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种特殊的比喻构式
时间:2022-03-20 09:54:46 浏览次数:次
摘 要:用两个以上喻体间的关系来比喻两个以上本体间的关系,其中,本体和喻体各属同一语义范畴,分别形成各自的聚合系统,由此形成一种特殊的比喻构式。本文以修辞学理论为指导,对这种特殊的比喻构式进行分析,主要探讨其定义、类型和表达价值。这种比喻构式的提出和研究,对于写作者的表达,以及接受者分析和理解作品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修辞 比喻构式 喻体
我们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由两个以上的比喻句组合而成的复杂形式。如:
(1)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小兴安岭是一朵花,森林就是花中的蕊。(郭小川《祝酒歌》)
国内学者将这种比喻句归为比喻的方式(袁晖,1982)、比喻的特殊类型(张明冈,1985)、比喻组合中的包孕比喻(王希杰,2000)等,大部分将其归为比喻的一种特殊类型进行研究。虽然这类比喻句在语言实践中大量存在,但没有集中起来进行分析,给其明确的定义,也没有进行分类讨论,比较零散和碎片化。
宋代陈骙的《文则》,代表了古代比喻理论专著的较高水平,他将比喻划为“十类”。
(2)“天子如堂,群臣如陛,众庶如地。”贾谊《新书·阶级》
“堂、陛、地,一类也。此类是也”[1](P13),该例句的意思是说天子好比宫殿的正厅,群臣则是宫殿的台阶,百姓就是宫殿的土地。“等级分明,而天子加焉”。在古代,台阶象征着地位的高低,连用“堂、陛、地”作喻体,分别比喻“天子、群臣和众庶”,以此来说明其地位高低的差别,等级森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类喻”的提出,不仅是特殊比喻构式的雏形和理论源头,而且对后世学者的研究也具有启发意义。
盛若菁(2006)借鉴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用《东方体育日报》中一系列新闻材料为研究对象,发现其将“体育比赛”比作“战斗、战役”,说明在“‘体育’与‘军事’之间比喻相似关系被激活后,下位语义成分之间的比喻关系也被激活”,进而引申出“‘队服’比作‘军装’,‘运动队’比作‘军队’,‘运动员’比作‘将军、战士’”等比喻关系,总结这种比喻句实质就是“比喻在不同语义范畴间激活扩散的认知过程”[2](P225)。我们认为这种解释比较合理,但所选取的新闻并不是来自同一篇的材料,不具有典型性和规律性,应该以一篇统一的文本为焦点对这种比喻构式进行研究较为合适。
一、特殊比喻构式的提出
(一)定义
这种特殊的比喻构式是什么?修辞学中,通常用“S”表示本体,“O”表示喻体。首先,我们假设SBO相当于一个母喻,S(本体)与O(喻体)是深层的两个语义系列,那么“S1、S2、S3……Sn”为S主题内的要素,“O1,O2,O3……On”为O主题内的要素。用O主题内的要素作喻体,分别形容S主题内的要素,形成S1BO1,S2BO2,S3BO3……SnBOn的一系列句群,即本体和喻体都分别来自同一个语义范畴的一组比喻,各自形成聚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该类比喻句本质上是用两个以上喻体间的关系来比喻两个以上本体间的关系,并且前后连贯共同表达一个中心意思的句子联结成句群。例如:
(3)征婚启事与程序介绍:
征婚启事:年方30,身体健康,营养良好,五官端正,思维敏捷,风趣幽默,待人和善,工作稳定,无不良嗜好。
程序介绍:版本3.0 ,兼容性好,占用空间大,包装精良,运算速度快,人性化设计,界面友好,运行稳定,不占用其他资源。
(《笑话大全——电脑篇》)
(4)约会——我准备去访问一个新主页
对女友印象——她的界面看起来很友好
写情书——编写应用程序
求婚——你愿意与我共享一台主机吗
婚检——我们去做个系统检测,顺便杀杀毒
结婚——我终于同她连网了
吵架——看来我与她还有些不兼容
妻子怀孕——她在开发新一代产品
生了一对双胞胎——哈,有了一个备份文件
(《讽刺与幽默》)
上面两例都是用计算机主题内各个要素作喻体,去描写婚姻这个主题内的各个要素,构成了两组比喻群的聚合。在例(3)中,把对个人情况的说明,以介绍计算机程序性能的形式表达出来。这一系列属于同一语义范畴的比喻句构成了这则独特的征婚启事,从而将“我”如某款计算机一样,成功地“推销”出去。同样是把计算机主题的要素作喻体,例(4)中,把一对情侣从恋爱到走向婚姻殿堂的过程传神地表现出来,生动形象,增添了风趣幽默的色彩。
