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
时间:2022-03-29 09:52:14 浏览次数:次
材料,对6年生‘双肩玉荷包’荔枝进行套袋,探讨套袋处理对果实生长发育、落果率及病虫害率的影响。[结果]套袋能促进果实生长,并显著减少病虫害为害,降低果实的平均落果率。[结论] 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荔枝;套袋;生长发育;落果率;病虫害
中图分类号 S66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20-075-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bagging on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Methods] 6 yearold Shuangjianyuhebao litchi trees were used as experimental materials. Bagging with nonwoven fabrics produced by South China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bagging on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fruit dropping rate, and the damage of disease and pest of the fruit. [Result]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t not merely promoted frui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partly, but also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damage of disease and pest, and the average fruit dropping rate. [Conclusion] It is good for bagging on Litchi chinensis Sonn. cv. Shuangjianyuhebao.
Key words Litchi chinensis Sonn.; Bagg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Dropping rate; The damage of disease and pest
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属无患子科(Sapindaceae)荔枝属(Litchi)常绿乔木,是一种亚热带果树。其果实色、香、味俱佳,被誉为“果中之王”[1]。荔枝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广泛种植。随着荔枝产业发展,品种结构单一、栽培面积过大等问题逐渐凸现。‘双肩玉荷包’荔枝成花易,坐果率高,是丰产稳产荔枝品种,是广东省阳江市主栽品种,目前栽培面积超过1 600 hm2,约占全市荔枝总栽培面积的55%以上[2-3]。但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水平、气候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常出现坐果率较低、成熟期落果裂果严重、病虫害频发等现象,影响了果实的内外品质。因此,该研究以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无纺荔枝专用袋为材料,开展‘双肩玉荷包’荔枝套袋技术相关研究工作,旨在为科学合理地推广使用套袋来提高‘双肩玉荷包’荔枝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设在广东省阳西县华翔果场,土壤为砂质壤土,肥力中等。该研究以花期一致、长势良好的6年生‘双肩玉荷包’荔枝为试验对象。套袋所用袋材为华南农业大学研制的无纺布荔枝专用袋,规格为40 cm×20 cm,该袋透气性好,且能阻隔微生物进入,韧性强,不易破裂,可重复使用。
1.2 试验方法
试验于2005年4月至2006年5月进行。选取花期一致、生长势良好的6年生‘双肩玉荷包’荔枝6株,分2组处理,每组3株,即3个重复。第1组处理方法为喷钙加套袋,即分别于2005年4月24日、5月8日和5月22日进行3次处理,每次都在每株树树冠的不同方向选择坐果良好的10个果穗喷钙调素,待药液干后,套上无纺布荔枝专用袋;于4月24日在每株树树冠的不同方向选择坐果良好的10个果穗不进行处理,设为对照(CK)。
第2组处理方法为不喷钙只套袋处理。即分别于2005年4月24日、5月8日和5月22日进行3次处理,每次都在每株树树冠的不同方向选择坐果良好的10个果穗不进行处理,设为对照(CK)。2006年晴天(即4月16日、4月23日、 4月30日、 5月7日、 5月14日),按照上述方法重复试验,主要补充统计分析病虫害情况。每隔7 d对挂牌标记的果穗进行跟踪调查,测量果实生长速度,统计落果率、病虫果率等。
1.3 测定内容
1.3.1 生长速度的测定。
从每个处理的果穗中,随机抽取10个大小一致的目标果实,3次重复,每隔7 d用游标卡尺量取目标果实横径,据此计算果实生长速度。
1.3.2 落果率的测定。从每个处理的果穗中,随机抽取10个果穗,统计每个果穗的果实数量和落果数。落果率=(调查区间的落果数/上次调查的果实数量)×100%。
1.3.3 病虫果率的测定。
从每个处理的果穗中,随机抽取10个果穗,统计每个果穗的果实数量和果实总数量,分株记录并计算其中的虫果、病果和病虫果总数,病虫果率计算如下:
虫果率=(虫果数/总果数)×100%
病果率=(病果数/总果数)×100%
病虫果率=(虫果数+病果数+病虫果数)/总果数×100%
