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玉雕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时间:2022-03-10 10:23:24 浏览次数:次
[摘要]玉石雕刻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具有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变迁,玉雕技艺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但是在传统的玉石雕刻中,雕刻题材往往限制了形式的表达,给玉雕创作者很大形式上的限制,从而导致某些玉雕艺术品没有显著的艺术个性,不同程度上妨碍了玉雕技艺和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玉雕设计;传承;创新;玉文化
[中图分类号]J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7556(2015)04-0026-02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在悠久的华夏文明中,玉在宗教、道德、政治和审美等领域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成为中华文化中独特的物化载体。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绽放出独具魅力的灿烂光辉。玉石雕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具有悠久历史。随着时代变迁,玉雕技艺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但是,在传统的玉石雕刻中,雕刻题材往往限制了形式的表达,从而妨碍了玉雕技艺和产业的发展。
笔者从事玉雕设计与制作将近20年,在自身实践中一直不断探索更多的艺术表现形式,尝试将玉石自然之美和雕刻工艺进行融合,力求能够创作出别具特色的优秀作品。下面就个人的一些感受和想法,谈一谈玉雕设计与制作的传承创新。
一、设计题材的创新
中国玉雕的设计题材十分广泛,概括起来大致分为民间传说、历史人物、典故、宗教、山水、花鸟、走兽等。无论是挂件还是摆件,都有一定的美学意义和文化寓意。其中的思想文化内涵,往往是通过谐音、借喻、比拟、象征等手法来表达。例如猴,聪明伶俐,封侯(猴)做官之意;鸡,与吉谐音,寓意大吉大利;壁虎,必得幸福;甲壳虫,富甲天下等等。传统玉雕题材常以吉祥文化为中心,可以帮助人们从心理层面、社会生活层面上树立信心,积极进取与创造,是我国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
然而,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精神境界和审美需求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玉雕吉祥图案需要在批判继承传统艺术的同时,创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民族艺术,也需要吸收外界有益的东西,创作出人们喜爱的新的题材。
让我们欣慰的是,近年来,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雕刻师们更多的强调设计的灵性和形式的表达,追求创意巧妙、风格独特的作品。一些普通的生活用品、食品也成为玉雕的题材登上了大雅之堂,进入寻常百姓家。如玉雕包菜、南瓜、葫芦、黄瓜、玉米等。其他的如汽车、玩具、台灯、现代化家具物品等等,也出现在玉雕作品中。个人认为,这种既有传承,又与时俱进的设计思路,正是目前玉雕界走出困境,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在玉雕作品中,线条的设计和色彩的搭配是组合在一起的,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营造一种意境美。例如独山玉的设计,线条和颜色等可以直接负载作品的功能和艺术想象,突破不同审美主体在认识上的差异和局限,让玉雕作品既有传统韵味也有个性时尚之美,这种形式上的探索是将无形幻化为有形,个性十分突出。
玉雕创作要反映生活,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但在程度、形式和表现手法上,作为一种工艺美术与绘画等艺术有所区别。它要高度地概括、夸张、寓意、象征,不要过于注重内容的深化,而要注重形式的外化。玉雕的题材设计创作应遵循其特有的艺术规律和表现手法,也就是题材设计中所体现的“形式美”,这样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克服设计上的盲目性。一件作品最打动人、最关键的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另外,充满艺术气息和趣味的玉雕作品也能够调动大家的兴趣。趣味化的玉雕作品注重“趣”的表现,是作品的某一方面,包括作品的形态、功能以及作品的背景及相关的故事能够吸引观众,与观众产生一定的共鸣。雕刻师应多在设计上花点心思,挑选适合创作的原石,巧妙结合色彩的特点,进行设计。凭借材料的颜色、质地,再结合独特的创意和设计,给作品赋予新的色彩,从而设计制作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好作品。
三、工艺的创新
中国传统玉器工艺已经历数千年的继承和发展,在历经沧桑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因玉石硬度较高,加工时需要特殊的工具和方法。从史前时期古朴雅拙到秦汉的雄浑豪放,到唐朝时期的精巧别致,再发展到明清的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玉石的性质硬而脆,加工的难度远远高于金、银等金属,需要精细的设计和高硬度的刀具和钻具。“黄金有价玉无价”这句话也说明了玉雕的价值是何等珍贵,这也包含玉雕制作的高难度和高超技艺。
古时制作玉器,取材和雕琢是需要很高技巧的,随着时代的进步,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现代,从开采到制作,很多工具和工序都远远超越了古代和近代,规模大大延伸。就工具和工序而言,更是革新发展到使用合金锯、合金钻和合金刀具,甚至激光处理;就设计技巧来说,其精细度更是中国以前固有基数的若干倍,并且实现用电脑雕刻。尤其是根据设计图案统一批量生产的玉雕,在电脑规程的操作中,千百件产品除了色泽不同外,形态如同孪生一模一样,也适应了一部分现代的需求。
以南阳玉雕为例,玉雕从业者在继承传统玉雕技艺上,不断创新和发展,从市场消费群体出发,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艺术风格,进一步提升了独山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做大、做强了南阳玉雕产业。
四、加工模式的创新
