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昨天·今天·明天

时间:2022-03-14 10:05:56  浏览次数:

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

一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当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将咀高科技、信息化、网络化、可持续发展为主要标志,我们面临着一个竞争更加激烈、变革更加迅速、创新更加广泛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将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教育必须从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进行全方位、多渠道的改革。

课程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目前所受到的关注程度日益突出,批评和要求变革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现行的课程结构是如何演变形成的?现行的课程究竟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怎样?改革的总体规划、方向和思路是什么?

历史的演变

滔滔江河奔流不息,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回眸新中国成立的50年,中国人民在一穷二白的烂摊子上自力更生、奋发图强、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由贫穷落后向小康生活逐步迈进的历程中,学校教育作为国家培养和造就人才的摇篮,课程作为人们实现教育理想和日标的物化载体,无不深深地留下了时代发展的烙印。建国50年来基础教育课程演变发展的历史大约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一、课程由国家高度集中统一国定制”时期(1949年~1965年)。

资料显示,这一时期,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演变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期(1949年~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1958年~1965年)。

建国初期。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在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立即开始了以“改造旧教育体制,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为宗旨的大规模教育改革,并确立新的教育方针、学制和学校培养目标。这一时期,教育部颁发了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和补学教学计划》。

1950年,国家确定中小学教材由全国统一供应的方针,中小学教材编写出版的专门机构——人民教育出版社应运而生。当时根据1950年全国第一次教育工作会议制定的“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鉴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方针,选择了一些老解放区教材和民国时期的教材加以修订或重编,成为第一套全国通用的中小学教材。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年至1957年是我国开始大规模经济建设及文化建设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小学教育被纳入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轨道。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经济建设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对中小学课程先后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在系统总结建国初期课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编制出了一整套中小学教学大纲和救科书,根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在中小学首次设置了基本生产技术教育科鞫,并注重将学校课程改革同减轻学生负担结合起来。

但是,这一时期课程变动过于频繁,在短短5年间,教育部正式颁发了5个中学教学计划,还发布了10个有关补充通知,对学科设置和课时安排进行了过多的调整,这不利于稳定教学秩序和教师积累经验及提高教学质量。

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1958年,全国城乡掀起了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的高潮,这一高潮波及并引发了教育领域中的“教育大革命”。从1958年到1961年,根据“适当缩短年限,适当提高程度,适当控制学时,适当增加劳动”的精神,人教社赶编了一套十年制学校教材,各地也开始自编教材,劳动时间大量增加,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冲击。

1958年的“教育大革命”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危害,60年代初,国家提出了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的要求,着手对中小学教育进行调整和改革,中小学学制恢复为12年。1963年,教育部颁发了中小学教学计划和各学科教学大纲,具体规定了全日制小学、初中和高中应设置的课程,教学必须依据教育部统一规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进行,还首次提出了在高中阶段应设必要的选修课。人教社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一套十二年制教材。

从建国初期到60年代中期,课程是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下编制的,实行的是由国家高度集中和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

二、教学秩序不正常时期(1966年~1976年)。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一开始,以前出版的中小学教材一律被看做封资修大杂烩”,成为批判的对象,随后,负责编写出版中小学教材的专业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被撤消,其全部人員下放到“五七干校”劳动。

这一阶段,中小学的教学秩序很不正常,一般由学校自订方案,自定课程,自选教学内容,甚至自编教材。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教材过分强调工农业生产知识,严重破坏了各学科的科学体系,削弱了基础知识;教材不适当地突出所谓的政治,以政治口号和语录代替教学内容,等等。总之,这一阶段给我国中小学课程带来的破坏和造成的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也是无法弥补的。

三、急起直追,蓬勃发展时期(1977年~1985年)。

1977年七八月间,邓小平同志几次提出要恢复全国统一的中小学课程,并要求1978年秋季新生入学时能够使用新教材,“教材要反映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教育部立即调回人教社的主要编辑,并选调了一批有经验的教师,组成了中小学教材编写班子。由于当时全国大多数地区的中小学都是十年制,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中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小学五年。1978年秋季,各科教学大纲、第一册教材同时在全国发行和使用。这标志着由国家统一管理、统一编制课程和通用教材的地位得到重新恢复,对迅速扭转“十年动乱”造成的中小学教育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是一个过渡性计划,不足之处也较多,如学制过短,授课时数少,所有课程都为必修课,没有选修课,等等。

推荐访问:昨天 明天


[昨天·今天·明天]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