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教育核心素养

时间:2022-03-15 00:42:37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教育核心素养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语文核心素养培养 语文教育核心素养

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

字词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点也是重点,同时又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在小学阶段,生字词的教学是基础。学生只有把生字词掌握住了,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课文读熟了,才便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生字词掌握了,学生写作也就没有了困难,就能够写出流畅、优美的文章来。那么如何做好高年级生字词教学呢?

一、课前做好预习工作

上新课前,把字词识记目标作为预习的重点任务下达给学生。利用课前或自习时间,先由学生自主学习,借助工具书完成扫清阅读障碍,识记重点字词的工作。然后,同桌协作,进一步巩固识记成果。最后,四人或五人学习小组进行默写,完成第一轮目标。课前识记是提高字词教学水平的起点,要求老师在场,并强化组织、督促与巡看,全面收集整理学生反馈消息,确认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检查巩固的易混、易错字词,并设计好相应的辨析、比较训练题目,做好这个步骤对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至关重要。

二、课堂中,扎实掌握

1.多读、多写。这是抓住问题的根本。学生对新的字词的最初认知还是由说写开始,适当的读写是识记的最直接方法,这是掌握字形最直接的途径。

2.意形结合。我们平常的字词教学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认知上,叫学生读几遍就放在一边了。学生对字的意思还不甚了解,能记得住吗?如“毡”:“毛”字旁表示意思,“占”表示意思。这就是形声字的特点。高段的生字字形复杂,教给学生构字方法,学生更容易记住,而且又渗透了传统构字法的教学,什么象形字、会意字、指示字学生乐于接受,何乐而不为呢?

3.笔画的教学不要忽略。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离开了笔画这个个体,汉字这个整体就无从而谈。

三、课后加强

在识记、理解的基础上,课后对重点字词,应该安排必要地运用训练,比如单词造句、连词成段、修改病句、词语辨析等方法,力求通过多种语言环境里重点字词地高频复现与创造性地应用,在巩固识记、理解成果的同时,有效提高重点字词的正确运用能力。只有学生会用的字词才是属于学生自我的,只有学生会用了,字词教学的目标才算是最终达成了。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课后强化运用最终确认了字词教学的效益与水平,只在识字与解词上兜圈子的做法是落后的,低效的,也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们高年级教师不要以为字词教学不重要,一定要从心底里明确字词教学的重要性。让我们携手共进,一起为字词教学的发展去探索吧!

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是什么

摘要:核心素养由知识、能力、态度综合化而来,具有高迁移性与高生长性。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核心知识包括关键的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核心能力从类型上说主要是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从生长角度说主要是思维能力;核心态度主要是认同度与热爱度。

关键词:语文课程核心素养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态度

核心素养就其本体性来说,是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的发展性的知识、能力和态度的一种综合性的东西,具有在未来社会各个领域中都能发挥作用的高迁移性,在人的发展与成长中被其他要素需求的高生长性。如何在语文课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大道至简,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住核心素养中的核心,应该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可收举一反三之功。根据知识、能力和态度三个维度予以解剖,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外延理应包括知识体系中的核心知识、能力体系中的核心能力、态度体系中的核心态度,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一、核心知识要让学生具有未来社会发展需要与自身发展需要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缺少了必备的知识基础支撑是不可能实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知识体系”的教学表述不多,只在第三部分“实施建议”的“具体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2016.5l语文戟学通讯初中l11万方数据I焦点I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关于语法修辞知识”,“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和操练”,在关于阅读的评价中强调“语文知识的学习重在运用,其概念不作为考试内容”。于是,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怕踩“系统”的红线,在“随文”与“运用”上就做得不够,甚至有轻视或不同程度忽视的现象。知识是课程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没有一定知识作为基础的素养应该是不牢固甚至是不完整的,在核心素养引领下的新一轮课改中,语文课程应该让知识教学从过度淡化到适度回归。其出路之一是借用认知心理学重新分类所有的语文知识,从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知识外延,建立并完善一套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和素养提高的新的知识结构系统。在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的新知识系统中,当然有其核心知识存在,其“核心知识是指陈述性知识中最有迁移性的概念知识、程序性知识以及元认知知识中有助于指导学习者进行自我程序与策略建构的基础性知识”。

(一)陈述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指静态而客观的知识,包括语言知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言知识、文化常识等。学生了解、识记、理解这些知识,虽然并不一定会提高语文能力,但却是认识语文学科本质、获得语文技能的起点。在这些陈述性知识中,核心知识包括这样一些内容:语言知识:3500个常用汉字的音形义;词语选用与搭配、句式选用与修辞格选用的基本常识。文章知识:各种文章体裁的特点;主题与题材、段落与篇章、结构与思路、文体与语体、表达方法、文章技法、风格等文章知识概念。文学知识:文学体裁的分类与特点;表象、意象、意境、形象、真实、虚构、隐喻、叙述视角等概念。

