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别把息肉“拖成”癌

时间:2022-04-03 09:50:44  浏览次数:

zoޛ)jiZ检查,这才发现,原来一直在折磨她的并非痔疮,居然是大肠癌。

和刘丽一样的遭遇,雷娟也遇到了,长达一个月的便秘加便血让雷娟苦不堪言。家人也怀疑是痔疮,可雷娟总觉得没有得到确诊不放心。结果在医院做过便常规检查后,发现有潜血,白细胞和红细胞也不正常。继续做完胃镜和肠镜后,发现了息肉,医生告诉她,“病根”就在这小小的息肉上。经病理诊断,该息肉是腺瘤性息肉,处于癌前病变阶段。由于发现得早,雷娟选择了激光切除息肉。此后雷娟坚持了长达2年多的随访,恢复得很好,并没有复发,也没有新的息肉生成,她这才放心了。

不容乐观的现状

第八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消息,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我国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发病数量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增幅约为每年4.2%,远高于2%的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人数已超过美国,发病率在所有肿瘤发病率中排名第5位。发病高峰明显提前,为50岁至60岁。专家说,40岁以上的人群,特别是有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每年筛查。

专家点评:多数肠息肉患者早期临床症状轻微或者没有症状,往往是常规结肠镜或者钡灌肠检查时偶然发现的,因此内镜检查是肠息肉诊断的最佳方法。肠息肉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有癌变的可能。肠息肉的癌变率与息肉的组织类型、大小有关。医生可以根据息肉的大小、数量、形态采取分批镜下切除,定期随访,复查结肠镜。肠息肉、肠癌还具有家族易感性,遗传倾向明显。因此,一旦确诊为这种病,病人的直系亲属都需要长期随访,及时进行必要的检查。

息肉到癌变有多远?

息肉最后转变为癌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息肉的大小、类型、形态、数量、部位、上皮间变程度、年龄以及地区和种族等。

◎息肉大小:息肉越大,癌变率越高。直径小于1.0厘米的有蒂息肉癌变率小于1%;直径在1.0~2.0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10%左右;直径大于2.0厘米的癌变率通常为50%左右。

◎息肉部位:食管息肉癌变几率甚低。而肠息肉,位置越低,越接近肛门的,如结、直肠息肉癌变率较高。

◎息肉数量:单个息肉癌变几率相对少些,3个以上的癌变几率高。

◎外观形态:一般来说,外形不规则,色泽黄白,表面粗糙不平甚至呈结节状,质地较硬,易出血的息肉,恶变可能性较大,而后两项尤为重要。反之,形态规整,表面光滑与正常黏膜相似,质地柔软的息肉,恶变的可能性较小。

◎患者年龄:不同类型的息肉好发于不同年龄的人群。胃息肉的发病年龄多在50~60岁之间,而大肠息肉70岁为高发年龄段,近年来也有向中青年倾斜的危险。老年人息肉癌变可能性大与致癌物刺激年限久,老人机体免疫机制弱有关。

◎增长速度:从先后两次镜检可知,一般来说,短期内(1~3个月)息肉体积迅速增大,外观由平坦、光滑变成高低不平、粗糙、易出血,应高度怀疑癌变。

4种变化须早就医

早期肠癌患者手术后的生存率是比较高的,但令人担忧的是,多数病人忽视了早期肠息肉的症状,有时候甚至误将肠息肉当成痔疮来治疗。不知不觉中,就将病情拖到了肠癌的中晚期。一般来说,肠息肉主要会发生这三种改变:

1便血 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因为痔疮最常见的症状也是便血,又因为痔疮在人群中比较常见,所以临床上常见患者将二者混淆。其实,二者还是比较容易区分的,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粪便中间。有时候,息肉经常受到粪便摩擦,使其黏膜糜烂,粪便内则混有黏液。

2大便习惯改变 当大便的时间、次数发生不明原因的改变时,就需要引起警惕。

3大便形状的改变 正常的粪便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有血痕。有些人则会出现不明原因的腹泻和便秘,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甚至引起腹痛,尤其应该注意。

4其他症状 息肉较大时,也可能出现里急后重、肛门流出较多分泌物等症状。

摘除,仍是最佳选择

虽然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但已有充分的资料证明,根除息肉乃是有效的防癌方法之一。所以,一旦发现有胃肠道息肉,不论何部位、何种类型、无论大小,都要摘除。内镜下高频电凝或电切、激光、微波、射频等方法的并发症都比较低,且不需麻醉,可以避免剖腹手术,损伤少、痛苦小,适用于包括年老体弱或婴幼儿在内的所有人群。

当然,并非所有结肠息肉都适合内镜下治疗,如果属于以下这些情况,则应该考虑外科手术治疗:1 有内镜检查禁忌者; 2 直径大于2cm的无蒂息肉和腺瘤;3 多发性腺瘤和息肉,局限于某部位密集分布,数目较多者;4 家族性腺瘤病;5 内镜下形态已有明显恶变者;6 尚未纠正的凝血障碍患者。

息肉切除后复发率很高,因此肠息肉病人的定期随访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息肉切除的3~6个月内作肠镜检查,此后根据医嘱定期进行。在肠镜复查期间,一旦发现息肉应该立即再行内镜下摘除。需要提醒的是,切除息肉前必须做病理检查。因为恶性病变往往藏在息肉深处,容易漏诊,只有在显微镜下的病理诊断,才能最终确定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的。

推荐访问:息肉 别把 拖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