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黄疸20例

时间:2022-04-04 09:58:43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患者随机分成手术对照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 实验组术后给于中药退黄治疗.观察各组患者T管引流情况,同时监测40例患者术前、术后7天的血清TBIL、DBIL、ALT、AST的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各组患者血清TBIL、DBIL、ALT、AST较术前均显著下降,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实验组胆汁引流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对照组。结论:中药配合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阻塞性黄疸。

[关键词]阻塞性黄疸;中西医结合

阻塞性黄疸是由于肝内外胆道狭窄或闭塞,导致胆汁不能排入十二指肠而返流入血的一种常见疾病。此类患者大多病程长、病情重、一般情况差,加之胆红素大量入血,蓄积于体内重要器官,造成各脏器功能损害。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阻塞性黄疸,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01年至2010-01年在我院普外科诊断为结石所致阻塞性黄疸的患者4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平均58.4岁。采用区组随机化的原则进行分组,将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对照组)20例,行手术治疗;B组(实验组)20例,术后给于中药退黄治疗。

1.2方法:(1)均行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手术。(2)实验组术后第1天即给予中药汤剂(茵陈、车前子、赤芍、丹参、栀子、枳实、厚朴、陈皮、大黄、郁金、白芍、柴胡、白术、黄芪、甘草),口服或鼻饲。

1.3观察指标: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7天晨空腹采外周静脉血5mL,测定血清ALT、AST、TBIL、DBIL水平;所有治疗组均于术后3-7天内观察并记录24小时T管引流量.

1.4疗效判定:有效:症状体征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肝功能指标大有下降;无效:症状体征及各项实验室指标无改善,病情继续加重。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检验

2结果

2.1两组患者T管引流情况比较术后B组与A组比较其胆汁引流量(各组取均数,精确到百位)显著增加(P<0.01表1).

2.2两组患者ALT、AST、TBIL、DBIL水平手术前后变化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血清各指标水平(各组取均数,精确到个位)无明显差异;术后7天,B组与A组相比较各指标水平(各组取均数,精确到个位)明显下降(P<0.05表2).

3讨论

各种原因导致肝内外胆管机械性梗阻均可导致黄疸,包括结石、肿瘤、炎症、寄生虫与先天性畸形等。这里仅探讨结石所致的阻塞性黄疸.

祖国医学对黄疸有明确的认识。胆道瘀阻是重要的病理基础。病机方面可概括为胆为中清之腑,以通降为顺,若胆腑通降失调,胆汁排泄不畅,而成黄疸。

西医通过手术清除病灶、解除梗阻.术后于护肝治疗。然而,由于临床上阻黄的患者大多病程长、病情重、机体一般状况差,加之胆红素大量入血,蓄积于体内纤维结缔组织及肝、肾、脑等器官,严重影响了重要器官的功能.在对肝功能的保护,体内蓄积胆汁酸的代谢,胆汁的排泌的治疗上,仅仅依靠西药制剂,治疗费用高,治疗时间长。

这里选择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对40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肝功能进行评测.研究表明:所有阻黄病例血清中各项指标明显高于正常水平,两组术后第7天,TBIL、DBIL、ALT、AST较术前均显著下降,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单纯西医治疗组。

动态观察了阻黄患者术后7天T管的胆汁日引流量,结果证明随着胆道梗阻因素的去除,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逐渐增加。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日胆汁引流水平明显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在治疗中,结合中医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化痰退黄的功用,将中西方医学的精粹兼容并收,最大程度地提高了阻塞性黄疸病人的治疗效果。中药能够安全而有效地运用于阻塞性黄疸的治疗,不仅能降低医疗费用,更好的改善机体状况,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兆申,许国铭.ERCP基本技术与临床应用[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3-34.

[2]刘兴,颜乾麟,杨德同,陈怀仁.阻塞性黄疽术后中西医结合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2,9(05):45-46.

[3]杨会堂.中西医结合治疗梗阻性黄疽30例心得[J].中医临床研究,2010,6(6):152.

推荐访问:黄疸 中西医结合 治疗 阻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