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谈新课改下化学教与学的转变

时间:2022-03-20 09:59:31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不同的时期,需要培养不同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课堂教学对应使用不同的教学大纲,从而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按旧教学大纲编写的教材的宗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高一级学校和社会输送良好素质的合格毕业生。而新课程标准教材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状态及学科本身规律编写的,其宗旨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认真研究了新旧教材教学目标的不同之后,笔者认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发生根本性转变才能适应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一、教与学过程的角色转变

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在讲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口若悬河、手舞足蹈,教师唯恐自己拥有的知识不能全部教给学生。而学生只能被动地观看教师的精彩表演,被动地接受教师对教材的解读,更不用说古人的探究过程与思维方法了,学生成了教师灌输知识的容器,也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能否容得下,要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下将本节课结束。

新课程标准要求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启发者。首先,学生要实现由台下观众到台上主角的转变,发挥学生这一学习主体的作用,在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如质疑能力、探究能力、反思能力与交流协作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以及搜集信息与整理信息的能力,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其次,教师要实现由主演到导演的转变,适当地隐身于学生身后,把追问、总结、点评作为主要任务,呈现教师可以是学生的学生,学生可以是教师的教师的新转变。

二、教与学过程的方法转变

过去的教学只注重教的过程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整年进行的都是“教学一支粉笔”走天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书本中的定义、结论全盘托出.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存在轻知识的发现过程,重知识性的结论。教师在课堂上对某道题可能只讲一种解法,更强调答案的统一。这样教师总觉得讲的口干舌燥,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教师苦恼、心烦,学生烦恼、头痛,大家都苦不堪言。打比方说,过去的高中教学对学生而言是“三年有期徒刑”,对教师而言是“无期徒刑”,每天机械性的重复劳动,大量时间的劳动又是无效劳动,徒劳无功。如批改大量作业,还有不厌其烦地讲呀讲,学生资料堆积如山,页子满天飞,而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不高。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保护学生的创造天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要求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课堂容量大、学生参与教学的机会多。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由过去对学生的“管、卡、压”转变为“鼓励学生的自觉、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如在灵活多变的分组教学中,建立适当的学习小组,实行教师遥控指导,给学生一条学习活动的线索,使学生的思维、讨论顺利展开;实行小组长负责制,让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大家互相补充、启发,将本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以组长为主,把问题展示到黑板上,任课教师再找出问题的关键。归类整理,把握学情,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加以解决,这样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行学生自主学习,课前15分钟左右以小组为单位,对自主学习、学案中遇到的问题或无法解决的练习题等充分展开讨论,力求每人要有自我主张、敢于发言,最后取得一致意见,达到只要本组有一个学生能解决某个问题,则全组学生都能顺利解决的效果,从而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生帮生”、“生教生”、“生强生”的教学新格局。这样,不仅促进学生学习,大家还可以开展组内交流、组间学习竞赛等,同时有利于小组内的团结和团队精神的培养。所以,现代教学过程非常重视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创造性和个性化,探究进行一题多解,多题一解,不处处强求统一的“标准答案”。在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同层次研究问题、不同方法处理问题上下工夫,让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整体性、综合性得以不断提高,这样一来,学生与教师通过实施新课改给课堂带来了生机。

三、教与学过程的效果转变

过去对教育教学效果的评价采取唯分数论高低,这样师生会感到压力巨大,不够顺其自然发挥潜能。出现一切为了分数,教师猜题、套题、侥幸取胜;一切为了分数,学生死记硬背,虽学了理论但无从指导实践,不能举一反三。出现理论教学靠记忆,基本实验不会动手操作变成了背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十分低下,找不到以实验来验证理论知识的乐趣。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从提高。

新课改模式要求教师对待学生从“满堂灌”上走下台。在处理教学关系上,注重实施对学生帮助、引导,对待每个学生做到学校不抛弃、家长不放弃、学生不自暴自弃。通过帮助学生盘活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他们发现所学东西的意义及社会价值,引导他们不再以分数论高低,尽可能放大学生闪光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的社会效益。从而让教师课堂的“串讲”,变成给予学生的适时“讲”、按需“讲”、点睛“讲”,使教师的“讲”成为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的磁铁石,开挖学生大脑潜能的发动机,改善师生关系的润滑剂,切实通过教与学的互动探究使学生个性张扬,使课堂活力四射。

总之,只有实现教与学互动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要求,才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真正下放教学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教学效果“好”起来,最终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尉氏县第三高级中学)

推荐访问:新课改 教与学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