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沪浙新课程改革见闻与启示

时间:2022-03-20 09:52:02  浏览次数:

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自2014年起在上海、浙江先行试验,其成果将在今年高考中全面展现,这一改革早已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去年11月至今年1月间,我参加了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培训研修,上海、浙江的新课程改革也是我们研修班重点观摩学习的内容之一。为此,我从问题研讨的视角,将政策理论学习与学校实地考察、课内外研讨、交流见闻等汇集整理,对高中新课程改革面临或即将遇到的几个具体操作环节进行问题式探讨,以期借鉴。

一、新高考制度的“两依据一参考”得到普遍认同

“两依据一参考”出自黨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中“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目,外语等科目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的表述。社会普遍认为,这其中的深刻内涵已不仅限于高考和高校招生制度的改革,更是党和国家对未来学校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方式,乃至整个基础教育如何服务于国计民生的重大改良。它是顺应时代需要,符合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更加个性化、人本化的教育变革,是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目标、新路径。

二、上海、浙江新高考制度梗概

2014年6月4日,上海公布了新高考及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改革方案,并于同年9月起开始实施,因而2017年毕业的高三学生将全部适应于新的高考。新高考方案终结了沿袭多年文理分科的“3+1”模式,采取文理科交叉的“合格性考试+等级性考试+高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办法。其中,“合格性考试”除信息技术实行校考外,其他9个科目均全市统考,规定学生考试合格率不低于98%。“合格性考试”用于对学生高中学业的认定,不计入高考总分,但兼具一定的后续考试资格准入功能;“等级性考试”在“合格性考试”后进行,学生要从生命科学、地理、物理、化学、历史、政治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个学科参加全市统一考试。“等级性考试”的赋分办法按上海市学生参加相应各科目各批次(上海每个科目选考学生可在高中阶段参与两次等级考试,浙江省只有一次)考试的成绩分为5级10档,每档差距3分,每门满分70分(最低40分),三门满分210分(最低120分)计入高考成绩;“高考”只考语文、数学、外语,与全国高考同期进行,每门满分150分,3门共450分,按实考分数赋分计为高考成绩,同时语、数、外高考成绩还可作为“合格性考试”成绩用于学生高中学业认定。其中,外语每年的1月、6月各考一次,选最佳成绩记分;数学不再分文、理科类,统一为一套试卷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是从品德发展与公民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等多个维度客观地记录、评价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情况和个性特长,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提供参考。

三、上海、浙江高考新政下的教学变革

上海高考新政的主旨在于打破传统高考唯分数论、见分不见人、一考定终身,解决文理生过分偏科的问题,为学生高中学业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在“等级性考试”中,全然没有了过去单纯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之说。上海高中学生要从6个科目中自选3个科目参加学习和考试,理论上将出现20种不同的学科组合。浙江省在增加通用技术学科后,要求学生在7个科目中自选3科参加等级考试,更将有35种不同的学科组合。随之而来,除语文、数学外,包括外语学科在内,学校必须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等级考试中所选择的学科、学程和考试规程,进行流动的、多组合式的教学。为达成这些变革,学校对传统教学及组织模式必须做出根本性的改变,最突出的就是“选课”和“走班教学”的问题。

客观地说,“选课”和“走班”涉及方方面面,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就“选课”而言,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能和兴趣,关系到学生的生涯规划,关系到学校的资源配置、升学指导、教师素养,还必将涉及作为接口的高校招生政策及生源要求,是需要相当的时间和大量的工作去完备的。就“走班”而言,学校要把几百上千名不同班级,有几十种学科选择的学生有序地组织起来,分层次、分类别地根据高二、高三学生不同的学程及参考时段进行教学,本身就是难度极大的整合。更何况实施中还面临着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学程规划、教学监控、质量评价等缺一不可的教学要素,亦不可能一蹴而就。沪浙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均没有通用成熟的模式,而是各校基于自己的办学实力和教学需要,有选择地进行一些点上或面上的推进。

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

2016年初,教育部批复云南省高考及新课程改革到2019年正式启动。比较上海、浙江和云南教育发展的基础而论,这是正确明智的决策,为云南高中学校预留了一定的过渡期。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政府支持,增强内在实力,营造社会氛围,跟上未来新高考改革的步伐;另一方面,也要视挑战为机遇,努力达成办学发展中的跨越。

