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鹳的生态生物学研究与保护
时间:2022-03-03 10:09:40 浏览次数:次
摘要:黑鹳(Ciconia nigra)是列入国际濒危物种保护公约“红皮书”中的保护鸟类之一,具有较高的观赏和展览价值。近年来由于生存条件变化以及环境污染等原因,使其自然种群数量稀少,濒于灭绝。依据近年来对黑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分布、习性、栖息地、食性、繁殖、发育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并对其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关键词:黑鹳(Ciconia nigra);繁殖生物学;研究进展;存在问题;保护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3-3086-03
黑鹳(Ciconia nigra)属鹳形目(Ciconiiformes)鹳科(Ciconiidae)鹳属(Ciconia)[1],为中型鹳。上体、翅、尾及胸上部呈黑色,在不同角度的光线下,可泛出紫铜和蓝绿色光辉,尤以头、颈部的黑色毛表现更为明显[2]。目前国内外对黑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繁殖生态、人工饲养、食性分析、迁徙行为及越冬生态学等方面。这些研究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黑鹳野外行为生态学的认识和理解。黑鹳作为珍稀鸟类,对其生态学、生物学特性等进行研究,对保护、拯救这一稀世珍宝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依据近年来对黑鹳的生态学、生物学特性野外实地观察研究的成果并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分布、习性、栖息地、食性、繁殖、发育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旨在唤醒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1 种群分布
黑鹳为单型种,无亚种分化,分布广泛,在欧亚大陆和非洲均有分布。欧洲很多地区是黑鹳的繁殖地,其中在波兰、奥地利、匈牙利等都统计到了一定规模的繁殖种群(共计约600个繁殖对)。亚洲除中国外,在土耳其、印度、原苏联等地也有分布。黑鹳在朝鲜半岛及阿塞拜疆和远东地区是繁殖鸟,在日本是偶见鸟类。非洲繁殖种群集中在南非的德兰士瓦省。在中国除青藏高原以外,其分布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越冬时它们主要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繁殖时则多在东北、新疆及甘肃北部[2]。
尽管黑鹳分布广泛,但数量却极其稀少。从全国范围看,调查清楚的黑鹳种群大约只有1 000个左右[2]。近年来其种群数量正在急剧下降。朝鲜、德国、法国、希腊等国家已很难见到,瑞典、丹麦、比利时、荷兰、芬兰等国家也已经绝迹[3]。在中国,1999年6月报道仅存2 000只左右,2006年6月下降到700~1 000只[4]。即便在中国最大的水禽越冬地鄱阳湖,每年也仅能见到几十只,而在它的主要繁殖地山西,每50~100 km2才有1对[5]。黑鹳已被列入1998年版《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
2 食性
黑鹳的捕食范围狭窄,按其嗜食与厌食的程度可将其食物划分为基本食物、次要食物、偶吃食物和被迫食物。黑鹳食谱中的基本食物是鱼类,占81.81%,以条鳅为主;其次为泥鳅,有鳞鱼类较少。次要食物为蛙类,占13.64%,但成鸟很少捕食,多为幼体和亚成体。偶吃食物在呕吐和剖检出的食物中很少出现。被迫食物是指由于缺少基本食物而被迫取食的食物,主要包括昆虫、藻类、草子等,很可能是野外条件下误食入的[6]。
3 行为
3.1 觅食
黑鹳对觅食生境要求严格,觅食水域需水质清澈见底,水深不超过40 cm且食物丰盛、冬季不结冰。觅食时,它们往往按照一些较为固定的路线活动,范围可以达到数公里远。黑鹳觅食时先在高空盘旋侦察,待确定取食地点便降落水边。发现目标不先直接捕抓,而是走走停停,潜行至猎物附近再对准目标,用长嘴猛插下去将其捕食。这种觅食习性决定了黑鹳只能大量取食那些游速缓慢、警觉性不高的鱼类。
3.2 群聚
