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开设营养与健康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与方法探讨
时间:2022-03-26 10:18:15 浏览次数:次
方案,为今后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与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自制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连续4年对选课的学生(总计1340人)进行课程认知与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将学生按照性别、专业大类分组,问卷调查结果录入数据库,以SPSS 21.0软件统计分析,对选课原因以及课程模式选项进行χ2检验;学生网络使用情况不同性别间用Mann-Whithey U检验;不同专业学生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收回问卷1205(回收率90%),其中女生占55.4%,人文社科和理工类专业学生占88.4%。因为关注健康和对课程感兴趣而选课者分别占27.4%和57.3%;81.6%的学生能接受32学时安排;51.5%的学生主张以实践课形式教学、52.4%的学生希望使用开放式方法进行成绩考核;93.2%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浏览课件等课程相关信息。结论:本组调查的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度较高,希望借助网络学习的比例较高,为大学生开设营养与健康的通识课程很有必要,授课形式有改进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营养;健康;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1-0144-04
通识教育理念源于19世纪的美国,通识教育课程是指除专业教育以外的基础教育课程[1]。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高校逐渐开始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教学理念,为大学生提供通识教育课程,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实用的技能和生活常识。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通过营养知识的学习、树立正确的营养健康态度是形成良好饮食生活行为习惯的前提,也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基础,有调查显示[2]我国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问题颇多,在高校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学生的饮食行为和饮食习惯。我国大学生尤其是非医学专业类学生,在所就读专业的4-5年学习中,无论是专业基础课还是专业课均不会涉及营养学。如果没有营养学通识课程提供知识,很多学生的饮食生活行为会出现盲区。当前,营养教育在各高校中尚未完全进入课堂,只是针对个别专业开设了相关课程,且教学方式单一,营养教育效果结论不一,学生的不良饮食行为较为普遍。本研究拟通过调查选择通识课程《营养与健康》的大学生选课的原因和途径、课程模式设置以及网络使用情况,分析不同性别、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探讨通识课程开设营养学的必要性与课程改革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使其通过获得营养学知识、改变态度,进而改善膳食行为,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选择郑州大学2012-2015年间选修通识教育课《营养与健康》的本科生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
(二)方法
自制调查问卷并经过信度和效度检验,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选课原因和途径、对课程学习安排建议和网络使用情况。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开课前对选课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员统一培训,发放问卷前,向调查对象解释说明调查目的、问卷的填写要求等,并现场收回,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建立数据库,采用双人独立双录入。
(三)统计方法
将获取的问卷信息数据以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别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学生的选课原因以及课程模式选项进行χ2检验;对于不同性别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用Mann-Whithey U检验;不同专业学生间比较用Kruskal-Wallis H检验,检验水准α=0.05。
二、结果
(一)基本情况
共发放问卷1340份,收回问卷1205份,回收率为90%。其中,男生499人,女生621人,85份未填写性别。不计算性别缺失项问卷,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是44.6%和55.4%;理工类505人,人文社科类480人,医学类129人,91份未填写专业,不考虑专业项缺失的问卷,三大类专业学生的比例分别是45.3%、43.1%和11.6%。
(二)选课原因和获得课程信息的途径
选课原因的人群分布:57.4%的学生是因为“兴趣或喜欢”,27.4%的学生是因为关注“健康”,7.1%的学生是为了“获得学分”(本校规定大学生在校期间必需修满6学分的通识课程),6.8%的学生是由于感兴趣的课程已满而“别无选择”,1.3%的学生为其他原因。不同性别、专业学生选课原因分析结果如表1和表2。
χ2检验显示,仅因为“增加学分”而选课项,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外(P<0.01),其他选课原因无明显性别差异(P>0.05)。不同专业类学生由于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或喜欢”而选课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为:医学类>人文社科类>理工类;为了“健康”和“增加学分”而选课的学生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分别是:理工类>人文社科类和理工类>医学类,医学类和人文社科类学生之间选课原因无显著差异。
选课前获得课程信息的途径人群分布为:91.7%的学生通过浏览教务处网页,4.1%的学生来自学长推荐,1.2%的学生来自老师推荐,3.0%的学生来自其他方式。
(三)课程模式设置
对于32学时的课程安排,15.0%的学生认为课时“太多”,81.6%的学生认为“适中”,3.4%的学生认为“太少”;关于理想的授课形式:25.4%的学生选择“理论课”,51.5%的学生希望是“实践课”,19.7%的学生喜欢以“网络教学”形式,3.4%的学生选择其他教学方式;课程考核方式,52.4%的学生选择“开放式考核”、27.2%的学生选择“开卷考试”、分别有16.3%和4.1%的学生选择“传统的期中、期末考试”和“其他”方式。
经χ2检验显示,对“授课形式”和“考核方式”的选择有明显性别差异(P<0.05),男生倾向于理论课而女生倾向于实践课(见表3)。
“考核方式”在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分布无差异(P>0.05);“授课形式”的选择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分布有差异(P<0.05)。人文类学生更愿意接受实践课,理工类学生更倾向于接受网络教学,而医学类学生更愿意接受综合式教学,详见表4、5。
(四)学生对于网络的使用情况
调查显示,80.5%的学生每天上网,18.0%的学生每周至少上网一次,1.0%的学生每月上网1-3次,仅有0.5%的学生学期期间不上网;如果课件上传到网上,25.5%的学生会经常浏览,37.9%的学生会每周浏览,29.8%的学生期末考试前会浏览,6.8%的学生表示不会浏览。
Mann-Whithey U检验未发现学生的网络使用有性别差异。Kruskal-Wallis H检验显示,对于网络课件浏览选项,人文社科类和医学类专业学生之间的分布无差异,理工类专业的学生明显较此两专业学生浏览课件的频次少,详见表5。
三、讨论
(一)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探讨
调查显示,84.7%的学生选课动机是由于“兴趣和喜欢”或关注“健康”,体现了学生们对营养知识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表明通识课程开设营养与健康课程很有必要。91.7%的学生通过学校教务处网页获取课程信息,而通过其他方式得知的学生所占比例较少,说明教务处网页是学生选课的主要信息来源,但另一方面也提示,通识课“营养与健康”课程的宣传途径单一,有待改进,随着互联网+的模式推广,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媒体形式向学生提供通识教育课程信息。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应该尝试将授课形式由传统的课堂理论授课改为网课+课堂教学,或全部网课形式,并向学生提供实用、易学的网络视频教学内容,弥补实践环节缺乏的不足。本次调查发现,超过80%的学生每天上网,超过90%的学生愿意通过网络浏览课件,与周小伟[3]等的研究相似,说明当前大学生对于互联网的使用已经很普遍,网络教学形式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与必要性。81.6%的学生对于32课时长度的安排觉得适中,与李素珍[4]的研究相似,说明学时安排比较符合学生的需求。考核方式方面学生主要选择“开放式考核”,其次为“开卷考试”,体现了淡化分数概念,营造灵活多样的教学考评形式是学生的渴求,同时也是促进学生拓宽知识层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
