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应用
时间:2022-03-17 11:21:17 浏览次数:次
文章描述了智能变电站的组成结构及主要特点,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
1 智能变电站的定义与特点
智能变电站,意思是在没有人的特殊情况下,使其像有人在调节控制一样,并且可以在运行的过程中,以实现节能,提高效率。智能变电站由相应的智能设备组成,这些设备且具有先进、集成、低碳、可靠、环保等特点。可根据需要而具有很多高级功能:承担电网的自动控制功能,智能告警功能,智能调节功能,顺序控制功能,互动协调功能等等。一次设备的智能化和二次设备的网络化是其核心内容。智能变电站具有保证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未来的智能电网完成自愈功能。智能变电站技术具有三个特点:(1)控制端的引入[3];(2)设备集成化和光钎技术的应用;(3)局部和全局智能控制的实现。智能变电站具有高可靠性、强交互性、高集成度、易升级改造的特点,还可以适应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和自动化以及互动化的技术特征[2]。
2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
2.1 硬件的集成技术
硬件技术就是将由原来软件可以实现的功能,现在转化为由硬件来实现的功能。即将固定数据处理过程,在智能设备的内部进行固化。由于硬件描述语言的大量出现,使得硬件系统设计具有:(1)模型化;(2)集成化;(3)自动化这三种特点[4]。
这些特点让硬件设计,实现了针对具体功能的模块化设计,而这种硬件集成技术:(1)保证了数据逻辑处理的实时性,数据逻辑处理的准确性,数据逻辑处理的可靠性;(2)有效的解决了信息数据传输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了智能设备的集成度[5]。
2.2 智能合并单元应用
在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合并单元需要交换采样值,合并单元的作用是将互感器与变电站自动化相互连接起来,以便为二次设备及系统提供时间同步的电压和电流信号。目前大部分智能变电站均采用“直采直跳”的方式。在合并单元与二次设备之间大部分都是通过光纤连接,按照IEC61850-9-1/2或IEC60044-8规范通信。合并单元为互感器提供电源,并实时监视应激光器及取能回路。实时反映输出采样数据的品质标志的自检状态[6]。
2.3 智能终端应用
智能终端是一种智能组件,主要插件包括CPU插件、智能开出插件、模拟量采集插件、智能跳合闸插件、智能开入插件、智能操作回路插件等。它通过电缆与一次设备连接,而一次设备比如断路器、主变压器等,以实现对其的测量和控制功能;它通过光纤与二次设备(如保护、测控等)连接[8]。
2.4 电子互感器应用
电子式互感器体积小、绝缘结构简单、造价低,且消除了铁磁谐振、磁饱和等问题,暂态响应范围较大,并运用高低压电磁隔离的方式,从而有利于实现变电站数字化、智能化和光纤化。电子式互感器由两部分构成:传感器模块和合并单元。传感器模块置于远端,主要负责采集前端所测量、保护、取能等线圈测得的采样数据,并将处理后的数据结果传送给合并单元。合并单元通过激光电源的方式,为高压侧远端传感器提供电源。合并单元具有三方面的功能作用:(1)采集多路传感器模块的光信号;(2)为远端模块通过激光形式提供工作电源;(3)接收站级或继电保护装置的同步指令,从而实现与传感器模块间的采样实时同步[7]。如图1所示。
电子式互感器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智能变电站过程层的功率、电压、电流等互感器负责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间隔层,并进行相应的处理。间隔层又将采样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运用算法进行继电器保护控制,并根据远方控制中心的调度指令实现指令所要求的功能,并将远方控制中心发出的请求指令送至过程层的执行单元,三者之间交互通信采用通信电缆或光纤[11]。如图2所示。
2.5 软件的构件技术
软件系统:实现传统的测控等功能,可以将相量测量单元等功能进行集成,以实现更高级的功能。也可以实现系统的自动重构功能。软件构件,具体指具有协调工作的程序体。软件系统。实现构件技术的重要手段,就是使用软件复用技术。构件技术所面临的关键技术:(1)如何组装成系统;(2)如何提取可复用构件;(3)如何实现互操作[9]。
2.6 共网传输技术
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构建基础为“三层二网”。共网传输结构如图3所示。
2.7 标准的融合
只有进行标准融合,才可以实现与智能电网的无缝通信连接。标准融合技术的基础包括三点:(1)信息模型的标准化;(2)信息模型的规范化;(3)信息模型的体系化[10]。标准的融合流程具体概括三大步:第一步,构建开放的通信构架,以便进行通信;第二步,对模型进行相应的细化与扩充,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到最后一步就是技术标准的统一,以实现无缝对接。实现信息标准化流程图如图4所示。
3 智能变电站新技术的应用问题
3.1 电子互感器问题
