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

时间:2022-03-30 09:52:40  浏览次数:

摘 要 通过室内叶管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测定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成虫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其毒力回归方程为3.943 5+1.528 5x,LC50值为4.91 mg/L,共毒系数(CTC)为196;田间防治试验显示,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处理剂量为50 g/667m2时,药后7 d的防治效果仍可达65.55%,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62.03%)无显著性差异。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可作为防治豇豆蓟马的专用药剂。

关键词 虫螨腈 ;唑虫酰胺 ;豇豆蓟马 ;杀虫活性

中图分类号 S435.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9.01.014

Abstract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chlorfenapyr + tolfenpyrad 20% microemulsion against thrips on cowpea was determined by the leaf-tube residual bioassay in the laboratory and spraying in the fiel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is preparation had a high contact toxicity against the adults of thrips on cowpea with a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of 3.943 5 + 1.528 5x and LC50 value of 4.91 mg/L, which displayed that tolfenpyrad exhibited a strong synergistic effect on chlorfenapyr, with a co-toxicity coefficient (CTC) being as high as 196. The field spraying trials showed that chlorfenapyr + tolfenpyrad 20% microemulsion had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s on thrips infesting cowpea. This preparation still had a control effect of 65.55% on the thrips 7 days after sprayed at a rate of 50 g /ha, which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e control treatment spinetoram (62.0%). It is concluded that chlorfenapyr + tolfenpyrad 20% microemulsion can be used as a special insecticide to control thrips infesting cowpea.

Keywords chlorfenapyr ; tolfenpyrad ; thrips infesting cowpea ; insecticidal activity

豇豆蓟马为缨翅目蓟马科害虫,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害虫,可危害豇豆、红豆、大豆和花生等多种作物,近年来成为海南豇豆的主要害虫,严重影响海南豇豆的生产和质量安全。目前海南豇豆中主要危害的种类为豆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nall)和花蓟马(Frankliniella intonsa Trybom),该虫可锉吸植物的汁液对寄主植物造成损伤,其为害部位主要集中在花器和果荚上,造成豇豆果荚黑头和黑尾现象,还可为害花芽,造成豇豆花芽黑化,不能抽蕾,虫害严重时可造成豇豆减产20%~80%,甚至绝产,影响豇豆的外观品质和商品价值[1-2]。唑虫酰胺属于吡唑杂环类药剂,作用机理是阻碍能量代谢的呼吸系统电子传递,具有良好的触杀作用和速效性,对多种鳞翅目、半翅目、缨翅目等害虫有特效[3]。虫螨腈为新型取代芳基吡咯类药剂,对害虫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作用于昆虫体内多功能氧化酶(MFO)来抑制线粒体ADP向ATP转化[4-5]。由于其作用谱广,近年来广泛用于防治多种水果、蔬菜和经济作物害虫。目前有关豇豆蓟马的防治仍以化学防治为主,虽然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在豇豆蓟马的防治中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当田间蓟马种群大规模爆发时,化学农药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手段[6-7]。肖春雷等[8]报道乙基多杀菌素、多杀菌素和甲维盐对豇豆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表现出很高的毒力水平;陈剑山等[9]比较了乙基多杀菌素、呋虫胺和螺虫乙酯3种杀虫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3种药剂对豇豆蓟马都有一定的效果,其中60 g/L乙基多杀菌素的防效最好。刘奎等[10]发现,甲维盐与毒死蜱对豇豆豆大蓟马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桑松等[11]研究表明,溴氰虫酰胺对豇豆蓟马表现出很强的防治效果,与对照药剂吡虫啉相比,速效性略差,但持效性长,且未发现在供试剂量下对豇豆产生药害,可供生产中推广应用。由于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均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经文献检索未见有关两者交互抗性的报道。刘暮莲等[12]报道,15%唑虫酰胺SC与50%虫螨腈WG田间桶混对豇豆蓟马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有关其复配制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经文献检索未见报道。项目组前期研究发现,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对豇豆蓟马具有很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制其复配制剂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本研究以豇豆蓟马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室内和田间评价了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杀虫活性,其研究结果将为生产中豇豆蓟马的防治提供藥剂选择和施用剂量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供试药剂

供试药剂为10%虫螨腈微乳剂,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10%唑虫酰胺微乳剂,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20%虫螨腈·唑虫酰胺(质量比1∶1)微乳剂,海南博士威农用化学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乳剂,美国陶氏益农。

