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地位变化的原因
时间:2022-04-10 12:09:27 浏览次数:次
摘 要:中国古代音乐从原始氏族社会就产生了,随之也产生了音乐教育行为,随着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的发展,我国古代音乐教育的地位也不断地变化。
关键词:音乐教育;生产力;思想
一、经济(农、工、商)
原始社会时期,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原始资料进行采取、获取食物。有的则以捕鱼为主,或者以简单的自然农业经济为主,在新石器时代,产生了农业和畜牧业,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相对很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奴隶社会时期: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就出现了贫富差距和私有制,原始社会时期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改变,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随着青铜工具的出现、使用手工业得到了发展,青铜冶炼是手工业的重要部分。在奴隶社会,青铜工具主要适用于手工业。奴隶社会的手工业主要特点是手工行业齐全、规模庞大、工艺精细。随着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换变得频繁,最后,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买卖,从中牟利的商人,他们的出现,推动了生产和经济的发展。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封建社会时期:是以土地为根本,农业与手工业共同发展,主要特点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具有自我封闭性、独立性,以满足自身需求为主。在经济上,私人土地所有制占主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满足,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更需要音乐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
二、政治
原始社会经历了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的两个时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是实行中央集权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随着政治制度的变化,音乐的主要目的是巩固君王的统治。
三、文化
随着文字、科学技术、教育思想和音乐自身的不断发展,音乐教育的地位也不断地变化。
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时期,出现了象形文字,原始宗教和图腾崇拜也产生了。艺术也在这一时期产生了。原始社会的人们是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人们逐步认识到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但又承受着自然界的压迫,对自然界的千变万化没有正确的理解。恐惧与期望编制在一起,对很多自然现象作出不正确的反映,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便就产生了。原始社会时期都是“巫”[1]与天地沟通,音乐是“巫”用来沟通天与地的一种手段,由于“巫”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在原始社会末期就已经出现了专职或半专职的传授音乐的人。音乐教育是为了培养参与或主持祭祀性活动的人而产生的。
奴隶社会: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在生产的各个领域都取得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冶金技术的不断提高,青铜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青铜器的出现使乐器的种类还材质得到了巨大的丰富。记谱法出现。“礼”“乐”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氏族社会的原始礼仪活动中就有礼乐制度。是从原始祭乐礼仪活动发展而来的。除了祭祀礼仪音乐还出现了享乐音乐。音乐的主要功能为娱乐、祭祀。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人物是周公。周公是儒学的奠基人,是西周礼乐的制定者与实施者,也是周代乐教思想的代表人物。周公执政的主要政绩中就有制礼作乐、倡导乐教,开古代礼乐教化之先河。(春秋是奴隶社会,通常把春秋战国一起写,笔者将春秋、战国时期一起写到了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2]。春秋(前770年—前476年)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前475年—前221年)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一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都是封建社会时期,这一时期有不同的思想潮流,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导致了几大私家学派的产生,比如儒家学派,墨家学派,道家学派及法家学派。唐玄宗李隆基非常有音乐才华,对唐朝音乐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擅长演奏乐器,创作了多首羯鼓独奏曲。在梨园专设了一个音乐“少幼班”-----小部音声[3]。这是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性的音乐教育尝试。沈括精通乐律行,研究了古代音乐的音阶理论;并考证了部分乐器的形制、用材、流布与演变。朱载堉创建了十二平均律。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音乐兴起,音乐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随着西域音乐的传入,促使音乐教育增加了新的元素,促进了汉族传统音乐与外族外城音乐的交流。隋唐以来,王权的统一和国内各族的关系得到了更好的沟通、联系,音乐文化也得到了融合、发展。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地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政治上:为了巩固君王的统治。经济上:农业、工业、商业的不断地发展。在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上的需求,促进了音乐文化的发展。文化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地发展使得乐器的种类和材质得到提高。记谱法的不断完善。各种教育思想的涌入,宗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融合。
注釋:
[1]马东风.音乐教育史研究[M].京华出版社,2011.
[2]春秋时期是奴隶社会。战国时期是封建社会。一般认为是因为土地制度的变革,从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最先是鲁国开始,秦国商鞅变法从法律上确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3]唐代梨园中的小型乐队。玄宗时,由梨园内挑选30余名15岁以下的儿童组成,自幼教他们学习音乐技能,进行演出活动。
参考文献:
[1]修海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
[2]马东风.音乐教育史研究[M].京华出版社,2011.
[3]景志龙.西周音乐教育概况及成就[J].河北职业教育,2008(9).
[4]白华.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研究[J].黄河之声,2016(10).
[5]崔旭.论春秋战国时期的音乐教育[J].教育评论,2010(1).
[6]修海林.秦汉时期的音乐教育[J].音乐艺术,1996(04)。
[7]修海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教育[J].音乐艺术,1997(2).
[8]修海林.隋唐郭婷音乐机构中心音乐教育活动[J].音乐艺术,1997(1).
[9]修海林.明清时期的音乐教育思想[J].音乐艺术,1998(1).
[10]史玉.浅谈中国古代音乐教育[J].当代音乐,2016(9).
作者简介:
唐萌萌(1994.03.09—),籍贯:吉林省通化市辉南县,院校:延边大学艺术学院。
[中国古代音乐教育地位变化的原因]相关文章
- 上一篇:象征与中国装饰艺术的传承
- 下一篇:十二章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