1.4 数据处理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7、SigmaPlot 10.0以及DPS 7.05软件进行处理、作图和差异显著性分析,显著水平为5%。
2 结果与分析
2.1 套袋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2.1.1 套袋(喷钙)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在观测时间内,果实一直在伸长,但速度呈现时快时慢的规律。第1次套袋(喷钙)处理果实生长速度在5月1日~5月29日期间低于对照,随后,果实逐渐加快生长,缩小差距,果实生长速度在5月29日~6月19日期间高于对照;第2次套袋(喷钙)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要高于或者基本等于对照果实生长速度,果实生长速度在5月22日~5月29日内下降;第3次套袋(喷钙)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要高于对照果实生长速度。
2.1.2 套袋(不喷钙)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时间段果实生长速度不一致,在几个时间段内呈现慢-快-慢-快的规律。3次套袋(不喷钙)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在5月8日~5月29日均小于或基本等于对照;5月29日~6月19日,处理果实逐渐加快生长,各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大于或基本等于对照;果实在6月5日~6月19日时间段生长最快。套袋(不喷钙)处理与对照间的果实生长速度差异不大。
2.1.3 第1次套袋时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把2个处理的对照果实生长速度平均,得到表3的对照果实生长速度。从表3可以看出,不论喷钙还是不喷钙,第1次套袋的果实生长速度在5月8日~5月29日期间均少于对照;从5月29日~6月19日,套袋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大于对照。
2.1.4 第2次套袋时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第2次套袋(喷钙)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高于对照,也高于或基本等于套袋(不喷钙)处理果实生长速度;整体来看,第2次套袋(不喷钙)果实生长速度均低于套袋(喷钙)处理,甚至低于对照,不过在5月29日~6月19日期间,第2次套袋(不喷钙)处理果实生长速度最快。
2.1.5 第3次套袋时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果实生长速度的影响。从表5可以看出,不论喷钙还是不喷钙,第3次套袋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均大于或基本等于对照。
2.1.6 处理对果实平均生长速度的影响。
从表6可以看出,‘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以5月22日至6月19日生长最快。喷钙加套袋第1次处理的果实平均生长速度低于对照,同时低于喷钙加套袋第2次、第3次处理同期果实平均生长速度。不喷钙加套袋第1次处理果实平均生长速度要高于对照;同时也高于不喷钙加套袋第2次、第3次同期果实平均生长速度。喷钙加套袋第1次处理果实平均生长速度低于不喷钙加套袋第1次处理同期果实平均生长速度;但喷钙加套袋第2次处理果实平均生长速度高于不喷钙加套袋第2次处理同期果实平均生长速度。
2.2 套袋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
2.2.1 套袋(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
从表7可以看出,套袋(喷钙)处理‘双肩玉荷包’荔枝在4月24日~5月8日是落果高峰,在5月15日~5月22日出现第2次落果小高峰,此后落果减少。
分析表7数据可知,每次套袋(喷钙)处理之后的第1周的落果率都要显著高于对照;第2次套袋处理之后的第1周落果率不仅高于对照,也高于同期第1次套袋处理的落果率;第3次处理之后的第1周落果率不但高于对照,还分别高于同期第1次与第2次处理的落果率。
5月29日~6月5日喷钙加套袋处理的落果率均高于对照,但6月5日之后处理的落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
2.2.2 套袋(不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
从表8可以看出,套袋(不喷钙)处理‘双肩玉荷包’荔枝在4月24日~5月8日是落果高峰,在5月15日~5月22日出现第2次落果小高峰,此后落果减少。
3次套袋(不喷钙)处理第1周落果率都显著高于对照;第2次套袋处理第1周落果率要低于同期第1次套袋处理落果率;第3次套袋处理第1周落果率要低于同期第1次及第2次套袋处理落果率。
2.2.3 第1次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把2个处理的对照果实落果率平均,得到表9的对照果实落果率。从表9可以看出,第1次(即4月24日)套袋,不论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套袋处理第1周(即4月24日至5月1日)的落果率都要显著高于对照,即提高了第1周的落果率,以后落果率基本都低于对照,说明套袋处理降低了‘双肩玉荷包’荔枝的落果率。
比较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可发现以5月22日(即处理后1个月左右)为界线,前期喷钙处理的落果率高于不喷钙处理,后期喷钙处理的落果率低于不喷钙处理;且5月22日之后的喷钙处理落果率一直最低,直至采收,表明喷钙处理提高了‘双肩玉荷包’荔枝后期的坐果率。
