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椰心叶甲综合防治技术探析

时间:2022-03-31 09:39:36  浏览次数:

摘要综述了椰心叶甲的防治现状,对不同的防治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椰心叶甲的无公害防治措施,对保护人身健康及海南省生态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椰心叶甲;防治药剂;无公害措施

中图分类号S7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02-0212-02

海南省热带园林植物资源丰富,其中棕榈科植物已受到椰心叶甲的入侵。椰心叶甲属鞘翅目叶甲总科铁甲科,为我国禁止进境的二类检疫对象。目前椰心叶甲已给海南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农林业经济发展和旅游业造成一定影响,并对海南50万椰农的生计构成威胁。该文分析了椰心叶甲的防治现状,并提出该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措施。

1室内药剂筛选

海南省昆虫和农药工作者对椰心叶甲的成功饲养,为该害虫的化学和生物防治起到了积极的保障和推动作用。伍筱影等[1]用浸液法测定表明,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椰心叶甲有较好的毒杀效果。谢圣华等[2]研究浸成虫法认为,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丙溴磷和喹硫磷具有优良的毒杀效果,异丙威、抗蚜威、灭多威、虫螨腈、虱螨脲、三氯杀螨醇和噻嗪酮药效较差,难以有效控制椰心叶甲的种群数量;乙酰甲胺磷、乐果、啶虫隆、虫酰肼和苏云金杆菌对椰心叶甲没有毒杀作用。唐超等[3]用浸液片法测定了氯氰菊酯、啶虫脒和椰甲清3种杀虫剂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活性,3种药剂对椰心叶甲幼虫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氯氰菊酯、啶虫脒、椰甲清(啶虫脒+杀虫单)。在室内环境和试材可控的条件下,药剂的室内筛选对田间的定向应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田间应用

我国昆虫及农药专家已对防治椰心叶甲的化学和生物防治开展了许多研究,其中采用对椰子树喷施、树干注射、根部填埋、挂药包、放寄生蜂和绿僵菌等方法,对椰心叶甲的防治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2.1化学防治

2.1.1喷雾法。早在2003年,容煊雄等[4]报道,喷施氯氰菊酯与乐斯本混合液、16%虫线清乳剂,杀虫效果分别为94.2%和93.8%,林木受害防治效果分别为76.81%和78.26%,显著高于10%氯氰菊酯、48%乐斯本乳剂、81%马拉松乳剂、90%敌百虫的效果。芮凯等[5]运用改进的直筒式手持简易喷雾器进行8种药剂施药,发现啶虫脒、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甲氰菊酯、丁硫克百威、阿维菌素、喹硫磷和氟虫腈在大田仍保持和室内相同的良好防效。施药后第7、15、30、60天害虫虫口减退率和防效均大于99%,第90天和第120天个别植株重新感染少量的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但对椰树心叶的生长无影响。苗建才等[6]认为,采用阿维除虫脲是防治椰心叶甲的最佳选择。据肖广江等[7,8]报道,用1.8%阿维菌素乳油2 000倍液后15d对椰心叶甲各虫态的防治效果接近100%。1.3%鱼藤·氰乳油、0.3%印楝素乳油1 000倍处理各虫态7d后,虫口减退率达到94%以上。骆焱平等[9]报道,9种杀虫剂中,2.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高,防效均在90%以上;而1.8%阿维菌素乳油、0.3%印楝素乳油对椰心叶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效果不理想。

喷雾施药时,为了将药液准确喷洒到棕榈科植物的心叶上,以达到理想的施药效果,喷灌心叶和树冠以树体湿透药液欲滴为宜,连续进行2~3次喷药防治(每次间隔7~9d),可取得95%的防治效果。喷雾法适用杆高椰树,一般的机动喷雾器在防治中即可迅速压低虫口密度,且操作方便,防治效果好。3m以下的椰子树用普通的喷雾器施药即可。然而机动喷雾法适宜于较为平坦的城镇、路边使用,缺点是机动喷雾容易引起环境污染。在广大乡村,因椰子林较小,道路不便,机动车无法施药。

2.1.2注射法。赵志英等[10]选用5种农药对高杆椰树进行茎干注射和根部埋药防治椰心叶甲试验,结果表明:3%呋喃丹颗粒剂、30%乙酰甲胺磷乳液比辛硫磷、杀虫双和乙酰甲胺磷效果好。唐光辉等[11]进行树干注射防治认为,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4.5%吡虫啉注干液剂和30%敌畏·氧乐注干液剂对椰心叶甲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14%吡虫啉·敌敌畏注干液剂防效最好,30d防效达95.1%。