(二)网络学习方式探讨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网络教学方式逐渐兴起,但实际付诸行动的学校以及开设的课程有限。该教学方式可以快速的将教学信息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许艺凡[5]等人曾在对大学生饮食干预的研究中加以应用,王旋[6]等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相比其他专业,理工类专业学生对网络信息的关注度较高,选择营养学课程的兴趣和对健康的关注程度也不低,提示可以通过网络加强理工类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传播。
四、结论
将营养与健康知识教育融入大学生通识教育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且其形式和内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借助于互联网教学方式可更快更广地向大学生传播营养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张玥.医学院校通识教育选修课程的合理性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4):246-248.
[2]朱蕾.赤峰市某大学医学院学生营养状况及知信行调查分析[D].吉林大学,2014.
[3]周小伟,刘永吉,郭红辉等.基于Moodle平台的食品营养与卫生网络课程设计与教学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5):12775-12777.
[4]李素珍,吴琼.营养与食品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创新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27):115-117.
[5]许艺凡,许哲,史薇,等.以网络通信为主的大学生饮食行为干预模式探讨[J].中国学校卫生,2015,(12):1814-1816.
[6]王璇,崔庭铠,吴蕴棠,等.网络教育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168-169.
Necessity and Method Investigation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as General Education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WANG Ling1,DING Shu-ming1,2,ZHANG Shu-jie3,LI Na-na1,LI Qian-wen1
(1.College of Public Health,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2.Huaxin College of Zhengzhou,Xinzheng,Henan 451100,China;
3.School of Life Science,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Henan 4500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stimate the course necessity and find out possible reform measures of a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Nutrition and Health through investigating on the course selection and suggestion of the students who signed this course from 2012 to 2015 in Zhengzhou university. Methods: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in the study and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conducted in participant selection. The contents of questionnaire included the recognition,demanding,suggestion,and etc. The data were entered into database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21.0. For the reason of choosing classes as well as curriculum mode option chi-square test;Students network usage between different gender with Mann - Whithey U test;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specialty students use Kruskal Wallis H - inspection,inspection level = 0.05.according to gender and main major of the students. Results:90% of the questionnaire was collected,of which,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were 44.6% and 55.4% respectively,88.4% of the students were in majors of Humanities & Social Sciences and Science & Engineering. Paying attention to health (27.4%) and being interested in the course (57.3%) were the major course selecting motivation. 81.6% of students satisfied the 32 hours course length. 51.5% students preferred to have lab course,52.4% preferred to have open model for course evaluation. 93.2% students would like to browse the course materials through internet. Conclusion:the investigated students pay great attention on health and high proportion of them like to study through internet. The necessity is strong to provide Nutrition and Health a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to th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The teaching pattern c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Key words:undergraduate students;nutrition;health;general education
[大学开设营养与健康通识课程的必要性与方法探讨]相关文章
- 论校园文化与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联系的必要性
- 将情感融入大学文科数学教学之必要性
- 建设地市级气象信息数据仓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中国传统图案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必要性
- 提高建筑结构设计安全度的必要性
- 关于在医学院校中开设《性医学》课程的经验与思考
- “微课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 任务驱动法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方法探讨
- 对排列组合问题的探讨
- 人力资源会计探讨
- 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成本的会计探讨
- 社会责任会计问题探讨
- 实施学校营养教育的策略探讨
- 关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问题的探讨
- 探讨环保工程造价管理控制研究
- 计算机数据库安全技术探讨
- 营养学视角下业余马拉松选手的营养供给研究
- 高职院校营养学教学策略探究
- 从营养学看“跨界”食品
- 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营养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感悟
- 仪器和聚类分析法在“营养学”中的应用
- 低热量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应用于腹腔感染治疗对患者血浆蛋白水平的影响
- 胃肠道术后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与全肠外营养的比较研究
- 营养干预对老年肿瘤合并高血压患者营养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 小儿营养不良的分类有哪些?
- 营养盐时髦慎选择
- 体育课程教学计划材料
- 职业院校“非线性科学”课程建设探讨
-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培训心得体会2020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总结 课程思政总结报告
- 课程思政教学总体实施方案 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附参考文献)
- 课程思政培训6篇
- 地方院校转型背景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标准设计思路与实践
- 图论课程的学习应用
- “小学数学教学论”课程整体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