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灌输理论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
时间:2022-04-08 09:37:54 浏览次数:次
摘 要:列宁在《怎么办》中系统地阐述了灌输理论,主要包括灌输的必要性、灌输的主体和客体、灌输内容和方法五个方面,指出社会主义思想是不能從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必须从“外面”向工人进行灌输;理论灌输主体是社会民主党人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居民一切阶级进行科学理论的灌输要坚持区别对待的原则,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运用多种宣传方式使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在实际生活中得以运用,在提升人民群众思想素养、理论自信的同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灌输理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中图分类号:A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8-0028-02
列宁的灌输理论是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灌输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苏联社会民主党思想混乱、组织涣散的社会背景,为实现党内思想统一、稳定党的政治作用提出的,其主张从“外面”向人民群众灌输科学的思想,从而实现对理论的理解与内化,指导工人运动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思想观念上团结在一起,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大众化的实现是以中国化与时代化为基础的。深入理解列宁的灌输理论对于我国正确认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大众化实现过程中对于主体的要求和对客体的差异以及如何进行理论的传播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理论灌输的必要性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从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和科学理论的发展性阐述理论灌输的必要性。首先,19世纪末,俄国社会民主党由于受到机会主义的影响出现了经济主义派别,经济主义认为经济斗争具有首要意义,反对采用政治斗争的方式,主张通过单纯地搞经济斗争来实现工人生存条件的改善,同时,经济主义崇尚工人运动的自发性,虽然这种自发的工人运动通过经济斗争可以暂时改善工人当前的生存状况,但是不能改变他们受压迫、奴役的地位,自发形式的工人运动只是工联主义的斗争还不是社会民主主义的斗争,自发的工人运动只有转变为自觉的方式才能让工人意识到他们的利益是同整个俄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相对立的,从而产生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因此,必须从外面向工人灌输科学的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其次,“社会主义学说则是从有产阶级的有教养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理论、历史理论和经济理论中发展起来的。”[1]29对于俄国而言,社会民主党的理论是革命的知识分子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因此,无产阶级由于自身发展条件的限制是不可能进行理论的研究和创造的,对于工人运动的主要力量——工人而言,“社会主义意识是一种从外面灌输到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去的东西,而不是一种从这个斗争中自发地产生出来的东西”[1]37。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国内思想领域的发展和来自国际意识形态的冲击。从国内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为我国社会发展指明了新的历史方向,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显示出巨大的生机和活力,开始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自觉地被人民所掌握,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力量。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物质主义等多种思想得以传播,扭曲了部分人的价值观;国际上,西方国家运用网络、报纸、杂志等各种渠道对我国进行文化、价值观的渗透,实行文化霸权主义,散布“新自由主义”观点、“社会主义失败论”,一些理论素养不深厚的人容易受其影响,动摇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对于我国的意识形态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面对国内出现的问题和来自国际方面不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击,必须不断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程,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让人民群众真正掌握科学的理论,树立坚定的理想、信仰,反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反动思潮,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人民,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力量。
二、理论灌输的主体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认为进行科学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灌输的主体是社会民主党和先进的知识分子。工人群众不能进行理论的研究和自觉地掌握科学的理论知识,“社会民主党人如果不只是口头上主张必须全面发展无产阶级的政治意识,那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1]78在理论灌输过程中“应当既以理论家的身份,又以宣传员的身份,既以鼓动员的身分,又以组织者的身份‘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1]79在这里列宁明确了灌输理论的主体,同时指出灌输主体在进行理论灌输时必须保证灌输内容的准确和灌输主体必须具备的能力。社会民主党成员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灌输主体必须具备的四种能力——丰厚的理论知识、深厚的文字功底、良好的表达能力和灵活的组织能力。社会民主党人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将理论灵活地应用于工人运动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理论的发展,在对理论进行宣传时,要让工人群众对于理论能够听得懂。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是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的知识分子。作为理论研究的主体,通过阅读、研究经典原著理解和掌握其中深刻的内涵,具备完善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担当好“理论家”的角色,不仅如此,要立足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代的实际,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观点、立场和方法,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结合实践的发展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真正作为一名理论知识丰富与实践经验富足的理论家来传播知识。同时,作为理论宣传的主体要具备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善于组织群众参加理论学习和实地调查活动,将经典理论的学习与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凝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形成完善的宣传格局,另外,善于运用通俗的语言解释深刻的理论,避免本本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思想,反对对空洞理论的直接照搬宣讲,尊重人民群众在理论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能动作用,充分运用生动的实践发展让人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化为心中的信仰和指南,组织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的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为人民群众解读国家大政方针,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国家发展给自身带来的实际利益,提升人民群众的满足感,推动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
