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
时间:2022-01-18 16:32:00 浏览次数:次
自然辩证法概论
——结课论文题目论经济与哲学的关系
姓名:* * *
学号:***********
专业:*******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时间:****年**月**日
摘要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为了更好的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和发展规律,哲学与经济学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异常活跃,成为一门受到各界普遍关注的学科。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科发展最本质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经济学与哲学,而且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本文通过讨论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进一步更多的认识经济学和哲学,进而更全面的认识社会。
关键字:经济学,哲学,发展
1 哲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初步分析
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
形成的一门学科。哲学作为理性地把握世界整体的方式、作为一种世界观,它也是人们对于现实经验世界的一种内省和认识。也正因为此,探索和总结现实生活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科学,人的一切思想、行动的背后,都与哲学世界观相联系。哲学研究普遍而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精神、语言等有关[1]。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和对理性论证的依赖。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为了解释人类的经济活动,古典经济学家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提出了“经济人”概念。到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经济人”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明确,并作为解释个人经济行为的分析工具和建构经济理论的逻辑基石[2]。经过几代正统经济学家的努力,西方主流经济学虽最终摆脱和冲破了中世纪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但“经济人”这一预设前提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却始终遭到来自经济学领域内外的非议与抨击。
从现代经济学的发展趋势来看,经济学与哲学可以说是从来没有分离开来的。尤其是近一百年来,科学哲学的兴起对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直接的推动指导作用,使经济学发展呈现出与科学哲学产生之前截然不同的发展趋势: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开始越来越多的运用数学工具,走上了精确化的道路。蒙上了一层自然科学的色彩。
1.1 哲学与经济学紧密结合的早期阶段
在经济学发展的早期阶段,经济学和哲学是一体的,经济学是哲学的,哲学也是经济学的。比如就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个人而言,他首先是一位哲学家,然后才是经济学家,最先为其赢得声誉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论》,先于经济学名著《国富论》。亚当斯密的好友休谟的《人性论》对《国富论》有着的深刻的影响,《国富论》中著名的“理性人”假设就是基于哲学对人性的认识。“理性人”假设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起点,体现着亚当·斯密对人和社会的理解和认识,有着深厚的哲学基础[3]。另一个伟人马克思也是从学习哲学入手,既是哲学家又是经济学家。马克思在经济学意义上探讨价值理论,发展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阐明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得出必须推翻资本主义以及一切私有制的逻辑性结论。其经济学分析是为哲学意义上的社会结论服务的。除此之外,在边际主义占据经济学主流地位之前,数学工具在经济学研究中很少使用,经济学家对经济的研究多是采用哲学性思维方法。可以说哲学一直是与经济学相伴而行的。
1.2哲学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
科学哲学和经济学之间存在着内在一致性和思想方法论关联。科学哲学构成经济学方法论的知识论基础和思想意义背景。从历史、理论、机理、绩效等方面研究论证这种影响和关联的真实性是一项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课题。现代学者通常认为,经济学最直接的哲学基础是科学哲学[4]。朱成权在他的一篇著作中详细谈到科学哲学与经济学有内在的关联,以及科学哲学发展过程对经济学发展的影响。比如数理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就源于逻辑实证主义强调数量和计量表示的思想。
之后,科学哲学发展的过程中的每一次理论上的变革,如库恩的范示、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后现代科学哲学等,都在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和研究方法上体现出来。科学哲学在抽象前提的批判、逻辑符号主义批判、实证主义批判、行为主义批判、人本主义批判等方面显示了哲学牵动经济学范式革命的张力。科学哲学所研究的思维方法不断渗透到了经济哲学的思维中,特别是当后现代哲学的许多观点直接溶入了经济学思维,许多大牌经济学家已公开接受科学哲学对经济学的方法论指导。至此,哲学对经济学的指导变成了直接的、手把手的指导。
2 哲学对人类经济世界的反思
有研究者认为,经济哲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经济学和哲学两个学科有机联盟、内在结合、相互渗透的结果。