在冬季寒冷的季节,黑鹳不再分巢而居,而是群聚到一起栖息越冬。在山西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观察到一处石崖洞穴中最多有32只黑鹳在群聚越冬。早晨6:00出巢外出觅食,其中体健、飞行能力强的成鹳远行向周边地区觅食,而体弱的老成鹳和年幼鹳则在本区域内觅食,到了傍晚集体归巢群聚夜栖。从出巢和归巢方向来看,黑鹳早晨飞出和傍晚飞回的方向较为规律,早晨均从栖息地向西北和东北方向飞去,傍晚原方向返回[7]。
4 栖息地
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是多层次的各种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生存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该物种的数量分布[8]。刘焕金等[9]综合分析山西省黑鹳十大繁殖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认为陡峭的山体、清浅的水域、较少的人为干扰是黑鹳营巢、觅食和繁殖顺利进行的最基本条件。黑鹳是典型的湿地鸟类。其栖息环境分繁殖期栖息环境和非繁殖期栖息环境两种类型。在繁殖期栖息地的选择上各地略有不同。在非洲南部繁殖的黑鹳,均在山地的悬崖峭壁上筑巢栖息;在欧洲繁殖的黑鹳则选择在沼泽森林或有水流、湖泊、池塘存在的山地森林地区栖息;在中国,繁殖期的黑鹳又多在山地峭壁及深沟土崖上栖居。非繁殖栖息地主要是指黑鹳迁徒季节的短暂停歇场所,这些环境包括黑鹳繁殖区内的山涧河流和平川区的河流、水域和湿地等,分布较为广泛。近年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的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使黑鹳的生存环境进一步恶化。
5 迁徙
黑鹳是一种长距离迁徙的候鸟,繁殖于气候较冷的高纬度地区,秋季要迁徙到有良好生境条件且冬季不结冰的水域越冬。在欧洲繁殖的种群几乎全部迁到非洲越冬;在西古北区(古北区指动物区系中的欧洲和亚洲北部、非洲北部,而西古北区指西欧地区)和东欧繁殖的种群主要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沿地中海东端迁往非洲越冬;在西亚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往印度越冬,而在俄罗斯东部和中国繁殖的种群主要迁往长江以南地区越冬[10]。迁徙时常成一二十只的小群。位于中国北方地区太行山系灵丘黑鹳自然保护区内的黑鹳,不但在该地繁殖,而且在该地栖息越冬[7],在北京的怀柔、密云和房山等区县也观察到了黑鹳越冬[11]。
由于黑鹳数量稀少,又多营巢于人迹罕至的偏僻地带,很少有人将其详细的迁飞路线绘出。2002~2003年捷克科学院和捷克广播电台共同策划了利用卫星跟踪黑鹳的计划。在中国研究小组配合下,共同证实了中亚黑鹳经中国新疆艾比湖地区、叶尔羌河、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地区,后经红其拉甫出境,成功到达南伽峰地区这条迁徙通道的存在[12]。
6 繁殖
6.1 择巢
黑鹳生性机警,主要在人迹稀少、环境僻静、植被茂盛的地方选址筑巢。巢址大都隐蔽、背风、保暖、有充足的阳光照射。同时,由于黑鹳的食物选择比较单调,所以在选择巢址时,尽量也会选在觅食方便和食物较为充裕的地方[13]。分布在不同地区的黑鹳,在营巢习性上有所差异。在欧洲的黑鹳,常选择在树龄较老的高大树木上营巢,树种多为山毛榉;在非洲南部繁殖的黑鹳,均在山地的悬崖峭壁上营巢[2];中国近年来发现的黑鹳,多在山区悬崖峭壁的凹处石沿或浅洞处营巢(山西),或在绿洲湿地高大的胡杨树上营巢(新疆塔里木河中游)[10]。
6.2 营巢
黑鹳有沿用旧巢的习性,每年回到繁殖地时都会寻找旧居,并作修理即可。但如果巢区受到强烈干扰时也会放弃原巢,另选别处。产卵前5~10 d,雌雄鸟共同修筑巢穴。巢形一般呈浅碟状,巢材主要以干枯绣线菊、黄刺玫等的茎为主,但有时也用苔藓、羊毛及其他柔软碎屑,巢中多土。这样的筑巢活动一直延续到孵卵期,以后逐渐减少直至停止[13]。黑鹳筑巢不是一次筑成,所筑新巢都比较简单,巢窝较小,待来年用巢产卵时再重新添置巢材,进行修整扩大,每年反复修整,最大的巢穴直径可达1.2~1.5 m[14]。
6.3 产卵与孵卵
黑鹳每对亲鸟每年只繁殖1次,3月下旬巢基本筑好后开始产卵,每天产1枚,共产3~4枚。卵近椭圆形,长径61.88~68.00 mm,短径48.00~54.50 mm,重约60~70 g。雌鸟产完最后一枚卵后即开始孵卵,孵卵期33~34 d[13]。整个孵卵过程由雌雄亲鸟共同进行,以雌鹳为主。平均每个“繁殖对”繁殖成功的离巢出飞幼鸟数:奥地利为2.76只/窝(65窝),南非1.38只/窝(60窝),中国山西省是2.01只/窝(11窝)[2]。根据高武[11]对北京周边地区进行的调查,在繁殖期的14个巢中,也仅只有1巢在繁殖;另据调查该地区繁殖成鸟仅占成鸟数的27.6%,说明黑鹳在北京的繁殖力也很低。
6.4 育雏
