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涡轮喷气发动机(上)

时间:2022-03-03 09:35:39  浏览次数:

发明活塞发动机的人,并没有想到飞机,它却让人类上了天;发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人,为的就是让飞机飞快点,于是人类进入了喷气时代……

在上世纪40年代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常都有几百甚至上千架飞机在空中鏖战。1944年夏季的一天,盟国轰炸机编队在执行任务时,突然遇到了带着雷鸣呼啸声冲入机群的“不速之客”,让盟国飞行员大惊失色。原来他们遇到了一种敌方的新式战机。这种飞机虽没有老式飞机上的螺旋桨推进器,速度却远高于当时盟国的战斗机。这就是纳粹德国当时刚研制成功的Me163喷气式飞机,它装备了一种液体火箭发动机。因为该机的留空时间极短,所以实战价值不大;而且由于批量小并未给盟军造成实质性的威胁。可是此后不久,德国制造的装有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的Me262战斗机开始参战。这是世界上第一型具有实战价值并且批量生产的喷气式战斗机。其最高速度达870公里/小时,高出盟国战斗机120~200公里/小时。据记录,1944年9月的一次空战,6架Me262仅6分钟即击落盟国15架B-17轰炸机;1945年3月18日一天打下盟国21架轰炸机、5架P-51战斗机。从1944年9月到1945年5月,Me262共击落盟军各种飞机613架,自已仅损失200架(包括非战斗损失),给盟国空军以很大威胁。幸好二战已近尾声,对法西斯德国来说,Me262的参战只是回光返照,挽救不了纳粹最终覆灭的命运。不过,涡轮喷气发动机不同凡响的表现,给航空界所带来的冲击却是难以估量的。它的面世,使飞机很快跨过音速,进入热障,进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阶段。

原理与构成

图一是一个打足了空气的气球。当用手捏住或用线捆扎住其气嘴时,它不会动;而当放开手或拆去捆线时,气球会“嗖”地向左侧飞去。这是因为气球中的压缩空气喷出时给了气球一个反作用力,才使气球向左运动。这个反作用力就是推力。中国在北宋时就有了火箭,而中国的一种名为钻天猴(又名高升、起火)的爆竹,比火箭出现得更早。火箭和钻天猴都能产生推力,自行升空。不过气球喷出的空气是冷的,而火箭和钻天猴喷出的是燃料或火药燃烧后的高温高速燃气。

有读者可能会问:火箭与占天猴均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发动机,而涡轮喷气发动机的两端都是畅开着的,它的推力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大家知道,力是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加速度可用物体的末速度与初速度之差除以时间来表征。如果把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定义为动量的话,则力即是单位时间内的动量差。这就是空气喷气发动机推进原理或推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在地面试车时,发动机的排气速度愈大,推力愈大;通过发动机的质量流量愈大,推力愈大。这个推进原理同样适用于活塞螺旋桨发动机和涡轮螺旋桨发动机。桨叶后的空气速度愈大,推力(或压力)也愈大。图二说明了涡轮喷气式飞机与活塞螺桨式飞机的推进原理。前者靠不断流过发动机的空气产生推力;后者则靠螺旋桨扇动空气而产生拉力。

前文已介绍了活塞发动机的工作原理。而一般人乍看到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时,会被它众多的叶片和管子等弄得眼花缭乱。其实,两者的工作过程基本相同。图三的上面是一台涡轮喷气发动机,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喷管组成;该图的下面是一台四冲程活塞发动机。当主轴转过两圈时,活塞发动机完成了吸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四个过程,为一个循环。以此对照,涡轮喷气发动机同样也包括吸入空气、进行压缩、喷油燃烧和膨胀作功及排气四个过程。不过,其介质空气是在专门的压气机里压缩的;而膨胀作功则在专门的涡轮中进行。两种发动机的主要差别是燃烧:涡轮喷气发动机是在专门的燃烧室内,在压力基本不变的条件下进行;而活塞发动机则是在汽缸中,在容积不变的条件下瞬间点火完成燃烧。此外,排气也不一样。前者排出的是高温高速气体,并由此产生推进力;而后者工质的能量已在膨胀中传给了活塞,由活塞作功率输出,通常其排气速度很低,不再作功。

雏形与发明

中国的元霄灯节历史悠久。每年正月十五,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仕农工商、山野草民都会欣赏各色花灯。文人骚客更是借此舞文弄墨大发雅兴。元霄灯会上,走马灯是主角。据学者考证,大约距今1000余年前的五代十国,中国即出现了走马灯,此后长盛不衰。如果撇开灯中不停转动着的画面,仔细观察走马灯的话,会发现其最主要的组成是纸轮、蜡烛和中心轴,如图四。而这即是燃气涡轮发动机的雏形:自走马灯底下进来的空气,可看作是进气道压气机吸进的空气;点着的蜡烛可看作为燃烧室;叶轮则为涡轮。

