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农村党建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党建工作经验材料

时间:2022-01-13 14:44:17  浏览次数:

全区农村党建工作现场会

经验交流材料之一

探索创新破解农村党建工作新机制

不断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能力

中共******委

(2011年6月日)

******辖35个乡镇,609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基层党组织1214个,其中农村党组织651个、占总数的57.2%;现有党员24702人,其中农村党员20814人、占总数的84.3%。近年来,县委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贯穿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始终,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入手,研究新思路、探索新途径、推行新方法,以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为目标,积极探索解决基层干部活力不足、动力不强、压力难减、潜力难发、合力难聚等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不断丰富农村党建工作载体,农村党建工作亮点频现。

一、探索创新的做法

(一)为解决乡镇干部工作条件艰苦、生活环境差、文化生活单调等问题,增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活力,探索实施乡镇机关“五个一”(一个食堂、一个水冲式厕所、一个淋浴室、一个图书室、一个文娱活动室)舒心工程。一是落实保障措施。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在乡镇机关开展“五个一”标准化建设的通知》,对乡镇机关“五个一”设施建设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建设标准、工作措施、组织领导等进行了具体规定。各乡镇按照“三不”原则(即:不重建,充分利用现有闲置房屋等资源进行装修或改建;不举债,严格厉行节约;不求洋,注重方便实用),采取乡镇自筹、县财政“以奖代补”等办法筹集资金。截止目前,县、乡两级财政共投入894.2万元用于乡镇机关“五个一”设施建设,乡镇自筹资金达698.4万元。二是明确建设标准。根据乡镇实际按一、二、三类标准建设“五个一”设施,“食堂”必须达到有单独的厨房和餐厅、有消毒柜、有冰箱、有餐桌(椅)、有必要的餐具、厨房有排油烟设施;“水冲式厕所”必须保证供水,有晚间照明灯;“淋浴室”必须有自来水、浴霸、太阳能或电热水器、排气扇;“图书室”必须有1000册左右的图书、有图书架、有阅览桌椅、有高亮

度灯具、有必要的借阅制度、有专(兼)职管理员;“文娱活动室”必须有电视、有DVD碟机碟片、有音响设施,有饮水机,有电脑上网,有棋类、扑克、乒乓球等娱乐工具,有条件的乡镇可添置体育健身器材,建好篮球场、羽毛球场等活动场地。条件好的乡镇在这个基础上,规划建设的标准更高,建设的项目也更多,投入也更大。三是合力统筹推进。把乡镇机关“五小”设施建设与机关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以及“四在农家”创建活动相结合,创造乡村生态文明,彻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乡容村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两级活动场所管理相结合,建立健全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乡镇机关“五个一”设施和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效益;与整脏治乱工作相结合,大力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努力创造“安全、整洁、舒适、有序”的集镇和市场环境;与乡村干部作风建设和实绩考核相结合,真正发挥“五个一”设施建设在转变乡村干部方面的重要作用;与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相结合,不断丰富乡村文化体育活动,确保群众文化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与“农家书屋”工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相结合,做到规划共谋、活动共用、资源共享、实事共办。四是强化管理使用。制定了《******乡镇机关“五个一”设

施管理使用办法(试行)》,明确了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是“五个一”设施管理的具体责任人,对乡镇机关“五个一”设施的管理使用、维护维修和安全防范工作负全责。各乡镇规范制定了机关支部组织活动、机关文明建设、机关食堂接待、食品安全卫生、图书室、文娱活动室及浴室开放等规章制度,用制度规范、保障、约束、管理,实现了“五个一”设施为乡镇干部所用,为乡镇干部服务的目的。与此同时,县委认真贯彻“对基层干部要做到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的要求,建立乡镇党政正职岗位津贴补助和其他班子成员年度综合绩效考核津贴制度,县财政每月补助乡镇党委书记100元岗位津贴、补助人大主席和乡(镇)长800元岗位津贴,年终向每个乡镇划拔5万元作为乡镇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年度绩效考核津贴,并建立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和县级领导谈心谈话制度,着力解决乡镇干部政治经济待遇。

