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时间:2022-03-14 10:18:45  浏览次数:

[摘 要] 高校形象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是社会公众对高校的价值追求、功能作用、 地 位层次、基本特征等方面的一种共性反映和普遍评价。一所大学的形象具有怎样的风格,与 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没有独树一帜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大 学精神是大学这种特殊组织所秉持的宗旨,是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引领大学方向、约 束大学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规范体系。大学精神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 战略规划,决定了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人格,决定了高校形象的价值实现,决定了高校品牌 的格调。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

[关键词]高校形象;大学精神;价值取向;理念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717(2008)05-0012-06 高等学校的

形象建设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第一,高校形象具有标志性 意义。一所大 学的目标定位、发展战略、地位层次和风格追求等,都可以通过学校的整体形象得到最集中 的反映。换句话说,一所大学的形象风格承载了其价值追求、发展理念,展示了其办学特点 、学科实力、学术地位、校园文化和师生的精神风貌等,成为社会认识和评价一所大学的主 要根据和主要内容。因此,大学形象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性意义。第二,高校形象建设具有 全局性、综合性,对高校的自我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高校形象设计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思考 ,要综合考虑一所大学的资源优势、功能定位、目标取向、办学层次、风格特点、发展规划 和实施步骤等。因此,高校形象建设对于整个学校发展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第三 ,高校形象建设是高校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抓手。高校管理涉及发 展规划、策略选择、治理结构以及在此框架下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 、依法治校、资源配置、社会化服务等众多方面。无论高校管理的话题多么繁杂,任务多么 艰巨,但是,只要找到一个合乎逻辑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各项工作就可以统一起 来、协调起来。而高校形象建设就具有这种战略抓手的价值。第四,高校形象建设是当前回 应政府和社会公众对高校新期待的一种互动之举。据有关报道,我国高校的贷款规模已超过 2 000亿元,这意味着高校发展的风险在增加,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党的十七大报告 对进 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政府和社会公众对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寄 予了新的期待。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和大力加强高校形象建设,有利于积极回应政府与 社会公众对高校的新期待,实现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是大学精神。高校形象是高校综合实力的表征,是社会公众对高校 的价值追求、功能作用、地位层次、基本特征等的一种共性反映和普遍评价。一所大学的形 象具有怎样的风格,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有没有独树一帜抑或富有特色的教育理念和大学 精神是至关重要的。可以说,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它 既是大学实现自身目标的动力,也是大学师生员工为人、治学、做事的精神支柱和塑造学校 形象的立校之本。

研究和探讨大学精神及其与高校形象建设的关系,应该至少认识和理解以下四个 主要问题:一是理解大学精神的背景因素;二是理解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三是理解大学精 神在高校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四是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理解大学精神的背景因素

理解大学精神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背景因素:

一是大学的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大学是传承文明、教书育人的一种社会形式,它 承载着知识传承和人才培养等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大学精神是在大学的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有着稳定而丰富的内涵,它体现了大学人对大学的价值和 生存意义的关怀,同时又以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形式约束着大学的行为,显示着大学不同 于其它组织机构的理想追求和社会定位。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大学精神首先要回答“什么 是大学”。

二是大学发展的时代特征。大学和大学精神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一个内涵相对 稳定而外延不断丰富的过程,并且无论是相对稳定的内涵还是不断丰富的外延,都必然打上 所处时代的印记,反映时代的特征和时代的主题。中世纪的大学追求自治、为崇高理念而探 索,近代的大学追求纯粹的真理、崇尚科学教育和研究,现代大学追求自由独立和学术批判 精神,如此等等,都体现了大学精神反映时代特征、引领时代风气之先的价值。所以,研究 和建构大学精神必须同大学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联系。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大学精神还要回 答“大学是哪个时代的大学”。

三是大学所承载的传统民族文化。大学作为知识生产与传播、文化创生与传承、人才培养 与锻造的专门场所,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大学是不同民族的人开办的大学,学生是受不同民 族文化熏陶的学生,任何大学的目标都是培养具有民族意识和世界意识的新人。因此,任何 一所大学都有自己的民族特点,任何一种大学精神也都以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作为自己的土壤 和根基。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迥异于西方的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成为维 系我们民族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我国大学的一个重要的文化使命就是挖掘中华民族的传统 文化中蕴涵的精神资源,丰富其时代意义和世界意义,培养学生以中国人的身份走向世界历 史。所以,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是铸就大学精神的重要背景因素。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大 学精神要回答“大学是哪个民族的大学”。

