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盟《佤部落》
时间:2022-04-10 12:10:46 浏览次数:次
佤族是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佤族是一个纯朴、热情、奔放的民族,他们粗犷豪放的性格,再加上阿佤人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的血性,手能舞蹈、足能舞蹈、连头发也能舞蹈。
佤族甩发舞在中国少数民族舞蹈中独树一帜。佤族甩发舞的佤语是“搞西尾嘿”,是广泛流传于佤族姑娘中的自娱性舞蹈之一,它以佤族姑娘们乌黑的长发飞舞而名扬四海。剽悍与温柔,刚健与飘逸融为一体,这正是佤族甩发舞独具魅力之处。从佤族甩发舞的舞蹈动作和服饰中,你可以感悟到山地民族火一樣的性格,感悟到佤族姑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佤族人常说一句话“会说话就会唱歌,能走路就能跳舞”。佤族的甩发舞如同一本活的历史画卷,向人们诉说着这个热情奔放的民族的积极生活态度,体现他们对生命的敬仰。
大型佤族原生态歌舞《佤部落》,是根据著名歌曲《阿佤人民唱新歌》的诞生地——普洱市西盟佤族自治县佤族神话传说、农事节祭、民风民俗等内容精心创作的剧目,由《从司岗里走来》、《佤山韵》、《佤山魂》、《佤山美》、《佤山情》和《阿佤人民唱新歌》六个部分组成,生动地再现了阿佤人从原始社会走来,满怀对自然、对神灵的敬畏、期盼和崇拜,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的生产生活状态,集中展现出阿佤文化古老神秘、阿佤歌舞粗犷豪迈、阿佤人民热情奔放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为世人揭开了阿佤山和佤文化的神秘面纱。佤族汉子的《刀舞》、《木鼓舞》,展现佤族人祭祀的《剽牛祭祀舞》及佤族姑娘的《甩发舞》等精彩片段接连上演,舂米、摔跤、篝火等佤族人日常生活情节穿插其中。最后以一曲观众耳熟能详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为演出划上了精彩句号。
“司岗”,在佤语里是“石洞”的意思。传说远古的时候,天地鸿蒙未开,人类与万物生灵封存在古老的“司岗”里,是灵性的小米雀啄开“司岗”,人类与万物生灵从此走出斯岗里,在西盟佤山这片神奇的热土上繁衍生息,《佤部落》的“史诗”由此开始。
《佤山韵》,用古老的佤族木鼓,欢快的佤族舞蹈展示了阿佤山的神韵。阿佤山,一个遥远神秘的地方,它位于祖国的西南边疆,横断山系最南端。在那里,葱郁的树木覆盖着黝黑的大地,河流奔腾滋润万物生长,云海苍茫流动着亘古的灵光。阿佤山,是诗是画,缤纷悦目,意韵深长……
《佤山魂》,再现了佤族儿女在这片神秘的土地上耕耘收获,载歌载舞,幸福生活的场景。自然与人文相辉映,野性和浪漫相交融,秘境佤山是传奇、是歌谣、是人神共居的家园。每一次日升日落都是一场盛典,最初的生命因此被惊醒;每一次风起云涌都是一场洗礼,世间万物的命脉因此而搏动;每一次虔诚的祭祀都是对天地的感恩,人与自然的血脉因此而庄严畅通……
欢快的佤族歌舞,使观众们沉浸在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让人领略在彩云之南那端,有一个被誉为“天赐普洱,世界茶源”的人间乐园。日月星辰在《佤山美》这章中“轮回”,白云雾霭在这里流连,丰饶的田野,苍茫的绿海,婉约的溪瀑,如同天空与大地的交响,每一个篇章都遵循天道,无待人,又无拒人的自由轮回,生命和精神都闪耀明媚的光辉。
生命在阿佤山,犹如一棵苍翠的红毛树上所结出的花与果。佤族儿女对这片哺育了他们祖祖辈辈的土地,有着浪漫而深切的情感,因此,情歌是漫步佤山时常能听到的天籁。在《佤山情》的情歌里,观众们聆听到了佤山最美妙的歌声。佤族男女青年成双成对,手持鲜花,坐在小河边,吐露爱慕之情。情歌也是佤族男女青年通向婚姻殿堂的必由之路,赞美爱情,为爱情唱歌便成为阿佤人与生俱来的烂漫情怀。
在80分钟的演出中,演员们精湛的表演,再现了佤族从原始社会中走来,繁衍生息在佤山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对自然的敬畏、期盼和崇拜,集中展现出佤族像火一样热烈奔放的民族性格和西盟佤山之美;一曲《阿佤人民唱新歌》传递了佤山各族人民建设美丽家园的豪迈之情,表达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佤山儿女自力更生,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原生态佤族民间传统乐器演奏、传统的剽牛、祭拜仪式等宗教文化以及原始古朴的交响曲为首都的观众带去了最纯美的艺术享受。
[西盟《佤部落》]相关文章