2.2.4 第2次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从表10可以看出,第2次(即5月8日)套袋,不论喷钙与不喷钙处理,荔枝在5月15日~5月22日出现了1个落果高峰;之后的2个星期内(即5月22日~6月5日)套袋处理的落果率要高于对照;但采收前的1个星期(即6月5日~6月19日)套袋处理的落果率要低于对照。
2.2.5 第3次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
从表11可以看出,第3次(即5月22日)套袋,不论喷钙或不喷钙,套袋处理的落果率在6月5日前高于对照,6月5日后低于对照。
套袋(喷钙)处理的落果率在6月5日前很高,显著高于套袋(不喷钙)和对照,但采收前的1个星期(即6月5日~6月19日)落果率显著降低,低于套袋(不喷钙)和对照,而同时套袋(不喷钙)处理和对照的落果率升高。
2.2.6 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对平均落果率的影响。从表12可以看出,不论是否喷钙,套袋处理的各个时期平均落果率都要低于对照,即套袋可以降低落果率。
套袋时间越早,保果效果越好,套袋时间越迟,其保果效应越小。第2次(即5月8日)、第3次(即5月22日)套袋,各时期的平均落果率都低于对照,但都要高于第1次(即4月24日)套袋处理同期果实落果率。如喷钙处理的第1次套袋(即4月22日),其在3个时间段内的平均落果率分别是91.9%,54.9%,22.1%,均低于对照同期果实的落果率(即92.2%,68.9%,40.9%);喷钙处理第2次套袋(即5月8日),其在2个时间段内的平均落果率分别是65.0%,39.8%,均高于第1次套袋处理同期果实的落果率(即54.9%,22.1%);同样在5月22日~6月19日这个时间内,第1次(即4月24日)处理和第2次(即5月8日)处理的落果率分别为22.1%,39.8%,均低于第3次(即5月22日)处理的落果率39.9%。不喷钙处理同样呈现这种规律。
比较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可以发现,第2次(即5月8日)喷钙处理落果率要低于不喷钙处理;第1次(即4月24日)与第3次(即5月22日)处理,喷钙提高落果率。
由于每次喷钙时间都是套袋时间,可以看出,时间越迟,喷钙处理对落果率的影响越不大。即5月8日喷钙处理和5月22日的喷钙处理,其落果率与不喷钙处理相差都不大。
2.3 套袋处理对病虫害的影响
2.3.1 不同时期套袋处理对病虫害的影响。
从表13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套袋处理的荔枝无虫害发生,仅在5月7日套袋处理中发现0.9%的虫害,显著低于对照。
5次套袋处理的‘双肩玉荷包’荔枝均有少量病害为害。套袋时间较早(即2006年4月16日)的病果率为3.6%,高于后期各处理。分析原因可能是喷药时间即套袋时间,药剂时间一长,失去作用,但又没法继续喷药。没有统计到对照(即不套袋)荔枝的病果率,可能是病果落到地上的缘故。
2.3.2 套袋与不套袋的病虫果统计。
5次套袋处理采样统计结果表明,套袋处理能显著防止虫害。从表14可以看出,5次套袋处理虫果率合计只有0.2%,基本上没有虫害的为害;不套袋处理虫果率达17.9%,显著高于套袋处理,并且可能还有一部分虫果落到地上而没被统计到,所以不套袋处理的虫果率应该更高一些。
在病果方面,5次套袋处理的病果率合计2.5%,表明套袋后荔枝还是有少数会受到病害的危害;相反,不套袋处理荔枝却无病害发生。分析原因可能是荔枝成熟时,病果基本会脱落,不套袋病果直接落到地上而无法统计。
3 结论与讨论
3.1 套袋促进‘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生长速度
(1)采前套袋处理可以明显改善一些果实的品质,这已在红富士苹果[4]、荔枝[5]、水果型番茄[6]、桃[7]等果实上有成功的先例。其机理为套袋改变了果实周围的微域环境,如光强、温度、湿度等,从而对果实发育、成熟、品质及贮藏生理产生特定影响。有学者[8]对套袋对桃果实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套袋的桃果实比没有套袋的重量和直径增加更多,这可能是因为套袋导致蒸发量减少。
该试验结果表明,‘双肩玉荷包’荔枝在果实发育阶段,果实的生长速度不一致,呈现出快慢交替的生长规律。套袋处理后期,果实的生长速度加快,可见套袋对果实生长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该结论和徐炯志等[9]的研究相一致。
(2)有人认为套袋过早,由于微域环境的改变会对细胞分裂旺盛的幼果产生不利影响,果实有变小的趋势[10]。黄敬玺[11]认为,套袋对果实大小有一定的影响,且在同一时间采收的情况下,套袋越早果实越小,原因可能是套袋后果实不见光照,袋内温度有所降低,果实光合作用强度减弱,使果实的膨大期延长。该研究同样发现,2005年4月24日即谢花后不久套袋(不论喷钙与否),套袋前5周(即2005年4月24日至2005年5月29日)果实速度明显低于对照,套袋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效果不明显。直到套袋5周(即2005年5月29日)之后,套袋处理果实生长速度加快,明显高于对照。
(3)也有人认为,适期套袋避免了强光对生长素的破坏作用,果实有增大趋势[12-13]。荔枝成熟期一般在炎热的夏季中午时分,光强度非常高,植物叶片的气孔常关闭来减少树体蒸腾作用,以保证树体水分不会大量蒸发,当外界光强度超过树体的光饱和点时,树体光合作用受阻。而套袋内的果穗由于有无纺布袋的覆盖,尽管袋外光强度高,但袋内光强度低于袋外,果穗仍然可以进行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也使得袋内适合果实生长有效温度的时间得到延长。从果实整个发育阶段来看,第2次套袋(喷钙)处理的果实生长速度都高于对照,第3次套袋处理(不论喷钙还是不喷钙)的果实生长速度均大于或基本等于对照。