(二)为解决村干部该干什么、该怎么干、报酬该怎么拿以及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激发村干部队伍的动力,探索实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制度。一是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县委出台了《关于全面实行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制度的意见》、《关于加

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把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纳入全县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体系;县委组织部制定了《******村“两委”班子和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不合格村干部处置制度》等制度,确保村干部绩效考核工作有效实施。二是科学设置考核指标。按照“一定三有”要求,明确村级“两委”班子和村干部的岗位职责,并实行定量和定性考核。考核项目分为工作目标、加分扣分因素以及民主测评三部分,其中,工作目标考核评价内容由乡镇根据各村承担工作任务的大小,合理确定各村全年工作、半年工作和每月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包括党的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事业、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各乡镇根据工作重点、难点和具体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考核内容尽可能地体现村干部德、能、勤、绩、廉等方方面面的表现,克服了片面用经济指标考核村干部。同时,在目标体系设置中,还根据各地各村的不同特点,把反映村干部能力素质的重点内容、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涉及广大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事项等关键性绩效指标,作为绩效考评的重点指标,并赋予较重分值,以增强考核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三是规范补贴发放办法。县委组织部和县财

政局联合制定了《******在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管理办法(试行)》,从补贴对象、补贴标准、资金来源、发放办法、管理办法等方面作了规定。把村干部生活补贴分为岗位基本补贴和绩效考核奖金两部分,从今年4月份起,县财政每月预算184.88万元,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的生活补贴由原来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000元,其中岗位基本补贴每人每月按400元预算,绩效考核奖金每人每月按600元预算;其他副职村干部由原来的每人每月60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800元,其中岗位基本补贴每人每月按300元预算,绩效考核奖金每人每月按500元预算。申请办理生活补贴时,各乡镇以村为单位首先向人口计生、安监、信访等部门申请对人口计生、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经考核验收合格并由相关部门签署意见后,县委组织部才能办理该村所有干部的生活补贴,如其中一项工作验收不合格,该村所有干部只发给岗位基本补贴,绩效考核奖金待验收合格的下月起执行。县委组织部在县信合联社设立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专用帐户,并统一在县信合联社为村干部办理生活补贴个人银行账户。各乡镇每月定期向县委组织部提供本月村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花名册,县信合联社根据县委组织部审核合格的村

干部生活补贴发放花名册,如期将补贴资金拨付到村干部个人银行账户。四是严格组织绩效评定。采取“考评准备、检查核实、述职述廉、民主测评、个别座谈、党工委评价、综合分析、等次评定”的考核流程,每月考核、半年考核和年终考评三种方式,对村干部实行百分制量化考评。乡镇党委组织相关职能部门组成考核组,采取看现场、查资料、走访群众、抽样调查、核实数据等形式对村干部进行考核评价,对本月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量化打分,并组织组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和该村党员、组长、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分别按分值比例综合汇总,量化计入绩效考核结果。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按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对村干部进行综合评价,考核组将认定后的村干部的绩效考核结果报乡镇党委审定后,在该村党务公开栏中公示,并召开村民大会或代表大会进行反馈,接受全村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党员和群众有权提出质疑。五是合理运用考评结果。制定了《******村干部岗位目标绩效考核首位激励制和末位淘汰制实施办法(试行)》,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生活补贴、激励奖惩、选拔任用直接挂钩。评为“优秀”等次的村干部,绩效考核奖金每月主职不少于600元、

副职不少于500元;评为“称职”等次的村干部,绩效考核奖金每月主职不少于400元、副职不少于300元;评为“基本称职”等次的村干部,绩效考核奖金每月主职不少于200元、副职不少于100元;评为“不称职”等次的村干部,不发给绩效考核奖金。根据绩效考核结果,村干部每月可领到300-16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所有面向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评先选优,都要从绩效考核为“优秀”的村级班子和村干部中推荐。县委、县政府每年还拿出30万元资金,在“七一”纪念大会上大张旗鼓地公开奖励表彰一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村干部,“优秀村党支部书记”和“优秀村干部”可获得10000元或5000元的奖励。各乡镇也建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对评定为“优秀”等次的村级班子或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候选人,招考乡镇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时,优先考虑绩效考核为“优秀”等次的村干部。对绩效考核奖金挂末的村干部,乡镇党委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连续3个月仍挂末的,实行末位淘汰。

