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刺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探讨

时间:2022-03-31 09:49:19  浏览次数:

【摘 要】玉米有“饲料之王”的美称,无论是收籽粒用的,还是做青贮应的,都是畜禽饲料的重要来源。2008年,吉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主产区的玉米螟发生仍较为广泛,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玉米螟的防治工作是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防治方法有农业防治/药剂防治及生物防治等,其中生物防治法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最好,现已在各玉米产区都得到了推广应用。本文将对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进行阐述,以便为进行玉米螟防治工作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关键词】赤眼蜂;玉米螟;防治工作

1.玉米螟的特性及危害

玉米螟俗称钻心虫/箭杆虫等,属鳞翅目螟蛾科。玉米螟分布广/食性杂/危害大;危害的植物有玉米/高粱/谷子/棉花/等20多种,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害虫,几乎遍及全球,世界上凡有玉米栽培的国家和地区均有发生。通常以老熟幼虫在玉米茎秆/抽穗内或高粱/向日葵的秸秆中越冬,次年4~5月化蛹,蛹经过10d左右羽化。成虫夜间活动,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寿命5~10d,喜欢在离地50cm以上/生长较茂盛的玉米叶背面中脉两侧产卵,一个雌蛾可产卵350~700粒,卵期3~5d.幼虫孵出后,先聚集在一起,然后再植株幼嫩部分爬行,开始危害。初孵幼虫,能吐丝下垂,借风力飘迁邻株,形成转株危害。幼虫多为五龄,三龄前主要集中在幼嫩新叶/雄穗/苞叶和花丝上活动取食,被害新叶展开后,即呈现许多横排小孔;四龄以后,大部分钻入茎秆。玉米螟的危害,主要是因为叶片被幼虫咬食后,会降低其光合效率;雄穗被蛀,常易折断,影响授粉;苞叶/花丝被蛀蚀,会造成缺粒和秕粒;茎秆/穗柄/穗轴被蛀蚀后,形成隧道,破坏植株内水分/养分的输送,使茎秆倒折率增加,籽粒产量下降,玉米螟适合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育,冬季气温较高,天敌寄生量少,有利于玉米螟的繁殖,危害较重;卵期干旱,玉米叶片卷曲,卵块易从叶背面脱落而死亡,危害也较轻。

据多年调查和科学实验证明;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百株螟虫平均为50~70头,玉米减产5%~7%;中等发生年份,百株螟虫为70%~90%,玉米减产10%左右;大发生年份,百株螟虫平均为100~150头,玉米减产13%~15%;百株螟虫平均在180头以上为特大发生年,玉米减产20%以上。玉米螟在各地区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平均造成产量损失在10%以上,给玉米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仅黑龙江省每年应玉米螟危害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6.5亿元人民币。

2.利用刺眼蜂防治玉米螟

赤眼蜂是一类微小的卵寄生蜂,属膜翅目纹翅卵蜂科赤眼蜂属昆虫。赤眼蜂具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和对害虫控制作用显著等特点,已成为世界性的重要天敌昆虫,并被广泛用于多种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取得了显著效果。赤眼蜂体型很小,成蜂体长为0.2-1.0mm。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赤眼蜂外型十分美丽,翅膀闪着蓝紫色的荧光,体色黄或黄褐,头黑褐色,上面有一对复眼和三只排列成三角形的单眼,因其复眼和单眼都是红色的,所以叫做赤眼蜂,老百姓又叫红眼蜂。赤眼蜂可寄生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近50个科200多属400多个种昆虫的卵。赤眼蜂的最长寿命可达7天,一般为3-5天,赤眼蜂的有效飞翔半径为15-20米,多数赤眼蜂在羽化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产卵,产卵期3-5天左右。赤眼蜂是目前农业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寄生性天敌昆虫。现阶段,我国北方地区工厂化繁殖赤眼蜂所采用的寄主卵多为柞蚕剖腹卵,每个柞蚕剖腹卵内大约寄生65-90头左右的赤眼蜂,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赤眼蜂繁殖一代大约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很容易在短时间内积累大量的赤眼蜂。

