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警惕大肠癌术后复发

时间:2022-04-02 12:10:43  浏览次数:

大肠是消化道器官,主要有吸收水分和储存粪便之功能,它全长80~100厘米。目前,随着生活条件改善,脂肪和蛋白质的饮食含量增加,结肠癌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比常见的胃癌发病率高出25%,根据大肠不同的部位可分为肛管、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和盲肠,如在直肠部位发生癌肿,我们称直肠癌,乙状结肠发生癌肿,称乙状结肠癌。结肠不同部位发生两个以上癌肿,称结肠多发癌。例如,有一位农民患者,男性,66岁。因脓血便1年,腹痛,腹胀加重三天,拟为急性低位肠梗阻入院,结果外科剖腹探查为直肠癌,而行手术治疗。术后半年,病人又出现腹痛、腹胀、大便出血。被认为肿瘤复发或转移,无特殊治疗。后经肠镜检查,发现降结肠和盲肠分别有3.5和4厘米大小菜花样肿块,再次手术,证实为结肠多原发性癌,从病理检查结果来看,与前一种癌属于同一类型。

实际上,还有一种称为异时多原发性结肠癌的。曾有过这一个病例:某中学教师,女性,49岁,5年前曾患直肠上段癌进行根治性手术,术后经几个疗程化疗,一般情况良好,一直坚持工作。5年后在随访时,采用肠镜检查发现该患者横肠中段又有一个0.3厘米大小的隆起病灶,经病理证实为腺癌,再次行手术切除。

以上两个病例,一例在术后半年就发现结肠内两处较大癌肿,估计是当时急诊情况下,医生在手术中未能做仔细检查而被遗留的病灶,术后又未做进一步复查。待出现临床症状时,才被肠镜检查发现。另一例术后5年,病人一般情况良好,通过定期随访发现结肠内较小的病灶。他俩经手术治疗后至今情况良好。

一般认为,病人对第一次原发性结肠癌警惕性较高,其治愈率也在逐年提高,而对多原发性结肠癌认识很少,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统计约占2%~6%。有些病人因结肠癌术前就未能做全结肠检查,使结肠其它部位的癌肿遗漏,或仅做钡餐灌肠x线拍片,较小的病灶在拍片时往往不能看清楚,错误地认为手术切除肿瘤已经彻底了,实际上结肠其它部位仍有癌肿,没有多久时间,肿瘤逐渐长大,少数病人当上述症状再出现时,往往认为病程已到晚期,没有什么治疗办法,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仅服一些保健药品或中草药,而延误病情。上面介绍的第一例病人,属结肠多原发性癌,他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均未彻底做全结肠检查,而被遗漏了病灶。我们认为对任何部位的结肠癌在术前均应做全结肠的检查。因为较小的癌灶无论是x线拍片或是在术中医生探查均很难检查到。采用肠镜可直接观察肠腔,它同时又可以在电视屏幕上放大6倍,较小的米粒和头发丝均能看得一清二楚,对手术前因肠梗阻或肠腔狭窄的病人在行结肠手术后1~2个月内复查肠镜,除外其它部位的病灶更为重要。

那么,为什么肠癌手术后多年,一般情况良好,还需要进行随访复查呢?目前很多患者已经注意到,术后一定时间内作随访,防止癌肿扩散到身体其它部位,如肝脏、肺和腹腔其它部位。很少有病菌留在结肠长癌肿,因为大肠癌的发生有很多因素,其中与高脂肪、高蛋白和低渣少纤维饮食有关,往往这类病人术后过于增加营养,含脂肪和蛋白质饮食增加而含纤维素饮食减少,这是产生异时多原发性结肠癌原因之一。另外,少数病人由于结肠炎、结肠息肉,术后未积极治疗,数年后病灶有可能会发生癌变。

总之,结肠癌患者无论术前、术后都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做肠镜检查,一般术后1~2年随访一次较为合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推荐访问:术后 复发 警惕 大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