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论负碳—生态文明之“真善美”的统一

时间:2022-03-26 09:56:28  浏览次数:

摘 要:相对于低碳、零碳经济而言,负碳经济的产生或将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新革命。负碳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本身是生态伦理的一种实践形式,已在我国广东及西部沙漠地区展开试点。负碳经济的运行、负碳—生态文明的发展是“创新、協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全面落实,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活动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达成人类对社会的真、善、美的最高追求。

关键词:负碳经济;负碳—生态文明;求真;臻善;达美

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448(2016)05-0074-08

负碳—生态文明指的是以负碳经济为基础的绿色、可持续文明模式。所谓负碳经济,并不是指没有任何二氧化碳排放,而是碳源(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碳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相减低于零的动态经济发展模式。所谓“负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零碳技术以及捕获、吸收、储存、清除和转化二氧化碳等绿色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围绕环境负碳化的一整套体系、制度、模式、系统的完善和应用,尽可能地杜绝传统的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使温室气体排放稳定或降低到安全的水平上,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运行模式。

相对于低碳、零碳经济而言,负碳经济的产生或将引发一场全球范围内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新革命。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摄氏2度温升是气候变化危险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极限门槛。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研究就指出:“未来我国将不得不面临巨大的负排放压力,恐怕低碳以及零碳技术都将无法解决全球期待的摄氏2度温升控制问题,而唯有负碳技术、负碳产业、负碳经济的出现方可为挽救全球气候带来一线希望。”[1]负碳经济的本质是一种生态经济,其核心是对资源进行生态化地利用,并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反哺和保护自然环境的发展。可以说,它是生态伦理的一种实践形式。生态伦理本身为负碳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本的观念基础,而负碳经济的运行为人类走出传统的片面的人类中心主义,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与互惠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的生态社会开辟了全新的道路。

人类在最初的劳动活动中形成了以知、情、意为表现形式的意识心理结构,在此基础上逐步萌发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本质是寻求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知求真,意求善,情求美。可以说,求真的认识活动、向善的实践活动、爱美的审美活动既是人类三大活动的结果,又是人类三大活动的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类活动追求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负碳技术作为人类劳动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毫无疑问,也统一于人类社会的最高目的和伦理追求,即追求真善美的主客观统一。

一 负碳—生态文明之“求真”

在人类认识和探索世界的活动中,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即为“求真”。通过这样的“求真”活动,人类不断地积累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和经验,并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进一步用来指导人类的实践活动,从而不断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获得人类发展的自由。马克思曾经说过:“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2](P108)人类对世界本质及规律探索的每一次进步都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前发展。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以来,标志着人类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这大大提升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人与自然的分化,人与自然不再是原始的混沌的统一体,人类首次以主体的身份与自然相对立。此后,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日趋深入的研究,越来越多的自然规律得到揭示并不断被人们利用于对自然界的改造,人类成为自然的主人的梦想终于实现了,而“作为人的无机身体”的自然则仅仅被理解为人们认识和利用的对象。

“文明乃人类的存在方式,文明产生于人类与自然的矛盾,这一矛盾不断推动文明前行。”[3](P32)从人类历史的演进过程来看,人类社会的发展依次经过蒙昧野蛮的前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现代工业文明确实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进作用,使得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了人类落后、野蛮的生存状态。但是,支撑工业文明产生与发展的是近代以来主客二元分化与对立的机械主义思维模式。这就意味着,我们所面对的一个原本整体的、复杂而有机的自然世界被分离与肢解了,人们所探究到的只是一个片面的、否定了社会和自然的整体性关系以及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的、孤立、静止、机械的世界。就其本质而言,人与自然的分化并非意味着人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影响而任意改造自然。相反,人在生产中只能在一定程度和限度上改变自然的物质形态,不仅如此,在这一过程中人还要经常依靠自然力的帮助。因此,人与自然之间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仅看到人与自然对立斗争的一面,更应该看到人与自然合作统一的一面。“自然界中无生命物体的交互作用包含着和谐和冲突;活的物体的交互作用则既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的合作,也包含有意识和无意识斗争,因此,在自然界中决不允许单单地把片面的‘斗争’写在旗帜上。”[4](P291)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与生存危机从根本上暴露了工业文明机械主义世界观的局限与危害,这是近现代以来人类只考虑从自然界索取而忽视了人与自然合作统一的必然结果。人类的未来发展迫切需要彻底抛弃那种内在矛盾日益激化的工业文明形态而追求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形态。

负碳—生态文明将人类活动的碳排放作为关注的焦点,要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尽可能不排放并能够回收利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最大限度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生态效益,在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中实现可持续的长远发展。这是马克思发展观的当代拓展,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最新注解,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联系和不断变化发展的有机整体自然界;自然界是人的无机身体,而人是自然界的“有机”部分。人的解放只能在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可能实现。马克思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认为只有到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共产主义社会,人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发展。“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的人道主义=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5](P81)马克思深刻地认识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人类必须“合理地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5](P54)。因此,人类必须在转变发展观念和创新发展模式中真正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在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之后,十八届五中全会又将“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并将生态文明建设首度写入新的五年规划中,这些国家发展战略上的新突破与负碳理念发展绿色负碳经济、倡导节能减排降耗与科技创新、构建负碳能源体系等实践要求不谋而合。可以说,发展负碳经济、实现负碳—生态文明这一基本理念体现了人类在认识世界和实现社会发展方面最先进的成果和智慧。

推荐访问:真善美 生态 论负碳 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