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创业企业存活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03-16 10:13:47  浏览次数:

本文为2015年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课题《浙江省大学生创业企业存活率问题研究--基于2009-2014年的实证分析》(2015A053)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创业有着高技术、高智商、高平台等天然优势,同时也存在存活概率低,存活时间短,存续发展难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浙江省2009年-2014年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的调查,探寻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在存活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提出强化资源整合,拓展融资渠道,重视人才工程,加强技术创新,完善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存活;影响因素;研究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业创新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而大学生作为最具创业活力和潜力的群体,如何培养其创业创新能力,是摆在当前社会发展面前重要紧迫的课题。作为最有潜力也是最有需要的特殊创业群体,大学生是否应该创业已经不是问题,如何去创业、如何创好业、如何提高新创企业存活率才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目前,全国各级政府、高校纷纷出台各项政策措施,鼓励、支持和帮扶大学生创业,高校学子积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火热局面正方兴未艾。2016年1月,浙江省教育厅通过第三方评估机构的调查评估,发布了“2014届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及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4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职业发展总体情况中,2014届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率突破5%,为浙江省首次。这意味着,每20个毕业生中就有1人创业,这一数据已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学生创业也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征。

1.兼职创业或加盟创业者居多

虽然国家、省市及高校纷纷出台政策,允许大学生休学创业,或创业可抵扣相关学分等利好信息不断,但真正全职创业者在大学生中的比重依然不高。更多的大学生创业都是从兼职或加盟開始。高校数目众多的实践平台无疑为这一人群提供了很好的实践和锻炼机会,二手货市场、校园淘宝、爱心义卖、创业集市等各类创业活动和项目不定期举办,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进行组团、练摊、试水。这样的创业经历相当要求成本低,团队无需固定,亦不需要大量资金或技术,有利于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和尝试创业。

2.涉足校园或朋辈创业者居多

大学生本身作为校园经济消费的主力军,非常清楚自身学习、生活、交友、娱乐、运动、培训等一系列需求,明白市场的痛点何在,能较好地发掘尚未细分的校园市场,创业项目的选择会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有利于学生创业成功。因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创业将目标市场锁定在校园中,或者朋辈青年身上,并在校园中培养了相当一部分潜在的长期客户,利用校园经济圈做好社群建设和朋辈市场的精准营销更有利于创业起步和发展。

3.同学组团或学干创业者居多

在创业团队的构建上,大学生创业者以同学组团最为常见,大家求学期间共同学习,参与学生活动、竞赛,彼此熟悉个性、能力和优势,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成长背景,更易于结成组合开始创业。除此之外,很多大学生创业者会在学生社团、学生会等组织中寻找合适的伙伴,在学生团队中的锻炼和成长,使得学生干部具有更强的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与实施执行能力,能更好地胜任创业过程中的各种需要,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情况,其应变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相对更强,在创业过程中更加值得信任。

二、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学生创业的人数和比例在政府与社会的利好政策下逐步增加,但大学生创业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些也是制约着大学生创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与桎梏。

1.缺乏实战经验,对创业的理解过于理想化

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创业面临的最大“先天不足”在于缺乏实战经验。数据显示,得到过风险投资A轮以上融资的大学生创业企业,成功率也不到20%。而当前流行的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虽然降低了创业门槛,但不少创业者忽略了创业成败的细节。不少大学生对于创业的理解偏向于“激情”、“创新”、“颠覆”等,未曾认真分析自身创业所在优势、劣势,对于资源的整合能力不足,对创业项目的定位不准,对创业理解过于理想化等。

首先,对于创业的理解片面化。认为只有创办企业,自己当老板才是真正的创业,从而未能从广义上理解创业。更有甚者,对于创业的偏执由于“打鸡血”一般,总以为拉上几个伙伴,找上一块场地就能创业成功,未能真正客观、公正、科学对看待创业。

其次,对于创业的准备碎片化。常常一拍脑袋,一腔热血就想投入创业,没有对项目和市场做深入的调查与分析,总是想当然地认为具有可行性,殊不知已经创业成功者的背后,往往都是在多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这样的结果,经常是准备了技术,忽略了市场,准备了资金,忽略了人才,准备了渠道,忽略了供应,从而导致创业失败。

第三,对于创业的训练边缘化。要想创业成功,光说不练假把式,一定要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实训和练习。在校园内的创业实践的成果是一个好的开端,并不意味着面向大众市场后仍然可以获得成功,也不意味着将本校的经验复制到别的学校也可以获得成功。在缺乏系统的,多渠道的创业实践训练情况下,容易让大学生盲目相信自身感觉,而忽视创业中存在的各类复杂困境,进而导致失败。

2.缺少真正创新,对创业项目复制比例过高

创新的开始往往都是模仿,但真正要做好一个创业项目,仅有模仿和复制是远远不够的。本身市场足够巨大,细分十分详细,只要能真正抓住市场的需求,合理的制定产品及营销,是有望能开辟出一片蓝海的。但很多大学生善于学习和模仿,不善于创新。很多产品如出一辙,同质化十分严重,在基于校园商圈众多的服务类项目中,家教中介、二手书交易、旧物易主、外卖快递等大同小异的服务层出不穷,不光类型趋同、内容趋同、制作趋同、流程趋同,甚至连团队成员也出现同一拨的情况。现实中,创业项目更需要创新,需要技术,需要核心竞争力,没有创新的创业往往导致创业失败率的提升。