1.1.2 供试昆虫

豆大蓟马虫源采自海南省澄迈县大拉镇豇豆田,在室内用四季豆果荚饲养1代后,挑选大小一致、健康活泼的蓟马成虫开展试验。

1.2 方法

1.2.1 对豇豆蓟马成虫的毒力

参照Alfredo等[13]和王泽华等[14]报道的叶管药膜法(TIBS),并在此基础上稍加改动。首先用酒精灯将00#号昆虫针针尖加热烧红后,分别在4 mL离心管管盖和管底扎数个小孔,孔径以防止蓟马逃跑为准。然后将供试药剂直接用水稀释成5~7个浓度,用移液枪将1 mL药液加入到离心管中,上下颠倒摇晃数次后倒掉药液,打开管盖后置于实验台自然晾干;然后将鲜嫩的豇豆豆荚用小刀切成长度约为2 cm的片段,置于供试药液中浸渍15 s后放至吸水纸上自然晾干,将其夹入离心管中,并用自制吸虫器吸入20头豇豆蓟马成虫后弹入离心管中;随后将管置于温度为(26±1)℃,光照设置 L∶D=14 h∶10 h的人工气候箱内,48 h后检查试虫死亡情况,以小毛笔笔尖轻触虫体,不动者视为死亡。每管为1个重复,每浓度重复3次。以清水为空白对照。吸虫器的做法参考唐良德等[15]的方法。

1.2.2 对豇豆蓟马的田间试验

试验设在海南省澄迈县永发镇豇豆蓟马发生较重的豇豆地上进行,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1)》标准进行试验小区设计,施药方式采用喷雾法,共设置7个处理浓度。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30、40、50 g/667 m2,分别对照药剂10%虫螨腈、10%唑虫酰胺、60 g/L乙基多杀菌素100、100、45 g/667 m2,以清水为空白对照。每组处理设4个重复。施药时以电动喷雾器均匀喷雾1次,用水量为900 kg/hm2,施药当天及药后1~7 d无雨,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气象条件。每个小区面积为20 m2,共设28个小区,各小区之间设1.2 m的隔离带。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10株豇豆并做好标记。共查50株豇豆上的活虫数。施药后第1、3和7天按同样方法进行调查。

1.3 数据处理

增效作用判断采用共毒系数法[16]。

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0值/混合药剂LC50值×100

混合药剂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同,若混剂共毒系数(CTC)≥120,表现为增效作用;80

防治效果=[1-(处理区防治后虫口数×对照区防治前虫口数)/(处理区防治前虫口数×对照区防治后虫口数)]×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室内毒力测定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成虫有很强的增效作用,其对豇豆蓟马处理后24 h的回归方程为3.943 5+1.528 5x,LC50值为4.91 mg/L,优于单剂6.14 mg/L的10%虫螨腈微乳剂和22.22 mg/L的10%唑虫酰胺微乳剂,说明虫螨腈与唑虫酰胺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此时的共毒系数(CTC)为196。见表1。

2.2 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

结果显示,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有显著协同增效作用,其复配制剂在最高浓度50 g/667m2处理后1 d的防效高达86.80%,优于对照药剂10%虫螨腈微乳剂和10%唑虫酰胺微乳剂,与对照药剂60 g/L乙基多杀菌素无显著性差异。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对蓟马的控制作用有所降低,但在处理后3和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9.56%和65.55%。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40 g/667m2处理下也具有较强的防效,在处理后第1、3和7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8.01%、64.82%和47.46%,但其活性强度低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而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30 g/667m2处理对豇豆蓟马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在处理各时间段的防治效果均低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复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共毒系数CTC高达196,充分说明虫螨腈与唑虫酰胺具有很强的协同增效作用。田间试验也进一步验证,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对豇豆蓟马具有较强的防治效果。虽然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防治效果下降显著,但在处理后第7天的防治效果仍可达65.55%,说明虫螨腈与唑虫酰胺复配制剂的持效期与对照药剂乙基多杀菌素效果相当,可作为防治豇豆蓟马的专用药剂进行示范推广。

