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由“营养食谱之争”看到底该怎么吃

时间:2022-03-26 10:16:39  浏览次数:

zoޛ)j饨ky报告2012》,其中推荐的“中国人参考食谱”中食物和营养素的摄入量大大超过国人的需求,因此见诸媒体之后,许多专家对此说法表示质疑和批评。为此,本刊采访了国内外营养和公共卫生领域众多专家,通过本文力图客观告诉大众“我们到底该怎么吃”。同时,本刊也邀请专家教你如何鉴别科普信息的真伪即是否符合科学性。阅读之后,希望大家不妨尝试用自己的判断力来为健康生活作抉择。

支持专家

程义勇 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委员、卫生部食品卫生标准委员会分委副主任

陈裕明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卫生部健康管理师职业技能鉴定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

宁毅 美国哈佛大学营养流行病学博士,美国弗吉利亚医学院营养和流行病学助理教授博士、博士后导师

焦点话题: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组长何传启研究员5月13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12》中推荐了中国人的参考食谱(下简称“何荐食谱”):“六两粮食四两肉,六两蔬菜一两油,一两鸡蛋二两鱼,半斤水果一斤奶。根据家庭结构特点,不同家庭的食谱可以有所调整”。并解释说,“中国人均每天营养标准的参考值是营养供应3300千卡。其中,植物营养2300千卡、动物营养1000千卡,动物营养占30%;蛋白质100克、脂肪150克;粮食300克、蔬菜300克、水果250克、植物油50克;肉食200克、奶类500克、鱼类100克、蛋类50克”。还提出“研制《中国人营养指南》,引导国民合理消费”等15项建议。

该食谱一经发布,便引起营养界和大众的广泛质疑。而在此情况下何传启研究员接受专访时不仅坚持,甚至表示,这一参考食谱是为中国人的平均营养水平设计的,是一个目标值,中国目前的平均营养水平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差距。那么,我们是否真的该这么吃呢?以下为本刊采访的专家观点。

大众医学:“何荐食谱”与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的国人日常饮食有何重大差异呢?

程义勇:卫生部2004年发布的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平均能量摄入为2250千卡,蛋白质66克,脂肪76克,脂肪供能比达到了29.6%。而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我国18岁以上居民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100-2400 千卡,蛋白质为65-75克,脂肪占能量的20%-30%。以上数字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能量、蛋白质摄入量已经达到或者接近建议标准。脂肪供能比也接近合理平衡膳食的30%上限水平。

但这份“何荐食谱”推荐中国人均每天营养标准的参考值高达3300千卡,不但大大提高了人群能量摄入水平,还倡导增加动物性食物、油脂的摄入,降低了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完全不符合营养学原理和平衡膳食的原则。

宁毅:这份“何荐食谱”在技术上存在较为严重的误区。第一,设定的每日人均摄入总能量过高。须知欧美等发达国家推荐成年人每日能量摄入值也不过约2400千卡。中国人身材相对较小,成年人每日需要的能量要比欧美国家同类人群再减少约200千卡,为2200千卡左右,这与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建议18岁以上国民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100~2400 千卡的数据十分吻合,表明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量是建立在对本国丰富的研究基础上的。“何荐食谱”中推荐3300千卡的参考值与该标准相差约1100千卡,几乎相当于我们每日多吃一半的饭菜量。据我所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推荐的饮食能量达到3300大卡。第二,食物结构不合理,营养不平衡,比如脂肪摄入高达总能量的41%~60%,而肉类、蛋白质比例则明显不合理,每日50~100克油量显然太多,而蔬菜摄入又明显不足。另外,即便立足于全球视角,“何荐食谱”发布时所提到的“长寿国家的营养水平和营养结构”亦无可靠依据予以支持。

大众医学:过多的能量摄入及营养不平衡会对居民健康造成什么后果呢?

程义勇:2010年慢性病监测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9.7%;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30.6%,肥胖率12.0%,比2002年分别增加了34%和69%,能量过剩已成为严重威胁国民健康的突出问题,再次提示我国居民慢性病已进入高发时期。如果高能量、高脂肪、高蛋白食谱得到推广,势必引起中国居民的膳食相关慢性病更快增加。

何丽:居民超重率的增加是一个长期能量积累的过程。控制超重的措施需是从控制能量摄入和提高能量消耗两个方面同时开展,且这个控制超重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过程。研究表明:每天多摄入38.5千卡的能量,大概相当于米饭40克、水饺25克、烹调油4克~5克,仅仅增加摄入这不多的能量,累计起来,一年大约可以增加体重1千克,10年、20年下来,一个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健康人就可以变成肥胖患者。如照着“何荐食谱”进食,一个健康的人一年下来可能就会变成超重或肥胖者,从而导致全社会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代谢综合征、心脑血管疾病的井喷。

宁毅:实际上,这个““何荐食谱””推荐的总能量甚至远远超过美国农业部(USDA)对饮食的推荐能量。如根据这样的食谱摄入能量,中国5年内可以增加超过100%的肥胖人口。以此类推,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高血脂可以增加50%以上。即便是在医学较为发达的美国,肥胖和相关疾病也已达到流行性暴发的程度,每年仅与肥胖相关的医疗费用就超1900亿美金——这难道不应视为前车之鉴么?

大众医学:“何荐食谱”为何能产生范围如此大的负面反响呢?