3.缺乏正确解读,对创业政策了解掌握不够

创业离不开外部环境的支持,最重要的是鼓励政策与扶持措施。近年来,各级政府,各相关部门相继出来了若干项鼓励和帮扶大学生创业的利好政策,可谓是关怀备至。可不少大学生创业者对政策缺乏足够、充分的了解。据浙江团省委调查,在被问到“对政府颁布的创业扶持政策了解多少”时,逾六成大学生不了解创业扶持政策,说明当前大学生创业对于政策了解和掌握不够,未能将身边资源有效统筹利用促进创业事业发展,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创业存活率的下降。

三、影响大学生创业存活的因素分析

本文结合浙江社会经济形势和区域特点,立足于从高校、政府和企业协同创新服务的视角对大学生创业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为确保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本文选取了浙江省范围内的高校在读或者毕业后创业的学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课题组走访了浙江省11个地市14个大学生创业园及相关政府部门,采用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1630个大学生创业者和其企业为调查样本。

调查问卷将创业者认为的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存活率的各项因素的重要程度的评分进行统计,列出影响大学生创业企业存活的关键因素,建立了影响浙江省大学生创业存活因素模型(见表1)。该模型包括7大项和21个因素。

由调查可知,企业的核心优势板块中的大部分指标,包括企业融资能力、员工薪酬、技术的先进性及研发团队合作状况、市场的网络的幅度等等均排在前列,表明了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资金的需求较大,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政府和学校的创业基金对大学生创业的信贷支持在创业过程中显得越来越重要。通过调研访谈得知,大学生创业者尤其是是刚毕业或者是毕业五年以内的大学生,对资金的需求度达90.5%,但被调查对象普遍认为大学生初创企业获得风投资金的难度较大,在申请低息贷款获政府提供的的免费创业资金,又面临手续复杂、审批時间过长等问题,很多大学生创业企业往往因时间成本太大而不得不放弃申请信贷资金,或错失商业机会。

在外部环境模块中,市场竞争力排名靠前,远高于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政策与产品符合行业要求的程度等,说明大学生创业者对该模块的大部分指标的影响度均较低,这也折射出了目前大学生初创企业能否占领市场意味着能否存活的道理,因此能否开辟蓝海,是对很多创业者极大的考验。

在执行力与员工绩效模块中,目标的清晰程度排名第一,工作绩效达到的程度与员工在工作中获得的支持程度排名中档,说明创业者团队有清晰、一致的目标性对于初创企业而言极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能否将企业愿景与近期发展目标清晰描述并有效传递到每位员工,是关系到能否激发全体成员工作激情与信心的重要因素。

在决策机制与员工绩效模块中,创业者自身能力排名第一,决策的民主性、核心决策人的领导风格获得员工的认同程度排序相对靠后,这说明当前大学生创业,创业者自身能力素质是影响创业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创业者本身在技能、市场、融资方面的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项目的运行。

此外,企业愿景/价值观清晰地被传播程度,规章制度的有效性等也排名相对靠前,也表明了大学生创业基于共同的价值理念,有较好的内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影响大学生创业存活的因素包括:

1.资金筹措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难点

许多大学生创业企业的资金有限,往往有创业合伙人自筹,且缺乏有效便捷的筹融资渠道自有资金有限,不少初创企业属于轻资产企业,自身没有厂房、设备,抵押、贷款等难以实现。申请政府补贴或银行低吸贷款,往往又受限于行业,使得部分大学生创业者不得不另觅其他高风险的融资渠道,导致还款压力倍增,甚至资金链断裂,创业失败。

2.人力资源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重点

大学生创业者本身大都具有较好的学历、能力和素质,但团队中要想招募优秀的人才,但受制于资金限制,人力资源成本控制,无法高新聘请高端、优秀人才。且由于企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给予员工提升、发展的空间有限,往往较难留住优秀人才,导致招不好,留不长的局面。

3.核心技术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关键

大学生创业要想突出重围,存活发展下去,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不少大学生创业企业,为了更快进入市场,存在模仿多,开发少,没有核心竞争力等问题,对于顾客的反馈、产品的更新,售后的维护也很难到位,导致顾客二次消费意愿不高,不愿意向行业内推荐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创业企业因缺乏对市场的充分调研和精准把握,产品“叫好不叫座”,始终未能行程自身品牌,难以为继。

4.企业管理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的核心

不少大学生创业者本身能力素质颇高,但缺少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在决策力和执行力方面显得较为欠缺,遇到问题不敢决断,有了对策落实不足,往往导致事倍功半,埋下了失败的隐患。在战略规划上跟不上,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不足,对企业发展的信心不够,从而影响了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四、提升大学生创业存活率的对策建议