通过茎干注药防治椰心叶甲,操作相对方便,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施药方法,但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传导作用的药剂如甲胺磷、灭多威等,效果却较差,原因是椰子的输导组织有其特殊性,药液部分被分解或未能较好地被送到心叶。此外,注药后,茎干上的注药孔口有药液渗出也是影响防治效果的原因之一。所以,如何提高达到心叶的有效药量是使用该方法的关键。为探寻出最有效的药剂、最适浓度、用量和注孔深度等,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2.1.3挂药包法。丁福章等[12]认为,椰甲清的速效性好,防效高,药后3d时防效为72.5%,20d时防效达到95.6%,之后防效缓慢下降,100d时防效仍保持为62.1%。说明用椰甲清进行防治能有效地控制椰心叶甲危害。张志祥等[13]认为,利用挂药包法进行防治,药剂随雨水淋到害虫危害部位,不仅没有喷雾防治引起的雾滴飘移现象,而且真正做到了靶向施药,药剂有效利用率高,对环境污染小,适宜在城镇及乡村推广应用[13]。

目前,挂药包药剂多为椰甲清粉剂(杀虫单和啶虫脒复配制),含触杀性药剂和内吸性药剂成分。海南岛属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是世界上同纬度降雨量最多的地区之一,药剂可以通过降雨淋溶或内吸进入心叶,药效缓慢释放,可持续4个月左右,该粉剂具有渗透性强、内吸性好及持效期长等特点。对于植株高大的椰子树,挂包防治法比较适宜,冬春季节使用,雨水较多,效果更好,人梯爬树挂包可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但对于较细的椰树,在速效性方面则有不足之处,且该药剂含有对人类健康有潜在威胁的氨基甲酸酯类成分。

2.1.4喷雾加药包。麦昌梅等[14]选用5种常规农药对为害棕榈科植物的椰心叶甲进行防治表明,喷淋4.5%高效氯氰菊酯或10%吡虫啉500倍液加挂90%晶体敌百虫药包2种组合的效果较好,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且对植株安全,可作为防治椰心叶甲的常规用药推广使用。选择高效、低毒、对环境安全的药剂,喷雾与挂药包的组合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2.2生物防治

对于城市内植物进行生物防治,一般存在很大的难度,主要因为城市绿地面积一般较小、比较分散,不利于天敌形成稳定的种群;城市中复杂的建筑群、道路等硬件设施也会影响到生物防治的顺利开展。

2.2.1寄生蜂防治。2004年3月和2004年10月分别从越南胡志明农林大学引进椰甲截脉姬小蜂、从台湾科技大学引进椰心叶甲啮小蜂,目前,椰心叶甲啮小蜂、姬小蜂已可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进行工厂化繁殖。

丁少江等[15]认为,在深圳市连续释放椰心叶甲啮小蜂防治椰心叶甲,放蜂45d后,其中3个放蜂点的蛹寄生率分别为72.0%、92.8%和89.4%。周焕起等[16]认为,椰心叶甲啮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40%~50%,最高可达100%。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大田寄生率一般为20%~30%,最高可达47%。充分说明,在城市内利用寄生蜂控制椰心叶甲是可行的。

利用寄生蜂防治时,可以直接释放寄生蜂成虫,也可以释放被寄生蜂寄生的椰心叶甲幼虫或蛹,但后者通常要制作专门的放蜂器。室内大量繁殖椰心叶甲是用椰子心叶作为饲料。工厂化生产椰心叶甲啮小蜂和姬小蜂,需要大量椰心叶甲的幼虫和蛹。因寄生蜂可自行繁殖,许多地区释放寄生蜂后即可不必再释放,可见,寄生蜂防治椰心叶甲是安全有效的防治方法[17,18]。因目前海南受椰心叶甲危害的疫区面积大且虫口密度高,利用寄生性天敌进行防治,要求多次放蜂,经过一定的时间形成种群,才能见效。而且野外蜂的扩散是逐步的,必须加速加大培育生产,才能跟上椰心叶甲扩散力,达到防治效果。另外,寄生天敌的生存容易受到海南高温高湿天气和强大风力的影响,所以最好在受风力影响较小和椰树品种密集种植的地方放蜂。

2.2.2绿僵菌防治。丁福章[12]认为,绿僵菌药后3d防效为37.0%,15d时防效为81.1%,100d时为45.1%,在速效性和防效上弱于化学药剂。绿僵菌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专一性,对环境无污染,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叶甲,可达到持续的控制效果[19],但外界环境对绿僵菌的防效影响很大。进行田间防治时,寄主植物高大,心叶是植株的最顶端,阳光中的紫外线对孢子有杀伤作用。农向群等[20]研究表明,高温对绿僵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和生活力有不利影响。张雯龙等[21]认为,绿僵菌对于地上害虫的防效来说,影响最大的是温湿度和紫外线。因此,海南阳光充足、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不利于绿僵菌生长。建议选择适合在海南生长的优势菌株,并在春冬两季低温潮湿时期使用更为有效。