黑鹳雏鸟出壳后,双亲共同育雏。雌亲鸟常留在巢内照看幼雏,而雄亲鸟则外出觅食,捕获的大量食物均先装在嗉囊里。回来时不立刻把食物送入巢中,而是先在离巢几米远的地方休息,观察动静,然后才回巢将嗉囊里的食物吐出饲喂幼雏。如有特殊情况,比如受到惊扰,也可暂不喂食。由于嗉囊中食物储量多,亲鸟捕食回巢一次,就可喂雏鸟一至几遍。亲鸟的喂食次数随雏鸟的生长而递减,而捕食量及喂食量则随雏鸟生长而递增。4个月龄的幼鸟即可长得跟成鸟近似,可随成鸟大范围觅食[13]。
7 存在的问题
7.1 黑鹳栖息地保护工作需进一步加强
目前,中国黑鹳的繁殖区大体上有东北、华北、新疆塔里木等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制定与施行,在避免黑鹳遭到人为伤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对一个物种的保护,最重要的在于保护和恢复其栖息环境。许多珍稀濒危动物可以通过建立保护区得到保护,而黑鹳由于数量稀少、活动范围广、巢址分散等原因,至今未能在繁殖地实施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加之多种不利因素制约,黑鹳的生活空间正逐步缩小,日趋严重的破碎化的栖息地使该物种已步入近交衰退的边缘,进而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丧失,最终将危及其生存[2]。
7.2 社区共建与发展的矛盾突出
由于黑鹳分布区都是边远偏僻的山区,居住群众的产业结构单一,就业门路狭窄,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对黑鹳栖息地构成很大的威胁。虽然保护区非常重视社区能力建设,帮助社区脱贫,但是保护区毕竟能力所限,很难从根本上改变目前的社区现状,需要当地政府在财力、物力、技术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当黑鹳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产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黑鹳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7.3 投入不足,研究力量薄弱
黑鹳的保护与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目前黑鹳研究的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投入较少,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健全,使黑鹳的繁殖生态学、保护生物学和疾病防治基础研究不够深入,限制了一些研究工作的及时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黑鹳保护与研究向新的深度与广度拓展的进程。
8 保护建议
黑鹳作为世界性珍稀濒危动物,对其生存威胁最大的是人类的经济活动。黑鹳形体较大,羽色亮丽,幼鸟生长期长,加之起飞迟缓,因而常遭猎枪射杀。近年来,随着水域面积的日益缩减,水源污染的日益加重,以鱼类为食的黑鹳极易通过食物链途径造成体内有害污染物质的积累中毒,为此提出以下保护建议:
1)加强黑鹳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栖息地水域环境的保护工作,监测水质污染状况,制定有效的管理方案,使之免受污染。对已污染的水域环境应逐步采取措施加以净化[15]。
2)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处于自然保护区内群众提高有效保护的自觉性,形成爱鸟、护鸟的良好氛围,为濒危动物黑鹳的生存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3)加大依法管护力度,依法打击各种破坏自然环境行为,特别是对自然保护区内濒危珍稀动物繁殖栖息地的破坏行为要严厉打击。
4)建议有关部门通过投资为黑鹳繁殖栖息地建设小鱼塘、小水库等有效途径来补充黑鹳的食物来源。
5)政府应设立专项经费,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黑鹳的保护与研究。同时建议在黑鹳繁育栖息地集中建立全国性的黑鹳繁育研究基地,相关专家学者应对其生存规律进行研究,以扩大其种群数量,确保濒危珍禽的繁衍、栖息。
参考文献:
[1] 赵建成,吴跃峰,关文兰.河北驼梁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与生物多样性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72-288.
