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时间:2022-03-12 09:43:00  浏览次数: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生活教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一是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乐趣;二是合理整合教材,品味“生活实例”;三是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数学教学;生活精彩;实施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2-032-1

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都能找到数学的原型。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的理念,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那么,小学数学教学如何体现数学因生活而精彩呢?笔者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数学乐趣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如何给学生一双慧眼去观察、读懂身边的数学尤为重要。为此教师要紧扣教材,以教材与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为素材,选择加工问题情景,提出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假设和猜想,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对于创设的问题,由于学生想要解决,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就应运而生。

例如,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千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这一内容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凑整、取整”。比如386+99=?既可以386+99=386+100-1,也可以386+99=385+(1+99),而对386-99=?既可以386-99=386-100+1,也可以386-99=100-99+286。这些都是与学生生活实际中的经验相联系的。

又如,妈妈买皮鞋用了386元,买包用了99元,问一共用了多少钱?如果包用了100元,就用了386+100,可包比100元少了1元,所以要386+100-1;或者媽妈带了386元,买东西用了99元,还剩多少钱?妈妈可能会拿一张百元钞票,而留下286元,付了99元,应找回1元,所以有386-99=100-99+286=287元。

再如生活中每时每刻都要用到估算,要求学生估算一下每天上学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或估算一下到超市买几样东西需要带多少钱等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从生活中找到问题的原型,然后将教材中的问题融入这个原型,对教材问题进行生活化的“包装”,用生活在数学知识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学生顺着这座桥去学习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使本来抽象枯燥的内容变的有趣味性,让数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合理整合教材,品味“生活实例”

“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陶行知语)”。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渗透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因此,教学时教师应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社会中采撷生活实例,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选用教材、整合教材,力争使教材贴近生活、走进生活,真正地把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

例如,教学“乘法分配律”,教师根据班级分发作业本说了这样一件事:开学初,学校总务处要为每个班准备作业本,我班有50人,每人发语文练习本5本,数学练习本3本,总务处一共要为我班准备语文、数学练习本多少本?教师要求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组织交流。交流时有的先算一个人需要语文、数学练习的本数再乘以全班的人数:(5+3)×50=400(本);有的先算语文练习的本数再加上数学练习的本数:5×50+3×50=400(本),两种方法结果相同,教师说这两个式子可不可以画等号呢?学生将等式写在了黑板上:(5+3)×50=5×50+3×50。教师说“仔细观察这个式子,看谁能从中发现点什么?”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后发现:“两个数的和乘一个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所得的积的和。”教材上的式题被实际生活诠释了,学生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有情节、有意境的实例使学生学起来格外投入。

由此可见,教材只是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前提条件,作为教师要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整合教材,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解释数学问题,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探讨生活未知,激发学习兴趣

现实生活中,小学生从混沌未知到认识简单的数字,从而开始数学的学习,这其中有许多他们不明白的数学知识。怎样和他们探讨生活中的未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而逐步引导他们步入数学知识的殿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在教学中,我注重提炼生活中的一些小问题和学生进行探讨。如:

在教学“乘法估算”时,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先要把两个因数最高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再估算。此后,我让学生再估算:圣诞节快到了,小明要买16张圣诞贺卡,每张贺卡2元6角,请你帮忙算一算大约要多少钱?学生很快估算出60元〔20×30=600(角)钱,即大约要带60元钱。〕此时,有一个学生说:“60元钱多了,小明带50元钱就完全可以买回所要的贺卡了。”那么,应该怎样进行估算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争执中,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又如:在教学乘法后,我让学生猜一道题:有两对父子去吃饭,可是服务员却给他们发了3双筷子,这是为什么?再比如:同学们都知道4×5=20,现在只有10盆花,要求摆成5行,每行4盆,该怎么摆?这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总之,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情境应当是现实的、生动的、与生活紧密相通的。学数学就是为了学会应用,学会生活。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细细感悟,发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真正实现生活让数学富有灵性,数学因生活而精彩的目的。

推荐访问:数学 精彩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