第一,学校应加快完成办学管理的现代化升级,并针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一些局部上的实验性工作,积累经验,锻炼队伍。我们现行的办学管理,基本上都处于统一模式下的同质化教育阶段,而高考改革要达成学生学习选择化、教育方式多样化、高校录取多元化,指向就是要破解当下教育同质化的问题。高中学校必须从思想观念、条件保障、制度构建、教学组织、方法措施、价值评价上实现现代化的改造升级,才可能接住新高考、新课改的“高铁投送”。另外,学校也应该对“选课”“走班”进行一些尝试,在校本课程或非高考赋分科目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模拟实验。例如,将传统体育课细化分解,按球类、竞技、田径、表演等设为若干课程科目,试行学生“选课”“走班”制教学。这样,既实现了体育教学专项化的时代要求,又为两年后的课改积累经验,锻炼队伍。

第二,推进教师专业素养多元化,强化学校特色建设。新课程改革后的教师势必面对学生学情多层分化、学程重叠碎片化、考试类别多样化的现实,需要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跨领域、多学科融合,整合学科边缘内容的教育教学能力。因而教师必须在品格修为、教学风格、课程管理、人文视野等方面与自己的专业学科实现互通互补,形成多元、多能素养,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所教科目才能被学生选择和钟爱。同时,办学特色也不仅是展示学校发展,体现办学成效的核心内容,更是当下破除唯分数论,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综合素质评价的来源。笔者以为,学校的所有活动都可以上升为课程,但唯有成为课程的活动才是文化,才是特色。我们要继承学校优良的文化和传统,将之拓展为特色课程,使之成为高中学校教育培养的核心价值之一,以此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塑造和培养。

第三,关于教师储备和学生生涯规划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学组织模式势必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学校学科教师结构也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充实。上海、浙江的经验告诉我们,语文、数学、外语科目将更加强势,而物理、化学有弱化的趋势。由于取消文理分科、等级考试科目赋分计入高考,并执行选择性灵活性考试规程的原因,必然会造成一定的“学科拥堵”,加大学校对地理、生物、历史、政治科目教师的需求量。所以,学校依据预测数据分析,应提早进行一定的教师储备。另外,教会并激发学生学习,教会学生选择,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指导学生选科和进行升学指导乃至生涯规划等,也是高中学校一项重要的工作,甚至将成为一门专业的校本课程开设。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将学生生涯規划教育与学校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等进行整合,组建专门的工作团队,通过精细而深入的研究,形成学科工作纲要及教导流程,为学生(家长)提供更加专业的教育和服务。

第四,加快完成学校课程纲要的编制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实事求是地讲,目前大多数高中学校并没有自己的课程纲要和真正的校本课程,有的教师甚至连教育部颁发的学科教学大纲都没有认真阅读过。未来新高考和新课程改革,将更加重视学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培养和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成效的考核。因此,高中学校既要在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下,编制出适合本地本校培养特色的课程纲要和学校课程实施意见,还要根据各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延展和补充。当然,高中学校要做好对国家教育方针、课程纲要和国家课程的理解、消化并校本化的工作,首先必须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和能力提升,特别是学科教师的学科理论、学科价值、学科思维的提炼、认识、形成和挖掘。这绝不是通常的备课活动,而是对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培养能力的升华。要结合学校培养的目标定位和资源条件,系统地开发各学科甚至跨学科的校本课程,并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更新完备。这些工作,不仅仅是一所成熟高中的标配,更是高中学校树立学术性发展观、走研究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是高中教师从半专业发展到真正专业化发展的跨越工程;这既是高中办学的使命,也是高中教师的荣耀。

霍金说过“我们看到的都是历史”,历史不可复制,历史可以借鉴,我们更须关注的是历史之前的历史。上海、浙江基于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虽然在诸多操作环节中尚有“争议”,但“争议”产生了思考,产生了智慧,是达成新共识的前奏。我们应对新课改、新高考树立信心,早观摩、早思考、早谋划、早准备,方为高中办学发展应有的智慧和担当。

推荐访问:见闻 启示 新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