三、理论灌输的客体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认为进行理论灌输的客体是居民的一切阶级。居民的一切阶级包括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对于不同的灌输对象,应根据不同的文化知识背景采用不同的灌输方法。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时,要充分利用工会组织,了解工人不同的认知能力,根据工人阶级对于共产主义觉悟的不同,合理开展理论灌输运动;对农民进行理论灌输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村物质发展的实际,摒除立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到农村中去的错误思想,“不能强迫农民接受社会主义,而只能靠榜样的力量,靠农民群众对日常实际生活的认识”[2]264,为此,要通过提高农民的基础认知来进行科学理论的灌输,让农民自觉地摆脱愚昧状态,接受科学的理论;对知识分子进行理论灌输时,要启发他们意识到资本主义背景下科学作为剥削人的工具是极其卑鄙的,意识到科学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树立社会主义先进意识,充分运用知识分子的先进知识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明确理论学习的主体是人民群众。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阶层发生了很大变化,新阶层的出现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有着丰富的社会建设经验,在对工人进行理论灌输时要认识到工人阶级内部不同的知识水平,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传播要突出重点,体现工人阶级理论学习的需要,同时,利用新兴媒体扩宽传播途径,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工人阶级对于理论的学习兴趣;其次,农民群众由于自身理论知识水平较低,因此首先要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逐步增强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此外,关注农民的实际需求,只有帮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水平,才能增强农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最后,新的社会阶层是指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和自由职业者等,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积极引导他们在政策的允许下,树立正确的利义观,通过合法经营、创新发展,为社会主义的发展做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时指出,党中央一直重视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点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这为新时代民营经济的繁荣发展提供了的信心,也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动力。
四、理论灌输的内容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认为要对工人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民主主义意识的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的理论,社会民主党成员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武装工人群众并指导他们在实际中应用。面对俄国社会民主党内经济主义对于工人运动的错误指导,列宁主张要通过灌输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因为“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2][3],掌握了科学理论的无产阶级,从自在的阶级变成自为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积极地进行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革命。“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1]54社会民主党人要积极引导工人群众从自发的经济斗争中解放出来,向他们灌输社会民主主义意识。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明确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提道:“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3]9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它是指导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南,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结合理论的发展成果认识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方向,扩大新的发展领域,扩宽新的发展视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注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话语权,深入开展新的马克思主义实践活动,体现新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五、理论灌输的方法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列宁认为理论灌输的方法要实现主体和客体二者的相互作用,从“外面”对工人群众进行理论灌输,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根据灌输客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灌输方法,主张将理论的灌输寓于工人运动之中,反对只把理论作为灌输内容教育工人群众,指出我们要通过参加日常的运动赋予理论生命力,提高对理论的认识;坚持灌输内容合理和形式多样相结合的灌输方法,做到理论宣传语言的通俗易懂,深入工人、群众运动和生活之中;坚持灌输主体和客体相统一的灌输方法,灌输的主体和客体是相辅相成的,灌输主体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深化理论研究的高度,灌输客体要加强对理论的理解,达到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以实现理论灌输的最大效果。
推进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灌输方法,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首先,在多元化社会思潮传播发展的今天,要引导人民认清错误的思想,作為理论研究的知识分子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分析产生的根源,肃清对人民群众思想的危害。马克思主义正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论战中逐步确立它的指导地位,我们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通过同各种思想的对比来加深人民群众对科学理论的理解,利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增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让人民群众真正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达到教育人民群众的作用。其次,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视域下,重视新媒体的在传播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新时代,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兴媒体成为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新的载体,丰富传播的形式,关注网络空间舆论发展新动向,占据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掌握网络空间话语权。最后,创作符合人民群众知识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研究和传播者要善于用通俗的语言将深刻的理论知识浅显易懂地表达出来,提高人民群众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兴趣,实现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认同,同时,要时刻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丰富理论的表达形式,做到主体与客体的良性互动,达到理论灌输的最大效果。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列宁灌输理论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相关文章
- 马克思主义与艺术设计方法的关系
- 2022年中国***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感悟心得(全文完整)
-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两学一做”的重要意义
- 试论作为马克思主义之“真理”的科学社会主义
- 如何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 阅读原典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起点
- 对“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思考和体会14篇
- 奋斗新青年,追梦新时代12篇
- 2020新时代“枫桥经验”研讨会发言稿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
- 新时代“枫桥经验”理论命题 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根本保证
- 争做新时代有思想的校长
- 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学习交流会发言稿 新时代西畴精神发言稿
-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理论思考
- 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 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简介范本
- 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 2022年政法系统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方案范本
-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总结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工作总结范本
- 上一篇:中小企业风险评估方法与实践
- 下一篇:国内就业质量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