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牛螨虫病诊断与治疗

时间:2022-04-06 10:11:38  浏览次数:

摘要:牛螨虫病又被称为疥廨病,临床上以体表皮肤出现红疹、体表皮肤瘙痒脱毛为主要症状,具有高度的接触性和传染性。牛螨虫病在我国各地牛养殖主产区广泛流行,特别是冬春季节有较高发病率。通常牛螨虫病和圈舍的卫生环境有很大联系,饲养管理不当,养殖密度过大,卫生环境不佳,会加重该重疾病传播流行。该文主要分析牛螨虫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希望通过该次研究对进一步指导养殖户更好地防控该种寄生虫病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牛螨虫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2.073

0引言

牛螨虫病是冬春季节很容易传播流行的一类体表寄生虫病,该种疾病虽然造成的死亡率不高,但发病后牛体表皮肤瘙痒难耐,不能正常采食和休息,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导致牛群逐渐消瘦,身体抵抗能力下降,较易激发感染其他传染性疾病。作为饲养管理人员,应充分认识牛螨虫病传播流行造成的危害性,提高重视程度,构建完善的驱虫制度和饲养管理机制,在每年疾病流行高发期,重点做好该种疾病的防控工作,降低发病率,避免对牛群健康生长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发病经过

2019年2月13日,某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的牛群中出现了以表骚痒脱毛为主要症状的发病情况,该养殖场坚持自繁自育养殖,饲料均来自当地农户供给。个别患病牛出现上述临床症状后,在短时间内快速传播蔓延,发病牛的数量越来越多。出现该种情况后,养殖户立即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养殖,并进行严格卫生消毒,但整体病情控制难度较大,病情依然快速传播蔓延。该养殖场已经连续多年未对牛群进行妥善的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养殖场的整体防疫机制不到位,饲养管理较差,养殖场养殖密度较大,所有牛集中在一个大的圈舍中集中养殖,牛群间相互接触很容易加重致病原的传播蔓延。

2流行病学

通常牛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温度较低,养殖户习惯将牛群集中在一个大的圈舍中,这个时期牛毛相对较厚,牛群间相互接触,为螨虫繁殖生长传播提供条件。此外进入冬春季节后,养殖户为保证圈舍内温度,通常采用封闭化养殖模式圈舍,卫生环境较差,通风不良也很容易加重螨虫的繁殖生长。螨虫寄生在牛的体表皮肤深层,吸食组织液和淋巴液。螨虫的全部发育过程均在牛体表上进行,经过卵、幼虫、若虫和成虫4个阶段[1]。养殖场的患病牛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牛和患病牛直接接触或者接触被螨虫污染的圈舍、饲养用具、垫料、饲料、饮用水,均可以感染该种疾病。养殖场养殖密度较大,圈舍潮湿不堪,粪便堆积严重,通风不良,有毒有害气体产生,饲养管理不良,均可以促进或诱发该种疾病的传播流行。

3临床症状

在临床上疥螨和痒螨常混合感染,发病初期在患病牛的头颈部会出现不规则的丘疹样的病变,由于寄生虫在牛的体表组织不断刺吸组织液,造成严重的应激反应,患病牛体表皮肤瘙痒难耐,不停的用患病部位摩擦地面,圈舍尖锐突起物,导致患病部位的皮屑不断增加,牛毛脱落,患病部位光滑甚至磨出血,皮肤显著增厚,失去弹性。危害严重时,患病部位的鳞屑、污染物、背毛、渗出物相互粘连在一起,形成污垢后,附着在患病部位。发病后如果没有立即采取措施处理,患病部位会逐渐扩大,严重的蔓延全身,导致大量牛毛脱落[2]。由于身体瘙痒难耐,患病以后烦躁不安,在圈舍中不停走动,影响正常休息和正常采食,导致消化吸收能力下降,身体营养状况日渐下降,身体逐渐消瘦。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细菌性疾病,还会引发体温升高、采食欲望下降等症状,有的患病牛因为极度消瘦,衰竭而死。

