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时间:2022-04-02 11:10:32 浏览次数:次
检查,尽早的对该病进行明确诊断并及时予以治疗[1]。据有关资料显示,胃肠道间质瘤在我国的发病率虽较低,但我国的人口基数高,相对的发病数也就越大。因此选取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2例,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随访,研究分析胃肠间质瘤临床的病理特点以及预后的相关因素,为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本次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行手术切除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并随访。所有患者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48~74岁,平均年龄在(65.79±4.83)岁。手术原发部位有胃部33例,小肠17例,结直肠5例,食管4例,腹膜后3例。肿瘤的直径为3~14.5cm,平均直径为(6.78±2.75)cm,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为8~52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15.32±3.78)个月,其中复发转移7例,死亡5例。所有的患者起病较为隐匿,临床症状常无特异性,消化道出血29例,腹部不适或有腹部包块25例,经过体检或无症状患者8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过胃镜、CT以及彩超检查等确诊,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以及性质的不同选择合适恰当的手术治疗和辅助治疗。
1.2治疗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患者均自愿接受外科手术的治疗,其中34例行肿瘤及所在器官完全切除术,11例进行淋巴结清扫术,8例行肿瘤局部切除术,7例行姑息性手术,2例行邻近器官联合切除术。在手术操作的过程中要时刻注意避免肿瘤被挤压,以免引起破溃,切除前先进行结扎肿瘤供应血管和回流血管,术后患者行放射治疗的有31例,药物化疗的有23例,其中15例患者在放疗结束后进行药物化疗。
1.3观察标准
1.3.1肿瘤恶性危险程度评价标准 极低危险程度:肿瘤直径<2cm,核分裂数<5个/50HPF;低度危险:肿瘤直径>2cm且<5cm,核分裂数≤5个/50HPF;中度危险:肿瘤直径<5cm,核分裂数为6~10个/50HPF或者肿瘤直径>5cm不超过10cm,核分裂数≤5个/50HPF;高度危险:肿瘤直径>5cm,核分裂数>5个/50HPF或者肿瘤直径>10cm或者核分裂数>10个/50HPF。
1.3.2随访调查情况 采用本院自制调查表进行随访调查,通过预约门诊复查、上门入户以及电话等方式进行调查,结合病例统计分析患者存活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16.0;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恶性危险程度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术后存活情况的比较 患者术后1年存活率55例(88.71%),术后2年存活率47例(75.81%),术后3年存活率42例(67.74%)。根据NIH危险度分级标准,胃肠间质瘤手术治疗后,观察病检危险度存活3年的患者极低度危险者93.33%、低度危险者79.17%、中度危险者37.5%、高度危险者为0,经比较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病例特点以及术后随访结果情况间的比较 经分析62例病例中,男性患者48例,复发8例,死亡7例,女性14例,复发3例,死亡4例;年龄<55岁17例,复发4例,死亡3例,年龄≥55岁45例,复发7例,死亡8例;原发于胃部33例,复发4例,死亡3例,小肠17例,复发2例,死亡3例,结直肠5例,复发2例,死亡3例,食管4例,无复发,死亡1例,腹膜后3例,复发1例,死亡1例等。患者在年龄、肿瘤部位、大小等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统计学分析,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与胃肠道常见的其它恶性肿瘤相比不同,因其恶性潜能未定,生物学行为在良恶性肿瘤之间,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在研究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其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在临床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2]。本次研究显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男性要多于女性,好发部位在胃部以及小肠部位,并经随访55岁以上的患者术后死亡率要明显的高于55岁以下患者的死亡率,两者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与其它的相关研究资料报道基本相同[3]。
综上所述,胃肠道间质瘤目前尚无统一的预后判定标准,现认可较高的预后指标为肿瘤大小、部位、和分离阿香以及复发转移等,早诊断、早治疗也可影响到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其中完整切除肿瘤科获得较好治疗效果并对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因素和作用[4]。
参考文献:
[1]王刚,张汝鹏,赵敬柱,等.132例胃的胃肠间质瘤治疗及预后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7):492-496.
[2]王永鹏,李奕,于慧会,等.52例原发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分析[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4,34(5):546-553.
[3]白聪,李岩,杨秀兰,等.胃肠间质瘤43例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5):50-52.
[4]张春阳,郎小讴,张少军,等.原发性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5):205-206.
编辑/孙杰
[胃肠间质瘤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相关文章
- 血清降钙素原及其他感染指标在外科重症患者发生脓毒症时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作用
- 食道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预后
- CK20信息RNA及CK20蛋白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 便秘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 超声引导下PTCD对恶性肝脏囊性病变的预后影响及治疗安全性分析
- 七氟醚对合并冠心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cTnI、GP—BB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的影响因素及预后
- 内镜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效果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
- APACHEⅡ评分对AECOPD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17例报告
- 以全消化道多发溃疡为主要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一例
- 造口袋在58例胃肠外科腹部手术伤口的应用效果分析
- 腹腔镜胃肠外科手术患者应用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
- 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研究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 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和实践
- 胃肠道间质瘤合并其他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10例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5例胰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B超与病理学检查实验观察
- 高职护理病理学说课设计
- 深化《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 临床护士实习实践心得精选3篇
- 医学生临床医学实习鉴定报告
- 经腹全胃切除术治疗老年贲门癌41例临床分析
- 2005年临床医学进展回顾(消化内镜)
- CTC对直结肠癌的诊断价值和临床应用
- 中医临床辨治早搏的优势探讨
- 猪链球菌2型感染的临床特征和治疗
- 片仔癀临床应用解析
- 尿常规检测对尿路感染的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 慢性萎缩性胃炎采用八味和胃汤治疗的临床观察
- 影响我国实施环境会计的因素分析
- 心理和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