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学研”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3-11 09:56:19 浏览次数:次
摘 要:传统工业设计教学过程中凸显出诸多问题,例如一味追求技能水平,忽视设计理念,导致专业教学与实践工作脱离,学生所学知识与生产需求脱离等等,针对这一现状,研究一种提高工业设计教学实践价值的教学模式意义重大。“产学研”结合的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社会三方不同的优势资源,破除封闭的理论化教学模式,实现理论知识与开发应用、生产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在产品理念创新、造型设计、可行性实践等方面的核心能力得到强化与提升。
关键词:产学研模式;工业设计教学;应用
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工业设计是核心环节,其以实现产品的工业美学、实用价值以及提升用户界面为设计目标,是提高产品商业价值,丰富创新内涵的途径,随着目前我国工业化和经济贸易的飞速发展,工业设计的价值逐渐凸显,已成为我国工业经济转型,提高企业在海外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从教学角度来看,工业设计教学属于典型的应用型学科,且与多门学科存在知识点交叉,因此对教师和学生设计思维、灵感表达、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大部分院校存在的共性问题为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学生应用实践能力不足,从而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在工业设计教学中引入产学研教学模式,对丰富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
1 “产学研”模式概述
“产学研”模式是指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教学、科研、生产进行三位一体结合所创建的一种既能满足社会生产和发展需求,又能满足学校教育体制的模式,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工业现代化所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该模式利用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产学结合和双向参与的重要作用,既能完善院校专业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在工业设计中的创新和造型能力,又能让社会和企业获得优秀的智力资源支持。
2 现阶段工业设计教学的弊端和不足
2.1重技能轻设计理念,导致教学与实践脱离
目前很多大专院校存在重技能水平,轻设计理念的工业设计教学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设计技巧和产品实例为主要讲解内容,但对设计理念的分析少之又少,这就容易导致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容易陷入建模、做图等边缘工作的怪圈,这种模式难以将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的职业设计师。
2.2校企合作深度还需加强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逐渐深入,很多院校已经意识到开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这种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但双方合作仍然只停留在浅显水平,涉及的知识面狭窄,且无法覆盖大面积的学生群体。例如目前很多校企合作模式均是建立在以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基础上,但院校、科研单位的出发点和目的均与企业有差异,企业不可能放弃利益专门安排一线员工对学生进行实践指导,院校也需遵循自己的教学计划,而不能根据企业的需求随意更改,这样就导致学生只能通过短期的寒暑假进行实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升。
2.3资源共享与研究成果推进不足
大部分优质资源集中在院校中,企业大部分员工也希望通过回校深造来吸收高校的研究成果,但在盈利的目的下,若研究成果无法及时转化为收益,企业便会停止共享计划。同时,企业也拥有大量的先进材料与实习车间以及配套技师,而受制于企业的盈利模式,院校学生往往无法通过这些优质资源真正意义上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于是就陷入了学生无法提高综合素质,企业得不到合适的人才链的恶性循环。
此外,工业设计专业的科研项目大多数源自于企业的设计服务,获得的科研成果应及时转化为企业利润,最终实现社会应用。但科研项目通常以单一设计为主,如产品开发、品牌形象等,看似双方都得到了益处,但往往只是一次性合作,无法实现长期效应,教师与学生也无法参与到多团队的深入研究过程中,更谈不上让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的目标。
3 工业设计教学中“产学研”模式的具体应用措施
3.1 确定工业设计的教育方向,制定弹性教学计划
工业设计的教学模式应以“教育服务社会”为原则,以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起点,将工业产品设计理论、创新实践、市场营销等环节联系起来。(1)在课程设置过程中需注重丰富实践性课程内容,例如以《专题产品设计》、《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等课程为主,以《消费者与产品研究》、《消费市场调查》等课程为辅,让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能互为补充,促进其对市场有更为清晰的认识。(2)教学模式要与市场和社会紧密贴合,制定有弹性的教学计划,对教学内容进行灵活安排,例如教师可选取目前较为热门的话题——智能穿戴设备的设计进行教学计划编排,具体教学过程可采用任务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通过三个课时来完成该知识点的教学,第一课时以了解智能设备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为主;第二课时可引用智能手环、智能手套、智能眼镜等实例来进行产品分析;第三课时以智能穿戴设备的具体设计构思、新型设计理念的运用讲解为主,并要求学生灵活运用设计理念,在多媒体教师制作概念图,并附上产品设计说明书。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结合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增加消费者对智能穿戴设备造型、功能、使用习惯的分析内容,从而突出工业设计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3)针对师资分配问题,院校可聘请社会上有实际设计经验和理念的设计师来校授课,这将有利于学生紧跟工业设计的前沿,不断追寻和把握市场需求,从而激发设计灵感,创造出更优秀的作品。
3.2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解决校企之间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在产学研平台下可将企业真实课题项目导入到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创新项目研发与企业实际课题相结合,强化学生理论知识与设计实践融会贯通的能力,从而提高工业设计的系统与整体性。在此过程中,院校师生还可根据企业实际成果申请专利或者撰写学术论文公开发表,在师生团队配合过程中能逐步强化学生的整理归纳水平,实现研究的实际价值。例如针对《立体构成》、《人机工程学》、《空气动力学》、《工程力学》等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學中可采取“1+N”的专题模式,选取一位主讲教师对教学大纲和计划进行统筹安排,并根据实际项目研发进展,邀请工程师、科研人员、业务人员担任专业指导老师来共同协作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创新的能力。
3.3鼓励师生协同完成科研项目,提高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
在产学研工业设计教学模式中,教师需承担两种角色,一是合作企业中参与市场竞争的设计实践者,二是院校内设计人才的培养者和引导者。但教师对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的了解通常存在滞后性,只有转化成具体产品时才能获知,为了解决这一弊端,在产学研模式中,教师可充分发挥知识面横向发展,且单一性突出的特征,联合材料学、机械自动化等院校教师、企业技师,对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进行深层次合作研究,开展多学科交叉实践,并通过与学生互动,注重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的过程,共同完成科研项目,从而解决工业设计教学与产业实际脱节的问题,彰显研究成果的实际价值。
4 结语
工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实践性强的专业,在教学方面存在诸多难点,将产学研模式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可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学生和教师通过不断接触实际项目,可将各种设计理念以及院校研究成果贯穿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利于达成校企合作的双赢,为社会输送更多创新型、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尹兴圣.论"产学研"在工业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1(18):56-57,65.
[2]林霜.产学研平台下工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探索[J].钦州学院学报,2014,29(2):69-72.
[3]杨丰齐,伍欣.地方性本科院校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教学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11):85-85,86.
[4]曾祥远,聂路.工业设计专业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与实践初探——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4):62-65.
- 上一篇:对产品工业设计中造型的分析
- 下一篇:基于社会需求的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型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