四是大学在历史发展中的个性定位和传统风格。一所大学秉承什么样的精神宗旨和追求什么 样的办学目标,从根本上决定了一所大学的形象格调。大学精神应该体现一所大学的个性风 格,但这并不排除大学精神中普遍性的东西,然而却是一种“具体的普遍性”,大学精神中 当然承载着人类对大学的共同期望和价值期待,这是无法抹煞的,像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追求真理的精神、民主自由的精神、开放创新的精神等,这些应该是共同的。但是在这种普 遍性里面,必然蕴含着一所大学个性化的资源、个性化的能力、个性化的传统、个性化的风 格,并进一步体现为一所大学个性化的形象。在这个意义上说,理解大学精神要回答“大学 是什么样的大学”。

综上所述,大学精神是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出现的大学这种特殊组织所秉持的宗旨,是 大学在长期发展中所形成的引领大学方向、约束大学行为的价值观系统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 的规范体系。大学精神既有时代特征,又有民族特征;不同的大学既有相同的价值追求,又 有不同的精神特质。

二、理解现代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

大学精神是大学所秉承的理念、所追求的理想、所遵循的理论,它是大学文化的核心,是大 学的灵魂。现代大学精神应该体现以下一些价值取向:

科学精神。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科学文化仍然是决定社会前进的基本动力,特别是知识经 济时代的到来更加彰显出科学文化的价值和地位。加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大学应该是崇尚科学、发展 科学、传播科学的桥头堡。因此,21世纪的大学必须坚定科学理性这一伟大的精神气质,包 括独立的主体精神、大胆的怀疑精神、勇敢的探索精神、严密的实证精神和执著的创造精神 。科学精神的本质在于“求真务实”,也就是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求真的“真”是指真相 、 真理、真知、真谛,求真就是要发现真相、探索真理、获得真知、传播真谛。务实的“实” 是指大学人为实现本校的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在日常行为中所体现的面向实际、注重 实效、坚持实干的态度和作风。科学精神是一所学校理性规划、扎实奋进、持续发展的动力 ,也是师生员工认认真真干好每一件事,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奋斗目标的内驱力。总之,大 学的教育、治学、管理和科研创新活动都要切实体现科学精神。

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与命运的 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开发和培养,一句话,对人的主体性的关怀;还表 现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 一句话,对人的历史性的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对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对 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一句话,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人文精 神首先是“尊重人”,肯定和珍惜人的生命存在,以人为最高价值,关心人的精神生活。高 校是人类思想的集散地,是学术研究的殿堂,也是培养社会未来人才的基地。人文精神在高 校里一般体现为教育的平等、思想的宽容和对学生的博爱,也就是蔡元培先生说的“学术自 由,兼容并包,人格教育”。就现代大学的人文精神而言,核心是自由和民主。学术自由是 现代大学精神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世界上绝大多数著名大学都把使命确定为“在各个学科领 域发现新知识;保留、解释和重新解释现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掌握方法、知识、技能和探究 问题的习惯,这样他们将会终其一生而不断追求学问,引领社会向前发展”。民主是学术 自由的宗旨和保障。作为学术上的民主必然要求学术平等和学术宽容,在学术和真理面前一 律平等;作为管理上的民主必然要求公平和公正,大学处理各种事务都要符合公正、公开、 公平的原则,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神圣和大学的尊严。例如,在学生转专业、评优评奖、助 学贷款、特困生补助、保送研究生、推荐学生就业等工作上,都要体现人文关怀,体现平等 和正义,这本身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当然,管理上的民主也包括行政权力不能随意干预 学术事务,学校管理要充分体现对专家学者的尊重和服务等等。

开放兼容精神。回顾人类大学的发展历程,正是海纳百川的开放精神成为大学不断获取新知 识新信息和更新理念更新管理并进而推动大学发展的深层次动力。开放精神要求打破封闭保 守的思维定势和制度束缚,吸收来自大学外部的信息和资源,保持大学与社会发展的动态平 衡,并通过服务社会来满足社会对大学的期待和需要并保持大学自己的生机与活力。与开放 相适应的是兼容并蓄。兼容并蓄是大学应有的气度,也是大学形象的重要特征。大学里允许 有“异类”,才会有难以忘怀的历久弥新的故事和标新立异的独树一帜的创造。