玉米螟的危害是严重的,防治工作是关键。玉米螟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协调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不同防治途径,采取田外/田间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合理搭配运用。现在生产上应用面积最大的还是利用刺眼蜂来防治玉米螟。利用刺眼蜂防治玉米螟,不仅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减少虫害造成的产量损失,提高农产品品质 ,同时可降低化学农药的用量,减少人畜中毒事件的发生。利用刺眼蜂防治玉米螟省工省力,成本低,防治效果好,具有其他防螟措施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对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刺眼蜂是自然界一类寄生性天敌,在天敌的种类中,它最小,体长只有0.5mm,因为他的复眼是红色,所以叫刺眼蜂。刺眼蜂在自然界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玉米螟刺眼蜂/松毛虫刺眼蜂/螟黄刺眼蜂/拟澳洲刺眼蜂/广刺眼蜂/稻螟刺眼蜂等二十多种。应用的防治玉米螟的刺眼蜂是松毛虫刺眼蜂,它是人工释放刺眼蜂寄生玉米螟最高的峰种,一般在玉米螟产卵始期,向田间人工释放刺眼蜂,刺眼蜂将卵产仔玉米螟卵内,使虫卵不能孵化成幼虫,达到防治玉米螟的目的。释放于田间的刺眼蜂经过10~20d后,子代蜂羽化后,继续寻找新的玉米螟卵寄生,一般子代刺眼蜂在天间控制玉米螟的作用能到9月份。

3.确定释放刺眼蜂最佳时期

做好虫情预报是关键。应根据当地越冬代幼虫的羽化进度,根据虫情调查情况,做出放蜂计划,保证蜂卵相遇。成虫产卵初期是刺眼蜂防治的最佳时期。海伦市周围的县市/肇东市 /望奎县 /兰西县/ 青冈县 /庆安县 /明水县 /绥棱县从5月20号开始到5月30号结束。绥化市周围从6月5日开始进行虫情调查,每五天调查一次,准确地掌握越冬代玉米螟生长发育进度,及时发布玉米螟有关信息,并根据各地的不同气候条件,结合当前的气象预报资料,确定各地的最佳防治时间(7月上旬左右),间隔5d放第二次,共释放两次。

掌握释放方法及数量;要求在上午放蜂,在放蜂点,选一颗玉米植株中部叶片,将叶片中间撕开一半,向下卷成筒状,然后用秫5桔皮或针线别(缝)在圆筒内即可。刺眼蜂的田间卵寄生率70%以上,仿效65%以上,防治成本1.20元/亩,亩增产25公斤以上,投入产出比1:20以上。每亩共释放1.5万头,第一次释放0.7万头,第二次释放0.8万头。释放设置:每亩设置一个释放点。从放蜂田的边垄开始数第20条垄为第一个放蜂垄,顺第一放蜂垄向里走20步为第一个释放点,再沿垄向前走40步为第二个释放点,以此类推到地头,再由第一个释放垄向下间隔40条垄为第二个放蜂垄,按上述方法以此类推。特别注意:蜂卡不可与农药一起放:蜂卡随到随放,切记耽搁;应以乡镇/村屯为单位的统一行动。

长期大面积释放赤眼蜂防治害虫,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使一些天敌昆虫免受化学农药的杀伤,不仅可使赤眼蜂在田间建立起优势种群,也可以使其他自然天敌昆虫的种群得到恢复和发展,抑制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高对害虫的控制水平,保持自然界昆虫的生态平衡,同时也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根据十几年来利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实践经验,以及持续放蜂治螟的效果证明,凡是长期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地区,由于螟虫数量逐年下降而螟害减轻,化学农药的残留得到控制,生态平衡得到恢复,保证了玉米生产高产优质。

推荐访问:玉米螟 刺眼 防治 探讨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