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刍议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时间:2022-04-02 12:20:42  浏览次数:

zoޛ)j馞z}ݵ]4ON@,LSONy}6y^z4~v׭d}x׭d~8Τ4iC8t׍zܞHמx^M@nkiNn7+Nbˬi'*'yr֧vv'z{+b{.+gl~hڶ+ށ-'jwǭl-jZqƧqj؞0zjwh\yاZzkب˩킺._jǬz{^g*'i`Zzrw+az{^g*'i`nǫbvu&ⲉziרj+n'b&v,^brޯ(rg[l6Z'Zv̦&hxbjyzz{^g*'i`vfv)ybw5w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56例胃癌患者展开研究, 其中男35例, 女21例;年龄35~56岁, 平均年龄(54±11)岁。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都进行了电子纤维胃镜检查, 经过组织取材鉴定为胃癌。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取了大部分切除或者胃癌根治术方式。56例患者在手术前均出现了体重下降情况, 但并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问题或者其他的疾病。将患者随机分为肠外营养支持组(18例)、肠内营养支持组(19例)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19例)。

1. 2 方法

1. 2. 1 肠外营养支持组 在术后24 h采取静脉输液方式配合肠外营养液, 该营养液主要由30%的脂肪乳注射液(C14~24) (英脱利匹特)、8.5%复方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组成[3, 4]。

1. 2. 2 腸内营养支持组 在术后24 h通过在手术过程中放置的螺旋鼻肠管来进行生理盐水注射, 第2天开始进行肠内营养制剂注射。注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温度、速度以及用量的调整[5, 6]。

1. 2. 3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 患者在术后24 h先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当肠鸣音恢复以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支持, 并逐步进行二者用量的调整, 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方式[7]。

1. 3 观察指标 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对患者有无呕吐、腹痛、发热等情况进行观察, 记录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术后住院期间体重的变化。在患者术后第1天和第8天时进行空腹采集静脉血, 全面检查ALB、TFN、PA指标。比较三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三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1例肺部感染和1例切口感染;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三组患者ALB、PA、TFN指标变化比较 三组患者第8天的血清ALB、PA、TFN指标高于第1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ALB、PA、TF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三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肠外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5.3±3.6)h, 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0.2±4.5)h,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1.1±5.6)h;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4 三组患者体重下降情况比较 肠外营养支持组体重下降值为(3.52±1.61)kg, 肠内营养支持组为(3.14±1.61)kg,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为(3.44±1.86)kg;三组体重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胃癌患者在患病期间会出现明显的体重变化和营养不良现象, 手术后所引起的生理上的变化也会给患者的营养消耗带来一定的影响, 导致术后患者处于一种较为疲惫的状态[8-10]。根据相关研究显示, 癌症患者身体消瘦是缩短生命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旦患者营养不良, 就会在术后出现各种感染情况, 甚至影响患者的肝肾功能, 最终影响患者健康。采取营养支持的方式一方面能帮助患者在营养方面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对减少并发症, 提升手术的成功率也具有重要的帮助[10-13]。

在胃癌患者术后, 采取肠外营养支持和肠内营养支持两种方式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者联合使用则能起到互补的效果, 降低并发症出现。因此, 在使用营养支持方式上应尽量的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 尽量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营养支持。

本次研究显示,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肠外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1例肺部感染和1例切口感染;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患者中有2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感染、1例吻合口瘘;三组并发症发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第8天的血清ALB、PA、TFN指标高于第1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间ALB、PA、TFN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5.3±3.6)h, 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40.2±4.5)h,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51.1±5.6)h;肠内营养支持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肠外营养支持组和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营养支持组体重下降值为(3.52±1.61)kg, 肠内营养支持组为(3.14±1.61)kg,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组为(3.44±1.86)kg;三组体重下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三种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均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对患者的身体机能恢复具有显著的效果, 肠外联合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比较适合不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

参考文献

[1]刘淑霞, 高莉, 宁福红. 胃癌行全胃切除术40例术后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比较与护理. 齐鲁护理杂志, 2008, 14(12):74-75.

[2]陈露, 陈昌珍, 李凤. 食道癌病人营养支持方法对康复的影响.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 20(14):15-16.

[3]张燕, 刘艳华. 100例胃癌术后病人应用不同营养支持方法的对比研究. 护理研究, 2011, 25(36):3376-3378.

[4]李志红, 皮亚平.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13, 30(8):1739-1740.

[5]李建波. 胃癌全切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1, 13(7):66-68.

[6]李阳. 胃癌全切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与单纯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3, 13(4):75.

[7]吴雨岗, 王勍, 陈焕年, 等.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15, 25(4):457-459.

[8]刘丹丹, 赵英凯. 用两种营养支持方式对行全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对比. 當代医药论丛, 2016, 14(18):52-53.

[9]伍剑斌, 曾兵, 柳霞.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广州医药, 2009, 40(5):8-11.

[10]罗嘉, 吴飞跃.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4):341-343.

[11]潘炳权, 王伟, 葛晓军.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1, 20(7):778-780.

[12]何程祖, 谭海才.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效比较. 广西医学, 2012, 34(11):1524-1525.

[13]张宏, 刘晓伟. 胃癌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35):3934-3935.

推荐访问:刍议 胃癌 术后 患者 营养


[刍议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在胃癌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