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标本兼治,减负增效

时间:2022-03-20 09:57:42  浏览次数:

尽管造成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和复杂的历史原因,但从教育系统内部来审视,仍有着许多值得改进的工作,如果我们齐心协力、标本兼治、攻坚克难,解决这一历史顽症还是有着很大的空间。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依法依规管办学校,是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基础

《义务教育法》第三条指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在当前一些校园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学校育人目标的缺失。在许多时候,我们眼中不再有鲜活的孩子,只剩下干巴巴的分数,甚至在个别教育工作者的手上,孩子成了接纳、吸收、可供教师灌输的机器,忘记了他们是活生生的儿童少年,丢弃了曾经认定的教育学原理,迷失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如此的教育极容易走向极端。

即使短期内无法让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觉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也仍可以依法依规规范其办学行为,诸如不得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补课,开齐、开足体育艺术技术课程,严控学生在校时间。这些规定明确可控,一抓就灵。也有不少地区过去做得很好,只是管理者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时紧时松,以至于失掉权威,加之学校间竞争攀比,致使最应抓好的事没抓好。如果各级政府能像治理教育乱收费那样抓好这些明令禁止的事情,一抓到底,教育的生态必定有一个大的改观。

真正从根本上解决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顽症,还必须加快相关立法工作,诸如《学校法》。过去,大部分时候我们是站在规范政校关系,甚至是从扩大和保障学校权利的立场上考虑立法的必要性,其实,它同时也是约束学校权力的武器,而对中小学生过重负担的控制,必然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解决负担过重问题,仅仅靠学校减负不可能完全解决,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动,规范社会教育培训机构的行为。目前,我们只能通过说服教育、行业自律等方式引导这些培训机构,既没有力度,也不会有长效,正确的选择在于加快法律或法规的制订工作,最终通过法律手段,综合解决问题。

二、深化评价制度改革,在改革中推进中小学生过重学业负担问题的解决

1 积极推进学业评价制度改革,在学科教学中实行等级评价。分分计较是造成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祸首是校园里的百分制。在小学,许多学生、家长甚至教师把考百分当作学习的追求,有的孩子考试得了99分仍遭到家长、教师的训斥。大量的案例和长期的研究结果都表明,学业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学业成绩,与一个人未来发展并无必然联系,而百分评价极易打击孩子自尊心,这也是一些教育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学业评价等级制的重要原因。自2001年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倡导等级评价,在一些地区和一些学校有了很好的尝试。如果能够通过总结经验,有步骤、有计划,甚至上升为国家意志推进这一改革成果,必将引导人们淡化分分计较的观念。

2 改善教师业绩评价,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目前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一些不当的评价,带来大量违背规律、加重学生负担的结果。有的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唯分数论英雄,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大张旗鼓地单纯以分数高低奖励教师。有的学校周考、月考、段考不断,逢考必排队,不仅让学生也让教师成了分数的奴隶,更有甚者,把每一次小考的分数作为当月绩效工资的依据。教育本来是育人的事业,不料成了仅仅制造分数的机器。教育需要时间,要尊重人的成长规律,不想却被急功近利的眼前分数替代了真正的教育价值。还有一些学校,不顾教师职业特点,为同一年级、同一学科教师按分数排名,造成了教师为了自己的成绩而相互封闭,甚至弄虚作假,严重破坏了教育生态。这种以制度引导教师职业行为的庸俗化行为,也必然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们主张,一定要通过自评引导教师提高自身的全面育人能力,立足长远衡量学生素质的形成过程,重视凝聚教师的集体智慧,以评价团队为导向,促进教师的互帮互助,形成教育合力。

3 确立学校综合评估权威,引导学校切实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尽管全国各地都有一些关于学校评估的方案,但其权威性普遍没有得到学校、家长和社会的认可。究其原因,有的因为指标设定不够科学,评估方式有待研究;有的则是缺乏对评估结果使用,其业绩得不到相应认可;还有的则是缺乏宣传,在升学率和分数肆意的环境下甘拜下风。

因此,总结各地经验,通过科学系统的研究,分级分类形成权威的学校评估体系,并配套科学客观、容易操作的工具,乃当务之急。

4 改革中考、高考录取办法。经多年努力,我们考试质量不断提高,从命题内容和方式看,尽管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已经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较好的保障。现在的问题是,录取的方式存在着重大缺陷。在录取中存在的唯分数论,导致考生分分计较,导致了考生、家长、学校乃至全社会的分分计较。建议新一轮招生制度改革可以小改考试、大改录取,把招生权下放到招生录取的高中和大学,让他们在学业考试成绩之外,根据各自不同的培养目标和对人才需求的不同要求,甚至不同专业的不同情况,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自行制定录取标准,提前向全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这样,多元化的录取方式必然带来学校多样化发展和学生的个性张扬,也必然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上下分分计较的现状。

5 规范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由于认识上的一些误区,许多地区的质量监测工作异化为统一考试、统一排名,加剧了新一轮学校间甚至地区间的分数竞争。希望从国家层面加强各地质量监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质量监测的指导和监管,防止教育的恶性循环。

三、深化课程改革,加大课堂教学改革力度,在增效中减负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果不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及课程评价等整个课程链条上动刀,就不可能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即使那些课堂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学校,也大都陷入模式化误区。回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教学改革,大都是以学科为单位的,凸显了鲜明的学科特色,与今天的诸类模式相比较,可能那时的改革更科学,也更安全。

四、典型引导,鼓舞信心

深入基层调研,会发现一大批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包括减负增效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也收到很好成效。若能及时总结推广他们的经验,不仅可以鼓励其深入探索,还可以带动更多的学校。事实上,许多难题已经在他们手上得到了很好解决,积累了丰富成熟的经验。通过推介,也可以让教育系统包括全社会看到解决问题的希望,鼓舞大家走出阴霾,建立信心。

推荐访问:标本兼治 增效 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