创新精神。创新对于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对于一所大学来说也同样如 此。大学应该是人类思想的摇篮、精神的家园、文化的殿堂,是知识生产和传播的重要主体 ,是催生人才的沃土、社会改革的尖兵,所以大学一刻也不能没有创新。可以这样说,创新 是社会发展的永恒动力,是知识经济时代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加速器和火车头,更是大学 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大学文化的主旋律。只有秉承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才能保持高校的核心 竞争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彰显高校的组织特征和形象定位。作为大学精神的创新,就 是要求对于学者,要培养一种批判精神,保持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对一切现成的结论和学 说提出怀疑和挑战,并善于通过思考和实验,实现方法创新和理论创新;对于学生,要培养 和激励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的好奇心和兴趣,保持探索和创造的热情,形成创 新的意识和能力;对于管理者,要倡导和推行体制和制度的创新、技术和方法的创新,自觉 地通过完善政策和改善服务致力于营造创新的环境。总之,创新精神是现代大学精神的题中 应有之义。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今天,不断创新是一所大学的生命所在;坚持创新精神是塑 造良好大学形象的动力源泉。

法治精神。大学应当是社会文明的集中表征。而文明常与法治相伴随。法治已成为现代社会 的主流形态和根本特征。所以现代大学应该成为社会法治的表率。大学的法治精神就是要求 高校加速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自觉实行依法治校,其核心是依法维权,即维护师生员工的基 本人权和一切合法合理的权益。例如,对学生,应该通过建立大学生法律援助中心或权利保 护中心之类的机构,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对教工,应该通过充分发挥工 会、职代会、妇委会等群众性机构,代表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建立教授会或教 授代表会的方式实现学院、系、所的民主化管理,通过建立申诉性仲裁性机构实现职称评聘 纠纷、学术性争端的维权调处机制;对大学,应该通过制定大学章程,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推动大学治理结构和管理运行的法治化;对学校领导,应该通过高校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 理顺党政关系以及行政管理与学术自治的关系,强化领导干部依法领导和科学管理的意识, 健全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决策体制和管理机制,积极回应师生员工的正当需求,致力于 构建和谐大学。

总之,大学应当成为文明、平等、自由、博爱、民主、法治的圣地,成为科学、人本、开放 、包容、创新的典范。

三、 理解大学精神在高校形象建设中的地位和价值

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学精神虽然是不断总结、抽象、概括 和提炼的产物,但它又具体而稳定地体现在大学校长的气度与才能、大学教师的文化修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管理干部的作风与效率、学校的文化品位与形象格调等诸多方面。这些 方面的因素就成为大学精神的载体,也成为了大学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大学精神贯 穿大学形象建设的全部过程,影响大学形象建设的各个环节,体现在大学形象的各个方面。

第一,大学精神决定高校形象建设的战略规划。高校形象建设的战略规划体现在高校的发展 战略和办学思路上。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是塑造大学形象必须解决的的方向性、全局性问题 。 发展战略是基于学校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定位而制定的长远规划、形象设计和指导纲领;办学 思路是基于学校的发展战略而做出的策略选择和工作部署,是实现学校目标定位和塑造学校 形象风格的路径安排。发展战略和办学思路涉及到的问题,都受大学精神的影响和制约,包 括发展目标如何定位、形象格调怎样确立、发展模式如何选择、学科建设如何规划、人才结 构怎样形成、教学力量怎样配置、决策制度如何优化、管理体制怎样改革、主体利益如何协 调、各种资源怎样调度,等等,无一不受大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影响。

第二,大学精神决定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人格。高校形象建设的主体包括以大学党政领导为 核心的领导班子、管理干部、师生员工等大学人。大学人的主体人格深受大学精神的浸润和 熏陶,并折射在大学形象上。学校领导能不能自觉地认识现代大学的使命,能不能自觉地尊 重和遵循高等教育的规律,能不能坚定信仰、牢固树立并始终践行依法治校和民主管理的理 念,对于现代大学形象建设至关重要;学校教师能不能心怀职业的神圣感、工作的责任感和 事业的崇高感,有没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行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有没有正直的社会良心 和无私的师爱之心,一句话,有没有高尚的师魂,对于现代大学形象建设至关重要;学生有 没有热爱祖国、奉献社会的高尚情怀,有没有对大学精神的生动体验和深刻认同,有没有对 老师和学校的深厚感情、良好口碑,对于现代大学形象建设至关重要;管理干部有没有与现 代大学精神相适应的人本意识、民主意识、程序意识、效率意识、服务意识,对于现代大学 形象建设至关重要。

