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消暑
时间:2022-04-09 10:30:03 浏览次数:次
经历了前一段时间的“春如四季”,我们终于喜大普奔地迎来了夏天。但是天公这货太给力,一下子就从忽冷忽热的抽风模式切换到了烧烤模式——
“高烤”来了,大爷大妈悠着点儿
不要以为高温天气就是让人多出点儿汗、容易中暑那么简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资料显示,高温对人类健康的整体影响是很负面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曾经进行过这样的调查,结果显示,一旦城市气温低于零下5摄氏度,或者高于34摄氏度,疾病发生和死亡率的曲线就会直线攀爬,而身体虚弱的老人最容易出事。
心脑血管意外 超常的高温可直接造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死亡,尤其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是因为,随着气温升高,人体皮下血管血流量比平时增加3~5倍,心跳加快,心脏负担加重。而且,夏季人体水分通过汗液大量蒸发,血液黏度升高,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意外。在欧洲,2003年夏季的热浪造成的额外死亡达7万例。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也易受到热浪的侵袭,导致病情恶化而提前死亡。有研究表明,气温持续高于34摄氏度,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上升,死亡率明显增加。北京1999年7月23日~29日热浪期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死亡危险是当年夏季其他时段的3.733倍。高温时,特别是持续性的高温,花粉及其他空气中致敏源的水平也会增高,可引发哮喘。
引发抑郁情绪 高温酷暑还直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容易使人疲劳、烦躁和发怒。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摄氏度、湿度高于80%时,天气对情绪的影响显著增强。据测算,正常的人群中约有16%的人会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现情绪和行为异常,如心烦气躁、为小事大动肝火,中老年人容易出现抑郁情绪。
中暑、热射病 胸闷乏力、大量出汗、头晕眼花、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这些症状您都熟悉吧?没错,这就是中暑。可不要以为中暑的伤害仅止于此,严重的会导致昏迷、休克甚至死亡。重度中暑被称为热射病,是高温状态下排汗系统失灵引发的一种死亡率非常高的体温调节功能失调性疾病。
中老年人度夏有“五怕”
肠胃怕凉 人到老年,脾胃功能日渐衰退,凉的东西更要少吃,如冰镇西瓜及各种饮品。烹调方法以炖、煨为主,少凉拌,如果喜欢吃凉拌菜,可以加点儿姜末、蒜末或芥末,一则暖胃,二则可以起到杀菌效果。剩饭菜不要一直存放在冰箱里,门诊有很多病例都是吃剩饭菜而引发的腹泻。
关节怕吹 老人用空调时要格外注意。温度过低,很容易使肌肉受凉,导致关节疼痛。尤其是颈椎、腰椎不好的老人,更要注意保暖。如果天气闷热家里需要开空调,温度最好保持在26摄氏度左右,可以多开除湿功能。公共场合气温低,老人要及时添个披肩。每天空闲时可以做一些简单动作,譬如仰卧起坐、隔窗远眺等,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腰部血液流通。
喝水怕少 天热的时候老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要定时定量补充水分。有慢性病的老人,一旦缺水风险更大。此外,老人喝水一次不能喝太快太多,要少量多次。喝水太快,心脏不好的老人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可以准备一个小容量水杯,喝的时候小口咽,每次的量约为大半杯。
眼睛怕晒 对于老人来说,眼睛比皮肤更怕晒。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会提早引发老年性黄斑变性。对于患白内障、角膜炎等眼疾的老年患者来说,保护双眼不受紫外线侵害可促进疾病康复。建议老年朋友如果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最佳。同时戴遮阳帽,打遮阳伞。
晨练怕早 很多老人为了避开烈日,喜欢一大早到公园晨练。其实,晨练过早,对健康无益。一是日出前地面空气污染最重,易造成呼吸道感染;二是老人早晨的血液凝聚力高,血栓形成的危险性也相应增加,是心脏病发作的高峰期。如果要锻炼,可以选择下午5点钟以后,人的敏感度、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气温也逐渐降低,十分适合锻炼。
防暑降温注意四个问题
