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期末课程总结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时间:2022-01-18 16:32:29 浏览次数:次
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摘要:自然界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人类在探索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然,形成了自然观。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自然观也在不断演化、不断丰富。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所提供的巨大生产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但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人类必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自然观;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
引言
由于人类生存发展都要依赖于自然界,因此要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就必须去认识自然。自然观就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自然观也在不断演化、不断丰富。由于早期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够全面,因此自然观也是片面的,人类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随着唯物辩证主义自然观的确立,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因此必须树立科学的自然观,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自然观的创立
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随着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而不断演化。它旨在对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方式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作出唯物辩证的说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认识的进步,为丰富和深化我们对自然界的哲学认识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人类自然观演化到现阶段的积极成果,并不断地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成就来完善自己。
1自然观的由来
唯物辩证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与科学技术社会观构成了自然辩证法的三个部分。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
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是消极地适应自然,还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因此,自然观既不像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像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自然观的客观性
一般说来,人类是在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上来理解自然的。广义的自然是指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由各种物质运动形式和存在形式所构成的宇宙世界。它在时空上是无限的,是一个自组织、自演进的巨大的系统。而狭义的自然是指人类栖居的地球,它是自然生态状况以及维持地球生存与发展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我们知道,尽管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千变万化,纷繁复杂,但它们的背后都具有某种共同的本质属性,即物质性或客观性。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它们都存在于人的意识、感觉、精神之外,离开人的意识、感觉和精神而独立存在,并能为人们的感觉和意识所反映。世界的客观性这一命题已为人类社会的科学实践所证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也明白地指出: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仅宇宙间各个天体的形成与变化是客观的,而且生物的产生和进化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同时人类的产生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不仅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而且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只有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我们才能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自然观的历史发展
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自然观,因此自然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而不断演化。
1.古代自然观
1.1原始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科学技术处于萌芽状态,因此也只有神话和原始宗教自然观。工具的发明,火的利用以及原始种植技术和原始的畜牧技术都是人类的巨大进步,这也是最初的科学技术,也逐渐形成了以几条大河流域为主的原始农业文明。在人类与大自然作艰苦斗争的过程中,生产工具和生产技艺不断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知识也在不断积累。
在原始社会,人类就已经在生产实践中逐渐积累的自然界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以神话和原始宗教的形势存在。到公元前5000年,在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流域,先后兴起了辉煌的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代中国文明。在这些文明古国中,神话或宗教占据了人们文化生活中的大部分。在埃及盛行太阳神和俄塞里斯神的神话及其崇拜的原始宗教活动;在巴比伦盛行各种人格神如太阳神夏西马、风雨神恩利勒、女神伊西塔和瘟神苏美尔等的神话和崇拜活动;印度则有管理宇宙的伐楼那神和为人类造福的因陀罗神;在中国,则有诸如土地神、风神、雨神等自然神的种种神话传说和崇拜活动。
1.2奴隶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大约从公元前4000—前2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步人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同时从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公元前8世纪,爱琴海地区形成了古希腊文明,成为西方科学和哲学的发源地。与此同时,古代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出现了诸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古希腊文明交相辉映。它们成为东西方古代奴隶社会文明的典范。在自然观上东西方具有相似性。在西方,古希腊的天文观测已达到了较高水平,毕达哥拉斯提出了地球的概念。欧式几何开始逐步发展壮大。阿基米德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在东方,人们制订了精确的历法,出现天干地支记录。同时,中国的医术在此期间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农业技术、冶炼、丝织、陶瓷技术都达到了较高水平。
古希腊的哲学家较关注对自然界本质和规律的研究爱,形成了自然哲学。出现了早起的唯心主义和二元论,以及出现了原子论,其观念至今被保存下来,构成影响深远的原子论传统。中国古代的哲学更注重社会问题和人际关系。出现了《周易》记录的八卦说,这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还有《尚书》的五行学说。
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古代的自然观带有直观性和猜测性,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因此难以抵挡唯心主义的攻击。
1.3封建社会的科学技术与自然观
在此期间欧洲正值政教合一的黑暗时期,在宗教神学的禁锢下。自然科学不能违背圣经教义。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托勒密的宇宙模型后来都被经院哲学家用来论证神学自然观而取得了权威地位。中国相对欧洲而言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在农业方面,农业生产积累了大量经验,如著名的《齐民要术》等著作。在医学方面出现了李时珍、张仲景孙思邈等一大批大成者。中国出现了四大发明对世界的文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时期的自然观主要是欧洲中世纪的神学自然观,本质上是一种用宗教神学理论解释自然界的唯心主义自然观。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2.1近代科学的兴起与古代自然观的衰落
欧洲中世纪末期,正统的神学观念遭到怀疑。唯名论与唯实论之间的争论加速了基督教神学的衰落。中世纪西欧经济、社会与科技经过缓慢的发展,到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一些新技术得到发展。中国伟大的四大发明也传到欧洲,工商业得到初步发展。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欧洲殖民国家的海外扩张,极大的刺激了欧洲商业、矿业、冶金、机械、钟表、纺织、造船、等工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欧洲还兴起了著名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这逐渐使得宗教逐渐失去了统治地位。