第三,大学精神决定大学形象的价值实现。一般而言,大学职能包括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 社会服务。大学形象价值正是通过大学职能得到实现的。大学的三大职能不是并列的,对三 者次序和权重的选择,决定了不同的大学形象格调和不同的大学发展战略。如果大学精神指 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进步培养世界公民,那么,人才培 养就应该是大学的基本任务,是大学全部工作的核心。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是 展示大学精神、体现大学价值的主要方面。人才的培养不仅在于让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和掌 握了多少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发掘其主体性、 引导其独立思考并形成健全人格和健康情感 ,教育尤其要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科学研究要始终坚持为教学服务,为人才培养服务,为 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服务;教育为社会服务也要首先立足于培养更多更好的满足社会发展需 求的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和资源配置战略上,各类大学不能千篇一律,要有所侧重。

第四,大学精神决定大学品牌的格调。塑造良好的现代大学形象,必须致力于打造独具特色 的大学品牌。而大学品牌的形成、品牌格调的确立,都源于大学精神的持久贯彻和深厚积淀 。大学精神具有导向、凝聚、规范和激励的作用,它决定着大学品牌的发展方向、发展速度 和发展前景。能够长久立于不败之地的著名大学和享誉世界的大学品牌,绝非仅仅得力于其 组织的规模和行政的技巧,而在于大学校园内涌动的“信念”的力量,以及这种信念对大学 师生的感召力、吸引力和凝聚力。可以说,一流的大学精神催生一流的大学品牌,大学的落 后从根本上说是大学精神的落后。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 等世界著名高校的发展历程和品牌意义,都证明了这个道理。

四、 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的主要措施

在提炼大学理念,搞好大学形象整体策划的基础上,将大学精神贯彻到大学形象建设中去的 主要措施是:

第一,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必须注重大学校长的修养。大学精神首先体现在 大学校长身上。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品德修养、学术造诣和管理才干等都以不同的风格体 现和诠释着现代大学精神,正像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代表者一样,大学校长也是大学精神并 进而是大学形象的代表。大学校长的综合素质及其所表征的大学精神,集中体现在办学思路 和治校理念上。校长对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的思考、对学校发展战略的规划和运 作,无一不体 现出其办学理念和大学精神。例如依法治校问题。依法治校, 不 是治学生,也不是治老师,而是治校园,治校园里的公共权力。依法治校就是通过规范校园 里的公共权力,维护自由、民主的氛围,维护和支撑科学探索的精神,维护广大师生的切身 利益。秉承这样的理念和办学治校的思路,那么大学自然呈现出现代大学的风貌。如果校长 的办学理念不是这样,那么办学的思路一定也不是这样,学校的面貌也就离现代大学相去甚 远。当然,就目前我国的大学体制而言,把所有大学办学思路的正确与否完全归于大学校长 也有失公允,这里还牵扯到更深层次的体制问题。

第二,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必须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大学是知识分子的集合 体,是科学文化的主要创生地和传播源,因此大学精神一定体现在教师的素质和科研活动上 。一个留校任教的教师合不合格,主要看他(她)对教师这种职业的态度和对这所高校基本 精神的认同程度以及理解和坚持这种精神的能力。如果教师不懂得高等教育理念,没有对教 师职业的神圣感,没有对学生和社会的责任感,没有为人师表的高尚品行,没有诲人不倦的 知识能力,没有鼓励学生超越自己的“人梯”意识,没有因为上不好课而着急上火的自责感 ,没有用流畅、深刻而个性化的语言再现知识、传播真理的能力,没有正直的社会良心和为 民请命的勇气,是当不成一名称职或优秀的教师的。不能将大学精神人格化的教师,不是现 代大学的合格教师;不能将某种大学精神人格化的教师,不是某所大学的合格教师。如果说 没有大校 长,就没有大学者,那么,也可以说没有大学者、没有教育大师,也就没有大学校和大学生 。一位名师,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学科、一个专业甚至是一个大学的品牌。有些大学的师 资队伍很让人失望,甚至令人忧心如焚。有的人当了一辈子老师,教案都没换过,复印的纸 粘在教案上都发黄了,读本科的学生看他拿这种东西讲,读研究生的学生看他还拿这个东西 讲。这样的教师怎么能让人对大学有信心,怎么能承载善良的人们对大学精神的憧憬?在有 些学校的院系里,派系林立、争名夺利,不搞学术而搞权术,不搞团队而搞团伙。有的院系 ,一个年轻老师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脱颖而出,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默默耕耘赢得周 围人的赏识和肯定;而在有的院系,这些人则往往成为众矢之的。可见,师资队伍既是大学 精神的创造者、实践者,也是大学精神的主要体现者。师资队伍的状况和学术文化的状况可 能是大学精神积极的体现和实践,也可能是扭曲的体现和消极的实践。

