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纺织印染行业生态安全性分析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2-03-31 09:40:03  浏览次数:

[摘要] 分析了纺织印染行业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生态安全性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生态纺织品标准针对有毒有害物质提出的限制,并对纺织印染行业有毒有害物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纺织印染 生态安全性 分析 对策

纺织品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产品,在国民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生态纺织品及其消费已成为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新热点。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法规和标准,对纺织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实施安全检测,对纺织品的安全性、健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1 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特点和国内控制现状

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作为一个典型的化学处理工艺过程,其对环境和消费者可能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一直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又与纺织品的印染加工以及部分前处理和后整理加工紧密相关。特别在印染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及无机盐等杂质,它具有成分复杂、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高、碱性大、毒性大、水量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

多年来,我国对纺织印染行业的污染治理特别是印染废水治理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在大力推行行业清洁生产,取得不少成效。但在污染物的控制方面主要针对废水中COD、BOD、色度等综合指标,忽视了应同步从源头上抓染化料使用中有害物质的控制,对纺织品中引入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检测方法及控制技术方面研究的进展大大滞后于国外出台标准的进程。特别是对原料的生产过程、纺织品的生产工艺、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缺乏研究,国外废弃的原料或生产工艺,国内仍在沿用,在生态纺织品的法规、标准和认证方面的发展也相对落后。

2 纺织印染行业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及生态安全性

目前纳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禁用染料、防腐剂、杀虫剂、甲醛、含氯有机载体等,范围不断扩大。

2.1 禁用偶氮染料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是以偶氮为基础的,而可能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 种。这些染料在与人体皮肤的长期接触中,会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过皮肤吸收而在人体内发生分解或还原,产生某些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

2.2 致癌染料

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红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 种,致癌染料在纺织品上绝对禁用。

2.3 致敏染料

某些染料已被证实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围。

2.4 重金属

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亦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一部分重金属,还有一些重金属来自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重金属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会累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大脑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婴幼儿。

2.5 游离甲醛

在印染加工中,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助剂中的游离甲醛及助剂分解产生的甲醛。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作用时间过长将引起肠胃炎、肝炎等症,亦可能诱发癌症。

2.6 含氯酚

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采用的传统防霉防腐剂。动物实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在纺织品中的自然降解过程缓慢,穿着时会通过皮肤在人体内产生生物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虽然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明令禁止,但实际上仍在使用中。2,3,5,6- 四氯苯酚(TeCP)是PCP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有害。

2.7 含氯有机载体

载体染色工艺是聚酯纤维纯纺及混纺产品常用的染色工艺,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组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的染色载体。研究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是有害的,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

2.8杀虫剂

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被纤维吸收的农药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虽大部被去除,但仍有可能会有小部分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为致癌因素之一。

2.9 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

人们常把在纺织品上检测出残留的多氯联苯衍生物归入杀虫剂。其实多氯联苯并非作为杀虫剂,而是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而可能被引入纺织品。多氯联苯对人体有毒,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

2.10 环境激素

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被禁止的环境激素有70多种,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10种左右,除五氯苯酚、多氯联苯外还有多氯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溴联苯、烷基酚、对硝基甲苯、邻,对二苯基苯酚等。

3 国内外纺织品生态标准的发展概况

从20世纪80年代起,工业化国家就开始对纺织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研究,并从法律法规和标准的制定方面采取了积极的步骤。目前最有影响的生态纺织品标准是奥地利纺织研究院设计、国际纺织品生态学研究与检测协会颁布的Oeko-Tex Standard 100标准。它首次引用了生态纺织品的概念,从消费者的角度,以不伤害使用者健康为前提,规定了纺织品生态性能最低要求,包括在纺织品中禁止或限量使用的有毒有害物质限量值及分析方法。检测项目共计14个大项42个小项,具体包括:pH值、甲醛、可萃取重金属、杀虫剂、含氯苯酚、氯化苯及氯化甲苯系列、PVC增塑剂、有机锡化合物、有害染料、抗微生物整理剂、阻燃剂、色牢度、挥发性物质、气味等。