3.2 套袋降低‘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落果率
(1)荔枝生理落果是由于树体内源激素及营养失调而引起的。荔枝整个果实发育都有生理落果,但有几次相对集中的落果高峰期。目前的研究表明荔枝的生理落果依品种不同有3~5次生理落果高峰期。唐利球等[14]于第2次生理落果结束后对‘妃子笑’等荔枝品种进行套袋发现,‘妃子笑’等11个品种的保果率均显著高于对照,套袋能够有效防止病虫对各个荔枝品种果实的为害,从而达到减少落果,提高坐果率的目的。
(2)试验结果表明:不论喷钙与否,套袋处理都降低了平均落果率,提高了坐果率。2005年4月24日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平均落果率分别是91.9%与89.7%,而对照是92.2%;5月8日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平均落果率分别是65.0%与66.3%,而对照是68.9%;5月22日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平均落果率分别是39.5%与38.0%,而对照是40.9%。
(3)套袋时间越早,保果效果越好,套袋时间越迟,同期落果率越高。2005年5月8日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平均落果率分别是65.0%与66.3%,对照是68.9%,但同期的2005年4月24日套袋处理的喷钙与不喷钙平均落果率分别是54.9%与55.6%;2005年5月22日套袋,喷钙与不喷钙处理平均落果率分别是39.5%与38.0%,对照是40.9%,但同期5月8日处理的平均落果率分别是39.8%与32.0%,同期4月24日处理的平均落果率分别仅22.1%与31.9%。该研究表明,‘双肩玉荷包’荔枝有2个落果高峰,第1个落果高峰在2005年4月24日~5月8日,落果量较大;第2个落果高峰在2005年5月15日~5月22日,落果量相对较少。初期落果率明显提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套袋处理后,果穗的生长环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树体对环境的变化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应,因此造成了初期落果较严重。第2次落果约为花后一个月内,这段时间正是荔枝落果的敏感期,这期间的套袋处理使叶片和果实光照不足,碳素营养供应不够充足,落果加速。
3.3 套袋降低‘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病虫害率
(1)荔枝病虫害是荔枝优质高产的主要障碍,其发生特点是种类多、发生量大、危害时间长[15]。果实套袋技术属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措施之一,在农业病虫害防控中得到广泛应用。套袋后的果实被果袋与外界隔离,阻断了其他物体上(枝条、叶片、土壤等)的病菌传播到果穗、果实上的渠道,降低了重要病虫害对果实的侵染风险,可有效防止病虫害在果实上的发生与为害 [16]。王建武等[17]研究表明‘妃子笑’荔枝套无纺布袋对荔枝虫害有一定的效果。姚国民等[18]的研究表明套袋对荔枝爻纹细蛾的防效达100%,并能使得病果率下降60%。张国安[1]进一步研究了防虫网单株套罩对荔枝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采用防虫网进行单株套罩与套袋具有类似的效果,单株套罩后未发现虫果,而对照有小部分虫果出现;在病害方面,单株套罩和对照均发现霜疫霉病果,但单株套罩的病果数显著低于对照。
(2)唐忠建等[19]认为,葡萄果实套袋后,阻断了病菌、昆虫和鸟类对果实的危害,防病防虫防鸟效果极为显著。该试验于2006年分5次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对套袋处理后荔枝虫果率进行统计,发现套袋处理的荔枝基本上没有虫害的为害,5次套袋处理中仅1次出现了少量虫害,套袋果虫果率只有0.2%。而不套袋荔枝的虫果率达17.9%,显著高于套袋处理。因此认为,‘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套无纺布袋可以显著减少虫害的为害,这与肖靖等[20]研究结果一致。
(3)套袋前对果园全面喷洒是彻底清除果园病虫害的必要措施。套袋前1~2 d全园喷1遍高质量的杀菌剂和杀虫剂,药液干后即可套袋,套袋应在喷药后5 d内结束,如套袋期间遇雨或喷药后5 d内没完成套袋的,应补喷1次药再进行套袋。注意不要用有机磷和波乐多液,防止果锈产生[21]。该试验发现,虽然套袋前对树体喷施杀虫剂、杀菌剂与保果剂,但5次处理中,仍有1次出现少量虫害,分析原因可能是阴雨天气套袋,套袋前杀虫灭菌不够彻底导致零星害虫发生存活。
(4)套袋处理虽能降低虫害危害,但套袋也使得一些原本不严重的病害发生概率增加[22]。套袋栽培中出现的一些病害问题都可能与微域环境有关,如套袋富士苹果、套袋梨[23]均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果面斑点问题。该试验同样表明,套袋荔枝有轻微的病害发生。2006年5次处理病果率为2.3%,而不套袋,荔枝的病果率为0。分析原因可能是,荔枝果实受病害时往往已造成落果,但由于对照不套袋荔枝没有无纺布袋,病害造成的落果直接落入地上,无法统计,可能造成对照的病果数的低估。但即使这样,套袋荔枝的病虫果率(2.5%)也远远低于不套袋荔枝的病虫果率(17.9%)。综合来看,采用无纺布袋处理后,其商品果率远高于对照,这与沈赞坤等[24]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张国安.防虫网整株套罩对荔枝果实发育和品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1.
