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观后感范文
时间:2021-11-05 09:14:16 浏览次数:次
白毛女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下面是工作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白毛女观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1
电影《白毛女》讲述了发生在旧中国华北地区一个小村落里老佃农杨白老因为还不起地主黄世仁的,而被逼死,女儿喜儿被抢走抵债,喜儿受尽屈辱和磨难,最后逃到深山老林,青丝变白发,人们看到后以为是鬼,直到共产党推翻了旧社会,人们才发现原来白毛女就是喜儿,才又让喜儿变回了人。影片采用3D技术、歌剧的表现形式,通过艺术家深厚的演唱功底,充分展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变化,给人以美好的视听觉感受,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进入了故事之中。
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本片故事来源于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民间传颂,它以主人公的命运概括了旧社会亿万农民倍受压迫的苦难历史,并以此说明封建的剥削制度“使人变成鬼”,劳动人民做主的新社会“使鬼变成人”。影片以革命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喜儿的形象,她不只是旧社会剥削压迫的承受者,而且还是劳动人民反抗精神的体现者,因而是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典型意义的。而父亲杨白劳的形象告诉人们:劳动人民不奋起反抗旧制度,非但不能改变苦难的命运,反而会被旧社会所吞吃。
凄美的故事,温馨的结局。这部影片的故事虽然发生在旧社会,以中国第一部新歌剧的形式表现,把白毛女的坚强,解放军的英勇,地主的凶残表现的淋漓尽致,使我陶醉,使我感动,使我反思对过去生活的态度,过去旧制度下的占有、分配不公、不和谐;而共产党推翻旧社会,打土豪、分田地、和平共享,现在的生活,物质丰裕、供给充足,要什么有什么,应当好好珍惜。
为阶级斗争铺垫,为红色政权唱响。《白毛女》无疑是成功的杰作。作品已经问世70多年了,作为红色作品的经典,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无容置疑,作品的音乐旋律堪称经典,更能体现和烘托作品中主人公们的态度、立场和抗争精神,所以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揭示了一种尖锐矛盾。电影通过对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辈人的悲惨遭遇的刻画,深刻揭示了那个年代的地主与贫苦之间的尖锐矛盾,也将地主阶级的丑恶嘴脸展现在当代人的眼前,同时也热烈赞颂了共产党和新社会给人民带来的光明与幸福,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当然,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人生信仰,意识形态,价值观选择、去向也发生了变化,不好用现代意识来评判过去的事实,但能引起我共鸣的就是,人必须要与逆境抗争!
现在观看这部历史新歌剧,不但是对我们开展中国革命现代史的一次教育,更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正本清源,做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战略构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实现农村精准脱贫,为全民族的繁荣富强和人们的幸福安康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也值得我们倍加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学习白毛女精神,把握现在,成就未来,为建设我们更加美好的家园增添一份力量。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2
相信现在的中年人一定对《白毛女》的故事耳熟能详。夜深人静的时候,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里,或抒情,或忧伤,或激越,或宁静,那才是最享受的时刻。芭蕾舞剧《白毛女》陪伴了我四十载,多少年来它是我的最爱,百听不厌,百唱不烦。
音乐不分你我,也不需要语言的阐释,只是从中感悟,感悟……
“白毛女”的传说传遍了中国的每个角落,由此还衍生出了影响力很大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小时候看《白毛女》,觉得好奇,看不懂踮起脚尖、蹦蹦跳跳是在诉说着什么,但是这些优美的舞姿,让我们敬佩,那种敬佩简直到了五体投地的境地。于是自己也曾学着跳,有时走路也不会忘记踮起脚尖。后来老师给我们讲述白毛女的故事,才渐渐知道是对万恶的旧社会的一种控诉:旧社会“由人变成鬼”,新社会“由鬼变成人”的动人故事,喜儿是旧中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一个缩影,而恶霸地主黄世仁则激起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旧社会的无比愤恨。其中白毛女鲜活的的艺术形象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记得三年级6.1儿童节那天,学校召开了全校忆苦思甜大会,晚上吃过忆苦思甜饭后,组织在一个大型俱乐部的演出。我有幸登上的舞台,扮演“喜儿”角色……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我获得从未有过的自豪。演出后还有大人问“这是谁家的孩子”,那个情景历历在目。如今再回望这部经典之作,感觉自己的灵魂在升华。那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曼妙的歌声、紧凑的情节、含蓄的表演,以及艺术本身的张力,更会让人沉浸其中。
永远记得,在不知爱情为何物的童年时代,幼小的心灵被这一支《相认》的歌曲,被这一幅相认的画面深深地打动,从此难以忘怀。这一场相认,不知让多少观众热泪盈眶。大春和乡亲们追击逃跑的黄世仁和狗腿子穆仁智时,在奶奶庙发现了偷取供品的白毛女喜儿,大春追踪喜儿到了山洞,他从白毛女的神情衣着看出这是一个受苦人,遂收起了手枪。
山洞里,喜儿对大春经过一场激烈的误会冲突过去以后,稍稍平静下来的她,蓦地发现眼前的人似曾相识,仿佛遥远的记忆中掠过一个亲切的身影。他们相互打量着对方,回忆着,心里思潮滚滚翻腾着,随着回忆的逐渐清晰,神情也逐渐激动兴奋起来。这时一曲深情动人的女声独唱响起,声声扣击着喜儿的心田,声声扣击着观众的心田:“看眼前,是何人?又面熟来又面生。是谁?是谁?他好象是亲人,他好象是,他,他是大春!”
