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3-20 10:23:15 浏览次数:次
摘要:基于《数据结构》的教学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结构、教学手段和教学语言等方面,就《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进行探索。
关键词:数据结构;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课程,且课程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抽象性。通过该课程的教学,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据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能力,并为后续课程打好理论基础。本文针对专科函授生的特点及《数据结构》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课程内容条理化和形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一、分析存在的问题,因势利导进行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课程学习难度大,课程适用性不强,学习完了也不会应用。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学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理论基础普遍比较薄弱,数学思维能力欠缺,程序语言不熟练,编程经验不足。二是学习时间少,函授生一般在周末上课,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较少,而且所安排的理论课时多,实践课时少,给学生可支配的时间不多。三是课程内容多、概念多、涉及大量模型及操作算法,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同时,很多学生都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如《程序设计语言》和《离散数学》等前导课程,所以,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程序语言中数据类型、函数、参数传递及离散数学中集合、树、图等概念,从而导致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四是实践操作能力较差,学生往往听得懂理论方面知识,但要编程实现算法,却不知如何下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把握整体内容,学完后相应知识后,也不知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应用,这使得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学情绪,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教师要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适当调整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手段和方式,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各种途径,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结构
教师要明确《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通过算法训练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程序设计技能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将实际问题中所涉及的处理对象在计算机中表示出来,并对它们进行处理。但此门课程比较抽象,教师要合理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细化教学目标以逐步去实现。可将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和查找及排序。线性结构主要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方面的知识;非线性结构主要包括树和图。每类数据结构包括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算法描述方面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紧紧以这三点为核心对每种数据结构进行分析。首先,让学生了解数据结构的逻辑特点和各种算法的思想;然后,让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常用的算法与数据结构,并编写程序实现这些算法;最后,把编程思想和设计思路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问题。这样,由表及里、由线性到非线性、由简单到复杂,把握数据结构的整体框架,循序渐进地实现教学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思想,让学生在问题求解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
三、把握重点,有选择有层次地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安排的课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保证知识点连贯的前提下,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和要点,有选择有层次地教学,尽量在有限的课时内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线性结构知识的教学,要重点讲解线性表,因线性表是最基本的一种线性结构,掌握了它的原理及操作方法,在学习栈、队列和串等数据结构时就相对容易。对于非线性结构方面的知识,教师要详细讲解树,其中的二叉树知识更要重点讲解。查找和排序主要是分析各种典型排序方法及其性能,根据教学时间,可以选择折半查找、二叉排序树查找、直接插入排序、冒泡排序作为教学和实验的重点内容。
四、更新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动力,是激发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一个人只有在做事情时感到其乐无穷,精力才会高度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直观教学。由于课程涉及到很多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其相应的算法。传统教学需要在黑板上画大量的图表,并不断擦改以表现其动态的过程,这既占用了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又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采取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如利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演示链表结点的插入、删除操作等。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加深了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有利于课堂教学的优化,渲染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利用与数据结构相关的生活实例来引入知识点。如通过学生在食堂就餐时取、放餐盘的例子,引入对栈逻辑特点的讲解;通过在银行取款排队的现象,引入对队列逻辑特点讲解;通过分析解决“猴子选大王”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程序的兴趣。
(3)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与学是双边互动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情况,耐心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现教学互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充分利用语言工具,提高教学效果
马卡连柯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说明教学语言是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重要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词要准确规范,操作步骤要层次分明、条理清楚;语言要有启发性,要引导和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表达方式要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和掌握操作。如在讲解“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时,学生容易混淆这两个概念,教师可通过授课班级的学生表来说明。表中学生与学生的先后关系,就是该表的逻辑结构,如“王明”的前面是“李涛”,后面是“刘小海”;当把此表的信息存入计算机时,用计算机语言来表示他们之间的先后关系的,就是该表的存储结构。用通俗的语言将所要讲授的内容正确地表达出来,既联系实际又贴近学生生活,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易于学生接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肇庆市工程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社,1997.
[2]蒋宗礼.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计算机教育,2008,(3).
[3]唐建清,邹国霞.《数据结构》课程教学初探[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4]许高厚.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 何丽华
[《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相关文章
- 图示教学在数据结构与算法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独立学院“数据结构”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 高校图书馆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 “食品营养与安全”课程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
- 三维技术对皮影动画的探索与实践
- 企业行业特色应用型人才教学评价探索与实践
- 社区实践个人工作总结5篇
- 实践活动心得总结3篇
- 关于红色文化实践活动的感想10篇
- 红色文化实践活动报告3篇
-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研究
- MOOC环境下使用Visual,Studio制作动态网站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 基于科学计算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
- 高职“绿色食品生产”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 2022年在“四学四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部署会议上的讲话
- 2022年度阅读《实践论》心得体会【精选推荐】
-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材料
- 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
-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2020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总结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附参考文献)
- 课程思政培训6篇
- 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实践
- 图论课程的学习应用
-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分析
- 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反思小结3篇
- 一年级语文学科教学计划精选
- 小学一年级科学教学计划目标
- 小学一年级德育教学计划模板
- 一年级班队教学计划范文大全
- 历史教师教学计划安排3篇
- 教学经验总结
- 初中生物教学个人总结范文大全
- 思想政治教学计划借鉴四篇
- 生物教学工作期末述职报告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