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视野

时间:2022-03-16 09:54:21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体重超70克的巨虫

最近,在新西兰遥远的小巴里尔岛上,前公园管理员马克·墨菲特偶然发现了以重量计算的世界最大虫子——一只巨沙螽(长须大蝗)。新西兰有超过70种沙螽,其中巨沙螽最重,而这只体内装满卵子的雌性巨沙螽的体重竟然达到了71克,翼展长近18厘米。与其他沙螽不同的是,巨沙螽只见于小巴里尔岛上,因为在新西兰大陆上它们早已被欧洲人偶然引入的老鼠斩草除根。别看巨沙螽体形如此庞大,与其他沙螽相比,它们行为被动,不爱社交。巨沙螽的食物主要是植物、其他小昆虫和果实。这种超级大蝗是“小岛巨人症”现象的典型例子之一。所谓小岛巨人症,是指生活在孤岛上的动物因为与世隔绝和缺乏天敌而变得比其陆地亲戚个头大的一种生理学现象。

马克发现这只巨沙螽后,喂给它一根胡萝卜。它很爱吃胡萝卜,甚至不顾自己正被人“玩弄”于股掌之上的事实,只顾大口吃着。马克害怕它迅速吃完这根萝卜而被撑死,等它吃了一点点后就给它拍照,随即把它放回了发现它的地方。

黄蜂能相互记住脸

一项新研究揭示,一些黄蜂具有识别其他黄蜂面孔的惊人能力。此前的研究已发现,作为黄蜂的一种,胡蜂能辨识并记住同类的脸至少一周。科学家根据胡蜂群中有多个蜂王推测认为,胡蜂之所以演化出面孔识别能力,是为了更准确地界定自己在蜂群中的位置。

为查明胡蜂识别面孔和其他物体的能力如何,科学家找来12只野生雌性胡蜂,让它们进入一个简单的T形迷宫,并让每只胡蜂独自从迷宫底部飞到上部。迷宫上部的两边各画有一张胡蜂面孔图像,其中一张面善,另一张则比较凶恶。经过大约10次测试后,胡蜂就学会了只选择(触碰)面善的同类。在接下来的30次测试中,它们选择温和同伴的照片的正确率达到75%~80%。不过,在选择毛虫照片的测试中,胡蜂的表现一塌糊涂。

蟾蜍能预报地震?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发生了6.3级地震。此前三天时间里,科学家观察到当地一小群共96只蟾蜍几乎全部跑走。最新研究发现,地震前岩石中累积的压力意味着更多离子被释放进空气和水中,这类改变会引起动物血液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一些人在地震前会头痛是因为这个原因,蟾蜍在地震前逃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科学家说,动物在地震前出现行为异常的原理值得进一步研究,或许未来真的可以更多利用动物来预测地震。

发现一窝共15头小恐龙

最近,科学家在蒙古发现了一个7000万年前的安氏原角龙窝巢,其中竟然有多达15具小恐龙化石。据推测,这些小恐龙活着时被突如其来的沙暴掩埋。它们全都显示出小恐龙的特征,包括短短的鼻口部和比例相称的大眼睛,但它们全无成年恐龙的特征。这个窝巢暗示安氏原角龙的幼龙至少要在窝巢中度过发育的早期阶段,而这意味着小恐龙需要父母照料。这么多的子女数量也意味着小恐龙死亡率很高,不仅因为掠食者,而且因为环境压力。

发现史前盾头鳄

古生物学家最近说,一种生活在大约99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拥有奇异盾状头部的史前鳄鱼化石在摩洛哥被发现。盾头鳄头部环绕着血管,覆盖着像壳皱恐龙(包括三角龙)那样的鞘。盾头鳄身长9~11米,住在河中,与现代鳄鱼相比其颚部较弱,因此它们不是水边的角斗恐龙,而是守株待兔的迅猛出击者,其行为有些像今天的鹈鹕。科学家推测,盾状头部可能有助于盾头鳄调节体温,以及与其他同类联系。此外,雄性盾头鳄也可能用头部向雌性炫耀自己的魅力。