霎时,音乐响起了激情的最高音,情绪达到了喜悦的最高潮,喜儿和大春相互认了出来。他们悲喜交集地奔向对方,用表示激情的舞蹈造型激动万分地托住了亲人的手臂。他们互相凝视的眼睛闪闪发亮,他们的脸上熠熠发光,他们全身心都在诉说着历尽生离死别的亲人终又相聚的喜悦。这一幅描述悲欢离合的亲人相认画面,那种纯朴而真挚的爱情令每个有情人而动容。这样的相认虽然“凄美”,但它更能给人以心灵的震撼。
剧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舞姿,每一个造型,都是那么传神的表达了角色的心声。当喜儿沉稳地高举起拳头,眼里喷着复仇的怒火,随着特写镜头拉近、高亢激昂的背景音乐,把剧情气氛推入到一个高潮。这时候我会霎时被感动,眼里噙满泪水,并深深地敬佩舞美、音乐、布景、镜头的精心设计和运用,包含了多少创作者和演绎者的心血啊!
《白毛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什么是经典,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百看不厌无可挑剔,每次拜访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感动和新的理解,芭蕾舞剧《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经典。
白毛女观后感范文3
《白毛女》就是这样一部值得深思的电影。昨天,我带着以前对该剧的初步了解看了一遍,心里头有了更深的感触。
《白毛女》取材于晋察冀解放区流传的一个民间传说“白毛仙姑”的故事,通过对贫苦佃农杨白劳之女喜儿在旧社会惨遭恶霸地主黄世仁的迫害,逃入深山,变成 “白毛女”的悲惨身世,以及在共产党领导下农民翻身解放后,喜儿重获新生的真实故事,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即“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
《白毛女》在那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曾影响了一代人。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萧条的经济,战乱后的杯盘狼藉,近百年被列强欺压沦为奴隶的艰苦生涯,难免使很多中国人对新生活丧失信心。《白毛女》就在这时出现了,成为那个物质极度匮乏年代里人们的精神食粮。而且里面的主人公就是当时千千万万劳苦大众的缩影,许多中国人在里面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它不但丰富了大家的业余生活,也鼓舞了一代人,让大家意识到喜儿的精神在新时代同样值得传颂。
通过杨白劳和喜儿父女两代人的悲惨遭遇,深刻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地主阶级的罪恶,热烈歌颂了新社会,《白毛女》的故事逼真地表现了旧社会把人逼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主题思想,指出了农民翻身解放的必由之路。其中一个场景尤其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杨白劳为了庆祝新年,用忙碌一年仅剩的一点钱给喜儿买了根红头绳,喜儿便高兴得载歌载舞,一家人聚集在一起,他们只能尝尝有限的几个饺子,却热闹非凡。而我们现在的新年,人人衣着光鲜地围坐在摆满大鱼大肉的餐桌前,脸上却少了喜儿那份真挚的快乐。大家虚伪地互相拜年,到处送礼、塞钱,把过年当成显示自己阔绰或讨好别人的平台,还有的为了奖金在忙着工作,至于家人难得的团聚早已抛在脑后,亲情已不再是一道“新年大餐”。
而今,在这个物欲横流,纸醉金迷的年代,各种商业大片充斥着整个电影市场,大部分人们已将《白毛女》遗忘,许多年轻人甚至没听说过这部经典。但我觉得它应该被人们重新审视,它不只是一部土掉渣的老电影,它更是一份对艰苦年代的回忆,提醒我们要珍惜现在的一切。
- 上一篇:项目负责人工作总结范文3篇
- 下一篇:党章学习心得感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