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病理:肿瘤诊治导航塔
时间:2022-04-04 10:21:20 浏览次数:次
在风景婀娜的龙潭湖畔,闪烁着一颗肿瘤防治研究的璀璨“明珠”,她就是亚洲地区最大的肿瘤防治研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通过与该院病理科应建明医师的交谈加深了对这所医院、对肿瘤病理诊断以及分子病理诊断内涵的认知。在这所研究型肿瘤专科医院中,病理科承担着肿瘤组织病理学和细胞病理学诊断以及国内肿瘤疑难病理诊断的会诊。肿瘤病理学诊断是对疾病的性质做出明确判断以及对恶性肿瘤进行分类,是临床诊治肿瘤过程中被称之为“金标准”的重要依据,具有对临床正确选择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的关键性指导意义。病理科对疾病的诊断水平在医院的诊疗中至关重要,而分子病理诊断是当前和未来对肿瘤诊疗的个体化、国际标准化的核心内涵及重要标志性领域。
十年如一日 醉心肿瘤研究
应建明医师于1998年获北京医科大学医学学士学位后免试保送攻读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学系研究生,2000年7月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后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工作。 2003年公派前往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新加坡研究中心工作,从事肿瘤表观遗传学的研究。2004年7月在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临床肿瘤学系攻读博士学位。2007年博士毕业后面临继续在国外任职的选择,应建明内心依旧难以释怀的肿瘤情结使他回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病理科工作,现任病理科分子病理实验室主管。目前已发表论著40余篇,其中SCI论文20余篇,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2006-2007年度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最佳研究成绩奖。200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
应建明医师的科研工作方向为肿瘤表观遗传学及肿瘤标记物的鉴定和应用。现承担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所科研项目基金6项,并为国内外多种著名肿瘤杂志的特约审稿人。肿瘤表观遗传学改变是肿瘤发生和发展最关键的分子机制之一。应建明医师主要从事发现和鉴定被表观遗传学机制尤其是DNA甲基化沉默的新抑癌基因。以国内常见肿瘤如食管癌、鼻咽癌、结肠癌、胃癌、肺癌等为肿瘤模型,应用各种技术如表观遗传学方法、基因组学、杂交消减、微距阵杂交等鉴定新的候选抑癌基因。部分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学研究杂志。发现并研究这些被表观遗传学调控失活的抑癌基因,不但有利于了解肿瘤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而且为开发新的肿瘤生物标记物用于肿瘤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肿瘤分子治疗提供了科学基础和依据。
分子病理学的“践行者”
通过应建明医师的讲解使我们了解到,在肿瘤诊治过程中,外科从术前、术中到术后,放化疗从诊断到选择治疗方案,病理诊断的指导作用贯穿始终,包括疗效评价以及判断预后。然而,人类对肿瘤发生发展的认识是局限的,在肿瘤发展的长期连续过程中,传统病理诊断依靠肿瘤组织形态的表现已经不能满足对不典型或少见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的分子机制逐渐得以阐明,病理学诊断步入了新的分子水平异常检测和鉴别。应建明医师凭借着十余年的潜心研究和艰苦磨砺,在新的挑战面临时毅然承担了建设和完善了分子病理实验室的重任,在担任实验室主管的一年内逐步开展了以原位杂交、荧光原位杂交(FISH)、PCR、RT-PCR、DNA测序、流式细胞术等技术为主的十余项分子病理检测项目。这些检测项目的建立为肿瘤患者的诊断鉴别及促进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肿瘤病理诊断依靠组织形态结合当前较完善的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大部分肿瘤做出正确判断,但对于某些类型肿瘤尤其是少见类型需要依赖分子病理检测才能对其良恶性作出判断,例如,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用于协助判断良性淋巴结反应性增生和恶性淋巴瘤;针对肿瘤的特异性染色体易位检测用于协助鉴别软组织肿瘤的组织来源。显而易见,分子病理检测的应用成为对这部分肿瘤的确诊和鉴别分类不可缺少的关键性依据,即所谓肿瘤分子分型,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方案选择。
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的不断发展和分子靶向药物的出现,分子靶向治疗已经成为了肿瘤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而这种治疗必须以肿瘤特异的分子靶点检测为前提。这些分子靶点在同一种肿瘤的不同个体之间、甚至同一个体的肿瘤发展的不同阶段是存在着差异的,必须根据患者的分子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治疗方案和药物的选择。如检测HER2基因的表达/扩增状态、EGFR和KRAS基因的突变状态是选择分子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西妥昔单抗和易瑞沙治疗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肺腺癌的前提。大量的临床研究已证实这些药物对有适应症的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反之则有毒副作用。
应建明医师告诉我们,分子病理检测项目的建立只是个开始,要确保这些检测结果的长期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避免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病理科非常注重分子病理检测的室内外质控,并率先在乳腺癌的检测项目中贯彻流程管理理念,从标本的收集、固定到检测实现了严格的规范化操作优化流程。目前应建明医师还担任着北京市病理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管理工作组职务。
为肿瘤病理学核心效用推波助澜
应建明医师满怀信心地展望,肿瘤分子病理学的诞生使病理学由直观性向以分子生物学指标为依据的方向发展更具有科学性和可靠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方法的不断更新,肿瘤分子病理学的重大作用将不可限量,分子病理学也必将日趋走向成熟。分子病理检测项目应用于目前的常规肿瘤鉴别诊断、指导临床治疗等方面外,也逐渐向肿瘤的早诊早治、肿瘤预防发展。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多种肿瘤都有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肿瘤发生的健康成员,应当百倍警惕,应用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查个体基因的家族遗传肿瘤易感性的高低,通过人为的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避免发病或最大程度延缓发病。肿瘤分子病理的建设和发展任重而道远,相信在广大医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肿瘤分子病理检测能尽快走向规范化、标准化,使肿瘤病理学更加广泛的发挥其在肿瘤诊治中的核心作用。
[分子病理:肿瘤诊治导航塔]相关文章
- 闭孔疝延误诊治的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
- 慢性腹泻108例诊治分析
- 电子结肠镜检查诊治鞭虫病15例
- 肺隔离症21例诊治体会
- 周斌从寒湿入络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思路
- 非典型川崎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 新生儿嵌顿疝诊治
- 结核性淋巴腺炎针吸细细胞病理学诊断与结核抗体相互关系研究
- 子宫内膜癌合并子宫肌瘤疾病的临床病理分析
- 提高病理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思考和实践
- 胃肠道间质瘤合并其他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10例肾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 5例胰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 结核性腹膜炎的CT影像表现及病理基础
-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B超与病理学检查实验观察
- 高职护理病理学说课设计
- 深化《病理学》实践教学改革的措施
-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对肿瘤细胞种植转移的影响研究
- 唧些食物易引发肿瘤?
- 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观察
- 基层医院医生对肿瘤标志物的认识研究与探讨
- SP结合TBL在肿瘤症状教学中的应用
- 电视胸腔镜在纵膈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 恶性实体瘤迭合血液肿瘤12例分析
- 省属医学院校医学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