由上文可知,合并单元通过激光形式为电子式互感器提供工作电源,但由于互感器以及激光器长期在室外恶劣的环境下工作,其寿命将受到温度、震动等因素的影响,甚至直接影响其精度和稳定性。而且它采用光电效应原理,光电效应的载体是晶体,而晶体自身内部极易发生爽折射现象。小功率远端模块(35kV及以下),输出电压范围在75mV~225mV之间,此采样电压信号作为输入信号,即保护和控制的输入信号。由于信号电压偏低,弱电压信号本身又容易迭加干扰,再加上传输的信号线屏蔽层接触不好,极易产生误动。这种弱电压采样信号传输距离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3.2 网络通信相互干扰问题
智能变电站完全依赖网络,其网络上存在大量的单播,大量的广播和大量的组播等报文,除去MMS(制造报文系统),SV(采样值)和GOOSE(报文通讯)。由于站控层后台的监控系统,远端装置数据库,其间的修改同步;双机切换的数据同步,这些同步将会产生突变高网络通信负载。尤其是大量的不加限制的广播报文,会干扰正常通信,即控制,计量,保护装置的通信。所以对组播进行管理和过滤,以提高网络效率。
3.3 数字通信同步问题
时钟同步源在丢失及抖动引发的合并单元不同步的情况下,就可能会产生保护闭锁,这就是数字保护通信失步的最主要问题。同时,合并单元已发送的采样间隔抖动,常会引发差动保护的误动。远端模块的采样电压和电流互感器在以下几个问题的情况下,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如各类电子互感器,各种智能操作箱,各种保护装置,各种合并单元会因为电路的转换和报文的处理而引发的延时问题。进而影响采样实时精度、校验和认证等。所以鉴于此,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在研究智能变电站的时钟同步装置应用的同时,必须在开发出长时间高精度的守时功能的情况下,才会避免失去时钟同步信号期间而导致的保护闭锁问题。
4 结束语
文章着重阐述了智能变电站可应用的关键技术,并对出现的新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目前,智能变电站的研究工作刚刚起步,硬件的集成技术以及软件的构件技术仅处于初步应用阶段,真正高效有序的集成信息平台尚未建成。因此,研究未来智能变电站的工作任务是非常繁重。智能变电站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实践发现,实现此设备的相互融合,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能源不断减少,电力系统应给所有人民提供环保、智能的能源。智能变电站既是这个发展方向,它的建立将有助于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伟国.110kV智能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关键技术应用研究[J].供用电,2011,5(28):40-45.
[2]孙鹏,卢军,陈理,等.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和设备的应用研究[J].湖北电力,2011,35(I):90-94.
[3]李承武.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解析及其构建方式探究[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2,8:131-132.
[4]曹楠,李刚,王冬青.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及其构建方式的探讨[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5(39):64-68.
[5]谭文恕.电力系统无缝通信系统体系[J].电网技术,2001,21(增刊):1-4.
[6]丁书文.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网络选型[J].继电器,2003,31(7):37-40.
[7]徐立子.IEC61850对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报文性能的要求[J].电网技术,2002,26(11):l-3.
[8]陈建壮.电子式互感器及其在智能变电站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92-93.
[9]董尔佳,勇明,周丹,等.电子互感器在数字化变电站应用分析[J].黑龙江电力,5(31):341-348.
[10]姜铁奇,翁晓宇.基于电子互感器的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及特点[J].科技创新导报,2008,26:92-93.
[11]周斌,张何.基于电子式互感器的变电站智能设备采样值接口技术[J].江苏电机工程,2007,2(26):37-39.
作者简介:王芳(1984-),女,汉,毕业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
蒋成龙(1987-),男,汉,毕业于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电气自动化专业。
[智能变电站关键技术的应用]相关文章
- 上一篇:波光纤分复用系统的实验及其性能研究
- 下一篇:基于点扩散函数模型的激光水下图像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