Oeko –Tex Standard 100的“生态性”是指最终产品对人身健康无害,即所谓人类生态学,不涉及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涉及纺织品生命全周期。欧共体的“Eco-Label”所倡导的则是全生态的概念,其评价标准涵盖了某一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生产的生态性、消费的生态性、处理的生态性。列入该标准考核范围的化学品包括:纤维及纱线用助剂和整理剂,杀虫或生物抑制产品,剥色或脱色、增重、辅助化学品清洗剂、织物柔软剂和络合剂、漂白剂,染料中的杂质、颜料中的杂质,铬媒染料、金属络合染料、偶氮染料,致癌、致突变或对生殖系统有毒害的染料、具有潜在致敏性的染料、聚酯用卤化载体,印染、甲醛、湿态加工的废水排放,阻燃剂、防缩整理剂、填充材料、涂层、复合和薄膜产品等。由于欧共体的“Eco-Label”标准是以法律的形式推出的,其影响力将会进一步扩大并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导。

2001年以来,我国先后发布了《纺织品通用安全技术要求》、《生态纺织品通用及特殊技术要求》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起草的HJBZ30-2000《生态纺织品》等标准。我国第一个有关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要求的国家强制标准GB18401-2003《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于2005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产品涉及由天然或化学纤维为主要原料的服用或装饰用纺织材料,其考核内容包括:pH值、甲醛含量、色牢度、耐水、耐汗、耐干摩和耐唾液、禁用偶氮染料和异味。相对于国际上的一些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基于为保证纺织产品对人体健康无害,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能考核目前只选择了五项基本的要素。总体而言,这些标准与国际相应标准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4 纺织印染行业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4.1 加大环保宣传和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

首先,应加强环保意识和生态安全性纺织品消费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生态安全性纺织品信息咨询机构,使纺织企业和消费者真正具有环保意识。其次,重视纺织品生态安全性信息的收集,帮助我国纺织和服装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在纺织品服装领域对有害物质限量的最新要求和认证标准。

4.2 加强对纺织品生态安全性的研究

纺织工业的生产链包括原料加工、纺纱、织造、印染、后整理加工和服装制成品加工等。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除生产工艺不当会过量残余外,有部分是上游原料带来的。因此,我们对纺织品生态性的研究必须从原料的生产、加工到半制品生产过程有害物质含量指标及检测方法、功能性产品的评价方法及对纺织品可降解性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为生产企业选择原料和工艺提供技术指导,也为提高最终产品的安全健康性奠定基础。

4.3 制定纺织品生态标准,完善相应检测手段

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密切关注国际上相关法规的动态,制定系列与国际接轨的“绿色”纺织品强制性标准,并使之成为国际认可的标准。国外生态纺织品标准列入考核的内容多,公布的检测方法很少,未公开的检测方法都具有相当的难度。被列入欧洲的纺织品有害物质清单的项目中,我国仍有不少项目没有统一的检测方法。因此,我们也应加强对纺织品有害物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和探讨。

4.4 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取得国际认证

生态安全性产品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纺织企业开发生态安全性产品应重点抓好四个环节:(1)进行生态安全性设计。注重设计易于回收、节能、耐用、无污染或低污染、不影响健康的产品。(2)实施生态安全性生产。按生态工业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尽量避免使用有毒有害原辅料,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能源和材料浪费,减少废弃物。(3)铸造生态品牌。纺织企业产品应符合环保要求,要取得国际环境标志,创造绿色品牌。(4)实行生态包装。纺织企业要按照进口国的要求,采取使用后利于回收再利用或易于自然分解的绿色包装。

参考文献

[1] 吴湘济,沈晶.生态纺织品的监控及对策[J]. 上海纺织科技, 2003, 31(2).

[2] 王建平.印染工业生态标准的现状与发展 [J].印染,2005,(9):50-53.

[3] 李伟等.论我国生态纺织品标准体系的建立[J].中国标准化,2004,(8):14-15.

[4] 夏建明, 陈晓玉, 吴爱莲.开发、使用环保助剂,为印染清洁生产服务[J].印染助剂.2005,22(3):1-8.

[5] 曾祥全,丁关海.解读生态纺织品标准100 [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4,(5):44-45.

[6] 刘海珍.关于发展我国生态纺织品的建议[J].棉纺织技术,2001,29(11):28-31.

[7] 田丽.印染厂对甲醛污染的控制[J].辽宁丝绸,2001,(1):26-28.

推荐访问:纺织印染 对策 安全性 探讨 生态


[纺织印染行业生态安全性分析及对策探讨]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