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时间:2022-03-14 00:43:53 浏览次数: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
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
近年来,我市各级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务实奋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和矛盾最后集中转移到金融领域,金融风险集聚态势不容忽视,亟需采取有效措施给予防范和化解。
一是企业金融风险突出。从数据上看,2016年初,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77.27亿元,当年处置不良贷款92.04亿元,但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仍有68.7亿元,不良贷款前清后冒问题严重。今年一季度末,全市不良贷款余额为73.09亿元,不良贷款率1.97%,位列全省第二。企业逃废债务问题严重,全市企业逾期欠息1070户,余额140.64亿元,欠息14.97亿元。此外,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内外需求乏力,制造业利润增长面缩窄,导致部分地区企业担保圈风险突出。
二是影子银行体系金融风险集聚。我市近年来典当、寄售、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发展迅速,主要以“地下钱庄”形式出现,为银行融资“过桥”、工程验资、偿还债务、支持账款
等提供资金,其年化利率普遍高达50%-100%。我市部分企业由于投资过多,在银行贷款无法满足其需要的情况下,也涉足影子银行融资,甚至不计成本,风险隐患极大。同时企业涉及非法集资的情况也在增多。这些资金如果不加以监管和正确引导,融资链一旦断裂,势必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此外,影子银行体系中也不乏有大量的银行贷款,也间接造成信贷资金风险,同时还极易影响社会稳定。
三是银企信息不对称导致信贷资产安全风险增加。一方面,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先进制造业等专门开发了多种金融产品,市有关部门联合金融机构也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性信贷产品,但由于沟通不畅导致相关政策、产品的知晓度不高。另一方面,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信息不够透明,财务管理不规范,征信、工商、纳税、司法等信息未能有效整合,部分信息不够详细,大大提高了银行调查的财务、人力成本,既加大了信贷投放的难度,也加大了信贷资产的安全风险。
比如企业到银行融资,银行需要了解企业的基本信息,如房产、税务、工商登记、用电、用水等,由于部分信息缺乏公开透明的平台,致使银行无法掌握真实信息,影响信贷投放。同时,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有些问题会给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带来隐患,如公安的拘留、法院
的起诉、冻结、工资欠薪信息等,因此有必要在金融机构与有关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协调机制或者信息平台共享机制。
要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良好金融环境,疏通金融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必须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放在重要的位置。为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1、密切防范,积极应对金融风险。一方面,通过授信总额联合管理、周转贷款、建立银行债权人委员会等方式稳定重点骨干企业、优质制造业企业的存量信贷,引导银行有序投放增量信贷;另一方面,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退一批无发展前景、无救助意义、产能过剩、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加快制造业“僵尸企业”破产清算工作。加大对逃废债务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工商、税务、司法、宣传、经济和金融等多部门联合制裁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引导银行业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为新增贷款投放腾挪空间。
2、防患未然,建立银行业与影子银行间的防火墙。影子银行体系的运作主要依托和围绕银行,带来的风险隐患一旦爆发,也大多回流和沉淀在银行,因此建立银行业与影子银行之间的防火墙非常关键。为此要坚决禁止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影子银行放大杠杆提供融资,避免风险从民间金融体系传递至银行。我市各监管部门之间也要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协调,强化对金融机构交叉业务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建立起跨市场、连
续和统一的功能性监管模式,防止因信息不对称导致风险事件扩散蔓延。
同时建议我市金融办创新监管手段和方式,牵头组织权威评级机构对全市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开展信用评级,对贷款业务、担保业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全面核查,并将评级结果与扶持政策、业务创新等挂钩,对不同评级的机构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严密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地区金融稳定。
3、联动监测,加强金融风险防控。首先,金融机构自身要切实加强风险管控水平,对中小企业尤其是有主业外投资、投资房地产、企业主有不良生活嗜好、所在行业景气度下降的企业,要通过实地走访、面谈等多种渠道及时掌握企业动态信息,不能仅仅局限于分析企业报表的层面。其次,要整合劳动、公安、电力、经贸、银行等部门信息,加快完善我市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丰富数据信息,提高企业信用资源利用效率,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发挥出各部门的协同监测、协同管控作用。
当前企业的风险主要还是资金链的风险,为此建议我市各级政府探索建立并运作企业救助专项基金,适时发挥其在银企之间的缓冲作用,提高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控制风险能力。同时,应加大对逃逸企业主的追捕及惩罚力度,探索将
企业信用与企业主、企业高管的个人信用挂钩,加大对企业经营行为的约束力,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限制失信企业负责人随意更换企业“马甲”逃避债务的行为。
推荐访问: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 化解 防范 风险
[开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报告 关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开展情况的报告]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