运动 适度锻炼,间隔半小时再洗澡。中老年人夏季运动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的时间进行,场地可选择公园、湖边或树下阴凉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或练八段锦都可以,适度活动四肢关节以便保持气血运行的畅通。
饮食 瓜类蔬菜,可煲汤,又可做菜。夏季人体出汗多,肠胃消化吸收功能也比较薄弱,饮食方面宜进食清淡、易消化、水分多的蔬菜和水果,汤水则是每天不可少的。专家提醒,夏季还可适当吃些“辛味”食物,如姜、葱、芫茜、蒜、豆酱等,以升提阳气。
作息 晚睡早起、午睡很重要。夜晚炎热,天亮时间较早,中老年人可适当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另外,在夏天的午后最好能安排午睡片刻,对消除疲劳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补水 少量多饮、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中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专家表示,中老年人夏季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饮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饮水。
整天吹空调 老人吃不消
人们过去纳凉靠蒲扇,现在纳凉则主要是空调。但是,中老年人整天吹空调,身体可能吃不消。
二十七八摄氏度为宜,注意肩颈保暖 在实际应用中,空调的温度设定在二十六七摄氏度为宜。不过,由于老人的抗寒能力较差,空调温度最好适当提高一两摄氏度。同时,由于老人肩部、颈部、膝盖等部位容易受风,因此老年人在空调房间内不要要注意保暖,尽量避免直接吹风。
时常开窗通风,晚上睡觉时不要开 老年人不宜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内,房间要定期通风。不过,要避免高温时段外出以免引发中暑。人在睡眠时身体免疫力会降低,而老人本身免疫系统就已经退化,因此晚上睡觉最好不要开空调,以免因低温引发身体不适。
最好分段进行,洗澡后不要开空调 老年人从室外进入空调房间最好分段进行,先在阴凉地方呆几分钟降温,然后再进入房间,给身体一个缓冲期。否则,温度骤然下降会使血管急速收缩,容易引发头痛,严重的会引发心脏病或中风等。
洗澡后毛孔会舒张,血液循环加快;而低温则会急速收缩毛孔和血管,从而引发感冒。因此,老年人洗澡后最好休息半个小时后再开空调。
定期清洗过滤网,开机之前先通风 空调的过滤网上非常容易积累灰尘,成为滋生细菌的温床,污染室内空气。而老人呼吸系统敏感,为了避免引发呼吸系统疾病,要定期清洗过滤网。同时,为了让空调内积聚的细菌、霉菌和螨虫及时散发到室外,每天开机时最好通风一刻钟,而且第一次使用时要适当延长。
心血管病患者不宜用空调
气温超过32摄氏度,容易引发“热中风”。相当多的“热中风”病人与家庭空调使用不当有关。若装有空调的房间温度调得太低,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频繁出入房间,忽冷忽热,会使老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脑中风。因此,老年人尽量减少进出空调房间次数,避免一冷一热对人体血管尤其是脑部血管反复收缩而发生意外;患有心血管病的中老年人,最好不使用空调,以手摇扇取凉为好。
心血管病患者如果突然出现脸部、手臂或腿部麻木,尤其是身体单侧麻木;说话困难或理解困难;单眼或双眼视力出现问题,看不清物体;行走困难,头晕眼花,失去平衡或协调能力;不明原因的剧烈头痛等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因为脑中风发生后3小时内是最佳治疗时机。
“3个半分钟”“3个半小时”
中老年朋友,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者,要注意“3个半分钟”和“3个半小时”的自我保健,以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3个半分钟”是指清晨或夜间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再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在床沿坐半分钟,最后下地起床或如厕。“3个半小时”是指早上走半小时,晚饭后散步半小时,中午午睡半小时。
此外,预防“热中风”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多喝水,哪怕不渴时也要多喝水。每天需要饮水2000~2500毫升,可以是白开水,也可以是淡茶水,这样能稀释血液,防止血液黏度过高,避免发生血管栓塞。
- 上一篇:1000例次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并发症及防治分析
- 下一篇:患心肺疾病,,一定要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