式屋在古代建筑营造中多见于宫殿寺庙,以及一些皇家和私家园林。在正脊和两条垂脊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区域,称为“山花”,前殿“山花”一般绘有吉祥图案,起到了装饰的作用。屋顶使用彩色琉璃瓦当,在明清事情,瓦当的花纹与各朝相比最为丰富多彩。慈云寺整体使用虎头瓦当,十分大气。瓦当下的滴水为如意形,也是明清时期逐渐发展成熟。

3、前殿剖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前殿采用混合式结构,两头靠山墙处采用穿斗式结构,而中间采用抬梁式结构,这样既有效的节省了空间,又合理的运用了木材。前殿里面柱础为花盆型,简单无装饰,用来承托建筑物上部的重量。梁是木构架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尤其是在木构架建筑中,粱与建筑的横断面保持一致。

游廊木梁架上刻有精致的“螭首”,螭是传说中一条有角的龙,古代的宫殿,碑额上常常刻有螭首型的花纹,起到装饰和辟邪的作用。造型是张开口,上吻抬高,眼睛朝上,眼珠外凸,上额突起,头上有两只角。整体上威武雄壮,表面线条流畅,凹凸有致,在威猛中还有一丝憨厚可爱之态。

除了在梁架上雕龙画凤之外,雀替的样式也格外精致。雀替这种构建,最早出现在宋代《营造法式》中,名曰“绰幕”明清以前,雀替多用在內檐以承托建筑的重量。到了明清以后,雀替几乎成为一种纯装饰构件,被雕刻成各种样式,出现了各种纹样与图案并且普遍使用,尤其是在宫殿和庙宇,平常的大户人家也会部分使用。慈云寺前殿雀替上除了雕刻了龙之类的动物纹,还有回纹卷草纹和蔓草纹。回纹给人以连绵不绝,延伸和交替感,但是却有方正和轮廓感,而草纹柔美多姿,绵延不绝,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对比又统一,十分丰富的样式。

慈云寺前殿梁上两端分别刻有精致的花纹,中间两条梁之间有两副雀替,雕有花草纹,富丽典雅。在古建筑中,室内一般设有顶棚,顶棚既可以起到美化室内的作用,也可以起到保暖和隔热的作用。慈云寺顶部在设计上并无用天花或藻井,而是把梁架裸露,屋内宽敞无障碍,这种做法在叫做“彻上明造”,也叫做彻上露明造。

(四)慈云寺左侧殿的测量与绘制

1、左侧殿平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左侧殿为单层建筑,与前殿和正殿相比相对矮小。左侧殿比周围建筑抬高与正殿台基同高,前方有一小小的庭院,摆放两席石桌椅,可供来访者与殿内人员休憩。建筑长约11.8米,宽约6.85米,总面积约80.83平方米。

2、左侧殿立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左侧殿石基一个台阶,游廊也较为简陋,游廊上立柱下有石基,立柱上方同样有精致的雀替。左侧殿雀替被雕刻成回纹,回纹是有不断折叠的直线,循环往复,造型简单大气,有极好的寓意,并且具有一定的宗教色彩。

左侧殿依旧采用“三关六扇門”,在门窗的纹样上,门上方为有规则的几何图案,图案中直棂与横棂纵横交错,直棂的顶端志向横棂的中央,横棂的顶端又同样指向直棂的中央,像“丁”子一场穿插往复,形成一组寓意极好的图案,且造型雅致。两侧窗户采用与门样式不同的菱形纹,纹饰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和古代匠人的高超技艺与审美。

左侧殿采用硬山式屋顶,同样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明清以后在许多住宅建筑和庙宇的次要建筑中大量使用。在瓦片的使用上,同样为彩色琉璃瓦,但是两侧殿在颜色上使用青灰色较多,屋顶也没有多余装饰,简单朴素。

3、左侧殿剖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左殿同样采用混合式构架,但不同的是外侧砌有砖墙,外金柱搭于砖墙之上。内部梁柱的装饰也较少,简洁明了。

(五)慈云寺右侧殿的测量与绘制

1、右侧殿平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右侧殿与前殿之间是右偏殿,右偏殿是通往慈云寺前殿二楼的入口。偏殿长约6.45米,宽约4.75米,总面积约为30.64平方米。右侧殿独立于偏殿,长约11米,宽约6.35米,总面积约为69.85平方米。

2、右侧殿立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右偏殿与侧殿皆使用垂带踏步,偏殿台基高约1米,侧殿台基比偏殿略高,约1.1米。

偏殿上下两层,采用两关四扇门,门窗一体,门上采用吉祥图案,与左偏殿呈对称样式。不同之处是在窗户和门上方的样式中,由直线成组互相交叉,也被称为“一码三箭”。侧殿为单层,且只有一扇宽约0.9米的小门,三扇花格木窗。

偏殿与右侧殿皆采用硬山式屋顶,青灰色加少量彩色琉璃瓦,屋顶无额外装饰。

3、右侧殿剖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偏殿采用混合式结构,外金柱上有石基,内部梁架上无多余装饰。内部楼梯宽约9.5米,层高较低矮。现侧殿为看管人员的起居室。

右侧殿墙体主要为砖结构,只有房梁为木结构,如今内供奉神灵,贡台高将近1米。

(六)慈云寺正殿的测量与绘制

1、正殿平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慈云寺正殿为单层建筑,长约11.8米,宽约10.3米,总面积约112.97平方米。台基较高约两米,从下望去十分气宇轩昂。左右各一垂带踏跺,宽2.2米。