3无公害防治措施

椰风海韵构筑了海南秀美的风光,棕榈科植物既是海南热带秀美自然景观的标志性植物,也是海南热带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林木。以海南特色食品为主导方向的企业都会因椰心叶甲的危害而受严重影响。椰心叶甲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控制,既危害发展,又危害安全。近几年,在海南省政府的大力组织下,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均取得一定进展,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疫情仍面临进一步暴发的严重威胁。

预防和控制椰心叶甲传播蔓延的有效途径首先是严格检疫,严禁省际和省内进行棕榈科植物的调运。生物防治椰心叶甲有一定成效,但海南高温高湿的气候不利于绿僵菌生长,姬小蜂、啮小蜂的生存和寄生率受生态状况影响较大,如果在某些方面取得突破,必将是一项非常有前景的方法。化学防治方法是高效、速效的防治方法之一。之前,菊酯类、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药剂尽管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但这些农药对环境和棕榈科产品的残留直接或间接造成对人身健康的威胁。因此,应选择性地应用具有缓释性、速效性或内吸性的低毒药剂,阿维菌素、甲维盐、吡虫啉、啶虫脒、灭幼脲、生物源农药等,研制成具有高效、环保的制剂,针对不同品种的棕榈科植物、叶甲危害的程度、发生的不同地带、发生的时间,进行分类防治。例如,根据不同的地带、树种和密植程度,采取喷雾法和挂药包法相结合,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总之,减轻药剂对环境的压力,探索一套经济、高效、安全的药剂防治方法,是当前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

4参考文献

[1] 伍筱影,钟义海,李洪,等.椰心叶甲生物学研究及室内毒力测定[J].植物检疫,2004,18(3):137-140.

[2] 谢圣华,陈绵才,芮凯,等.36种杀虫制剂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测定[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1):57-61.

[3] 唐超,彭正强,沈有孝,等.大田常用农药对椰心叶甲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选择毒性[J].农药,2007,46(1):67-69.

[4] 容煊雄,陈沐荣,邓湘辉,等.5种化学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试验[J].广东林业科技,2003,l9(4):49-50.

[5] 芮凯,谢圣华,陈绵才,等.8种杀虫制剂对椰心叶甲的防治效果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9):490-492.

[6] 苗建才,迟德富,常国彬,等.阿维除虫脲防治椰心叶甲促进绿色食品开发[J].森林保护,2009(4):57-61.

[7] 肖广江,陆永跃,曾玲.阿维菌素对椰心叶甲的毒力和防治效果[J].昆虫知识,2007,44(4):530-533.

[8] 肖广江,刘春燕,曾玲,等.鱼藤·氰乳油和印楝素乳油对椰心叶甲的田间控制作用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07(9):66-69.

[9] 骆焱平,蔡笃程,朱朝华,等.几种杀虫剂防治椰心叶甲的药效试验[J].农药,2005,44(3):142-143.

[10] 赵志英,林奖,殷应州.几种农药防治椰心叶甲的效果比较[J].热带林业,2003,31(3):8-10.

[11] 唐光辉,江志利,张文锋,等.树干注药防治椰心叶甲药效试验[J].中国森林病虫,2006,25(4):39-41.

[12] 丁福章,张泽华,张礼生,等.绿僵菌对椰心椰甲的控制作用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8(3):454-456.

[13] 张志祥,徐汉虹,江定心.椰甲清淋溶性粉剂挂袋法防治椰心叶甲技术的研究与推广[J].广东农业科学,2008(2):65-68.

[14] 麦昌梅,曾作福,莫云,等.5种常规农药对椰心叶甲的防治试验及应用[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6),782-784.

[15] 丁少江,李朝旭,梁敏国,等.深圳市释放啮小蜂对椰心椰甲的控制作用[J].中国生物防治,2007,23(4):306-309.

[16] 周焕起,马子龙,覃伟权,等.椰心椰甲的寄生性天敌—椰心椰甲啮小蜂和椰甲截脉姬小蜂的室内培育[J].中国生物防治,2006,22(S1):6-10.

[17] 安学芳,朱幼玲.东亚飞蝗室内饲养繁育技术的建立及其相关研究[J].上海实验动物科学,2003,23(3):171-1731.

[18] 乔秀荣.白蛾周氏啮小蜂的人工繁育和利用[J].植物检疫,2001(5):270-272.

[19] 吴青,曾玲,孙京臣,等.田间释放绿僵菌防治椰心椰甲的效果[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7(4):568-572.

[20] 农向群,高松,邓春生,等.白僵菌绿僵菌分生孢子对高温的耐受力[J].中国生物防治,1999,15(3):111-114.

[21] 张雯龙,谭志琼.应用绿僵菌防治椰心椰甲研究进展[J].广西农业科学,2008(39):485-489.

推荐访问:综合防治 探析 技术 椰心叶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