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于,一方面分门别类的研究越来越细,建立起门类繁多的专门学科。另一方面,各门具体科学又在不断交叉、综合,显示出综合化和定量化发展趋势,建立起各种各样的边缘学科、横断学科和综合学科。20世纪中叶崛起的三门新兴学科——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就是把多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贯通起来的“横断科学”,丽被称为“新三论”的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已获得广泛应用[5]。无疑,各门具体科学之问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已成为当代科学新的知识生长点和科学发展的重要模式。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第一,各种交叉学科的建立,通常都是对两门以上不同具体科学进行比较的结果,其建立的基础是科学问题的相互融合,或者说有着类似或相同的科学问题。交叉学科是一种全新的既非此亦非彼的独立学科形态,它与原学科之间虽有一定联系,但并不存在学科类属关系。第二,科学与学科虽有联系,但有明显区别。科学以客观存在的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学科的划分要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但与科学分类原则又不是同一的。同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可以在不同学科中使用。不同的科学理论、概念,也可在不同的科学门类之间相互移植和吸收,但这并不必然改变学科的属性和归属。经济哲学并不因为运用哲学思维方式反思人类经济领域,而改变其哲学的学科属性。第三,哲学从来就不属于“科学”的范畴。哲学是对存在的不断探寻和追问,而这种探寻和追问并非虚幻的玄思冥想,它总是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本原的[6]。因此,如果将经济哲学定位于交叉学科,不仅与哲学的本性不符,而且必然要否定经济哲学以及同一平台的历史哲学、科技哲学等哲学研究的哲学属性,从而在根本上否定哲学的独特地位,否定经济哲学的存在,而这恰与其对经济哲学持肯定的初衷相悖。
总之,在我们看来,经济哲学并非什么交叉学科。许多研究者认为,经济哲学是将哲学理论运用于经济现象或经济学理论分析,其着眼点是经济,落脚点则是哲学,因而属于应用哲学的一个分支。这种看法也是颇值得商榷的,是难以成立的。
3 哲学对经济学发展的束缚。
在科学哲学的引导下,从边际革命开始,经济学的主流逐步背离了古典经济学的学术精神和理论传统,变得越来越技术理性化,致力于建立更加简化、更加
精美的数理体系。结果经济学虽然逻辑结构更加精致,但由于忽视了对人的本性的重视,研究变得机械生硬,缺乏哲学思维,缺乏人文精神。客观来讲,经济学的数学化是一种科学进步,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分析工具,有助于更加深入地分析纷繁复杂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因此不能否定数学工具在经济学发展史上的巨大作用。但简单地把人归结成数学符号、用效率逻辑和数学计算来涵盖社会经济生活全部的做法,显然是值得反思的。
到了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科学哲学对经济学起到了束缚
作用。科学哲学结构严谨,逻辑缜密,运用科学哲学思维研究经济学问题,势必要求经济学研究符合这种规范,以至于经济学可能生存空间变小。科学哲学的存在,破坏了经济学的传统,原有研究方法无法证明自己符合哲学规范,如归纳法,无法证明其哲学意义上的正确性,无法被经济学家们所接受和信仰。因此,现代经济学研究打破了以往经济学与道德哲学、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所构成的学理性循环,片面强调和关注起经济学的客观科学性,这对经济学理论研究方向造成了极大的干扰[7]。现代经济学研究中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相分离,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立,造成人的本质的扭曲,是一种形式上的合理性和实质上的非理性。
事实上哲学与经济学一直是联系紧密,只不过哲学对经济学的指导有时是高屋建瓴,有时是周到细致的。在当前经济学因精确化而丧失了人文精神的时候,需要了人们重新思考哲学与经济学关系。应该用什么样的哲学来指导经济学研究?哲学与经济学怎样有效结合才能推动经济学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4 哲学与经济学新型关系的探讨
从客观上讲,世界原本没有任何划分,人类的发展也只有一个历史,不存在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军事史等等分开的历史。那么就科学来说,人们研究的是一个共同的世界,从理论上讲不应有任何学科界限的划分。但是由于人类个体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单个人没有能力对整个世界进行全面的认识,所以,不同的人只能对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一局部进行研究认识,然后将各自的认识结果进行汇总,形成了现有的庞大的知识宝库。当今社会,借助于人类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人类认识世界的技术手段发展,人类对自然和人类自身的认知水平及认知的方法,已经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已经进入到新的辨证综合时代。人类不必从低处仰望世界,已经有能力站在一个较高的位置上,把世界作为一个整体,了解其运行的基本规律和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8]。对于经济学研究而言,由于世界一体化进程加快,人类所面临的棘手的、复杂的、整体的、深层的经济问题越来越多,就要求经济学研究多一些综合视角,不同学科携起手来,尤其是哲学与经济学联手,共同为经济现象提供综合可靠的解释。
那么,经济学和哲学怎样耦合才能符合现实需要呢?法国学者博索特根据学科之间不同形式的结合,将跨学科的类型分成三类:一是线性跨学科,就是把某一学科的原理运用到另一门学科中去;二是结构性跨学科,就是在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结合中产生出新的学科;三是约束性跨学科,即在某一具体目标要求的约束下,实现多学科的协调和合作。对于经济学与哲学的结合方式,目前存在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第一种结合是不合适的,因为哲学和经济学都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各自不同的明确的研究对象,业已形成各自独特的学科体系,相互之间虽然有交叉领域,但不具备将一个学科的理论直接应用于另一学科当中的可能性。因为如果一个学科的理论恰好可以满足另一学科的研究需要,则另一学科在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就应成为前一学科的分支,而不可能形成一个独立学科[8]。事实上,当前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就是把一部分哲学原理和方法直接移植到经济学领域中去,是哲学原理在经济学中的简单的运用,现实结果表明这样的结合并不合适。第三种结合方式也不太可能,因为哲学研究一切人类活动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而经济学则研究人类生存发展中的经济活动的问题,二者的研究领域相去甚远。能够将哲学与经济学统一起来的现实约束就是二者都属于人文社会科学,但这样的约束又过于宽泛。所以哲学和经济学这两个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难在将之统一至某一具体目标之下。