(三)为解决困扰乡镇党政班子思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难题,释放乡镇领导干部的压力,探索设置党的片

区工作委员会。一是优化组织设置方式。制定了《关于在乡镇组建党的工作委员会的方案》,撤销原管理区党总支委员会和管理区委员会,在原管理区所在地,以村为单位,根据部分相邻村发展不平衡,彼此又有较强互补性的特点,采取强村与弱村、富村与穷村、先进村与后进村等形式,每5-6个村为1个片区设立1个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形成“乡镇党委+片区党工委+村党支部”的农村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工作模式。同时,按照“产业相同、地域相邻”的原则,大力推广“党组织建在产业链”的做法,以产业趋同的几个村为1个片区设立产业片区党的工作委员会,构建产业党组织,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壮大农村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目前,全县已建立109个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其中产业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3个。二是注重干部选配锻炼。制定了《******乡镇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工作人员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干部为5人,由乡镇党委从行政事业人员总编制中调剂使用,不增加编制人数。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设书记1名,经乡镇党委推荐,报县委组织部考察任免,任职期间可享受副科级干部待遇,并按有关规定列入副科级后备干部管理,可跨乡镇调配使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推荐考察提拔为副科

级领导干部;设副书记2名,乡镇党委考察报县委组织部审批后,享受正股级干部待遇;设委员2-4名,由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优秀工作人员担任或所辖村优秀党支部书记兼任。三是规范职能职责职权。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具有领导管理职能,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把农村、企业、社区、机关、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和党员、群众、党建资源全部纳入片区,统一规划“片区内”经济发展,统一开展“片区内”党建工作,统一实施“片区内”惠民工程,统一负责对“片区内”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各项事业等进行规划和协调,对“片区内”人口计生、安全生产、信访维稳等各项工作进行服务、管理、指挥、决策。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在划分责任“片区”的基础上,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增强网格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管理“真空”;建立干部“片区化”分片分村包干责任制,切实将乡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四)为解决干部难转、村官难选、村民难富等问题,挖掘机关干部的潜力,探索选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是因村选派,科学定人。县委出台了《关于选派县乡干部到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重点

村任职的意见》,规定凡是到村任职干部,原身份不变,工资发放渠道不变,正常晋级晋职,年终考核为优秀的,不占派出单位指标,为干部到村任职提供了政策保障。县委组织部下发了《关于选派县乡干部到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重点村任职的通知》,采取“党政干部到难村、政法干部到乱村、经济干部到穷村、农业干部到专业村、离职干部回原村”的方式,注重把选派干部的专业技能、政策水平和任职村实际相结合。同时,为充分发挥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作用,通过采取资格审查、与选派干部及其所在单位干部群众座谈、双向选择、部务会研究等程序,重点选派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回“原村”或到经济发展缓慢、村情复杂、基层组织建设薄弱村任职。2009年以来,全县共选派了115名干部到115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经济薄弱村或工作后进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选派了25名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回“原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此基础上,县委还先后下发了《关于大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为推进喀斯特地区扶贫开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探索建立集选拔培养、激励保障、教育培训、目标管理为一体的村党支部书记职

