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佛法故事理论在肺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

时间:2022-04-05 10:20:53  浏览次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目的:探讨佛法故事理论在肺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2, 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32, 佛法故事理论护理)。对比两组的依从性、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信心程度、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未来生活质量信心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次数较对照组多,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入睡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佛法故事理论为肺癌化疗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佛法故事理论;肺癌;睡眠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识别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19)10-0270-01

肺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在中国,男性的肺癌发病率与死亡率均位居第一,女性肺癌发病率位居第二,死亡率位居第一[1]。肺癌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早期无明显特征,随着病情的进展,症状表现为咳嗽、痰中带血、胸闷气急、发热等[2]。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化疗的治疗方法,但肺癌预后效果较差,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的依从性差。佛法理论是"内心科学"的精髓,是提升人类精神境界、优化人们道德品性、化解人类矛盾纠纷、消除人们内心苦痛的一盘甘露;也是推动世界和平、持续发展的一剂良方。关于基于佛法故事理论应用模式,在肺癌患者心理护理的相关报道并不多。本文基于佛法故事理论应用模式在肿瘤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到2018年10月我收治的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预计生存期大于六个月;②临床资料完整;③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肿瘤患者;②有精神病史患者;③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感染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最终纳入的研究的患者共6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32)和观察组(n=32)。观察组男18例,女14例;年龄36~65岁,平均(51.23±3.42)岁;病程3个月至2年,平均(1.22±0.31)年。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35~64岁,平均(51.64±4.13)岁;病程4个月至2年,平均(1.34±0.2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保持患者病房环境的干净舒适,对患者饮食进行干预,定时为患者换洗床单。加强与病人的交流,了解其心理需求、给予心理支持。病情允许时,应鼓励并指导病人自我护理,增强其治病与康复的信心。掌握病史,了解病人各系统的功能状态。全面评估病人营养状况,纠正营养不良及贫血。检查血常规及肝功能,出现异常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2.2观察组 给予基于佛法故事理论的模式基础的护理,①前期准备:由具有5年工作经验,并且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对患者实施佛法故事理论护理干预。② 目的性谈话:通过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患病情况、生活经历、人际关系,寻找患者关心的问题。③ 审视自我:在谈话过程中引导患者回忆过去,詢问患者当时面临怎样的情况怎样处理,引导其对比当时和现在的价值观,探讨疾病产生的原因并做出自我应对方案。④创造舒适的护理:完成上述步骤后,使患者身心舒适且放松,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护士此时将治疗方案引入话题,针对患者差异采用个性化方案。患者入院检查完毕后,开始给予佛法故事理论护理干预,每次谈话20~30min,共两次。第一次:引导患者自述,护士聆听并记录;第二次:谈话回想并联系实际情景,创造舒适护理。如果谈话中断,后续护理应补足时长;若患者等待时间超过3天 ,则需补充一次谈话。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②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信心程度。良好:对未来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充满信心;一般:对未来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状况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较差:对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未来生活质量严重焦虑。③采分别对入院时、出院时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 )评测患者睡眠质量,评分标准:0至5分表示睡眠状态极差;6至10分表示睡眠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11至15分表示睡眠质量不错;16至20分表示睡眠状态良好。

1.4统计学处理 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 n(%),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依从性对比

观察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未来信心程度对比

观察组未来生活质量信心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睡眠质量对比

观察组睡眠次数较对照组多,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入睡时间较对照组短,总评分较对照组少,因此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3 讨论

肺癌在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是化疗,但化疗过程中患者需承受极大的痛苦,导致患者身心不适,睡眠质量差,生活质量低下,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佛法故事理论是指通过护士利用佛法故事理论与患者进行目的性谈话,倾听患者的健康故事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意愿去解决患者自身的问题[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依从性、未来生活质量信心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睡眠次数较对照组多,睡眠时间较对照组长,入睡时间较对照组短,总评分较对照组少,因此观察组睡眠质量较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通过佛法故事理论干预,可有增加患者的依从性,提高睡眠质量及对未来生活质量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确保疗效最大化。由于本实验样本容量有限,仍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综上所述,佛法故事理论为肺癌化疗患者提供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改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赵仁成,雷林,蔡日东,等.2001-2015年深圳市肺癌发病特征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9(06):475-478.

[2] 李旭,张子强.李旭,张子强.肺癌免疫治疗假性进展的临床现状及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2019,28(07):517-522.

[3] 卿玲,贺小平,冉冬梅,等.以佛法故事理论为基础的护理模式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负性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7,44(05):937-939+943.

推荐访问:肺癌 佛法 干预 护理 患者


[佛法故事理论在肺癌患者心理护理干预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