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超声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105例

时间:2022-04-05 09:38:14  浏览次数:

[关键词] 黄疸;梗阻性;超声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86-02

肝外梗阻性黄疸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引起梗阻性黄疸的原因很多,表现复杂多变。以往由于下段胆管解剖位置深,较细而弯曲,且易受胃肠气体的干扰,使超声显示模糊不清。现将我院2002~200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05例肝外梗阻性黄疸超声显像总结分析,以探讨超声在诊断肝外胆管梗阻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05例均系临床病理确诊的梗阻性黄疸住院患者,术前超声检查均显示肝外胆管阻塞。男65例,女40例,年龄25~81岁,平均52岁。主要症状为进行性或反复发作的皮肤巩膜黄染,部分伴有右上腹不适及发热消瘦等。12例曾有胆道手术史。

1.2方法

使用东芝6000和Acu-son128XP/10c实时超声诊断仪检查,探头频率3.5~6.0 MHz。患者空腹12 h后,先取仰卧位,在右季助区及上腹部分别做纵、横、斜等多切面检查,观察肝内胆管、肝外胆管及胆囊。如发现有肝内胆管扩张,继续观察肝外胆管,并延其走行追踪检查其远端、壶腹部及胰腺情况,查明梗阻的部位和病因。对显示不清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辅助方法,如饮水排气法、改变体位法、脂餐法、探头加压法,借助肝脏、胆囊做声窗等判断梗阻或狭窄的位置,观察病变的大小、声像图表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2结果

2.1超声诊断

本组105例患者,超声检查,胆总管上段均扩张,内径8.4~21.0 mm,胆总管中、下段显示者97例,显示率92.4% ,对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诊断进行比较,超声诊断准确率为88.6%(表1)。

2.2声像图表现

2.2.1胆总管结石胆总管内径增宽,管腔内可见强回声光团,界限多数清晰,部分毛糙,后方多伴声影。

2.2.2胆管癌胆总管扩张,管腔内见团块状中等回声或低回声,与管壁界限不清,甚至侵犯周围组织,病变处管腔不规则狭窄或阻塞。多无主胰管扩张。

2.2.3胰头癌肝内外胆管和胰管扩张,肿瘤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向周围浸润性生长,扩张胰管短,内部回声不均匀,可出现中心部坏死,边界呈不整齐的无回声暗区及可有散在的强回声光点,肿瘤大时可引起下腔静脉移位、变形、管腔变窄,远端扩张。

2.2.4壶腹部肿瘤胆总管内径增宽,胆总管下段显示不清,于胰头、胆总管下段及十二指肠壶腹部处见不规则团块状低回声,界限不清,压迫胆总管,局部胆总管变细呈“鸟喙样”。多伴有主胰管不同程度扩张。壶腹部癌形体可呈息肉状、结节状、肿块形,或呈溃疡型,大小一般在3 cm左右 ,于肝外胆管末端显示低回声或等回声结节,内部回声较均匀,无浸润性生长。

2.2.5胆管炎胆总管管壁毛糙增厚,内径增宽,透声差,管腔内有时可见细小点状回声,部分胆总管下段内可见粗糙的片状或团块状高回声,后方无声影,与胆管壁界限较清。无肿块及结石显示。

2.2.6胆道蛔虫表现为胆管内多条光带,透声可或欠佳。

3讨论

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障碍,以致非脂性胆红素在血液和组织中积聚的一种症状。超声检查一般根据胆管扩张的相对规律,实时、动态观察胆道系统的内径是否增宽或狭窄;追踪其走行至扩张的部位,进而判断阻塞部位。通常肝内胆管明显扩张而胆总管不扩张,考虑病变在第一肝门或左右肝管汇合处;若肝外胆管扩张可追踪到胰水平以下,主胰管扩张,则考虑病变在十二指肠壶腹水平[1];若扩张的胆总管至胰头呈突然截断征象,则梗阻的部位多在胰腺水平,因而可准确判断梗阻部位。本组病例超声检查对判断梗阻部位的准确率为92.5%,与文献报道的准确率94.4%[2]基本一致。超声诊断肝外胆管病变病因诊断较困难,其原因是胆汁的对比条件较差,胆管细窄弯曲不易获得准确的切面,尤其是含气肠襻的干扰使胆总管下段显示更加困难,且小或松软的结石因回声强度不高且后无声影, 容易误诊。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实时超声仪的发展和检查技术的改进,使得超声对肝外胆管病变的诊断可获得较满意的效果。高分辨率实时超声可以清晰的显示肝外胆管,对病变的部位、性质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均有良好的检查效果。本组病例中, 胆总管结石65例,超声诊断准确率达95.4%。胆管癌、胰头癌、壶腹癌各有2例误诊。除采取提高胆总管下段显示率的各种方法外,还应特别注意每种病变的特点。胆总管下段癌、胰头癌与壶腹癌的生长部位与生长方式不同,所表现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也不同。另外,胰头癌肿块一般较大,壶腹癌次之,胆总管下段癌最小;高上达等[3]认为可将超声测量肿瘤最大径>3 cm与≤3 cm作为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超声鉴别诊断指标之一。胆总管下段结石一般有发病急,腹痛剧烈病史;而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一般有反复发作的胆道感染史及手术史,再结合其超声声像图表现,可作出初步诊断。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卫生条件的改善,胆道蛔虫病发病率已大大降低,但在偏远农村地区仍偶有发生,超声检查时不要忽视。超声对肝外梗阻性黄疸的诊断确实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能较准确地判断肝外梗阻的部位和病因,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及疗效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虽超声对胆总管下段病变的显示率较低及对病变不典型病例易造成误诊,但只要正确掌握检查方法,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可使诊断正确率得到很大的提高,仍不失为一种首选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256.

[2]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3.979-984.

[3]高上达, 何以敉,林晓东,等.胰头癌与壶腹癌的超声鉴别诊断及其临床评价[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3,19(5): 378-381.

(收稿日期:2008-02-1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推荐访问:梗阻 黄疸 超声 诊断


[超声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105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