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三疣梭子蟹和东方对虾混养病害防治措施探讨

时间:2022-04-06 09:46:34  浏览次数:

摘 要:蟹、虾混养可以缓解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从池塘选择、苗种放养、日常管理,总结了三疣梭子蟹与东方对虾混养、病害防治等方面技术。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日本对虾;混养技术

自1993 年后,江苏、福建等省对虾病毒性暴发病频繁发生,海水池塘单养对虾效益明显下降,造成养殖低潮。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在当前对虾养殖病害防治尚未完全解决的情况下,虾蟹混养不失为一种缓解虾病发生、提高经济效益的好方法。病害从“防”和“治”两个方面考虑。

一、“防止”蟹虾混养病害的措施

1. 防病害首先注重池塘选择

池塘应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水源无污染,水质达到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进排水方便。池塘结构为长方形,东西走向,泥沙底质,池塘面积以2.0~3.3h2 较为适宜。池塘水池深为1.3~1.8,具有独立的进排水渠道。

2.防病害苗种放养前准备

一是对池塘进行全面清淤,同时对池塘四周进行开挖环沟,环沟宽为8,深为60,以便在高温季节或大风暴雨期间盐度偏低时,可供蟹苗藏匿和收获时抓捕;池底铺设中、粗砂,用石头、混凝土制件、瓦片设置壁障,构成梭子蟹隐蔽场所,减少蟹苗自残。二是对池塘进行彻底修整补漏及加固,同时曝晒15~30d,安装进排水网,在池塘内离进排水闸半径25 处设置防逃拦网,防止梭子蟹在进水或排水时逆水或顺水逃跑。三是彻底清塘消毒。进水深20,选择晴好天气,泼洒生石灰2 250~3 000kg/h2 或漂白粉120 kg/h2,3d 后把池水排干,曝晒2d 后进 新水,使池塘最浅水位不低于35,然后施尿素、过磷酸钙、复合肥等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3.防病害还要注意苗种投放

(1)蟹苗投放 。蟹苗要求体质健壮、活动力强、不易抓捕、躯体完整、无损伤、无病害。投苗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因为早晚温差比较小,蟹苗适应能力相对较强。投苗时应在池塘不同方位多点下苗,避免幼蟹互相残杀。投放体重15~30g 的蟹苗,密度为3.0~4.5 万只/h2。蟹苗投放时间为 5~6 月份。

(2)虾苗投放 。虾苗应选择个体大小整齐、弹跳力强、逆水性好、耐干力强、体表清洁无寄生虫附着、全长1 以上。日本对虾不宜在高温季节投放, 福建一般选择在9 中下旬至11 月份投放较为适宜,投放量以12~15 万尾/h2 为宜。

4.防病更需注重日常管理

(1) 水质调控。养殖前期,作为虾病预防的重点,通过施肥繁殖浮游植物和投放光合细菌净化池水,抑制有害菌的滋生,减少对虾体的感染。在池水调控上采取前期添加水的方法,人为调控和保持池水的生态平衡与稳定, 为对虾生长创造良好的水环境。中后期以促进虾蟹生长为重点,采取多换水、勤换水保持池水新鲜。其做法是:海水经过24h 沉淀后进入池塘。养殖前期每3~4d 加水5~10,到6 月底至7 月初加满池水,其间保持池水的生态平衡,水色调控为嫩绿或黄绿色,透明度30 左右, 且新而爽,7 月初以后根据池水状况适当换水,降低池水老化程度。养殖中后期根据生长情况和气候变化适当换水,严禁大排大换,以免引起虾蟹的过激反应。每2~3d 换水1 次,换水量控制在池水的1/5~ 2/5。

(2) 饵料投喂。三疣梭子蟹和日本对虾白天潜伏在池底,夜间环游觅食,并有明显的趋光性,属于杂食动物,喜欢摄食贝类肉、鲜杂鱼、小杂虾。饵料主要以小杂鱼、虾、贝肉及鱼干等,放苗后15d 一般每天投饵量在80~ 160kg,以后随着个体的长大渐渐增加。投喂方法一般有2 种:一是设饵料台重点投喂;二是遍池泼洒。为了减少互相残杀及保持一定活动空间,主要采用遍池泼洒。

(3) 巡池检查与生产记录。养殖期间巡池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凌晨与傍晚必须对进排水沟、拦网、池堤等进行认真细致地巡视,密切观察池塘水质变化和生长活动情况,做好每日的生产记录,如水质变化、投喂量与次数、换水量、气候情况以及虾、蟹的活动、生长情况等。