业化管理体系,实现“补贴绩效化、职能行政化、岗位职业化、管理目标化”。同时,各乡镇还推行了村干部轮流值班工作制度,使村干部专职专业地投入村级工作当中。二是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对到村任职的干部实行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考核,让到村任职干部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县委围绕下派干部管理,细化了5个方面20项任期目标,乡镇党委根据实际情况逐人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同每名下派干部年初签订目标责任书,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农村民主管理、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培养后备力量,每人每年确定若干项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县委组织部制定了《******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实行月报告工作制度,让到村任职干部每月将工作和思想情况上报乡镇党委;建立“工作日志”制度,乡镇党委对任职干部的民情日志每月进行一次检查;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制度,对其工作业绩实行半年、年终、任期期满考核,每年年终由群众代表和全体党员进行满意度测评,乡镇党委会评定,对群众满意率达不到60%的,戒勉谈话;满意率达不到50%的,实行“召回”,当年考评为“不称职”。三是注重激励,强化保障。提高经济待遇,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由县财政补助每月每人200

元生活费和提供每年每人1500元办公经费,并为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选派干部任职期间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可享受村干部职位应得的奖金和绩效考核奖金;任职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超过本乡镇或全县平均水平的,奖励500元或1000元;任职村党支部达到县委规定的“五好”基层党组织标准的奖励2000元,被地委、省委评为“五好”基层党组织的分别奖励3000元、5000元。鼓励带头创业,大力支持选派干部以适当形式参与或领办、创办、入股当地农业产业化经济实体,组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村经纪人队伍。据调查了解,70%以上的到村任职干部牵头与群众联合创办产业。目前,全县有220名县乡机关干部职工带头创办了蔬菜种植、特色养殖、口蘑种植、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注重政治激励,选派干部在村任职期间,身份属机关(参公)单位的,津贴补贴享受正股级待遇;属事业单位的,享受五级职员或助理级的岗位补贴。根据工作业绩考核情况,只要符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要求的,经组织考察,优先提高职级待遇。

(五)为解决乡镇政府职能部门条块分割、关系不顺、管理松散、人员不足、办事效率低等问题,凝聚乡镇干部队伍的合力,探索设立“一办三中心”。一是理

顺工作关系,完善服务机构。从乡镇党政综合、发展经济、社会服务、信访维稳“四大块”工作职责出发,打破目前乡镇站、所各自为政的运行体制,整合乡(镇)直七站八所机构人员,组建设立“一办三中心”(即党的建设办公室、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社会发展服务中心、信访维稳调解中心),使之与便民利用服务中心(站、点)有效对接。党的建设办公室统一实行“1+x”工作模式,“1”即党建办为常驻单位,人员相对集中办公;“x”即常驻单位以外的轮值单位,如按有关法律、章程和规定设置的人大、纪委、政法委、武装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机构下设的办事机构,常驻单位工作人员兼职从事轮值单位的工作业务。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统一实行“8+x”工作模式,“8”即经济发展办、农业服务中心、村镇规划建设站、水利站、林业环保站、财政所、安监站、国土所8个常驻单位,经济发展办为该中心牵头单位,人员集中在中心办公;“x”即常驻单位以外的轮值单位,如工商所、国税分局、地税分局、供电所等单位,轮值单位定期派人到中心开展工作。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统一实行“5+x”工作模式,“5”即社会事务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务中心、人口计生办、人口和计划生育妇幼保

健服务站5个常驻单位,社会事务办为该中心牵头单位,人员集中在中心办公;“x”即常驻单位以外的轮值单位,如教辅站、卫生院等单位,轮值单位定期派人到中心开展工作。综治信访维稳调解中心统一实行“3+x”工作模式,“3”即综治办、司法所、信访接待中心(群众工作站)3个常驻单位,综治办为该中心牵头单位,人员集中在中心办公;“x”即常驻单位以外的轮值单位,如派出所、法庭等单位,轮值单位定期派人到中心开展工作。二是明确工作职责,增强服务意识。为有效克服了要么人员不足顾此失彼,要么倾巢而出关门走人的现象,保证了“一办三中心”长效、稳定运行,在“一办三中心”设立机关服务岗和驻村服务岗。机关服务岗负责乡机关日常运转,受理行政审批和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接待、处置来信来访等工作。驻村服务岗负责驻村组织村级班子落实农村有关政策和工作部署,组织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开展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等工作。同时,实行“A、B岗”运行制度。在机关服务岗和村级服务站的固定坐班人员中设立A、B岗。A岗人员以固定坐班受理业务为主,一般情况下不准离岗,不安排下村。B岗人员属驻村服务岗,以驻村工作为主,和A岗人员共同接受业务培训,A岗人员不在岗时由B