关于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发明,有一个十分巧合且有趣的故事。二战期间,分属英德两个敌对国家的两位青年人:弗·惠特尔和汉斯·冯·欧海因,各自独立完成了相同内容的发明。

惠特尔是英国考文垂市人,1907年生(见图五)。少年时他对航空有浓厚的兴趣,16岁考入皇家空军见习学校,毕业时名列第七。当时学校选送前六名优秀学生去克伦威尔皇家空军飞行学校深造,恰好第六名因视力不合格,他才得到递补。惠特尔善于独立思考,预见到活塞螺桨发动机在高速飞行时,将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点。因此,他在毕业时提出了新型涡轮喷气推进原理的论文。惠特尔的非凡才能获得了同学和师长的赞赏。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央飞行学校任教官。在工作之余,他设计出一台燃气涡轮发动机的原理样机,并提交了相应报告。后来他又于1930年1月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专利。但当时军方及有关部门无人重视,谁也不敢支持这种风险很大的新发动机。而惠特尔本人收入低,家庭负担重,甚至专利到期后再延长期限的5英镑都拿不出。因此他的这项发明被搁置一边,一晾就是几年。1934年,惠特尔进入剑桥大学学习机械工程,由于成绩优异获得剑桥大学一等荣誉奖并提前毕业。1936年3月,他在朋友们的支持下获得了一家银行的资助,使得专门研制新发动机的喷气动力公司得以成立。惠特尔任公司的总工程师。后来剑桥大学又说服空军,同意他留校读研究生,他才有较充裕的时间进行新发动机的设计与研究。

惠特尔设计的第一台试验机由一台双面进气单级离心式压气机,由10个单管燃烧室和单级轴流式涡轮组成(图六)。在飞行速度804.5公里/小时时,发动机设计推力为8.8千牛。1937年4月12日,这台名为WU的试验机开始试车,宣告了燃气涡轮发动机的诞生(图八)。

看过WU照片的很难将它与现代涡轮喷气发动机之间联系起来。因为它不仅外形粗糙简陋,而且布局并不科学,可算一个典型的丑小鸭。但航空的喷气时代正是由此开始的。应该说明,首台WU试验机确实不是成功的发动机,没有达到其设计目标。该发动机在转速2500转/分时,发出刺耳的尖啸声,不久即严重损坏。后来,惠特尔修改了设计,于1938年初制造出第二台试验机。当转速达到13000转/分时,发动机散了架。直到1938年10月他再次作了重大修改,发动机才能在17750转/分下持续运转,推力达到5.3千牛。这是一次不了起的成功。

又经过两年的艰苦努力,惠特尔设计的W1型发动机终于装在代号为E28/39的单发飞机上进行了试飞。1941年5月15日傍晚,英国第一架喷气式试验机首飞成功。为此,惠特尔历尽坎坷花费了11年时间。而由德国人欧海因设计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早在一年前已升入空中。

德国人欧海因(见图七)走的路要比惠特尔平坦得多。他生于1911年,1933年在哥廷根大学读书时即开始涡轮喷气发动机的研究。十分凑巧的是,他设计的涡轮喷气发动机飞行速度也是804.5公里/小时,而且推力等级也基本相当。但是发动机的基本结构与惠特尔的有较大差异:除了双面进气离心式压气机相同外,其燃烧室是环形的,而涡轮则是径向(或称向心)的。欧海因由于得到了导师波尔教授的推荐,毕业后很快与工业部门取得联系。1936年4月15日,他与享克尔飞机公司的总经理恩斯特·享克尔(既是企业家也是飞机专家)签订了研制合同,很快就设计并试制出首台工程样机HeS1,采用烧氢气的办法一举成功(尽管推力才2.65千牛)。

随后,他又作了许多改进并直接研制了供试飞用的HeS3B发动机。其推力达到4千牛。1939年8月27日,在二战全面爆发前一星期,享克尔公司的He178试验机成功实现首飞。这是世界上第一架由燃气涡轮发动机推进的喷气式飞机,宣告人类进入了喷气时代。二战结束后,欧海因和惠特尔先后去了美国。两位古稀老人成了好朋友,1992年共同获得查文斯德拉佩奖。4年后惠特尔病故,享年89岁。(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晓 东■

推荐访问:喷气发动机 涡轮


[涡轮喷气发动机(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