发现南极最古老鲸鱼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了定期来往于南极海域的最古老鲸鱼化石。科学家在南极半岛一个富含化石的沉积层中发现了一根60厘米长的鲸鱼颚骨,与它一起发现的还有巨型企鹅、鲨鱼和大型硬骨鱼的残骸,暗示这些动物全都是这头身长可能达到6米、满嘴长牙的鲸鱼的猎物。这头鲸鱼的年代表明,早期鲸鱼至少从大约4900万年前的始新世就开始游弋于极地海域。这暗示完全水生的鲸鱼从它们的哺乳动物祖先演化而来的进程,比科学家此前认为的更迅速。基于5300万年前类似鲸鱼的、半水生哺乳动物的化石,科学家曾以为从哺乳动物到鲸鱼的演化历程持续了1500万年,而上述最新发现暗示这只花了400万年。

大地震令海底移动50米

一项对比1999年、2004年和2011年大地震后海底地图的最新研究发现,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9.0级地震导致海底迁移了多达50米,比2011年5月的估计值——24米多出不只一倍。新研究还发现,海底在这次地震后可能升高了多达10米。这些巨大的移位很可能正是造成超级海啸的元凶,这场海啸夺走了超过15000人的性命,并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事件。

“大自然之手”的作用

在智利北部阿塔卡马沙漠中一片了无生息的遥远角落,散落着一些重达0.5-8吨的大圆石(地质学上称作巨砺)。奇怪的是,虽然阿塔卡马沙漠是地球上最干燥的地方之一,几乎没有雨水来冲刷这些巨石,但它们看上去却好像被摩擦得相当平滑,尤其在中间部分。科学家认为唯一可能的解释就是地震——过去两百万年来,这些巨石一直躺在沙砾平原(沙坪)上,被地震波推来搡去,逐渐被打磨出了光滑表面。

最近,在当地一次里氏5.3级的地震期间,科学家观察到该地区的整个地面开始晃动,打磨石头的声音清晰而响亮,就好比上万鼓手同时击鼓,整个过程持续了1分钟。科学家分析说,巨石是被地震移位而从上面山头滚落下来的,它们在沙坪上逐渐累积,无处可逃。里氏5级左右的地震平均每四个月就会在这里发生一次,在地震中经过累计50000~100000小时的相互碰撞后,巨石就被“大自然之手”打磨出了如此这般光滑的表面。

南极幽灵山缘何而来

藏身于冰层下大约5千米处的南极甘布尔泽夫山脉,直到20世纪初才被发现,当时俄罗斯探险家记录到了冰下发出的异常引力波动。后来的研究揭示,这是一座与阿尔卑斯山等高的大山,最高峰的高度接近4500米。一个国际专家组最近乘坐飞机飞越这座山脉,运用雷达窥探冰下地貌,获取详细的引力及磁探测读数,终于破解了这座大山的成因。

今天,甘布尔泽夫山看来坐落于一座更古老山脉的顶上。这座古老山脉很可能形成于11亿年前或18亿年前的超级大陆整合时期,当时南极东部正在由较小的板块合并而成。这座山脉随后逐渐侵蚀,但大约32千米深的根部保留在了下面的地幔中。后来,大约2.5亿年前,在远古超大陆冈瓦纳古陆(它包括今天的南极东部、印度、非洲和澳大利亚)分裂过程中,于地球构造板块脱离处形成了一个一度延伸长达大约3000千米的断裂(包括一系列山脉)。

随着这个巨大断裂的形成,来自地球内部的热量加热上述的休眠山根,导致它扩张并高高漂浮在地幔之上。于是,这座山脉在大约1亿年前开始再度隆起,形成甘布尔泽夫山。当时印度大陆已从南极大陆脱离,并向北逐渐迁移到今天所在位置。接着,在大约3400

万年前,南极冰原开始形成。整座甘布尔泽夫山脉被包裹在冰下,可以说是在深度冰封中保存到了现在,否则它早就被侵蚀掉了一大半。

海洋告急

最近,—个国际环保组织公布了其评选出的“海洋保护摄影大赛”获奖照片,举办这项比赛的目的是唤醒人们对海洋生态的保护意识。其中,大奖照片(右图)中的大青鲨摄于美国罗得岛海域,一只锈迹斑斑的铁钩从它的下颚伸出——它在一次多钩长线捕鱼中被俘获,这种捕鱼法常常会捕捉到不想要的物种。事实上,鲨鱼等物种经常成为这些捕捞方法的受害者。以下是其他获奖照片。