(二)构成
特殊比喻构式的构成要素有三点:第一,两者间要有比喻关系(比喻);第二,构成两个以上的比喻句(群);第三,本体、喻体来自同一语义范畴(主题)。缺少其中任意一个要素,都不能进入这种特殊比喻构式中。围绕以上三点,下文将分别论述。
1.两者之间有比喻关系(比喻)
这种比喻构式作为一种特殊的比喻现象,首先要符合比喻的基本规则,即本体与喻体之间具有比喻关系。通常由比喻词来连接,负载这两个成分之间的比喻关系。有时,在这种特殊比喻构式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关系用特殊的标点符号来表示,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在例(4)中,“写情书——编写应用程序”,破折号“——”除了解释说明要表示的事物,还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这两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因此,在这种特殊比喻构式中,破折号“——”是表示比喻关系的形式标志。
2.两个以上的比喻句(群)
“比喻群”的概念是什么?“群”指数量的繁多,包括不止一个事物的集合体。刘本臣(1999)提出以比喻的单位为出发点来给比喻分类,从语法中引入了“群”的概念,“把不止一个喻体和本体进行连续比喻的现象叫作‘群喻’”[3](P85)。
由以上观点可知,比喻群指两个以上的具有比喻关系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集合体。在这种比喻构式中,具有比喻关系的句子要有两个以上或者更多。如下例:
(5)自然科学的皇后是数学,数学的皇冠是数论,歌德巴赫猜想是皇冠上的明珠。(王希杰《修辞学导论》)
(6)恋爱什么也不像,就像她自己:她撒娇卖嗲,处于童年期;她躁动不安,处于青春期;她喜怒无常,处于更年期;她耳聋眼花,处于老年期。(薛梦得《中外比喻词典》)
例(5)中,本体和喻体之间的比喻关系还原为“数学数论的歌德巴赫猜想,是皇后皇冠上的明珠”,使用了三个比喻句;例(6)中,用“她自己”表示“恋爱”,进而连续用三种不同的精神状态表示恋爱的不同阶段。这两例均由两个以上具有比喻关系的句子聚合而成,连续的本体和喻体也分别来自同一个主题,因此它们都是典型的特殊比喻构式。
3.本体、喻体来自同一语义范畴(主题)
在这种比喻构式中,前后本体和喻体分别来自同一语义范畴,下设为本体的语义范畴系列和喻体语义范畴系列,喻体语义关系和本体语义关系的一致性是该类比喻的语义基础。例如:
(7)如果说生活是无始无终、滔滔不绝、时聚时分的一条河流,那么我们每个人就像河上的一叶扁舟。肉体是我们的船身,意志是我们的马达,而判断那就是舵了。
例(7)中,把生活比作“河流”,用“河上的一叶扁舟”比喻生活中的每一个人,用“船身、马达、舵”分别比喻人的肉体、意志和判断,各个要素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环环相扣。
二、特殊比喻构式的类型:基式和变式
比喻重在用什么样的喻体来表达本体,同样,特殊比喻构式的表达核心就在于用什么样的喻体来表达本体。基于语言的时空属性,着眼于前后喻体之间的关系,归纳出这种比喻构式的基式及其特殊变式。
(一)基式
在这种特殊的比喻构式中,喻体之间的关系符合时间的先后性和空间的层次性,这也构成了这种特殊比喻构式的基本类型。
1.喻体之间是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空间关系
这类比喻句中,喻体之间是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的空间关系。喻体由总体到分述,结构上有大小主次之分,大的比喻中包含了小的比喻,小的比喻从属于大的比喻。这是最常见、使用广泛的一种表达方式。例如:
(8)地球内部大致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大部分。整个地球,打个比方,它就像一个鸡蛋,地壳好比是鸡蛋壳,地幔好比是蛋白,地核好比是蛋黄。(孟繁兴等《地震与地震考古》)
在例(8)中,S为地球,O为鸡蛋,用鸡蛋壳、蛋白和蛋黄作喻体,分别来比喻地壳、地幔以及地核,将人们所熟悉的蛋壳、蛋白、蛋黄三者构造的关系,一起运用到我们相对比较陌生的领域,像剥鸡蛋一般,从外到内、层层剖析,让我们对地球形成整体的认知。
2.喻体之间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关系
