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班式”科研找不到矿
时间:2022-03-20 09:51:50 浏览次数:次
前不久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最新统计结果,让人既喜且忧。喜的是,2007年1月~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不仅总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二,而且总被引用数达到1935万次,超过英、德升至世界第二位。忧的是,过去10年,我国国际科技论文平均每篇被引用数只有9.4次,没有达到“篇均被引用次数11.8”的世界平均水平。
国际科技论文的整体情况,大体反映了我国的科研现状:尽管近些年呈现量、质齐升的可喜态势,但依然是质量和数量不相匹配,原创能力不足、重大原创成果不多、核心关键技术依赖进口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因此,无论是从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是所承担的使命看,科技创新都要尽快从跟随式的“挖矿”转到原创式的“找矿”。只有这样,我国才能尽快告别“跟班式”科研,实现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
从“挖矿”转为“找矿”,首先需要“矿工”志存高远、追求卓越,既要有敢为人先、独辟蹊径的勇气,更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定力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否则,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捡漏儿。
从“挖矿”转为“找矿”,还需要改革现有的科技评价制度。科技评价制度如同高考“指挥棒”,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研发取向。目前我国的科技评价还普遍存在“论文数数”的现象:不管是晋升职称还是发年终奖,不管是课题评审还是引进人才,都离不开“数数”,要么数发表的论文数量,要么数论文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要么数论文发表后的被引用次数。这种评价制度不利于真正提升我國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少科技界人士对此诟病已久,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
- 上一篇:素数筛选算法的一种改进
- 下一篇:沪浙新课程改革见闻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