2、后殿立面图的测量与绘制

台基上游廊正中是一雕有二龙戏珠的香炉,又叫做“宝鼎”,体型浑圆,鼎下有三只足支撑,一前两后放置,有一定的讲究与说法。在佛教仪式开始时,他们都唱起了香炉:“保定以其盛名和芬芳而闻名,一般是十平方。”或“香热,法国人闷”。等待赞美。[2]宝鼎口部装饰有回形的花纹,连绵不绝,十分美观大方,象征幸福吉祥深远绵长。宝鼎左右各一立柱,立柱上方装有一对精美的的龙头加云纹雀替,镂空精美,栩栩如生。

游廊正中设一“三关六扇门”门上雕刻各种不同的吉祥图案,左右各有一“三关四扇门”,上有镂空菱格图案,下有雕龙画凤图案,起到通风,采光以及美化的作用。

立柱上方采用穿斗式结构,明朝以前,斗拱主要是结构部件,用来承托梁架的重量,明代时一个分界点,斗拱的作用向装饰性构件演变,直至清代以后,斗拱成为一种完全的装饰部件的存在。宫殿庙宇较广泛使用以增加威严与尊贵。慈云寺正殿上的斗拱雕刻精美细致,上面分别刻有龙纹和花草纹,经过时间的推移,个别木质出现了裂缝和磨损,但是可以看出当时的雕刻还是十分细致流畅的。

正殿依旧采用歇山式屋顶。清代叫做“歇山”,在元明时期它还有“曹殿”,“夏两头造”等多种不同的名称。屋顶同样采用多色琉璃瓦和如意形滴水。屋顶正脊两端分别各有一个龙头型装饰构件,龙口大张咬着正脊,精美生动,栩栩如生,在清代叫做“吻”或者“正吻”“大吻”。除正脊上的吻之外,垂脊末端各有一头“神兽”,因为他们的形象都并非凡间可见,所以在民间都称之为神兽。正殿屋顶的戗脊上也各有四位“仙人”,最外侧的屋檐优雅的向外翘起,给庄重的寺院大殿增添了一丝活泼,生动的景致。

四、古建筑测绘研究

(一)古建筑测绘的发展历程

在近现代以来,我国从事历史建筑测绘的先驱是营造学社,创始人朱启钤曾说:“(中国)制器尚像由来久矣,,凡物皆然,而于营造则尤要……”[3]然而古时虽有测绘事实,但观念受限,以至于没有形成测绘的行业惯例。

在现代意义上来说,古建筑测绘其本质就是讲建筑信息结合图纸文本进行转化。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改善,理论和方法研究的不断发展,古建筑测绘出现了多种形态和学科构架的共同发展。“传统的测绘方法”即20世纪30年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创立的现代意义上的建筑测绘方法,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绘制建筑草图阶段与测量和记录相关数据阶段.传统建筑测绘图中需包括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各个立面图和部分剖面图、大样图。

根据我国现状,古建筑测绘除了涉及建筑学方面的园林,历史建筑,老城区等,同时与历史学,材料学,力学,美学,物理学,化学人类学及环境学等学科息息相关。作为一个与空间,文化,时间相关联的多维度研究概念,古建筑测绘已经发展成为一门不可忽视的专业学科。

(二)古建筑测绘成果价值分析

古建筑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也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也反映了历史的经济状况,文化状况和政治状况,成为判断历史了解历史变化的重要根据。古建筑一旦遭到破坏便不可再得到。古建筑测绘综合运用了各种手段,是一种交叉学科的作业,最后通过测量与绘制图纸,十分准确简洁的对古建筑进行了描绘。这极大地有利于古建筑保护工作者以及全社会人士对于古建筑的认知与保护。测绘过程中用图纸与图片视频记录的方式,为建筑教育建筑史研究和建筑遗产保护做出重要贡献,也为日后文物建筑资源保护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古建筑测绘保护中对大量空间造型和节点装饰进行研究,对一些遭到破坏的文物艺术价值进行探讨延续,为现代建筑设计与发展提供了手法技巧借鉴,和思想理论指导,更加有效的传承了传统古建筑文化,

古建筑作为历史文化遗存与当地的旅游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作为一个城市和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历史文化象征并拥有多重的价值和功能。旅游因其有可愉悦大众并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功能,提升当地地方形象以旅游形式展示当地古建筑,能够增强当地人对历史文化的认识,唤起人们的爱国之情,同时使对古建筑传统文化的保护深入人心,激发人们自觉保护古建筑行为。同时可开拓当地旅游经济发展,恢复当地文化活动,打造农事参与,文化体验与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充分利用当地人文历史,地理环境等自然资源,在融合文化遗产和现行农事体验的基础上,将当地打造成一个综合人文旅游圣地,不断更新保护利用模式,推进传统建筑保护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本次测绘尽量准确的通过现代软件制图与文字技术对慈云寺进行了描述。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测量加深各界人士对古建筑的理解,提高大家对古建筑的欣赏与保护意识。由于学识与工具有限,文中难免有不严谨不准确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武丽媛.重视古建筑的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4,5:174-175

[2]牛奔.北宋越窯瑞兽薰炉[J].陕西档案,2011,2:57-58

[3]温玉清.二十世纪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历史、观念与方法——中国建筑史学史初探(上)[D].天津:天津大学,2006:92

推荐访问:测绘 古建筑 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