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数理化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

时间:2022-03-19 11:24:15  浏览次数: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数理化的地位逐渐提升。本文围绕数理化课程的学习展开探讨,研究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开展步骤及要点,讨论其在数理化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 数理化课程 分层次教学 实践探讨

随着大众教育形式的不断丰富,部分学校为了响应号召逐渐扩大招生数量,招生的门槛随之降低,此举提高了青少年的入学率;但在这一教育背景下,学生的能力、素质与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拉大,易造成部分学生形成过分的优越感,另一极端强烈的自卑感,也增加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基于此,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率地学习,笔者通过研究分层次教学探索其在数理化课程当中的实践性。

1.分层次教学的概述

1.1分层次教学的概念。

分层次教学又称为“分组教学”或是“能力分组”,最早于20世纪初出现在美国,50年代时期,由于被认为加强了种族歧视而受到了英国社会各界人士的排斥。随后在90年代,基于社会对精英人才的需要,美国开始重新重视分层次的教学模式。

所谓分层次教学,指的是教师首先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目前的学习能力、掌握知识的水平、潜在的各方面能力等方面,按照某种目的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组,进而根据不同组别内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式,开展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1.2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与意义。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进行分组教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避免教师为了照顾大部分学生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优秀学生学习不到需要的知识、基础过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进度的现象,保证各能力阶段的学生得到进步,增强教学效果。

除此之外,分层次教学能够让教师更了解学生,方便教师发现和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教學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2.数理化课程分层次教学的实践

2.1前期宣传和引导。

首先,为了避免出现部分学生认为分层次教学是一项不公平的教学模式,学校应该在正式实施之前做好足够的准备工作,通过各班级内教师的讲解及讲座宣讲等方式,让学生对分层次教学有正确的理解。

其次,为了更好地引入分层次教学模式,学校可以根据数学、物理、化学课程各自本身的特点,先在新生中进行试点。由于新生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适应能力较强,能够配合校方的计划,有利于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推广。例如在教学开始的前期,学校可以组织进行大规模的学习实践的活动,通过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种教学模式,并通过数理化试验的展示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将微积分的知识融入具体的试验中并制定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分组分层次组织学习活动。

2.2确定层次,划分班级。

分层次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步骤是如何确定层次,根据层次划分标准、进行分班,与此同时,这是较困难的工作环节。对于新生而言,教师可以根据新生的入学成绩进行初步的层次划分,但是仅凭一次成绩是不足以作为评判学生能力的标准,所以需要教师根据新生的学习情况,对新生不断深入地了解,将学生进行适当的调班,让学生的潜力充分发挥;而对往届学生的划分,则可以根据学生入校以来的学习状况进行层次划分。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量较大,这就需要相关人员有绝对的责任心,以保证该环节的正常进行。

2.3制定教学大纲,选择教材。

进行分层次的教学模式,各层次的班级遵循的教学大纲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现阶段水平设计不同的教学大纲。但是这仅仅是教学之初的准备阶段,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今后的学习情况对原本的教学大纲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满足学生的发展。其次,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选定不同的教材,帮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

2.4分级考核,动态管理。

在考核时,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级别的考试,采用不同的试卷,将学生分开进行考试,且各层次学生的成绩不存在可比性。在这一基础上,学校可以配合实施动态管理,即根据各层次学生的成绩,综合学生的整体素质,允许层次较低的优秀学生向较高层次流动,但是要以学生的意愿为前提。并且规定层次较高的素质落后的学生向较低层次流动,这样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鞭策学生努力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5总结与反馈。

在整个教学模式的最后,总结和反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组织研讨小组,在整个教学活动期间,定时或不定时地开展研讨会,共同谈论和分析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并研究相对应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在每个学期末,各层次的教师应该对本学期的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馈每次研讨会解决方案的实用性,交流各层次教师的教学经验,进一步提升各层次班级的教学效率。

3.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注意点

3.1分层次教学需要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分层次教学是一项较复杂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和学生要摆正对分层次教学的态度,充分认识到该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和学习,而不是基于“分等级”的概念。与此同时,实施这一教学模式仅靠教师的努力、学生的配合是不够的,还需要学校领导的全力支持,学校应该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并且设立一支领导小组对该教学活动实施监控,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另外,基于这种全校性的教学改革,学校还应该争取得到相关部门的理解与支持。

3.2及时划分层次,确定班级。

由于各个学校的制度不同,在招生方面存在或大或小的出入,很容易给教师在根据新生成绩划分层次时带来困难,而这一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来说至关重要,所以有关部门需要注意新生资料的保管,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缺失。

随着社会逐步进入信息化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时代学生的压力随之越来愈大。本文通过对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发现该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教育模式,让不同资质的学生更好地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此同时,应注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和反馈,不断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林爱菊.高校公共基础课实行分级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高等理科教育,2004,58(6):110-112.

[2]蒋翠侠.论经济数学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J].高教研究,2004,2(4):322-324.

推荐访问:数理化 教学模式 层次 探讨 实践


[数理化课程分层次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