(二)程序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程序性知识主要指人运用语言的知识,包

括言语知识、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标点符号的知识等。其核心知识主要有这样一些内容:言语领会与表达的知识:语用规则知识,语境知识,阅读技法知识,文体阅读知识,文学解读知识,简明、连贯、得体的知识,选材构思知识,文章修改的知查阅工具书的知识:正确使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的知识。12l语文教学通讯初中l2016.5标点符号的知识:正确运用与书写常用标号与点号的知识。

(三)策略性知识中的核心知识策略性知识主要指语文学习与运用的方法性知识。学习策略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个体作用于客观对象的,旨在理解、记忆和应用知识的认知策略;二是个体作用于自己认知过程的反省、监控和调节的元认知策略。对语文学习和运用而言,需要重点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策略知识:阅读策略知识:概括信息的策略,确定重要信息的策略,推理信息的策略。写作策略知识:主要是思维的质量问题,包括打开思路的策略、分析综合的策略、发散思维的策略、批判性思维的策略。口语策略知识:言语得体策略,清晰突出策略,迂回避让策略,虚实转换策略。元认知策略知识: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

二、核心能力核心能力可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从能力类型上看,主要指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二是从能力的生长上看,主要指思维能力。

(一)从能力类型上看传统的语文能力主要是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又有人加上“思”。从课标的学段板块来看,又可表述为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实践运用能力等。在这诸多的能力中,影响个人一生的核心能力莫过于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这也符合信息的输入与输出。阅读主要是信息的输入,交流主要是信息的输出。

1.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读文本的能力;读人的能力;读现象的能力。对文本的阅读,要能准确地提取出作者重要的信息与读者需要的重要信息,并据此质疑推演创造出新的语义信息。读人,是阅读从文本走向生活的延伸。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读人的能力就是要能够认识到社会中形形色色的单个的人的人性与人品,能识其高尚与卑劣,提高自己涤荡污浊从善如流的能力。读现象,是阅读从文本走向世界的延伸。生活的世界是万花筒的世界,21世纪又是经济全球化、各种信息传递快捷迅猛的时代,读现象的能力,就是要在各种真伪莫辨的信息事件面前,能够有效地分析与综合,独立、冷静地判断,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真善美与假恶丑。万方数据2.交流能力。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也即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听说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一个人在社会上发挥作用的大小,影响着自身取得社会认同可能性的大小,影响着观点、思想传播度的大小。交流能力强则个人与社会双赢,交流能力弱则对个人与社会均会有不利影响。

(二)从能力生长上看能力不是天生就有的,是从后天的实践中生成的。阅读能力也好,交流能力也罢,都有一个从无到有再从有到强的生长过程。在

这个生长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是思维能力。课标总目标强调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核心能力的核心,而思维能力的核心包括创造力和想象力。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力发展,尤其是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和培育的关键期,错过这一关键时期,思维发展不仅会受到限制,甚至可能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再加上,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力与想象力还是未来支持学生个体在各个领域内积极发展创造出社会价值的重要抓手。我们需要培养的不是世界步伐的追随者而是引领者。问题解决能力是思维能力运作的表征,是思维能力的外化结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解决问题,因此学习应该以问题为基本线索,所有的学习活动都应该是为了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包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二是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领会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勤于问为什么,而不仅是牢记现成的结论。就像语文教学,语文课本发下来,很多学生一两天就看完了,每个学生对于课文都会有自己的想法。老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字、词、句外,还应该让学生将自己悟出的道理讲出来,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会思考,这样他们会受用一辈子。

三、核心态度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人、观念、情感或者事件等)所持有的稳定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着个体的主观评价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倾向性。作为语文核心素养的态度维度,其关键要义就是对语文的态度,其核心态度主要包括认同度与热爱度。

(一)认同度认同度主要指对国家、民族、社会、家庭主流价值本版特约编辑/李华平I焦点观的认同。教育在其本质上是为了解决“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实践探索,也是为了更好地解答这个问题。到底“把人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我国的教育方针已经有明确的规定。但在21世纪这个全球化、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教育实践应该对“培养的人”注入新的内涵:要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灵魂来,要“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本国的最高利益服务”。语文学科又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科,在培养具有国际观、中国魂、民族情、养育恩的“人”上,更有优势条件,也更是责无旁贷。课标的“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一条便开宗明义:“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因此,要通过语文课程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民族情结、责任担当、开拓创新的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热爱度热爱度既包括品质上的对国家、民族的大爱与对自己的自尊自爱,又包括语文学科上的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强调“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

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这里突出强调了品质上的热爱。课标又同时强调“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育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这突出强调了对语文学科的热爱。不言而喻的是:不管是对国家、民族的大爱还是对自己的自尊自爱,或是对祖国语文的热爱,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语文学习行动来实现,关键的关键是学生“热爱语文学科的学习”。因此,在热爱度中,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即学习动机素养又是核心中的核心”。

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集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活动中,我们鼓励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一起讨论,共同参与,发挥传、帮、带的作用。每次活动,我们都认真抓好以下环节:组织观课,议课、总结。教研组内同事纷纷议课,在研讨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讨了一些日常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卓有成效的见解,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交流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推荐访问:语文教育核心素养 素养 语文 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