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双转移”三年初见成效
时间:2022-03-26 09:54:29 浏览次数:次
总结自2008年起三年以来全省“双转移”工作进展情况,交流工作经验和做法,推动实施集中资源优先扶持产业转移重点区域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工作。当天的《南方日报》以16个版面的特刊介绍了广东省三年来“双转移”所取得的成绩。广东省实施“双转移”以来,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三年初见成效”的预期目标,初步走出了一条以“双转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劳动力素质提高的科学发展的新路子。三年来,区域协调发展形势喜人,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劳动力结构明显优化,工作载体、机制和模式不断创新,广大干部促进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能力切实提升。广东省“双转移”对于我国实践和谐社会和均衡发展,对于我国破解经济增长中的很多难题,在实践上都给出了很好的回答。那么,究竟广东省推进“双转移”工作取得了怎样的成效,有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为此,IUD政务景气检测中心通过对广东这三年开展“双转移”工作进行全面的监测,做出了较为详尽的报告。
“自身条件+中央支持” 广东省全国首试“双转移”
截止到2008年前,广东经济总量和人口超过了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也相当严重。珠三角地区在许多方面实际生活水平已经不让中等发达国家,东西两翼、粤北山区与其差距之大,几乎与全国最发达省份与最不发达省份的差距相当,正是这种区域发展失衡拉低了广东人均GDP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采取措施缓解区域发展失衡不仅是解燃眉之急,也是为我国巩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推动产业转移,增强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造血”机能从来就是缓解区域失衡的治本之策。而由于广东经济外向型程度高的特点,推动产业有序转移对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又远远高于其他省份。四通八达交通网络建设取得长足进展,进一步加剧了广东推进省内产业转移的紧迫性,因为优越的基础设施便利了珠三角成熟产业向省内欠发达地区、向内地省份转移,行动迟缓将导致广东省内欠发达地区错过发展机遇。
在产业转移中,若单纯依靠市场机制作用,要么事与愿违,要么缓不济急,政府推动必不可少;政府的推动又不能大包大揽越俎代庖,而是必须充分发掘市场机制的潜力。由于经济发展领先全国的客观需求,加之前后数届地方政府一以贯之的努力,广东相应较早对产业转移给予了较多关注。
就全国而言,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第五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比较系统地提出了产业转移问题,提出要“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健全互助机制,发达地区要采取对口支援、社会捐助等方式帮扶欠发达地区。”
相比之下,在中央的支持下,早在本世纪初,广东就开始酝酿探索产业转移战略。小平同志在南方讲话中提出,在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沿海和内地贫富差距问题;2000年,广东省举办第一届“山洽会”,政府引导山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合作的序幕就此拉开。2001年8月,《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和《加快山区发展的决定》出台,确定要有目的、有步骤地将珠三角部分产业向山区转移,并对此积极引导和促进。2004年,《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构想》中明确提出,要“努力促进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强化东西两翼和山区与珠江三角洲的互动互补关系,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共同发展。东西两翼和山区要积极创造条件,承接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形成紧密的产业分工协作体系”。
2005年以来,在此前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广东省产业转移战略发展提速,相关政策措施连续出台,且系统性大大提高:
2005年3月,《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简称《意见》)出台,成立了省推进珠江三角洲产业向山区和东西两翼转移联席会议,提出由山区、东西两翼与珠三角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战略举措,并确定了合作模式和扶持政策,由此奠定了广东省产业转移政策的框架,其后有关产业转移的政策措施和文件几乎都可以视为对《意见》的充实和细化。
2008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出台和全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召开更是广东省产业转移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正式登堂入室,被确认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以此为契机,一系列配套文件相继制定实施,省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领导小组和“省产业转移扶优扶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相继建立,“双转移”由此全面铺开,大力推进。2008、2009年广东省连续两次高规格召开全省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在广东省全社会形成了推动产业转移的浓厚氛围。
相关链接
书记、省长妙论“双转移”
广东目前的地位和下一步的战略取向迫切要求我们树立世界眼光。如果我们就经济抓经济,不把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减少常住人口等问题摆上位置,拿出举措,认真解决,广东就永远无法在GDP、城乡居民收入的人均水平上成为全国的排头兵,就始终难以创造社会治安的高水平,就长期不能建设优美的人居环境。
——摘自2007年12月汪洋书记在中共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双转移”过程中,要走科学发展的路子,要强调又好又快。既要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但不要为名次、速度所累。如果由于片面追求“快”而影响到“好”,忽视资源、环境等社会成本的付出,将来要花更大代价进行补偿,这样的“快”宁可舍弃。
——摘自2008年5月29日汪洋书记在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动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广东实际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促进新一轮大发展,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双转移”是广东主动适应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和发展大趋势、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的战略选择,是广东破解科学发展难题、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广东近几年实践所证明的正确决策。
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工作作为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把推动“双转移”工作的成效与干部选任、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对工作突出的园区、部门、企业,给予物质和精神双重激励。
——摘自2008年5月29日黄华华省长在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我也想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走的是自己的路,让别人议论去吧。现在仍是这样,走我们自己的路,科学发展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说,“双转移”要坚决,腾笼换鸟要坚决;千万不要因为要保增长,不管什么都继续上。”
——摘自2008年11月28日汪洋书记在广东省特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推进“双转移”是省委、省政府从我省实际出发,基于对市场经济规律理性把握的自觉选择;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市场机制自发地对全球产业结构进行强制性调整,不仅对企业和行业,而且对区域经济格局,都是一次重大的重新洗牌,这客观上为“双转移”提供了新的历史契机;“双转移”与保增长是内在一致的,完全可以结合起来;必须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是“双转移”的基本要义。
[广东“双转移”三年初见成效]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