程义勇:除了相关数据缺乏科学证据外,应该注意到,“何荐食谱”是以中国科学院这样权威机构的名义发布,发布者本人又有着研究员的头衔,而这样在媒体上发布“参考食谱”,很容易对大众造成误导,引起营养健康教育的混乱。损害了我国营养事业的健康发展,其结果势必会加速我国已经非常严重的慢性病发病高涨。

宁毅:这是因为发布方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所在中科院,在大众心目中具有权威机构地位,因此这样的机构提出的全国范围内的营养指南自然不能当儿戏,而大众健康需要正确的健康指南。

大众医学:一份好的营养食谱应该符合怎样的科学要求呢?

程义勇:一份合理的营养食谱必须以全国营养调查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密切联系我国居民膳食营养的实际,建议居民选择平衡膳食、注意食品卫生、进行适当的身体活动、保持健康体重,对各年龄段的居民摄取合理营养,避免由不合理的膳食带来疾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为居民提供最根本、准确的健康膳食信息,指导居民合理营养促进健康。这方面2008年1月卫生部以1号令的形式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在中国营养学会全国范围内的宣传教育工作下,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促进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宁毅:好的营养食谱应该达到三个基本要求。第一,推荐摄入能量合理适应不同个体群体需要。第二,食物结构合理,营养平衡。第三,促进健康。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的饮食标准恰恰连这基本的三个要求都没有做到。

大众医学: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吃呢?

程义勇:膳食指南是关系到国民健康的行为指导,是非常严谨的工作,建议中国居民一定要按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合理安排膳食,保证身体健康。

(配膳食宝塔图)

何丽:建议大城市居民最好在现有营养摄入基础上,坚持每天减少2%~3%(40~50千卡)的能量摄入,每天增加步行约10分钟,就可以达到控制90%的居民体重增长的目的。

宁毅: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中国18岁以上居民能量推荐摄入量为2100-2400 千卡,这个推荐量是建立在本国丰富的研究基础上的,因此值得推荐。另外,饮食的时候注意食物的多样化,减少高温油炸食物,逐渐达到一半主食是粗粮全麦面。饮食之外要有规律地生活,坚持锻炼身体,保持合理体重,保证7小时睡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应对生活和与社会交往。

大众医学:这次“营养食谱”之争,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认识营养问题有什么正面启示么?

程义勇:营养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科学,营养知识的传播与大众健康密切相关。近年中国营养学会特别强调“循证营养学”,就是要求营养专业人员应用充分的科学证据来指导广大居民的饮食实践。我们对社会上许多人士关注营养,讨论营养的现象感到高兴,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我们反对缺乏科学证据的不负责任的言论。我们希望营养专业人员更多的参与营养科普工作,通过正确的、通俗的宣传营养知识,更好的改善中国居民的营养健康状况。

宁毅:一个国家营养指南或者参考食谱的出台,应该是慎重的,必须是以科学为基础的。需要经过无数专家,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目前中国营养学会、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所和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科学研究所等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士都在改善国民营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在营养和健康方面的意见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希望通过这样的讨论,引起大众广泛重视,全社会共同关注大众的健康管理问题,让居民得到更好的营养保障和健康教育

该如何鉴别科普信息的真伪和科学性

陈裕明

发布“何荐食谱”的中科院是我国最高层次科研机构,在国民心中具有极高的公信力。如果连这样的机构发布信息都会出现明显错误,那么公众该如何辨识判断同类机构发出科普信息呢?下面是鉴别科普信息真伪优劣和科学性的一些简单方法:

1. 信息来源是否可靠

通常来自专业科技类期刊和权威科普类杂志的信息,往往比新闻类的媒体更可靠。而信息来源不明的信息通常可信度更低。

2. 信息发布机构是否是本领域的权威机构或其管理部门

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跨出自己研究领域之后,专家们对其他领域的观点往往不够准确和全面。例如中国科学院本身一直关注和支持营养科学的发展,在上海成立了营养科学研究所,近几年完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但是,发出如此违背常识的指南的何传启研究员并不是中科院营养研究所的专家,既缺乏营养学专业知识,也不了解中国居民的实际营养状况,导致很多言论缺乏科学依据。因而对这样的信息便不能贸然接受甚至付诸实施。

3. 发布的信息是否有研究证据做基础。

没有研究证据做基础的许多科普信息或观点往往是“专家”拍脑袋的结果,可信度低。本文中的“何荐食谱”就是典型的“拍脑袋产物”。

4. 信息是否违背基本科学或生活常识。

如按日常经验,根据中科院推荐的这份“营养食谱”配的餐,正常人一天是难以吃完的。

5. 信息是否过于肯定和武断。

人类对科学的认识还相当肤浅,真正的专家往往下言比较谨慎,而过于武断的信息往往是假的。

6. 是否过于神奇和高深莫测?

科学信息大多数往往能用浅显的道理来讲明,故弄玄虚的往往都是伪科学。

7. 能否证实和证伪?

科学是极其严谨,科学的理论一定能被证实或者被证伪,不能被证实或者证伪者通常是伪科学。

8. 过于自我吹嘘者发布的信息也往往是假的或夸大效果。

如专治或擅长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这类的信息。

网友看到“何荐食谱”后的热议:

□这是什么食谱啊,要知道像我妈这样的没有相关营养知识的中年妇女很容易被这所谓的“权威发布”给顺过去的呀!

□俺父亲先前就曾这样“营养”地吃,吃成高血糖了,现在正吃药呢,六两粮真的会要命的,再加肉类半斤,真不要命了!

□只要有点生活经验的,根据该食谱想一想,就会觉得照此食谱吃肯定会“诞生”更多胖子

□看起来这营养食谱像是在商业引导下发布的,根本没提健康什么事儿

□ 连我这样没受过专业训练的,都知道“四两肉,一两油”太多了,而蔬菜水果半斤又太少了

推荐访问:该怎么 之争 食谱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