4实验室诊断

牛螨虫病实验室诊断难度不大,通过查找螨虫虫体能对病情做出进一步确认。在患病牛的患病部位和健康部位的交界处,选择使用经过消毒的凸刃小刀,轻轻刮去皮屑组织,放置在试管中,带回实验室进行针对性诊断。采集一些皮屑组织,放置在白纸上,在日光灯下加热一段时间后,受热后皮屑中的螨虫就会从皮层中爬出,用肉眼或放大镜能观察到身体呈淡黄色的螨虫。将适量皮屑放置在试管中,向其中加入4%氢氧化钠溶液,酒精灯加热煮沸直到皮屑组织溶解,放置在载波片上,低配显微镜下观察能发现虫体长度为0.2~0.5mm,身体呈圆形,浅黄色,体表着生大量小刺,和螨虫的特点大致相同,结合诊断结果可以判定致病原为螨虫[3]。

5鉴别诊断

临床上,牛螨虫病和湿疹、牛虱以及牛毛廨菌病,症状十分相似,因此需要做好上述3种疾病的鑒别诊断工作。牛螨虫病和湿疹相似处是体表皮肤瘙痒,皮肤变得粗厚,容易反复流行,反复感染,不同处是湿疹容易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生部位主要集中在前额、尾根和腰背,发病初期会出现红斑,随后形成水疱脓疱,局部具有热感和疼痛感。牛虱和牛螨虫病的相似处是体表皮肤瘙痒,患病牛会用患病部位不停摩擦,导致局部皮肤脱毛,不同处在于牛虱具有较强隐蔽性,常常寄生在耳根腹股沟,尾根下侧,蹄壳内侧。牛毛廨菌病与牛螨虫病相似处在于脱毛,出现皮屑结痴,皮肤显著增厚,不同处在于是致病菌侵袭,多呈现局限性的脱毛斑块,在患病斑块上部会残留短毛。

6防治措施

6.1治疗

牛螨虫病治疗应结合患病牛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选择对症措施治疗。先将患病部位的牛毛剪除干净后,选择使用温肥皂水,对患病部位进行全面清洗,清洗掉体表的污染物、痴皮和皮屑,晾干后涂抹药物,如果患病部位较大,必须分片集中治疗,防止中毒。常用的涂抹药是由来苏尔、敌百虫组成,上述药剂分别选择5份溶于100mL温.水中。或者选择使用1%敌百虫水溶液喷洒体表患病部位。患病牛皮下注射依维菌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0.2mg/kg体重,1次剂量,间隔7d再使用1次强化驱虫。

6.2预防

牛螨虫病应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防治理念,饲养管理工作时刻保证牛群通风良好,干燥整洁,同时定期选择使,用2%氢氧化钠溶液对牛舍进行严格的卫生消毒。出现患病后,应将患病牛单独隔离养殖,并将患病牛体表皮肤出现的皮屑及时清理干净。保证整个养殖场环境卫生良好,室内干燥整洁,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及时更换垫草。尤其是进入冬春季节后,在保证牛舍正常温度的基础上,应加强通风换气,让牛群多晒太阳,多刷拭牛体表。每年春秋两季,定期做好体表体内寄生虫驱虫处理。进入冬春季节后,结合该种疾病的流行情况,还可以进行1次强化驱虫。

7结束语

牛螨虫病是一种危害较为严重的体表寄生虫病,该种疾病造成的死亡率较低,但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会在短时间内蔓延整个牛群。由于发病初期患病牛不会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较轻微,经常不能引起养殖户的重视,错过最佳治疗时期。等到养殖场出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后,表示寄生虫在整个牛群已经广泛寄生和传播,造成的危害已经十分严重。为此就需要我们始终坚持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定期对牛群进行驱虫处理,做好养殖场的各种饲养管理工作,给牛营造一个健康舒适整洁的环境。另外要结合具体的流行病学调查,除每年春秋两季做好驱虫处理工作外,还可以在疾病流行高发期再进行1次体表驱虫,提高该种疾病的防控效果,降低发病率,保障养殖效率。

参考文献

[1]帕提古丽.达吾提.羊螨虫病流行病学调查[J].当代畜牧,2017(2):89-90.

[2]冯世武,张晋.牛螨虫病的防治[J].畜牧兽医杂志,2018,37(1):94-95.

[3]黄俊锋.羊螨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当代畜牧,2017(14):105-106.

推荐访问:诊断 治疗 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