太阳巨墙

下图为太阳观测者最近拍摄到的日珥图片——由受热气体构成、在太阳表面高高耸立的一堵巨型气墙。日珥根植于太阳表面,但可伸入太空很远的距离。日珥看上去静止不动,实际上却在不停地运动和更新中。虽然日珥很常见,但最近拍摄到的这幅图片中的日珥异常高,估计高度约为10万千米,差不多是地球直径的8倍。图中底部的黑色区域是太阳表面,是摄影师为了凸显太阳其他特征而进行的黑化处理。

巨大黑子瞄准地球

天文学家最近说,自2005年以来在太阳上可见的最大活跃区,已经旋移到从地球上看去的太阳表面中心,这意味着由它产生的任何爆发都将正对地球。这个被称为“活跃区1339”的黑子簇是一串磁活跃区,它被人造卫星率先观测到,当时它正沿着太阳西北边缘移动。最近,它进入了地面望远镜的视野。天文学家很快意识到它并非一个普通黑子,而是一个巨大的黑子簇,其中一些黑子甚至比地球还大。事实上,从地球上看去,“活跃区1339”大得仅凭肉眼就可以看见。

木卫二上有大湖?

天文学家最近宣布,探测器发现的证据表明,在欧罗巴(木卫二)厚厚的冰壳下面3千米处,可能隐藏着一个面积与美国大湖相当的巨大盐水体。天文学家还推测,欧罗巴的冰面下可能存在许多这样的湖体。这意味着欧罗巴可能是太阳系中最新的潜在的可居住环境,也是寻找地外生命的最佳去处之一。欧罗巴的大小与地球的月球相当,此前由探测器发现的证据也暗示欧罗巴冰壳下100千米处可能存在地下海洋。尽管欧罗巴存在地下水体的可能性相当大,但仍需等待登陆探测才能证实。2022年之前,这样的登陆器可能会登陆欧罗巴。

存在外星人?我们没证据

最近,有上万美国人向美国政府提交申诉,要求说明是否隐瞒了有关外星人存在的信息,是否知道外星人与地球人接触过。白宫回应说,政府未掌握任何有关外星人存在的证据,也未掌握任何有关外星人与地球人接触过的证据。虽然许多科学家相信存在外星人的可能性很大,但地球人接触到外星人的机会至今为止看起来还很渺茫。

人造卫星发现失落之城

人造卫星成像最近发现了一个失落古文明存在的证据。在环境恶劣的利比亚西南部撒哈拉沙漠中,考古学家通过人造卫星和航拍发现了超过100座有防御的农庄、有城堡类建筑的村子和多个城镇、石冢、农田、水井和复杂灌溉系统的遗迹,它们属于年代在公元1-500年期间的拉曼铁司文明。这个文明如今鲜为人知,但它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远比古籍提示的要先进得多,历史意义也重要得多。例如,古罗马人记叙说,拉曼铁司人是在罗马帝国边界制造麻烦的野蛮游牧人,这显然并非事实。

DNA证实远古洞穴画真实性

最近,科学家通过分析远古DNA发现,旧石器时代(从距今260万年延续到1万多年以前)洞穴壁画上马的体色多样性反映了史前未驯化马(野马)的真实体色,是史前艺术家对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而非此前认为的是抽象表现。例如,法国一个古洞中的著名壁画“豹斑马”中所画的马的确生活在25000年前,这种白马身上有黑斑。

海盗用水晶导航

在冰岛传说中,海盗水手在阴天依靠日长石定位太阳,掌握航行方向。日长石就是冰岛晶石,其工作原理是探测阳光的一种特性——偏振。偏振是指:通常由光源随机辐射而来的光线,在遇到一个闪光表面或雾等物体后,会呈现一个特定的方向。由于此特性,当阳光穿越大气后,其偏振会揭示光源——太阳的方向。探查光的偏振,是蜜蜂等动物的一种天然本领。大约40年前,一名丹麦考古学家提出,北欧海盗可能运用日长石来探查偏振光,作为对日晷、恒星及其他导航方法的补充。