二、“治疗”蟹、虾混养病害的措施

虾蟹混养,由于梭子蟹可以吃掉病死的对虾,因而有控制和缓解虾病的作用。梭子蟹虽然发病少,但也有个别的出现病害,可每隔15d 投喂1 次药饵或在鲜活饵料中加拌抗菌素进行预防。由于9 月份以后梭子蟹开始交尾,雌蟹的死亡率较高,因此在交尾前后要保证饵料的充足供应,适当增加投饵次数。同时,可在饵料中添加1.0%~1.5%生物免疫促生长剂,以增强虾蟹的体质及抗病能力。 定期结合换水时采用二氧化氯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或每隔15d 泼洒生石灰15g/3,用于改善水质和底质。对虾养殖在全国治海,由于养殖历史长,养殖规模大。因而养殖病害也相当多,特别是九三年对虾病毒性流行病的持续发生,其传播之快死亡率之高,几乎使对虾养殖频临绝迹。下面仅能就中国对虾养殖病害作综述并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病。

1.病害类型

①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传染性皮下造血组织坏死病,几乎肠孤病毒状病毒。②细菌性虾病,红肢病(红腿病)、烂眼病、烂鳃病、褐斑病(甲壳溃肠病)、气单胞菌病、丝状细菌病、白黑斑病。③真菌性虾病:白斑病。④原虫病:微孢子虫病、固着类纤毛虫病,拟阿脑虫病、吸管虫病。⑤非寄生性虾病:肌肉坏死病、痉挛病、软壳病、黑鳃病。

2.几种主要病例

(1)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PCBV病),病源:中国对虾杆状病毒。病状:病虾首先停止吃食,行动迟缓,弹跳无力,漫游于水面或伏于池边水底不动,很快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发生在中国对虾、糠虾期幼体到成虾,93年月月中旬在福建首先发生,很快蔓延到全国,一般虾池发病2-3天,最多不足一周时间可全池虾死亡。

防治:所有对虾的病毒病至今都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预防为主。

(2)红腿病(红肢病)。病源:主要为副溶器孤菌和鳗孤菌,还有溶藻孤菌。病状:主要症状是附肢变红色,特别是游泳足最明显;头胸中的鳃区是浅黄色。病虾一般在池边缓慢游动,有的则在水中旋转活动或上下垂直游动,停止吃食,不久就死亡。

流行情况:红腿病流行在全国沿海各养虾地区,主要发生在中国对虾,发病率和死亡率可达90%以上,是对虾养成期除杆状病毒病以外危害最大的一种病。

治疗:A、氟哌酸0.05%或呋喃唑酮0.1-0.15或氯霉素0.1%或土霉素0.2%混入饲料中,制成药饵,连续投喂5天。B、大蒜按饲料重量的1 -2%,去皮捣烂、加入少量清水搅匀,拌入配合饲料中,待药液完全被吸入以后,即可投喂,连续3-5天。C、在口服上述药物同时,可用漂粉精0.3- 0.5ppm或三氯异氰尿酸0.2ppm或漂白粉1-2ppm全池拨洒,效果更好。

(3)固着类纤毛虫病。病原:缘毛目纤毛虫的固着亚目中的许多种类。病状:病虾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脱皮,就更促进了固着类纤毛虫的附着和增殖,结果会引起对虾大批死亡。流行情况:对虾养成期的主要病原是聚缩虫,故又称聚缩虫病,多发生在有机质多的池水中。防治:1发生聚缩虫病一般采用大量换水的办法解决。2可用茶粕全池泼洒,使池水成10-15ppm的浓度。

三、讨论

1. 性比调控 雄蟹个体较小,且成品雄蟹与雌蟹之间价格差距大,成品雌蟹是雄蟹价格的2 倍,所以池塘雄蟹比例越高,其养殖的效益就越差。另一方面,雄蟹比例如果过高,它会对已经交配过的软壳雌蟹强行再交配, 这样会伤害软壳雌蟹;但如果雄蟹比例过低,则会出现雌蟹没有完全被交配的现象,从而影响雌蟹的成品质量,所以雌雄蟹要有一定的合 理的比例,一般雌雄比例达到3∶1 即可。

2. 梭子蟹生长、生活习性 在适温范围内,梭子蟹随水温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如水温25~ 30℃时,生长迅速,且摄食旺盛,尤其是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早晚摄食量偏多。人工养殖的梭子蟹其摄食习性和对虾一样,进食后便离开池边游于深水处,而一旦在池边狂游则预示空胃寻食。当水温下降到 10℃时基本停食。

参考文献:

[1] 蒋万钊,刘艳春,陈少伟,等.梭子蟹与日本对虾混养技术[J]. 齐鲁渔业,2007(3):12-13.

[2] 游克仁.三疣梭子蟹的繁殖与混养[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5(3):21.

[3] 季东升.三疣梭子蟹池塘养殖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5(3):12-13.

[4] 王文堂,任宗伟,韩丽香.虾池吊漂养殖三疣梭子蟹技术[J]. 水产科学,2001(1):28-29.

[5] 穆占昆,杨振国,周玉,等.中国对虾和三疣梭子蟹混养试验 [J].水产科学,2001(5):16-18.

[6] 程宝平.对虾池内混养三疣梭子蟹技术要点[J].河北渔业,1999(3):27-28.

推荐访问:混养 梭子蟹 对虾 病害 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