传统的玉石雕刻技艺,一直以来多是“师传徒,父传子”的模式。这种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玉雕师对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及其在玉雕作品上的表现形式、风格趋于固化。然而,要真正地传承玉石文化,并非因袭传统、简单地重复传统的玉石雕刻题材。要传承,也要创新,要有这个时代的特征。
这些年,南阳和镇平的一些有识之士,打破了传统的玉雕加工模式,采用多种手段,不断培养青年玉雕人才。例如南阳师院玉雕系,镇平工艺美术学校等等的成立使玉雕技艺得以系统传承,通过系统的学习,一方面向学生普及推广玉雕文化,着力于将艺术专业的年轻人吸纳到玉雕创作的阵营中来;另一方面打造了玉雕专业基地,为市场源源不断地培养专业玉雕人才,此举必将对南阳玉雕的创新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总而言之,只有不断探索新的教育和加工模式,才能提升南阳玉雕的行业影响力,才能借全新的创作模式激活市场,形成良性循环。
五、玉雕从业者素质的提高
现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的总体生活水平和文化修养逐渐提高,爱玉藏玉的人群不断壮大,“谦谦君子比德以玉”也越来越深入人心,茶余饭后玩玉、赏玉之事更为寻常。在这种情形的推动下,玉器雕刻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新增的制玉地区也层出不穷。北京、苏州、河南、扬州、上海、广东等几个城市和地区,制作风格也各有不同,作品的质量也有极大的提升与突破,各种新材料的运用与全新的创意设计概念的融入,都使得玉雕进入了一个空前的大繁荣时代。
玉器行业的空前繁荣,将促使我们这些从事玉雕制作的艺人们要更加努力。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件经得起大众检验的作品,一定是以合理的型制与创意来取胜的。一个优秀的玉雕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实际制作功底之外,更要具备非常深厚的审美观和一定程度的美术修养。目前,大多数玉雕师虽然具备了很深的制作能力,但没有接受过系统和专业的美术学习,且文化程度普遍低,缺乏优秀的设计创意理念。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去抄袭和模仿他人的作品,因为不理解原创作品的立意概念,致使大多仿制作品质量低下,内容空洞苍白。笔者认为,作为一名玉雕设计与制作者,一定要不断地真正地深入研究和吸收各门类艺术的精华,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艺术修养,真正认真地创作出一些有时代特征、有内涵、有个性的优秀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引导艺术家生产出更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作为一名玉雕设计与制作者,在继承中华玉雕文化精粹的基础上,一定要有使命感和责任意识,不但要将这门艺术做好,更要把这门艺术有序地传承下去。我欣慰地发现,有更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也越来越多地关注和加入玉雕行业。早在几年前,南阳师院就专门开设了玉雕专业,这些接受系统、规范的高校教育的大学生们,他们思维活跃,理念先进,为玉雕这个古老的艺术注入了新活力。
玉雕,它贯穿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见证了华夏民族的沧桑与辉煌。经过一代又一代玉雕人的不断努力,这朵艺术奇葩将更加娇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玉雕艺术的未来会更加灿烂!
[浅谈中国玉雕设计的传承与创新]相关文章
- 玉雕首饰设计中海洋生物造型与工艺方式的应用研究
- 岫岩玉雕设计研究
- 从玉雕发展史论现时代下玉雕产业变革与发展
- 浅谈愉悦和阳光
- 浅谈锅炉环保设备利用及改造
-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环境教育
- 浅谈煤气锅炉的控制设计
- 历史课堂上渗透感恩教育浅谈
- 浅谈高中地理“学案教学”模式构建
- 浅谈新课标形势下的高中地理案例化教学
-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实施
- 浅谈地理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有效管理方法探讨与策略构建
- 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活动主题总结范文合集
- 美丽中国主题的演讲稿范文大全
- 2021年学习《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专题党课讲稿
- 二级支行行长述职报告_银行网点主任述职报告
- 中国银行业务经理述职报告 派驻业务经理述职报告
- [中国银行副主任述职报告]银行主任述职报告
- 银行主管述职报告_中国银行述职报告
- 银行主任述职报告_报告总结-中国银行副主任述职报告 精品
- 银行高管个人述职报告例文【三篇】_银行柜员年终述职报告
- 【有关职工体检通知】 体检通知模板
- 2021传承雷锋精神主题演讲稿精选范文
- 红色基因传承征文7篇
- 传承红色基因读后感作文400 [探索基因世界读后感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的观后感
- 传承红色基因读后感作文400探索基因世界读后感作文 传承红色基因的观后感
- 传承五四精神主题演讲稿
- 张大千书法风格特质及其信息化传承路径研究
- 地方文化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研究
- 文化自觉下非遗进高校的传承路径研究
- 传承红色根脉,争做先锋模范——党支部党建交流发言材料(范文推荐)
- 创新发展作文锦集
- 大学生创新精神学习心得感悟3篇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探讨
- 试论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 就业压力背景下会计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 生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 2022年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2年)
- 2022年度人才赋能创新,创新驱动区域经济高质发展——上海“体悟实训”感悟(全文)
-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食品教学模式改进研究
- 企业党工团建设工作方法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