[2] 苏化龙,刘焕金.黑鹳的现状[J].大自然,1991(3):19-21.
[3] 刘继平.鸟中黑牡丹—黑鹳[J].河南林业,1999(4):50.
[4] 罗祖奎,吴法清,楼利高,等.湖北沙湖发现黑鹳种群[J].动物学杂志,2008(3):130.
[5] 李湘涛.栖居于深山中的涉禽—黑鹳[J].动物之美,2004(10):52.
[6] 刘焕金,苏化龙,申守义.黑鹳食性的初步研究[J].动物学杂志,1990(5):20-22.
[7] 王 春,张 智,杨海英,等.黑鹳在灵丘自然保护区冬季群聚夜栖观察[J].科技信息,2009(7):779,767.
[8] 杨维康,钟文勤,高行宜.鸟类栖息地选择研究进展[J].干旱区研究,2000,17(3):71-78.
[9] 刘焕金,苏化龙,申守义,等.山西省黑鹳的生态和生物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0] 万 伟.像大熊猫一样珍稀的鸟儿—黑鹳[J].旅游纵览,2010(2):72-73.
[11] 高 武.北京地区黑鹳的困惑[J].大自然,2009(2):8-10.
[12] 马 鸣,魏顺德,程 军.卫星跟踪下的黑鹳迁徙[J].动物学杂志,2004,39(2):102.
[13] 滕克愚,邱富才,亢富德.黑鹳生态习性观察[J].山西林业科技,1986(3):21-23.
[14] 王 春,张 智,杨海英,等.保护黑鹳营巢繁育刻不容缓[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5(2):42-43.
[15] 卢 欣,刘焕金,苏化龙.人类经济活动对黑鹳的影响[J]. 资源开发与保护,1988,5(2):36-37.
[黑鹳的生态生物学研究与保护]相关文章
- 军山湖黄尾密鲴的形态生物学研究
- 近代生物学与现代中国的知识启蒙
- 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探索和改革
- 普通生物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
- 硒的生物学活性及其作用机制
- 2021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2020) 生态文明学习心得体会
- 学习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资料 生态文明学习心得体会
- 试论电力工程规划中的生态环境因素
- 生态学名词
- 生态环境与健康维护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生态环境局)(全文)
- 年度工作总结和年度工作安排(生态环境分局)
- 2022年关于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推动服务业发展的报告
- XX市生态环境工作汇报【完整版】
- 机关单位政治生态情况报告材料(10篇)(2022年)
- 2022年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倡议书作文-学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议书
- “保护伞”问题以案促改个人对照检查(全文完整)
- 道路照明的接地故障保护和短路保护研究
- 2023年保护环境活动过程方案怎么写(10篇)(范文推荐)
- 2023年度个人保护环境专题讲话稿
- 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根脉——XXX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综述
- 城市“智慧党建”的课题研究报告精编范文
- 研究生毕业一分钟个人介绍模板四篇
- 河北工业大学查重【河北工业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送审申请表】
- 【研究生对学位论文修改说明】学位论文修改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情况审查表
- 论文题目修改申请【硕士学位论文题目修改申请表】
- 硕士学位论文送审申请书_学位论文送审平台
- 【研究生学位论文重新送审申请表】研究生学位论文
- 【哈尔滨理工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模板-2015修改版-突出显示-ZXF】
- [研究生学位论文修改说明(论文评阅及答辩后分别填写)]学位论文答辩
- 上一篇:《确定位置》教学设计
- 下一篇:陆上杆机构运动仿生的现状、关键技术及未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