1.从政府层面改善大学生创业生存环境

(1)优化政策,整合资源,提供大学生创业优质精准服务

帮扶大学生创业,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任务,更需要政策、资金、人才、法律及舆论的有效整合和广泛支持。政府应积极整合各部门、各条线资源,将工商、税务、人社、科技、教育、共青团等方面的帮扶政策进行梳理、升级,建立本地区统一的大学生创业帮扶支援体系。可在辖区内建立一批创业苗圃、孵化器和加速器,选聘一批企业掌门人、风险投资专家、企业高管、律师、高校相关领域专家及政府政策制定者等群体作为大学生创业导师,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场地条件、智力支持和精准指导,切实为大学生创业企业服务。由政府牵头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资讯、创业项目、创业团队、创业资金等各类各级资源为一体的信息交互推介平台,吸引社会资源,为大学生创业项目对接,市场开拓,技术开发,人才招聘等提供便捷的服务。

(2)拓宽渠道,提供支持,构建大学生创业融资多元平台

政府应积极探索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企业多元化融资,不光财政本级应适当提供资金进行无息、低息贷款扶持,更应实现国家、省、市、县多级财政扶持资金联动,通过市场,运用金融杠杆,将政府的风险池基金进行扩容,还应将大学生创业企业和项目进行分类,精准帮扶,以帮助更多需要扶持的大学生创业企业,还应引导、鼓励和规范市场资本优先、合理地进入大学生创业领域,努力解决融资问题。

2.从高校层面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1)强化创业启蒙教育

高校应在新生始业教育阶段,将创新意识培养根植入学生心中,通过开展创业学长学姐论坛、名企体验行、创业讲座沙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通过选塑校园中的创业典型,并让其深入学生中交流、分享,让广大学生能直观感受朋辈创业者风采,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2)优化创业知识教育

高校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做好创业知识教育,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创业教育,实施学分置换,制定允许学生休学创业的具体实施细则,为创业学生保留学籍。大力发展“移动课堂”“翻转课堂”“慕课(MOOC)”等,提升和改造教学范式和设施,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有力的知识保障。

(3)深化模拟创业实训

高校应结合师资队伍,培育创业实训教师队伍,在校内积极开设创业实训类课程,在实训中大力提倡“做中学”理念,通过组建团队、确定项目、市场分析、成本预算、资金规划、财务管理、风险评估等一系列训练,切实提升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能力。

(4)细化创业经营实践

高校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活动,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打造创业教育文化品牌,引导教育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可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本校学生创业项目选择倾向、消费意向,观测、指导创业团队存活现状。

(5)做好创业孵化运营

高校应在校内做好创业苗圃建设,允许学生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入住,进行创业项目运营,并帮助学生在校孵化,成为创业企业。可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优先考虑采购大学生创业企业产品和服务,进行帮扶。

3.从个体层面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素质

(1)坚定信心,培养吃苦耐劳精神

创业不易,大学生创业者不仅要坚定信心,坚持自己的梦想与初心,向着既定方向前进,更要培养好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有“党的老板,睡得地板”的吃苦精神,这是不仅是对大学生胜任创业的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的必备要素。

(2)勤于学习,强化学习实践能力

大学生创业,需要强大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不应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在校期间,也应紧紧把握各种实践、实习机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理论学习,用理论学习来指导实践,实现理论和实践学习能力的双向提升,努力让自己能储备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创业挑战。

(3)端正心态,养成良好心理素质

大学生创业者应端正好自身心态,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在心态调试上做好充分准备,使得外在能力与内在素质有机结合,直面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用良好的心态来决定外在行动的可能性,用包容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创业伙伴,用健康的心态看待市场竞争,用自省的心态对待自己的成长,从而提升创业的成功率。

(4)懂得分享,优化团队协作能力

创业是一个团队的事情,需要团队成员高度配合,紧密协作,来提升运营效率。因此,大学生创业应懂得分享,在团队中各师其职,共同奋斗。团队出现问题时,首先不要抱怨,而是想办法解决问题,再回头看,进行原因剖析,多想想团队成员的不易,多包容团队成员的过失,不推卸责任,不橫加指责,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整个团队能力的提升,实现“1+1>2”的效果,带动个体成员的进步与发展,保障团队携手共进。

参考文献:

[1]李旭芳.大学生创业素质和能力的分析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6(28).

[2]葛凌桦.在杭大学生创业竞争力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4(4).

[3]叶城均.地方本科高校创业教育体系研究[J].青少年研究与实践,2015(4).

[4]麦克思研究院.大学毕业生创业特点及问题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6(7).

[5]陈清升.基于Timmons模型的大学生创业路径演绎规律研究--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3(5).

[6]林帧.提升大学生创业技能途径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1(20).

[7]叶城均.大学生创业企业存续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5(4).

[8]浙江日报:社会各界探讨为创业创新保驾护航大学生创业,梦想在路上[DB/OL].浙江省教育厅,2016.http:///news/145811076528656976.html.

作者简介:王景(1979- ),副教授,现任浙江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高教管理;叶城均(1983- ),浙江财经大学讲师,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青年研究;杨荧彬(1983- ),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创业教育,职业规划

推荐访问:存活 大学生创业 因素 影响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