最近,科学家在一艘沉没于1592年的海盗船上发现了一块冰岛晶石,他们在实验室里用一束部分偏振的激光轰击它,并测量晶体怎样把偏振光与非偏振光分开。通过旋转晶体,科学家发现这两束光的强度只在这块石头上的一个点是相等的,两者会合角度取决于光源位置。这就使得导航者可在一个晴朗日子测试水晶并在水晶上标注太阳位置,作为在阴天导航的参考。而在阴天,导航者只能运用这两束光的相对亮度。接着,科学家让20名志愿者在阴天轮流到户外观察水晶,测试他们能否准确估计此时不露面的太阳的位置。如果把地平线划分为360°,那么志愿者们定位太阳的精度可达1°以内。这证明了冰岛晶石的确是一种理想的导航工具。

东京立起世界最高塔

634米高的东京天空塔要到2012年5月才正式开放,但它已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列为世界最高塔。2010年落成于迪拜的哈利法塔,高达830米,但它实际上是一幢巨型摩天楼,而不是一座塔。按照吉尼斯世界纪录总部的解释,塔与楼的区别在于塔的实用楼面空间不到建筑面积的一半。东京天空塔的底座为三角形,随着这座栅格钢结构的高度增加逐步变形成管状。它的主要用途是广电转播和观光。在塔的350米和450米高度各设有一座观光台,票价分别是29美元和39美元。其中450米高的观光台包括一条玻璃覆盖的天空走廊,游客可以沿着它环塔走一圈,以360°视角俯瞰全球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东京。据报道,东京天空塔能抵御里氏8级的巨大地震。

三眼狼鱼令人堪忧

最近有人在阿根廷科尔多瓦省一座水库中钓到一条长着三只眼睛的狼鱼。由于一座核电站的废水流入这座水库,当地民众担心这条恐怖的狼鱼是水库受到核污染的结果。这条鱼将接受检验,而核污染可能造成生物变异早已是不争的事实。

人体面包

最近,泰国一名面包师在其家族作坊中,雕塑了看上去就像是人的头颅和身体部分的面包。这些“人体”的制作原料是面粉、葡萄干、干果及其他传统面包原料。这名面包师称,他制作人体面包的目的是反映一种哲学思想——“不要相信你所见,你所见不一定是你所认为的东西。”他希望人们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他们在消费食物,还是食物在消费他们。

“空中森林”正在建设

目前世界上最顶级的绿色建筑工程正在意大利米兰市实施:这对双塔将不仅用于人居,而且用于栽种“活森林”,因此也被称为“空中森林”。双塔的设计目的是:在不扩大城市现有面积的前提下,通过都市的重新森林化改善都市环境,实现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双塔中每座都有27层楼,种植900棵树,包括橡树、唐棣及一系列灌木和开花植物。这些植物将产生湿气,吸收二氧化碳和尘埃微粒,生产氧,抵御辐射和噪声污染。双塔还将使用包括废水回收、风能和太阳能在内的最新环保技术。

南极海底的“死神冰柱”

尽管科学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知道“死亡冰柱”的存在,但他们直到最近才首次拍摄到它沉降至南极海底、在此过程中毁灭一切与它接触的生物的场景。

在冬季,海冰上面的气温可低至-20℃,而海水温度却有大约-1.9℃。来自相对较温暖海水的热量上涌,与冷空气相遇,自下而上形成新的冰。新形成的冰很冷且盐分重,比下面的海水密度大,其结果就是高盐分的冰逐渐以冰柱的形式下降,在此过程中它会冻结与它接触的相对温暖的海水,从而沿着下降的冰柱形成更大但更脆弱的冰网(或称冰管)。这样的冰网在南极和北极海域都有发现,但在南极海域生长相对更稳定。

当“死亡冰柱”击中海底时,冰网蔓延开来,杀死海胆和海星等生物。“死亡冰柱”朝着海底的生长速度很快,使得坐在潜水器里的科学家能目睹它的壮大过程——只持续5~6小时。

推荐访问:视野


[视野]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