最有可能的结合方式就是第二种形式,即产生一个新兴学科,现在有人将之称为经济哲学。这个新学科不完全属于哲学,也不完全属于经济学,而是从哲学和经济学的结合中产生的又高于经济学和哲学的一门新学科。经济哲学不是去揭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规则,而是去探求人们揭示和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和现实可能性;不是去得出经济学成果和结论,而是去评析这些成果和结论所蕴涵的超经济的意义;不是去描述经济运动过程及其矛盾本身,而是去规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选择、定位及行为的理性的学科,是将经济学与哲学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从哲学的高度重新认识经济学研究的意义、研究方法、价值判断标准,有助于经济学研究的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按现有的学科划分,这些问题既不完全属于哲学研究的范畴,也不完全属于经济学研究范畴,不能由哲学家来单独完成,也不能由经济学家来完成,所以是当前理论研究中的一个空白。
经济哲学存在的必要性在于经济学的特殊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最重要的经济生产活动的规律,这个规律有其客观性,但又不同于自然规律的客观性,因为有人的存在,经济活动中体现着人的目的、要求和利益,不存在绝对的客观规律。所以研究经济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运行规律,不可能抛弃人性研究而唯心地得出经济活动的客观规律,这不符合客观事实。那么如何认识经济活动中的人性,人性本身会对经济运行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超出了经济学家研究的范畴,需要哲学家从哲学高度来解释回答。当然,哲学家一直在对社会中的人性和人类所有活动背后的动机和意义进行着研究和认识,但这种研究相对较泛泛,无法满足经济学研究中对哲学指导的特别需要。
所以,有必要将经济学与哲学结合起来,专门从哲学角度研究经济活动中人的特性,以及人的本性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进而更客观地认识由人组成的社会生产动中的经济运行规律。建立一个新的独立的学科,将哲学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在哲学高度上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一个航行的灯塔,有助于两个学科的共同发展,尤其有利于促使经济学发展回归其社会科学的本质,使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更加清晰、准确。
参考文献:
[1]李晓蕙.浅析哲学与经济学的关系[J].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19(1):62-64.
[2]刘伟国.哲学与经济学视角下人生幸福观研究——时代发展之"快"引发的思考[J].现代
商贸工业,2011,23(7):73-74.DOI:10.3969/j.issn.1672-3198.2011.07.041.
[3]孙承叔.经济与哲学——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轨迹[J].学习与探
索,2009,(1):12-23.DOI:10.3969/j.issn.1002-462X.2009.01.002.
[4]余源培.在哲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中推进现代化事业[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
报,2002,24(4):19-23.DOI:10.3969/j.issn.1008-4479.2002.04.004.
[5]胡钰雪.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济学理论[J].大观周刊,2011,(37):33-33.
[6]谢建芬.哲学与经济学理论视角的断裂与融合[J].河北学
刊,2003,23(3):95-98.DOI:10.3969/j.issn.1003-7071.2003.03.017.
[7]走向社会的深处--哲学与经济学的交汇与融和[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4,(2):38-40.
[8]郑胜利,黄茂兴.哲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新创获--简评《现代经济哲学研究》[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2,(2):80-80.DOI:10.3969/j.issn.1008-8563.2002.02.026.
推荐访问:理工科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辩证法 自然 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相关文章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再论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
- _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科技工作者信仰与科学精神
-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从环境问题角度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 华北电力大学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华北电力大学论文格式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再论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
-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
-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南航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 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历史辩证法
- 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
- 基于体验学习的高中自然地理实验教学研究
- 自然秘境
- 从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体会和建议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内容
- 通过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的自然观探讨中西方生态理念差异
- 桌面演练十个步骤 自然灾害事故桌面演习总结范本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级局)
- 全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 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 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
- 数学物理:第11届地区会议论文集
- 倾城医美知情同意书汇编 论文知情同意书
- 论文写作基本方法(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