近代科学的诞生是以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出版为标志的。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哥白尼提出来日心说,认为地球既不是一个静止不动的天体,也不在宇宙的中心,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行星,既有自转的周日运动,又和其他行星一样有公转的周年运动;太阳才是宇宙的中心,天体的视运动实际上是地球和其他
行星绕太阳做符合运动的结果。哥白尼的学说史人类思想上的大事件,推翻了1000多年的地心说的观念。在哲学意义上,标志着自然科学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因此宗教神学的自然观逐渐被人们抛弃了。
2.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
16到18世纪上半叶,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个阶段,自然科学的主要工作是搜集、积累材料。除了经典力学发展成熟外,别的学科进展都很缓慢。物理学除了光学,热、电、磁等方面只是初步的研究,化学也刚刚起步,地质学还没有从矿物学中分离出来,生物学也是对动植物的初步认识。牛顿力学解释机械运动获得了巨大成功,使人们用力学的观点去说明一切自然现象,把一切运动形式都规划为机械运动,因为形成了近代机械论的自然观。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以下基本内容:机械论、外因论、量变论、绝对时空观和绝对运动观、机械决定论。此时分析法占据了主导地位,并被从自然科学中移植到哲学中,造成了近代形而上学的自然观:把自然界的事物看作是孤立的、静止的,本质上不变,造成了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
2.3近代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和局限性。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人类认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在经典力学基础上形成的近代自然观,以比较成熟的科学理论来解释自然现象,克服了古代自然观的直观性、猜测性。近代自然观以物质的原因来解释自然界,恢复了唯物主义的传统,在于宗教神学自然观的斗争中起到积极作用。而且与近代自然观相联系的分析方法,对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有其局限性。首先是机械性,用机械运动代替一切形式的运动,对新出现的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则陷入困境。第二就是形而上学性。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割裂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把自然界看作是本质上绝对不变的。这种形而上学性严重束缚了自然科学家的思想,阻碍了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大战。最后是不彻底性,由于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缺少辩证思维,不能理解自然界的辩证本性,在一些根本问题上最终无法坚持唯物主义而导向唯心主义,向唯心主义和宗教神学妥协。
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及其发展
3.1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由于蒸汽机的应用,欧洲经历了工业革命,实现了由手工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转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自然科学的进步,使近代自然科学开始进入到系统的整理材料和上升到理论概括的阶段。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确立只要有如下自然科学背景:
(一)发展演化思想的确立
在僵化的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上打开第一个缺口的是康德1755年提出的关于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拉普拉斯用完善的数学,描述解释了太阳系的稳定性问题,并重新提出星云假说、光谱分析法发明后,人们对恒星的组成元素和演化阶段的研究成果证实了天体的演化。在17世纪,由于显微镜的发明和应用,人们对生物的认识逐渐深入到围观领域。施莱登和施旺等人提出了细胞学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根据大量的地质学、生物学、解剖学、胚胎学等方面的资料,特别是在他环球考察及研究家养动植物所获得的资料,经过艰苦研究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论。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发展和演变越来越成为新的自然观的主题。
(二)普遍联系观点的确立
19世纪,自然科学经过长期的知识积累,开始呈现理论化和综合化的趋势。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都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特别是物理学两大理论综合,深刻的揭示了自然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法。
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找到了物质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和转化规律,伟哲学上运动不灭原理以及运动形式相互转化的原理提供了自然科学的基础,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自然界中一切运动的统一,现在已经不再是一个哲学的论断,而是一个自然科学的事实了。”而电磁转化理论的建立,揭示了电、磁、光的统一性,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又一次伟大综合。化学及其他自然科学领域,也都有了重大突破。在新成就面前,是的机械自然观得以确立的那些前提条件土崩瓦解,新的普遍联系的自然观逐渐形成。
3.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与特点
从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自然科学突破了经典力学的局限,进入了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时期。在天文学、地质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各个学科所取得的一系列理论成果。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有:其一,物质观。自然
界是物质的,而物质的邢台市无限多样的。其二是运动观。质是运动的,运动在量上和质上都是不灭的;自然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其三时空观。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无限的。其四是规律观。物质在时空中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唯物辩证主义自然观与以往的自然观相比有一下特点:首先,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将自然、人和社会统一起来,看成是一个统一的自然历史过程,遵循着统一的客观规律,用彻底的唯物主义原则把它们作为统一的物质世界加以考虑。其次,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仅强调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把人和社会包含在自然的概念中,而且还从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出发,在对自然的理解中加入了人的主题性因素,阐发了人化自然的思想。最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不断概括自然科学的新成绩会,把自然观建立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3.3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19世纪末20是基础物理学革命的成功,时间里了以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理论体系。这场革命彻底地动摇了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之后以物理学为先导,不断涌现出新的学科,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进一步解释了自然界辩证本质,并在更深的层面上丰富发展了唯物辩证法。
4小结
从古到今,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的自然观也在不断的变化。最早的神话故事和原始宗教到如今的以唯物辩证主义自然观为基础的现代自然观,都是人类不断深入揭示自然界本质的体现。因此,它必将随着自然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人类凭借科学技术所提供了巨大的生产力,创造了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极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物质文化水平,但也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人依赖于自然界而存在,自然界又受到人类的作用,因此人类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自然观,谋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类更美好的未来。
1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与科学基础
自20世纪中叶新技术革命以来,人类掌握了强大的科学力量和物质力量,
物质财富大量涌流,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现代新技术革命所带来的并非全是福音,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与此相联系,生态科学受到了人们普遍的关注,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以生态科学为基础的生态自然观是当代人类对“生态危机”进行反思和对生态科学进行概括与总结的结晶。