[2] 欧良喜,茹嘉励,袁沛元,等.‘双肩玉荷包’荔枝无公害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推广[C]//海峡两岸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研讨会论文集.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科技交流部,2009:85-88.
[3] 李建国.荔枝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107-108.
[4] 王少敏,高华君,魏立华,等.短枝红富士苹果生长期果实套袋对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J].果树科学,2000,17(3):181-184.
[5] 胡桂兵,王惠聪,黄辉白.套袋处理提高‘妃子笑’荔枝果实耐贮性[J].园艺学报,2001,28(4):290-294.
[6] 武春成,曹霞,毛秀杰,等.套袋对水果型番茄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1(5):23-25.
[7] 马瑞娟,张斌斌,蔡志翔,等.不同类型黄色果袋对‘晚湖景’桃果实品质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3(6):2466-2470.
[8] 周继芳.套袋在果树栽培上的应用[J].文教资料,2005(18):151-155.
[9] 徐炯志,卢美英,符兆欢,等.套袋对妃子笑荔枝挂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2003,22(2):100-103.
[10] 李秀菊,刘用生,束怀瑞.红富士苹果套袋果实色泽与激素含量的变化[J].园艺学报,1988,25(3):209-213.
[11] 黄敬玺.砀山酥梨果实套袋效果试验[J].安徽农业科学,2002,30(3):433-434.
[12] 高华君,王少敏,刘嘉芬.红色苹果套袋与除袋机理研究概要[J].中国果树,2000(2):46-48.
[13] 史学功,刁学平,李宝忠,等.红富士苹果套袋技术的探讨[J].烟台果树,1998(2):3-5.
[14] 唐利球,唐君海,陆祖正,等.不同荔枝品种果实套袋试验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4):36-37.
[15] 余华荣,周灿芳,万忠,等.2009年广东荔枝龙眼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0(4):288-291.
[16] 周朝霞,莫之荣,刘华,等.果实套袋控制水晶葡萄病虫为害的关键技术[J].中国植保导刊,2014,34(9):38-39.
[17] 王建武,陈厚彬,周强,等.套袋对荔枝果实质量和农药残留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710-712.
[18] 姚国民,陈伟建,蔡斯明.荔枝套袋防治果实病虫害及其相关效应[J]. 福建果树,1997(1):35-36.
[19] 唐忠建,高俊萍,王山虎.不同类型果袋套袋对红提葡萄果实经济性状的影响[J].陕西农业科学,2014,60(10):33 – 34,68.
[20] 肖靖.不同套罩方式对‘妃子笑’荔枝果实生长发育和品质的影响[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3.
[21] 钱晶.果园套袋前管理技术[J].农家致富,2012(11):32-33.
[22] 顿宝庆,马宝,孙建设,等.套袋红富士苹果果面斑点的发生及其与果实钙含量的关系[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4):37-40.
[23] 韩玉侠,李平智,常爱莉,等.套袋与不套袋富士苹果品质对比效果[J] .价值工程,2015,34(5):288-289.
[24] 沈赞坤,赖州堤,佘钿城,等.果实套袋技术在荔枝生产上的应用初报[J].中国南方果树,2002,31(2):33-34.
[套袋对‘双肩玉荷包’荔枝果实生长发育的影响]相关文章
- 上一篇:南雅枇杷园土壤养分状况分析评价
- 下一篇:十堰市樱桃产业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