豇豆蓟马是目前危害豇豆最为严重的害虫,由于该虫个体较小,多隐藏在豇豆的花蕾内,使得叶面喷施杀虫剂不易到达虫体,这将为防治带来极大困难。更由于化学杀虫剂的大量使用,一方面使得害虫产生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另一方面造成的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而开发一个新农药目前需要2.86亿美元,平均要筛选16万个化合物,历时11.3年[17]。因此,在农药新品种创制愈加困难的背景下,针对海南豇豆蓟马危害导致杀虫剂过量使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以豇豆蓟马为研究对象,对现有农药品种虫螨腈和唑虫酰胺开展协同增效产品的研发。根据试验结果,结合实际使用时需要考虑的复杂因素等,建议在蓟马发生初期,利用豇豆蓟马对蓝色的趋光性[18-19],在田间设置蓝板和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协同防治豇豆蓟马;而在蓟马高峰期,由于豇豆在早晨7:00~9:00有花瓣张开的习性,此时施用杀虫剂可提高药液与虫体接触的几率,从而提高防治效果[20]。建议选择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在豇豆闭花前进行防治。同时,为防止抗药性的产生,在药剂品种选择时,建议20%虫螨腈·唑虫酰胺微乳剂与其它对豇豆蓟马防治效果较好的农药如溴氰虫酰胺[11]、乙基多杀菌素[21]、甲维盐[10]等輪换使用,以延长优良品种的使用寿命。

致谢 感谢对文章提供帮助的课题组同事!

参考文献

[1] 唐良德,梁延坡,韩 云,等. 海南豇豆蓟马发生为害调查及蓝板监测技术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5,3(35):53-57.

[2] 邱海燕,付步礼,唐良德,等. 豇豆蓟马发生规律及防治药剂筛选的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9):138-142.

[3] 张一宾. 新颖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J]. 世界农药, 2003,25(6):43,45.

[4] 张芝平. 吡咯类杀虫剂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研究[J]. 世界农药,1999,21(6):12-16.

[5] 张前锋,王玉健,徐 汉. 虫螨腈对斜纹夜蛾细胞的毒力及对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J]. 农药学学报,2008, 10(2):243-246.

[6] 麦昌青,王 硕,袁伟方. 三亚市冬季瓜菜豇豆蓟马预测方法和绿色防控技术初探[J]. 中国植保导刊, 2012,11(32):43-45.

[7] 张瑞敏,付步礼,邱海燕,等. 防虫网对豇豆主要害虫的阻隔作用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2015,11(35):36-42.

[8] 肖春雷,刘 勇,吴青君,等. 不同药剂对三亚地区豇豆上普通大蓟马的毒力[J]. 植物保護,2014,40(6):164-166.

[9] 陈剑山,李 鹏,刘 奎,等. 3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评价[J]. 中国植保导刊, 2015,5(35): 66-67.

[10] 刘 奎,唐良德,李 鹏,等. 几种杀虫剂对豆大蓟马的毒力测定及复配增效作用[J]. 热带作物学报, 2014,35(8):1 615-1 618.

[11] 桑 松,张 珂,王培丹,等. 溴氰虫酰胺防治豇豆蓟马的效果[J]. 贵州农业科学,2014,42(3): 69-70.

[12] 刘暮莲,黄向荣,马德发,等. 几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效试验[J]. 广西植保,2015,28(3): 19-21.

[13] Alfredo R, Anthony M S. Development of a bioassay system for monitoring susceptibility in Thrips tabaci[J]. Pest Manag Sci, 2003, 59(5): 553-558.

[14] 王泽华,侯文杰,郝晨彦,等. 北京地区西花蓟马田间种群的抗药性监测[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3):542-547.

[15] 唐良德,付步礼,邱海燕,等. 豆大蓟马对1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测定[J]. 热带作物学报,2015,36(3):570-574.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虫剂第7部分:混配的联合作用测定(NY/T 54.7——2006)[S].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7] 江 华. 农药创制路上的 “孤独行者”[J]. 农药市场信息,2017(14):17.

[18] 唐良德,韩 云,吴建辉,等. 豆大蓟马室内对不同颜色及光波的趋性反应[J]. 植物保护,2015,41(6):169-172.

[19] 云天海,肖日新,吴月燕,等. 蓝板诱杀技术在豇豆蓟马防控上的应用[J]. 中国蔬菜,2012(5):32.

[20] 唐良德,林 军,付步礼,等. 豇豆闭花前后施药对防治蓟马效果的影响[J]. 中国植保导刊,2016,36(3):66-67.

[21] 李现玲,宋 娜. 60 g/L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防治豇豆蓟马田间药效试验[J]. 广西植保,2012,25(3):18-19.

推荐访问:杀虫 乳剂 豇豆 活性 酰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