这种结构的比喻构式,喻体之间隐含从过去到现在,表现时间的流逝所依次经历的变化。如例(4),将计算机系统内的各个要素比作由恋爱到向婚姻的不同阶段,展现时间顺延的变化情况。又如:
(9)人生就是施工过程。
出生——立项
相亲——邀请招标
第一次见面——看现场
女方——业主
男方——项目经理
过父母关——公示
恋爱——公示期
办结婚证——签定合同
办结婚酒——图纸会审
洞房花烛——施工进场
蜜月期——赶工期
生孩子——工程完工
白头偕老——达到设计使用年限。
这是一组有意思的比喻群,结构模仿前文提到的“婚姻—计算机”主题的比喻构式。把人生比作施工过程,用施工主题内的要素,比喻人生过程所要经历的的各种阶段,将过去到现在的变化依次铺展开来。
(二)变式
笔者发现还有一些特殊的比喻句,虽符合比喻构式的基本条件,但不能进入基式中。这里单独将其归为比喻构式的变式。其中,前后本体和喻体内部通常处于并列的关系,具有对比意味,使前后本体的区别更加显著。例如:
(10)木麻黄,像一排排挺身而立的翁仲;相思树,像一帮弯腰伸肢的拳师;龙眼树,像一群披着浓发的姑娘;银槐,像一队严阵以待的卫士。(屠岸《海岛之夜》)
S1(木麻黄) → O1(翁仲)
S2(相思树) → O2(拳师)
S3(龙眼树) → O3(姑娘)
S4(银槐) → O4(卫士)
上例中,喻体之间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联系,前后本体和喻体之间内部处于并列的关系,具有对比意味。在树和人之间建立比喻关系,抓住其对应的相似性,选取适当的喻体,以现实生活中不同人物类型作喻体,形象生动,对比意味鲜明。
三、特殊比喻构式的表达价值
比喻的使用,重在找准其相似点来设喻。“梅花似雪”,抓住“梅花”与“雪”这两种事物的共同特征——颜色都是白色;类似的还有“樱桃嘴、杨柳腰、瓜子脸”等,刘大为把这种比喻称为“事物性比喻”,聚焦在点上的相似;而事件性比喻是“处在某种状态中的一个事物或因为处于这种状态而彼此发生了一定关系的一组事物,也即事物在某种状态中的有序配置,简言之就是状态同构”(刘大为,2002:14)[4](P14)。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我们可以把事件A“东方红、太阳升”与事件B“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之间的相似性表述为毛主席是人民的引路人,是中国的救星,聚焦在线上的相似。
这种特殊的比喻构式是多个比喻句的组合,因此,不同于事物性比喻凸显点相似和事件线比喻凸显线相似,它更加强调点与点构成的关系的相似,即面相似。除了具备一般比喻辞格的表达价值,它还有特定的表达价值,即总是会利用听读者相对熟悉的事物作喻体,将分述的本体(点)和本体(点)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我们相对陌生的领域中,形成面的相似,从而让读者在头脑中对本体的形象产生整体性认知,使要表达的对象更加立体完整,便于听读者的解码与接受。也多应用于文学作品中,赋予语体以生动形象的特性。
参考文献:
[1]刘彦成.文则注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8.
[2]盛若菁.比喻语义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17-225.
[3]刘大为.从事物性比喻到事件性比喻[J].修辞学习,2002:14.
[4]袁晖.比喻[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2.
[5]张明冈.比喻常识[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5:62-71.
[6]张剑.浅谈假设用喻[J].当代修辞学,1989:19-20.
[7]周宏溟编.比喻语林[Z].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8]张剑.浅谈假设用喻[J].当代修辞学,1989:19-20.
[9]王希杰.修辞学导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317.
[10]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59.
(宋雨薇 广东广州 暨南大学文学院 521000)
- 上一篇:审题立意例谈
- 下一篇:“工匠精神”呼唤实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