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管理的创新思维
时间:2022-03-14 10:01:19 浏览次数:次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管理创新是现代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内在的源泉。校长管理学校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必须要有强烈的求新意识和全面系统的教育理念,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力求创新与创效的统一、和谐,使学校管理在创新中落实教育目标,提高办学效益。
一、管理思维的多向性
教育管理系统是由教育管理者、管理目标、管理信息、管理职能、管理手段、管理对象六大基本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学校作为独立的群体,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同时,学校作为社会系统的一部分,学校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又具有很强的社会性。这两性的和谐发展,是学校提升的基础。因而,学校的管理决策应进行多向思维。
1. 纵向思维。学校执行教育方针政策,按照国家总体教育框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把准方向,施训于德,施教于智,施导于美。管理者纵向思维的正偏,直接影响教育方针的落实。把握方向,制定管理规则,是管理者纵向思维的精髓体现。
2. 横向思维。学校是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其社会性决定了学校工作的非完全独立性。学校的生命取决于社会对学校的需要程度及学校本身对社会的贡献能力,而后者又取决于现代学校从社会中获取资源的能力、组织利用资源的能力以及对社会需要的认识能力。社会需求在不断地变化,现代学校管理如果不能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有可能被淘汰或为外部因素所冲击。正因为如此,现代学校管理“服务观念”的定位直接决定于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的引入和强化,从而促进学校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
3. 换位思维。俗语说,“得人心者得天下”。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谐”是当今时代的特征,也是学校管理的必要守则。管理对象多以自身利益为目的,以公平公正为标准,评价管理者的决策与行为。过于僵硬的管理方式以及不平等的做法,都将激发他们不良的言行,难以发挥制度的效益性和激励性。因而,管理者必须“换位思考”、“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做到既不违背原则,又能调动积极性。
由于学校关系的多面性和工作的多样性,学校管理者的管理思维必须讲求原则性、多向性、灵活性、综合性、创新性,以提高效益性。
二、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要素
管理的创新是指管理的改革和创造,是新的构想、新的观念的产生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观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实践的创新和评价的创新。
1. 管理观念的创新。教育领域早在1998年就已经提出将教育定位于服务的思想,并以此为指导构建现代学校管理;以制度为保障,将学校的核心功能定位于保证和不断改进对学生及其相关的服务。现代教育必须实现现代科学管理,借现代企业精神、现代企业最新管理成果与国际先进管理标准接轨,从教育实际特别是学校的实际出发,以服务观念为“基点”,构建现代学校的管理理念。
2. 管理制度的创新。现代学校管理依据最新的科学管理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各个要素进行系列的创新整合,同时创建出新的有利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管理制度,这是对学校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发展。
3. 管理实践的创新。根据学校教育管理规律和特征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立起适应于教育行业,尤其是中学、小学、幼儿园的系统全面的课程改革和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学校自身督导评估管理体系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导评估体系以及教研部门的指导体系的结合。
4. 管理评价的创新。在蓬勃发展的创新教育中,评价相对显得滞后。管理评价具有导向功能和鉴定功能。评价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效应。包括促进确认、否认和鼓励的效应。教育管理评价的过程也是相互交流的过程,专家和领导评价让被评价者认识到自己的特色与差距,同行评价更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要创建人性化的评价方式,达到激励性的评价效果。
三、学校管理创新思维要把好几个切入点
1. 以人为本,理念创新。现代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的教育,是着眼于被管理者学会选择、学会创新的教育。因此,在现代学校管理中,“以人为本”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管理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共同活动,相互影响,协调一致,表现为强烈的双边依赖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更要体现教师的管理者身份,体现其“主人”的作用。而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其实质是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个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从学生、教职工到学校管理者都是具有个人尊严与价值的独立个体,都享有受尊重,拥有实现自身价值的空间。要使广大师生感受到在工作、学习中自由创造的意义和乐趣,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互动效应的学校教育环境,探索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学校教育创新体系,使学校管理有创新、有突破、有成效,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张扬个性,科研创新。只有立志创新、善于创新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许多成功学校的实践证明:只有创新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学校要想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其实现的载体就是教师的教育科研。
科研创新是校长管理好学校的抓手。作为“师者之师”的校长要积极为教师创设科研环境,提供科研条件,给予科研指导,引导他们成为由教学实践的经验型转变为科研型的教师。科研先导是学校管理追求的最高境界。没有教育课题的研究是空洞的、盲目的研究。校长要落实素质教育,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就必须把科研机制建立在教师的教学工作管理中,让教师承担课题研究,以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灵活地运用新的科研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要用心研究,不断思考,深入探索,坚持科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把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对所研究的问题要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形成自己的教改特色,努力创造出成功的经验和科研成果。
3. 改革体制,制度创新。制度的创新是指现代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与运行机制的变革,核心是机构与组织的创新,其目的在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要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就必须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使之适应学校的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运行机制。实施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评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增强。要从以简单的考试成绩激励为主的刚性管理,转变为以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以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4. 科学管理,评价创新。科学管理是指学校管理者遵循教育管理规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进行有效的管理活动。广泛运用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先进手段,把各种职能活动加以量化,形成可以测量的指标,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要采取调查研究、开展实验等办法,对管理现象、过程和结果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和评价。
评价是学校管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没有评价就没有管理,没有科学的评价就没有有成效的管理。所以,在评价的过程中,校长要善于把握评价的信息收集、分析整理、传递和反馈,建立一个与素质教育目标相一致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充分发挥评价激励和反馈调节的功能,激发教师的内在动机,促进教师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提高。
5. 民主治校,模式创新。民主管理模式创新,指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群策群力参与学校事务管理。平时人们对学校管理总是习惯看重校长和主任们的管理作用,而轻视教职工的民主作用。教职工享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管理是发扬主人翁精神的具体体现,接受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更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管理者要学会换位思维,要重视从少数人管理走向全员管理。
6. 尊重信任,环境创新。在学校管理中,领导者的任务主要在于设法为发挥教职工的才智创造适宜的条件,减少和消除教职工自我实现过程中所遇到的障碍。因此,在现代管理中,管理者除了应关心、爱护教职工外,更重要的是对教职工的尊重。“士为知己者死”体现了彼此尊重、相互信任的心理力量是不可估量的;而“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治国安民哲理则从另一方面证明做好“得人心”工作何等重要。对教职工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营造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和工作环境,一定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育人氛围有利于教师发挥专长,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教育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学校的提升和发展。
总之,学校发展的动力在于持续不断的创新,管理创新是学校管理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伴随我国教育改革的纵深推进,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越来越宽松。只要我们在学校管理中承认人发展机制的复杂性,承认人发展的能动性,从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出发去尊重教师、理解教师,不断探索学校管理新模式,我们就一定能开拓新的发展空间,争创新的业绩。
(责任编辑:林文瑞)
[论学校管理的创新思维]相关文章
- 上一篇:构建多元优质学习环境 引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 下一篇:一座城市的职教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