岗人员代替值班。在集中办理业务或业务繁忙时段,A、B岗人员共同值班。每天安排1-2名领导班子成员带班,接待处理比较复杂事项。带班领导和工作人员实行挂牌上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三是规范运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一办三中心”实行中心机构名称、标识标牌、进驻部门、进驻项目、公开栏、管理和运行模式“六统一”(统一窗口设置﹑统一进驻事项﹑统一进驻人员、统一网络建设﹑统一考核管理﹑统一监督管理),实行“一证”(工作人员上岗证)、“两图”(办事导示图、外出告示图)、“三卡”(职位明示卡、职位代理卡、便民联系卡)、“四告知”(公示告知办事程序、办事依据、办事要件和监督方式)运行模式和“六制两服务”,即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制、特殊事项承诺办理制、重大事项联合办理制、上报事项负责办理制;公开服务、特色服务。

二、初步取得的成效

(一)通过乡镇机关“五个一”设施建设,我县乡镇机关环境大为改观,乡镇干部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并初步显现各种积极效益:一是乡镇干部“食有所养、少有所学、娱有所乐、行有所补、心有所安”,增强了乡镇干部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活力,保证了乡镇干

部有时间、有精力、有体力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二是促进了社会稳定,由于干部在乡镇的时间增多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在基层就得到了化解,许多不安定因素基本能够解决在萌芽状态,特别是对突发性事件,能够及时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基本做到大事不出乡、小事不出村,使得农村治安维稳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三是节省了接待费开支,开办食堂后,乡镇接待都安排食堂就餐,有效节约经费开支。举我县牛棚镇为例,该镇开办食堂以来,减少了大量的接待费用,从2010年1-5月镇机关食堂接待情况看,共接待来客1200人次,接待费用4万多元。若在经营性饭店招待,以平均每人次30-50元计算,则减少了接待费用开支3万多元。以此推算,全县35个乡镇,每年可以节约接待费用400多万元。现在广大乡镇干部职工参加体育活动的多了,打牌喝酒的少了;读书阅报的多了,打牌闲聊的人少了;安心工作的人多了,无所事事的人少了。

(二)通过实行村干部绩效考核,切实把村干部的“责、权、利”的紧密地联在了一起,有效激发了村干部队伍的动力,彻底打消了少数村干部“混日子”的念头,使全县广大村干部的精神面貌、工作作风发生了明显变化,一种“增比进位、赶超一流”的良好风气和“安

心基层、扎实工作”的创业氛围已蔚然形成。一是明确了工作目标,解决了村干部该干什么的问题。过去,一些村干部不知道忙什么了,工作目标不明、思路不清。为此,建立村干部绩效考核机制,乡镇党委、政府按全年、半年、每月分别下达村干部工作目标任务,签订责任书,定量和定性明确了村干部的工作任务。二是强化了服务意识,解决了村干部该怎么干的问题。在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实践中,为了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考评每一个村干部的绩效,我们探索推行了“双述双评”制度,即由乡镇考核组主持召开由全体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和村民代表不少于30人参加的考评工作会议,村干部作个人述职述廉;组织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各站所负责人和该村全体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对村干部的满意度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分别按分值比例综合汇总,量化计入绩效考核结果。让党员和群众直接评议村干部绩效,既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到当家作主的荣誉感,又增强了村干部为民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解决了村干部薪酬该怎样拿的问题。推行村干部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不仅作为村干部首位激励和末位淘汰的重要依据,还直接与村干部的生活补贴挂钩。在政治待遇上,对绩效考核突出