生态自然观是对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人类反思全球性“生态危机”的过程中和总结现代生态科学的最新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生态自然观主张把人的角色从大地共同体的征服者改变成共同体的普通成员与公民,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人则是这个共同体的平等一员和公民,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中的其他伙伴,而且要尊重共同体本身;任何一种行为,只有当它有助于保护生命共同体和谐、稳定和美丽时,才是正确的;人与自然之间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2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生态平衡的必由之路
可持续发展一词来源于生态学,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在《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中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在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不断优化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协调,从而使社会的发展活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全新的人类生存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要从导致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因素中去寻找,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转变思想观念。传统的思想观念由于片面强调人对自然界的能动性一面,而忽视人对自然界的受动性一面,其结果是导致对能动性滥加发挥。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统治者和征服者,而是自然的管理者、调控者和协调者。自然的崩溃就是人类的衰亡,自然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与自然之友协同进化。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科学技术。虽然科学技术的滥用是导致全球性问题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实现可持续发展还是离不开科学技术。首先,只有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其次,只有发展科学技术才能探明并开发利用自然界所蕴藏的潜在资源。再次,之一发展科学技术才能创造出
新的替代材料。最后,只有发展科学技术,才能预防和控制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有效的治理和恢复已遭到破坏的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科学技术固然重要,但不是万能的。大量事实已经证明不相应的进行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就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只有变革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社会制度,就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要途径。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实现全球合作。全球性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超越国界、超越民族、文化、宗教和社会制度,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解决。全人类有共同的利益,必须同舟共济,建立新的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通力合作,保证可持续发展得以全力进行。
3小结
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逐渐认识到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一味发展只能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只有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矛盾,正确的解决矛盾,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辩证本质认识层面更加深远,形成了更加科学、完整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人类也逐渐意识到人以自然是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不能以破坏生态平衡而换取经济的进步。唯有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从根本上改变人与自然、人与人不和谐的关系,就将使人类历史发生转折,社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
参考文献:
[1]秦志敏,自然辩证法概论[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
[2]李桂花,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3]黄鼎成,《人与自然关系导论》[M],湖北:湖北科技出版社.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Name:Chen Yadong Student Number:S2*******
The Electri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College
Abstract:Nature is the basis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Human beings gradually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from the process that exploration of nature and remaking the nature, and form the conception of natur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progress of civilization, nature is evolving, constantly enrich. Human create the brilliant material civilizatio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vides enormous productivity, but also led to a global ecological crisis. Facing the cruel reality, human beings must set up scientific view of nature to seek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a better future for mankind.
Key word:Conception of nature; Ecological crisi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推荐访问:理工科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辩证法 期末 自然
[自然辩证法期末课程总结论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相关文章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再论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
- _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科技工作者信仰与科学精神
-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从环境问题角度谈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 华北电力大学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华北电力大学论文格式
-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再论科学技术发展人文环境】
-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_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
-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
-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
-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南航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 资本主义“自我毁灭”的历史辩证法
- 期末自评报告锦集四篇
- 期末考试学生三分钟发言大全四篇
- 期末教师学生评语借鉴
- 中学期末自评报告
- 历史教师个人期末述职报告范文大全
- 期末教学总结工作汇报
- 班干部期末工作汇报3篇
- 期末考试学习计划借鉴
- 期末总结工作汇报3篇
- 期末放假安全主题教育教学案例四篇
- 探究性自然地理实践教学改革
- 基于体验学习的高中自然地理实验教学研究
- 自然秘境
- 从事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体会和建议 自然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内容
- 通过何塞·卢岑贝格“自然不可改良”的自然观探讨中西方生态理念差异
- 桌面演练十个步骤 自然灾害事故桌面演习总结范本
- 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市级局)
- 全县安全生产与自然灾害防治工作要点
- X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和“十四五”工作计划
- 2022年市自然资源局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