第三,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必须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是学校最 基本的主体,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形象的直接受益者和生动体现者。老师和学校的口碑,毕 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在用人单位的表现,这些都往往是一所大学精神的最有 效、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大学生是时代的先锋,是国家的栋梁,是社会的精英,是未来各业 的领袖。大学精神伴随着时代的转换和社会的发展变迁,总是最鲜明地通过大学生群体反映 出来。一所大学的大学精神和大学形象应该非常鲜明地体现在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行为方式 中。在国难当头、民族救亡的关键时刻,是大学生喊出了“华北之大不能安放下一张平静的 书桌”而投笔从戎,奔赴抗日最前线;在改革开放、强国富民的和平年代,又是大学生率先 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周涛.学校文化的特点和功能[J].教学与管理,2007,(3):19. 所以, 弘扬大学精神,建设良好的大学形象,必须优化大学的校园文化氛围,致力于用大学精神熏 陶和培养大学生,以高素质的学生提升和宣传大学精神,提升和宣传良好的大学形象。

第四,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必须注重学校管理。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一门科 学,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分工,是相对独立的专业,管理是综合的生产力,管理是为被管 理者服务,这种服务的本质是与人为善,与人方便,是帮助别人办成该办的事情。很多老师 对外宣讲科学管理的道理、知识和方法,可是,有的高校却越来越成为管理不规范、不科学 、不合理、不人道的地方。所以,有人发出“高校要研究自己”的呼声。现在许多普通高校 充斥着急功近利的管理心态,而缺少对学校事业长远发展的理性思考;许多学校盛行简单而 随意的各种旨在将人和工作分成等级的伤害人们善良感情的评比评估活动,而缺少对人的具 体关怀和对工作的具体指导;科学而复杂的管理活动在许多学校和部门那里被演绎成发文、 开会、检查、评比和报表,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搞好科 学务实的事业规划、创新便民的制度安排、设计简捷高效的工作流程、建设文明法治的干部 队伍、改革臃肿的管理机构、优化学习工作的环境等比较复杂却意义重大的管理工作内容都 被烦琐的办事程序、迎来送往的紧张忙碌和文山会海的形式主义作风所淹没了。这种种管理 乱象与现代大学精神已经相去甚远了。

第五,贯彻大学精神,加强高校形象建设,必须注重现代大学职能的协调运行。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对塑造大学形象都很重要。但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要根据学 校的目标定位作出有所侧重的价值排序。无论哪种学校都要把人才培养当作中心任务,只不 过人才类型及培养模式不完全相同而已。对“211”大学和“985”院校来说,学科建设和科 学研究的要求更高一些,人才培养的层次更高一些。科学研究要自觉立足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注重用科研取得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念来 培养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人才。高等教育服务社会也首先要立足于培养能够满足 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用新知识、新观点、新技术和新方法服务于社会的生产生活。大学服 务社会最主要的就是为社会提供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高质量的人力资源。而有的大学 片 面理解大学职能,追求急功近利的学校排名次序,甚至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用行政手段干预 学术研究,把学校变成数字化考核的“试验田”,过分追求科研项目数量、科研经费数量, 而忽视教学质量和科研质量。可见,大学精神的价值取向不同,大学职能的侧重点和实现方 式以及大学各种资源的配置方式就很不相同。

总之,贯彻大学理念,加强高校形象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涉及众多因素和环节 。高校领导班子的办学理念、校长的能力与形象、学校的类型与规模、师资队伍的素质、生 源的质量与毕业生的成功、科研成果的反响、学术水平与学术声望的影响、为社会承担的责 任与义务等都不同程度地决定了大学的实力和格调;公共关系、新闻宣传、公共政策、中高 层管理人员的行为规范、著名专家学者的社会影响等,都是大学自我推销的基本手段。

(责任编辑 李震声)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Conceptual Basis

of University Image-buildingPENG Xiang-gang(College of Administration,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Jilin 130012, China )Abstract: University image is a major indi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strength o f a university. It is also the common reflection and general evaluation from pub lic to the universities" pursuit of value, functional role, status level and bas ic characteristics. The image of a university depends on many factors. But wheth er it ha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r distinctive educational concepts are of themost importance.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purpose followed by university organiz ation. Moreover, it is also a standardized system that forms in the long-term de 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leads the direction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res trains the values system of university behaviors. University spirit determines n ot only the strategy-planning and the main character of the university image-bui lding but als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value of the image and the style of univer sity reputation. All in all, university spirit is the soul of a university and t he conceptual basis of university image-building.

Key words:university image; university spirit; value orientation ; conceptual basis

推荐访问:理念 形象 高校 精神 基础


[大学精神是高校形象建设的理念基础]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