的给予优先使用和评先表彰;在经济待遇上,村干部生活补贴实行岗位基本补贴加绩效考核奖金相结合的双补贴制,原则上岗位基本补贴与绩效考核奖金各占一半,村干部岗位基本补贴和绩效考核奖金一般按职务来确定预算,但绩效考核奖金则由各乡镇按照本乡镇的状况确定统一标准,根据每月绩效考核得分按等次发放。村干部工作绩效与生活补贴直接挂钩,使村干部经济待遇的差距逐步拉开,有效增强了岗位吸引力,激发了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截止目前,120名实绩突出优秀村干部受到表彰奖励,奖励资金达60万元;322名工作靠后村干部被末尾淘汰。

(三)通过设立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打破了地域和行政区域的限制,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在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堡垒作用。一是缩短了乡镇与村工作的“半径”。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能够作出迅速反应,及时将乡镇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传达落实到村,同时能够迅速将所辖村情况反馈到乡镇党委、政府,有效解决因村多面广,乡镇安排部署难、落实难等问题。二是释放了乡镇党政班子的压力,“解放”了乡镇领导干部。党的片区工作委员会具有对所辖片区范围各项工作进行管理、指挥、决策的职责,能够把长期以来困扰乡镇

党委、政府的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维稳等工作常态化管理,使乡镇领导班子能够腾出更多精力思发展、抓发展、谋发展。2010年,全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实质突破,与上年比就少出生2万多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的被动局面得到有效扼制,从全区挂末跃居全区首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群众满意度从全省排名第86位上升到第48位;整脏治乱工作从全省排名第85名跃升到第8名,从全区倒数第一跃居首位。

(四)通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实行“第一书记”制度,既让机关干部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又使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职业化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营造了实事在一线兴办、矛盾在一线化解、工作在一线推进、作风在一线转变、基础在一线夯实的环境;打破了“村人治村”传统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村党建工作难题;培养锻炼了机关干部,确立了从农村一线培养选拔干部的正确用人导向;推进了作风转变,实现了机关工作力量向农村一线倾斜;积极解决了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作用发挥难的问题,为离职不离岗科级干部自身施展才华回报家乡提供了舞台。截止目前,35名到村任职干部已被提拔为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

(五)通过设立“一办三中心”,有效提高了基层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变“分散”为“集中”,有利于破解农村工作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方便群众办事,密切了干群关系。“一办三个中心”的建立,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村级综合服务站“零距离”服务,村干部“代办”事项,让群众省心、省时、省事,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离乡镇。二是构建“大综治”格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信访维稳调解中心统筹综治信访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力量,协调推进矛盾纠纷及时排查化解、重点地区排查整治、重点人员教育稳控等工作,特别是对于群众信访问题,严格落实包案责任制,保证群众提出的诉求“时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从去年看,全县到县信访量同比下降 %,村民到乡镇上访下降 %。其中,一般性矛盾纠纷在乡镇和村的调处成功率均在80%以上。全县治安稳定、秩序良好,进京非正常上访仅1人次(2009年156人次),无赴省集体访,赴省进京上访比例大幅下降。三是维护群众利益,遏制了腐败行为。“一办三中心”和村级综合服务站的设立,有效维护了群众的根本利益,规范了办事行为,增强行政管理和权力运行的透明度,防止了“吃拿卡要”现象,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增强干部廉政意识,促进依法行

政。四是整合各方面资源,提升了行政效能。“一办三中心”的建立,使各种管理资源和手段得到有效整合,实现了“条块”之间的协同配合,使“上面千条线”汇聚于“基层一张网”中,促进了“条块”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行政效能。如经济发展服务中心的建立,将涉及本地经济发展服务的事项全部纳入,金融财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税收征管、村镇建设、国土资源、农林牧水、安全生产等工作职能得到充分整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合力,从而推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3.93亿元,同比增长26.16%;财政总收入实现 6.42亿元,同比增长27.9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27.1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1959元,同比增加12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66元,同比增加513元,贫困人口减少8.49万。

推荐访问:中小学党建工作现场会交流材料 现场会 经验交流 党建工作


[农村党建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材料:党建工作经验材料]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