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裕文档网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演变的特点

时间:2022-04-09 09:42:50  浏览次数:

摘 要: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各异,众星闪耀。最初的女神命运都有着崇高美与悲剧美,但是慢慢演化中,女神形象也逐渐世俗化,但也不乏有早期反抗精神的女神存在。在她们形象演变的背后,看出了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标准与侧重点以及社会的演变规律,女神地位的沦落反映了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转型。

关键词:女神;形象特点;古代神话

在大放异彩的中国古代神话体系中,女神的形象的出现虽然没有西方次数那么多,形象那么完美,但是也给古代神话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女娲抟土造人,炼石补天,巫山神女、“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洛水女神历来成为后代才子仰慕的对象。

高尔基说过:“一般说来,神话乃是自然现象,对自然的斗争,以及社会生活在广大的艺术概括中的反映。” 可见,神话的产生,是原始和原始性社会构造的产物,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加以人类的想像而产生的。在那个母系社会占统治地位的远古时代,女神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由于生产力的地下,缺乏科学知识,人们受制于自然条件,又对自然充满这好奇,于是企图通过神话来解释自然现象,通过崇拜神,来获得心灵的慰藉,寻求战胜自然的勇气。

一、从“一神独舞”,到“众神群舞”

上古女神,经历了由“一神独舞”,到后来的“众神群舞”阶段。首先是伟大的造物主女娲,她可谓集结了所有神的优点,抟土造人,“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创造了婚姻制度,发明笙簧以娱乐等等事迹。此时,社会是女娲统治世界的一神世界。后来,女神的出现数量渐渐多了起来,神也逐渐由单一到多元化。如貌美严厉的统治者西王母,复仇女娃精卫填海,被天帝遗忘的旱魃等,这些都是有卓著功勋的英雄式神话。后来,青要山上妖媚的武罗神的出现,女神特有的女性特征开始显现,如月亮女神常羲,太阳女神羲和,她们都是英雄的母亲;还有惊艳的洛水女神宓妃,美丽多情的巫山神女瑶姬;偷珠的汶川女神,背弃诺言受罚的蚕神,盗仙药的飞天女神嫦娥;更有凄美忠贞的娥皇女英,在封建社会的民间传说中又演变出来勇于追求爱情的织女,七仙女,西王母侍女飞琼等等,女神的世界群星汇集,熠熠生辉,到了“众神群舞”的阶段。

二、女神形象演变的特点

回顾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形象,可以看出其形象的演变,有如下的特点:

(一)充满悲剧美与崇高美

从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神话中的主人公大都以悲剧收场,或者是带有悲剧性色彩,古代神话中的女神的命运亦是如此。例如,草神瑶姬,红颜薄命,还没有出嫁就夭亡了,她的精魂变成了巫山的一株瑶草,后来被天帝哀怜,命去做云雨之神,朝云暮雨不休。再如洛水宓妃,因爱慕洛河美景而下降人间,却在渡河时不幸淹死。这两个不幸的女神溺死的经历,无疑包含着浓浓的悲剧色彩。

而精卫填海的故事则体现了女神的崇高美。精卫,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因去东海游玩而不幸溺死,化为精卫鸟,常衔西山之木石以淹于东海,按照常人的思维来看,精卫何其不自量力,但是,她就是通过这种复仇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意志。何其崇高悲壮。这种坚韧不拔,矢志不移的精神正是古代人们所崇尚的精神,是战神自然的勇气。

“任何悲剧艺术绝不仅仅是展示苦难 恐怖或死亡,而是要通过悲来反射出美,通过毁灭展示出希望,从而歌颂光明,鞭挞黑暗,扫除污秽,预见未来,这才是悲剧美的灵魂。” 鲁迅也曾说过:“悲剧,就是要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别人看。” 正是在这些悲剧中产生的美,才是尤为可贵的,得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最美好的,悲剧意识,让后代多少文人才子为之倾倒为之痴狂,可见悲剧美的意义。而崇高美,反映出了上古社会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与自然斗争的信心与勇气。

(二)女性形象由崇高开始转向附属地位

最明显的是关于天女旱魃的故事。天女魃本是黄帝的女儿,但是这个女儿的形象却不像之前的女神那样貌美如花,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这个女儿经常穿一件青色衣服,模样并不漂亮,据说还是个秃头。这样的丑陋的形象为之后她虽在父亲站蚩尤的战争中建了奇功,却可怜地被父亲遗忘。留在人间无法上天,而在民间造成旱灾受人厌恶与驱赶。同样地,蚕神也是一个披着马皮的女子形象,再到嫦娥窃丹药飞上天后,变成了一只蟾蜍,即是癞蛤蟆。这两个故事都是为了表明,女子犯了错误之后应该受到的惩罚,可见,在这个故事形成时期的时代,女性的地位已经由女娲时代的崇拜到男性神占主体,女神恶意丑化甚至遭受惩罚,无不体现着那个时代人们对女性的态度与审美趣味,由此可知男性地位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衰落,父系社会的形成。

(三)具有反抗精神和追求理想的意志

虽然在父系社会逐渐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女性逐渐成为男性的附庸,但是,还是有反抗意识的古代的女神存在,就如精卫填海,她便是因为不满于东海将她淹没而发誓填海复仇。她并没有柔弱地处于被动地位,逆来顺受,而是坚决反抗,履行自己的志向。而又如嫦娥奔月,她不甘于被贬下凡的命运而偷吃仙丹,背叛了自己的丈夫,此行为多多少少暴露了女性的反抗意识。她们不甘于受男性的奴役,而选择了反抗,这在古代男性主导地位时是极为少见的,可谓个性解放的一步。

从女神形象以及地位的转变,我们便可知道历史发展的大致脚步,从原始的崇高美,悲剧美注重德行的崇拜,到封建社会世俗化的重情感的女神形象,从原始的女神人蛇共体,神通广大的女娲独神时代,到封建社会女神逐渐的“人话”众神共舞,可见社会由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发展,女性地位的沦落。

女神形象的演变,“是反映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是产生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的上层建筑,是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的艺术。” 正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以及文化形式。在中国漫长的历史演变进程之中,女神的神话故事也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不同时期的神话故事有不同的特点,构成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袁珂.《中国古代神话》,中华书局出版社1981年版

[2] 张广保编.《淮南子·览冥训》,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年版

[3] 张小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悲剧美和崇高美》,《文史艺苑》,2009年第22期

[4]胡晓娟.《论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女神》,《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 演变 女神 神话 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